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我國民事強制執(zhí)行,按照執(zhí)行對象劃分大可分為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三部分,其中,法人因其本身即是“人合”又是“資合”的自然屬性,在執(zhí)行過程中有時需要揭開公司的面紗。當被執(zhí)行的公司為一人獨資公司時,或者被執(zhí)行人的財產與公司財產無法區(qū)分的情況下,被執(zhí)行的財產既是該公司的財產又是該公司股東——唯一股東的財產。當被執(zhí)行人為普通有限責任公司時,其中出現公司股東濫用公司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的情況,如何追責責任股東的問題。新修訂的《公司法》第20條規(guī)定:“公司股東不得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損害公司債權人的利益,公司股東濫用公司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逃避債務,嚴重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當連帶責任?!毙滦抻喌墓痉▽痉ㄈ撕凸竟蓶|兩個主體的責任作了明確的規(guī)定,即公司股東對于公司債務并非一定按照出資比例承擔責任,而按實際情況定論。本文就強制執(zhí)行中,股東對償還公司債務突破出資比例,并對其股權的凍結、評估和拍賣問題進行淺析。
關鍵詞 公司股權 凍結 評估拍賣
作者簡介:張阿劍,廈門市翔安區(qū)人民法院。
中圖分類號:D922.2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12.165
為了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切實解決執(zhí)行難”的工作要求,切實解決執(zhí)行實踐中的相關問題,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解決執(zhí)行問題迫在眉睫。當被執(zhí)行人為法人時,其中涉及公司財產和利益相對人,情況相對復雜,這跟公司依法設立,有獨立的法人財產,以營利為目的的性質有關。按不同標準,法人又可分為企業(yè)法人和非企業(yè)法人,公法人和私法人。筆者只攝取法人分類中的公司法人這一小塊來論述,且這里所說的公司僅指非上市公司。
一、公司股東突破出資比例償還公司債務
揭開公司的面紗涉及到公司人格否認制度,公司人格否認制度,英美司法學界稱之為“揭開公司的面紗”(lifting the veil of corporation)或者稱“刺穿公司的面紗”(piercing the corporationveil),大陸法系國家稱之為“直索責任”,我國沿用日本的叫法稱之為“公司人格否認”。 就我國現階段的案件顯示,公司股東濫用股東權力的情況并不少見,但實際案例中,當事人以公司人格否認制度為起訴理由的鮮見,主要原因即在于我國《公司法》對人格否認制度規(guī)定的寬泛性以及沒有具體條款或司法解釋加以輔之,出現的法律漏洞,造成當事人訴之無據的狀況。另一方面,從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本質出發(fā),需慎用公司法人人格否認制度,故應當嚴格滿足構成要件。
(一)主體要件
公司依法成立是前提條件,學界普遍認為的公司人格否認在主體層面因滿足兩個條件:一是股東的適格性,即認為并非所有股東都能夠成為被執(zhí)行對象,前述已提到新《公司法》規(guī)定的內容:“公司股東濫用公司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逃避債務,嚴重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的”,這里的股東必須是能夠實際控制公司的股東,通常只有那些積極參與公司決策,對公司重大事件起決定作用的股東才有可能成為濫用者。 二是主張者的適格性,即必須由債權人提起人格否認制度。公司股東損害公司利益,不僅公司遭受損失,且其他股東也會有利益損失,但是其他股東因其身份的特殊性不得主張公司人格否認,因為不可避免股東之間因利益糾紛隨意提起公司人格否認之訴。
(二)行為要件
公司股東如何才算“公司股東濫用公司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行為無法一一列舉,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情況:1.空殼公司。公司雖然依法成立,但或者股東人數沒有達到《公司法》規(guī)定的標準,或者抽逃資金等,公司成為“空殼”,債權人在從事正常交易的過程中受損,但公司成為股東規(guī)避法律責任的“庇護之所”。2.公司變相分紅導致債權人利益受損。公司股東濫用分紅制度,從中收取股息或者紅利,實質上相當于稀釋公司財產。3.暗箱操作下的財產轉移。比如某自然人既是A公司股東又是B公司股東,其在A.B兩個公司都具有實際控制權,在A公司負債較多的情況下,為了逃避債務,私下操作,使得A、B兩公司存在許多不正常交易,致使A公司的剩余資產轉移至B公司,以達到逃避債務的目的。
