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驗研究了同一種子和土壤環(huán)境,容器育苗和苗床育苗兩種不同的育苗方式對紅豆杉育苗出苗率的影響,結果表明,紅豆杉容器育苗的出苗量比苗床育苗的要高一些。
一、研究示范區(qū)自然條件和育苗地的選擇
(一)自然條件。本次紅豆杉育苗技術試驗基地位于麥積區(qū)東南部小隴山林區(qū)黨川鄉(xiāng)花苗村龍王溝,屬秦嶺山地北沿邊緣部向黃土丘陵溝壑區(qū)過渡地帶,氣候溫涼濕潤。
(二)育苗地選擇。育苗地選在山基部平緩處或者河谷地區(qū),地塊坡度不大于5°,有一定的交通條件。
二、苗床育苗技術試驗
苗床育苗是常見的育苗方法之一。制作苗床的土壤類型、苗床高度、播種時間對育苗有重要影響。
(一)試驗材料。紅豆杉種子經(jīng)過沙藏處理,純度要達到100%。
(二)苗床整理與播種。土壤采取和處理:褐色土、淀土在不同類型的耕地里采取,棕壤森林土在針葉林地分點采取,過篩,除去樹枝、樹葉、雜草、石塊等之后,邊噴灑甲基異柳磷和多菌靈稀釋液邊翻動,然后再翻動2~3遍,使藥、土充分混合后堆積殺蟲滅菌。堆積土壤用塑料薄膜覆蓋,壓實壓嚴薄膜四周。堆積時間2~3天。苗床規(guī)格:苗床高度20~25cm,寬1.2m,長度根據(jù)苗圃地的具體寬度而定、一般最長不超過6m,步道寬1.5~1.8m。制作苗床:運土制作苗床,苗床做好后修整耙平,并適量灑水,在提高土壤濕度的同時,使土壤自然踏實。播種:用點播器均勻播種,行距15~20cm。播種量每平方米分別為30粒、35粒。
(三)土壤選擇。棕壤森林土發(fā)育于溫帶濕潤氣候下的闊葉落葉林地帶的土壤,呈中性至微酸性,上層有黏粒生成和積聚,還有蚯蚓等土壤動物與腐殖質充分混合,土色較暗。其下層有氧化鐵存在而呈棕色。
(四)播種時期的選擇。春季氣溫變幅大,紅豆杉種子經(jīng)過半年沙藏處理,大部分根芽已經(jīng)萌發(fā),春季忽冷忽熱的氣溫容易使根芽受到傷害,因此,紅豆杉育苗應選擇秋季播種。
(五)肥料選擇。紅豆杉育苗一般選用硝銨、尿素作為基肥和追肥,能夠滿足苗木生長對氮肥的需要,還可以降低育苗成本,提高經(jīng)濟收益。
(六)種子的采收與貯藏。紅豆杉種子大多在種皮變成栗紅色時采集,種子采集后立即沙藏處理,處理時間需要半年以上。
三、紅豆杉育苗對比試驗
(一)試驗材料
1.紅豆杉種子,純度100%,經(jīng)過沙藏處理。
2.塑料營養(yǎng)缽,上口徑15cm,下口徑10cm,高15cm。
(二)試驗設計
1.試驗設計:設計3次重復。每組試驗個體200個。
容器填充基質土為森林棕壤土、耕地褐色土和耕地沙壤土3種。營養(yǎng)土用甲基異柳磷和代森錳鋅殺蟲滅菌。
2.苗圃地整理:縱向設置育苗區(qū)和步道,育苗區(qū)寬1.5m,長度以苗圃地的寬度為準。按照一排12個容器的標準,將農膜豎劃一刀,容器裝好后從農膜切口穿過放在地面。
3.播種:在每個容器中播種2粒種子。先挖一深2~3cm的小坑下種,為了防止損傷種根、確保種根朝下。
4.苗期管理:及時除草細心拔除,防止損傷幼苗。
(三)調查方法
1.容器苗7月中旬全面調查出苗量,苗床苗5月底全面調查出苗量。
2.11月上旬采取數(shù)表法抽取20%的樣株調查苗木高度。
(四)結果與分析
以森林棕壤土為基質容器育苗,出苗率、當年高生長量最大。
四、小結與討論
紅豆杉容器育苗占地面積少,并且出苗量比苗床育苗的高。
綜上所述,紅豆杉種子育苗一般應選取森林棕壤土作為基質,采取容器育苗的育苗方式較為適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