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己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應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由此可見,合作學習在新一輪小學數學課程改革中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
關鍵詞:小學數學 "合作學習 "激發(fā)興趣 "提高能力
根據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在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合作探究的能力,弱化教師在教學中的地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初中生在探索、合作的過程中,掌握課本知識與技能,掌握數學的思想與方法技巧。教師應該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能力,不僅在課堂上需要,在課下、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也同樣需要。因此結合自身的工作經驗,談談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怎樣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一、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自主探索
“創(chuàng)設情境”是數學教學常用的一種策略,它有利于解決數學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學生思維的具體形象性之間的矛盾?!稊祵W課程標準》在課程實施建議中也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為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fā)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愿望。數學雖然抽象,但它來源于實際生活,并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在數學教學中要注意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為學生提供可探索的生活情境。把教材內容與生活情景有機結合起來,使數學成為學生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的現實。例如,在“元、角、分”的教學中,就可以創(chuàng)設買賣貨物的情境,讓學生輪流當售貨員和顧客,進行買賣游戲活動。在活動開始之前,要為學生每人準備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等面值的人民幣共5元,讓學生來認識這些人民幣,在活動中要求:一是每人購買的商品必須有文具、食品、小玩具。二是用所發(fā)給的錢看誰買的東西多,買的東西好,買后進行評論。活動后進行集體討論,讓每個學生都要說出自己買了哪幾樣商品,每樣商品多少錢。通過活動學生不但認識了元、角、分,知道了1元=10角、1角=10分,會進行換算,而且深深感受到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關系密切。
二、處理好獨立學習與合作學習的關系
要處理好獨立學習與合作學習的關系。在合作學習之前要讓學生先獨立思考問題,每個學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進行探究、交流,共同解決問題;這樣做給不愛動腦思考或學習有一定困難的學生提供了進步的機會,對提高這部分學生的學習能力是有幫助的。小組合作學習與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不是替代的關系,而是互補的關系;廣大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和實驗中要有一個科學的態(tài)度,不要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從而將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說得一無是處。不講原則的過多的合作學習也可能限制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對學生個人能力的發(fā)展也是不利的。
三、重視操作實驗,提高探究能力
好動是兒童的天性,動手操作就是為學生提供一個“做數學”的環(huán)境,操作的過程既是知識應用的過程,也是技能形成的過程。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猜測、實踐、探索、發(fā)現的探究活動中來。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是一個由動作思維到具體形象思維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過程。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探究和研究所提出的問題,通過實踐操作,有助于學生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俗話說:“眼見百遍,不如手做一遍?!辈僮魇撬季S的基礎和源泉,是學生主動探究獲取知識的良好方法。因此,在教學中要多讓學生拼一拼、擺一擺、折一折、剪一剪、量一量、畫一畫、想一想、說一說,給學生提供盡可能多些的動手、動腦、動口的機會,引導他們在實踐活動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學會學習. 所以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要盡可能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凡是能通過動腦、動口、動手解決的問題,都可以通過組織有效的操作活動,以使學生在“做數學”的過程中對數學知識產生深刻的體驗,從而對數學知識進行“再創(chuàng)造”。學生只有投身于各種數學活動之中,靠自己去“悟”、去“做”、去“經歷”、去“體驗”,數學的知識、思想和方法才能在現實的活動中理解和發(fā)展。操作是智力的起源,思維的起點,重視學生的動手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觀察、嘗試、猜測、操作、驗證、推理中主動獲取知識,讓學生在探索、發(fā)現、創(chuàng)造中增強能力,讓學生在自主、愉悅中體會學習的樂趣。
四、強化學生主體意識,激發(fā)創(chuàng)造潛力
合作學習要通過課堂教學強化學生主體意識,激發(fā)學生潛在的創(chuàng)造力,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思考問題。同時要努力營造一種師生平等、協作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從被動服從向主動參與轉化,使教師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學生成為知識的主動建構者。在教學中,學生要有參與意識,加強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合作意識,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能在課堂教學的一開始就使師生的積極性、主動性都得到較大程度的激發(fā),能使學生煥發(fā)出自尊、自強、自我實現的需要,有利于學生自主地去探究知識,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因此,教師必須堅持教學民主,在課堂上營造一個和諧、民主、平等、充滿自信的教學氛圍,讓學生自覺地、愉快地參與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無顧忌地表達自己的創(chuàng)意。
總之,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能力必須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努力培養(yǎng)學生主體意識。在數學的課堂上要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境來啟發(fā)誘導,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讓學生親自探索、發(fā)現、解決問題,成為“自主而主動的思想家”,享受創(chuàng)造的樂趣,獲得成功的喜悅,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使課堂成為哺育人成長、發(fā)展的搖籃。
參考文獻
[1]張彩蘭,教給學習方法 培養(yǎng)自學能力[J]甘肅教育;2010年03期
[2]孔田,田光芳,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J]新課程(教師);2010年01期
[3]楊巨梅,談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學生思維訓練[J]小學時代(教師版);2010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