占國勝
(景德鎮(zhèn)陶瓷藝術研究院,景德鎮(zhèn)市,333000)
景德鎮(zhèn)有四大名瓷“青花,粉彩,玲瓏,顏色釉”。其中以青花瓷的傳播最為寬廣,影響最大。青花瓷又稱作“白地青花瓷”,簡稱為青花瓷。它是我國陶瓷歷史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陶瓷種類,為我國和世界陶瓷文化寫下精彩斑斕的重要一篇。它主要是以氧化鈷作為陶瓷顏料,繪制于瓷土泥坯上,再經歷1300以上的攝氏度一次性高溫燒制而成。目前根據考證,最早青花瓷應該出現(xiàn)于隋朝末年,唐初,此時通常稱之為“青瓷”。而成熟的青花瓷開始于我國的元朝在景德鎮(zhèn)的元朝時期的湖田窯中有所發(fā)現(xiàn)。青花瓷更是在明清時期大放光彩,成為當時對外貿易和社會收藏的主流。而其中青花瓷彩繪中的“分水”技法,更好地表現(xiàn)了青花的“青翠欲滴,晶瑩剔透”,成為青花瓷中的代表。
步入當代,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科學技術的進步,工藝的進一步完善和發(fā)揚。景德鎮(zhèn)青花分水瓷的彩繪技法也是有日新月異,多樣多彩的創(chuàng)新和變化。青花的綜合裝飾上也有了不同技法結合。這其中與新中國后,由“洋彩”演變發(fā)展而來的“新彩”技法的結合成為其中樂于常見的一種綜合陶瓷裝飾形式。
圖1 青花分水斗新彩花鳥成瓷
新彩是在清末民初的“洋彩”基礎上演變而發(fā)展過來的。它的工藝特點是發(fā)色明亮,艷麗。大部分顏色可以直接進行調色,所見即所得。非常直觀的能控制好畫面顏色的最終效果。燒成溫度上是700到800攝氏度之間。新彩的技法有很多種,這其中有常見的手工彩繪,噴彩,刷花,潑彩,墨彩描金等等。
隨著時代的進步,文化領域的不斷交融和審美需求。當代青花分水瓷也在現(xiàn)今有了更多的藝術形式表現(xiàn),技法上也不受拘泥的進行綜合裝飾結合。和新彩技法的結合是目前最為常見和讓人喜聞樂見的陶瓷彩繪裝飾形式。以下就是幾種常見的景德鎮(zhèn)青花分水瓷與不同新彩技法的結合及其工藝特點。
青花分水瓷:青花分水技法成熟于康熙,在乾隆時期達到巔峰。利用景德鎮(zhèn)特有的雞頭筆吸取適量的青花料水,通過手指的擠壓,自然的流淌于需要繪制的畫面,根據料水的角度,吸收時間長短,掌握好收筆來吸取多余的料水。形成自然過渡,明暗效果。燒制后非常的具有水的透明清澈感覺,典雅而莊重。讓人寧靜致遠。
圖2 春芳
青花分水瓷與新彩手工彩繪的結合:青花分水瓷運用分水技法繪制,由雞頭筆利用料水的流淌,坯體角度的不同傾斜。來形成自然過渡的效果。燒制后精益剔透,青翠欲滴。有著類似國畫里“沒骨法”的效果。一般來說,青花分水瓷是釉下燒制,所以在整件陶瓷作品的畫面上預先留出需要進行新彩手工彩繪的空白區(qū)域。比如花鳥畫面,畫好青花的葉子,留著花朵的空白區(qū)域,待燒制成瓷后,在空白的預留花朵畫面處,用筆繪制各色的釉上彩牡丹,再經過二次的紅爐燒制,一件交相輝映的青花分水斗新彩花鳥成瓷。如筆者的一件作品《春芳》:用青花料通過分水技法繪制后,畫面的主體雙鳥,是用釉上新彩顏色用筆繪制而成。藍色與釉上新彩的鮮明對比,讓整件作品都是交相輝映。通過這樣的概念,人物畫面也可以進行這樣的創(chuàng)作,比如運用青花料繪制人物的背景和樓亭閣臺,鳥語花香庭院,留出人物的空白區(qū)域,在燒制后,用新材料繪制人物。而山水,也可以近處用青花料繪制窗臺等室內景,窗外的天邊遠處即可用新彩料進行手工彩繪山川瀑布等遠景。
青花分水瓷與新彩潑彩技法的結合:潑彩是新彩技法的一種獨特陶瓷彩繪技法。主要利用油料或者水料,在釉上瓷面進行不同角度傾斜或者直立的情況下,根據創(chuàng)作的需求,由上而下的流淌下來,根據畫面需求用筆進行細節(jié)處的調整和處理。多用于山水畫面的表現(xiàn)。非常具有視覺上的沖擊力,肌理效果千變萬化。通常畫面處理上,鑒于潑彩的肌理效果需要比較長的一個流淌長度,相對而言,青花分水的畫面會相對是比較少的,主要是用于近景的畫面繪制,來點睛畫面,做到少和多的對比。這種綜合裝飾效果不同于前面的新彩手工彩繪,更多的是隨意的自然,和裝飾性的肌理沖擊。
青花分水瓷與新彩噴彩技法的結合:噴彩,就是利用現(xiàn)代的工業(yè)器具如空氣壓縮機,噴槍,噴筆,吹釉壺等進行陶瓷裝飾的技法。利用空氣壓縮噴的原理,通過噴槍,噴筆等工具霧化新彩顏色。能夠均勻有序的覆蓋于瓷面上。比較好的能做到畫面的光影效果處理,畫面的過渡關系處理。和青花分水技法有著一定的相同性,都是色澤細膩光亮,均勻過渡,晶瑩剔透感十足。青花分水技法和噴彩技法的及其類似的彩繪效果,讓它們彼此賦予對方很好的相互映襯,任何一個角度都是那么的細膩而豐富,如同日月的交相輝映。讓整件瓷器作品都是極其的細致卻又精致到極致的感覺。
圖3 青花分水盤
青花分水瓷與新彩描金技法的結合:新彩描金是墨彩描金的其中一個工序。一般來說都是用本金(也就是黃金粉末用乳香油調和后的彩繪陶瓷顏料)。在需要的畫面上進行金色裝飾。早在明清時期就有本金與青花瓷的綜合裝飾,但那時都是用于圖案邊角作為一種基礎裝飾。在現(xiàn)今,不再拘泥于早先的固定邊角或者團裝飾。用在任何感覺需要用到的畫面上。如筆者繪制的青花分水瓷盤,就是前期運用青花分水技法繪制了大公雞和其他背景后,經過1300攝氏度以上高溫燒制而成。而后根據自己想要的概念“金雞報喜大吉”,用本金根據公雞的結構,在胸部,雞嘴,雞爪或長線條,或短線條,或塊面進行彩繪。整件作品有青花瓷的藍賦予的寧靜莊重,又在細部有著金色的富麗堂皇。含蓄中顯露著低調的富貴吉祥。
在當今的社會,陶瓷文化是世界共有的交流媒介,也是人類精神文明的體現(xiàn)和升華。作為二十一世紀的一員,作為日益強大的中國人民的一份子,我們迎來了“文化強國,民族振興”的大好時代。身在其中,作為一個手藝人要很好的繼承前輩的技藝,同時展望未來,前承后啟。讓陶瓷文化繼續(xù)有著時代的進步和發(fā)展,做出自己應有的努力和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