(三)結果要件與因果關系
根據構成要件四要件原則,有主體和行為,還要有結果和因果關系。新《公司法》中“嚴重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的”結果,筆者認為包括兩種結果:一是沒有損害國家利益,但損害了債權人利益的結果,此種情況下自然人主張法人人格否認之訴;二是損害了國家利益,比如抽逃資金、欺詐等危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國家或者特定組織可以主張人格否認之訴。當然,有結果也要有因果關系,如果濫用的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沒有存在直接的因果關系,亦不可追溯股東的責任,因為“因果關系是歸責的基礎和前提,是認定法律責任的依據”。
二、如何執(zhí)行股權
揭開公司的面紗之后,確認了法人與責任股東的人格混同,即可追溯股東責任,責任股東對公司債務負連帶責任,在法院執(zhí)行過程中,即可采取措施,執(zhí)行股東的個人財產(不局限于股東在該公司的財產),因股權在我國的《強制執(zhí)行法》中相對鮮見,筆者重點論述對股權的執(zhí)行問題。
(一) 股權凍結之新舊《公司法》對比
新《公司法》規(guī)定,股東的出資額不再作為公司的登記事項,但須向公司登記機關備案。由此引出“公司登記機關是否有權對公司股權進行凍結”的思考。筆者認為,按照新舊《公司法》的精神,公司登記機關依然有權對公司股權進行凍結,公司登記機關必須執(zhí)行法院發(fā)出的協(xié)助凍結股權通知書,根據公司的備案信息,掌握公司股東出資情況,當責任股東股權被人民法院凍結,公司登記機關應不再辦理該股東的股權變更備案手續(xù)。因此,公司登記機關只要在登記軟件中增加對凍結股東公司章程備案的提示功能,辦理備案時核對擬變動股權是否被凍結,就可作出是否備案的決定。 福建省法院目前對股權凍結普遍采用公示的做法,即在“福建法院網絡司法查控系統(tǒng)”對目標股權進行凍結,并通知公司登記機關協(xié)助公示。
(二)股權評估
縱觀我國司法評估體系,存在以下普遍問題:1.案件評估耗時長、花費高;2.評估機構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流拍率偏高;3.現場勘查難;4.對評估工作缺乏統(tǒng)一管理、監(jiān)督制約不到位等。股權評估更是融合多種因素,比如對目標公司整個公司資產狀況的評估和對目標公司未來發(fā)展趨勢預判等都是納入股權評估的范疇,故而股權評估對評估機構的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 股權拍賣
股權拍賣是股權轉讓的一種形式,股權拍賣可分為兩種,一是公司內部股東股權轉讓問題,此種情況不涉及股權拍賣,按照公司內部規(guī)定進行股權轉移手續(xù);二是對外公開拍賣。有限責任公司有資合的特征,也有明顯的人合的特征,所以有限責任公司的內部轉讓一般都是協(xié)商確定,基本不采取拍賣的形式,而在有限責任公司的對外轉讓中,可能有很多人有意購買有限責任公司股權,可以形成競價條件,可以采取拍賣的形式來處分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權。 因目前的淘寶司法拍賣網已經是相對公開透明的平臺,拍賣市場也有條不紊。
三、現實中存在哪些問題
我國正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但市場經濟交往過程中依然存在許多錯綜復雜的糾紛,公司作為特殊存在的利益共同體,也是滋生矛盾的載體。公司涉訴過程中,涉及股權的問題突出,主要列出以下幾個方面:
(一) 債權人主張公司人格否認存在舉證困難
在司法實踐中,之所以主張公司人格否認之訴的情況不多,除了立法缺位、實踐不足等原因以外,主要因素在于債權人對“公司股東濫用公司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逃避債務,嚴重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的”存在舉證困難。
(二)公司股東損害公司利益,其他股東處被動位置
按照我國法律規(guī)定,提起公司人格否認的主體只能是債權人或者國家的相關組織,但是,遭受實際損失的并非僅債權人或者國家利益,還包括公司其他股東,公司利益受損,不知情的股東的股息、分紅等將直接受到影響。
(三)股權凍結之前發(fā)生的有效股權質押行為,產生權利沖突
正如“買賣不破租賃”,股權的受讓人是否必然對抗質權人?筆者認為不必然,股權作為股東自益權的體現,是屬于股東財產的一部分,自然會涉及股權轉讓和股權質押等流轉或者權利限制。當責任股東的股權已經司法凍結、評估,最后進入拍賣程序,第三人合法競拍成功,但該股權在司法凍結發(fā)生之前已發(fā)生質押行為,如何合理處理其中權利沖突問題是司法實踐長期考量的問題。
(四)股權評估機制尚不成熟、救濟途徑單一、監(jiān)督不到位
執(zhí)行實踐中,評估問題經常引起當事人的不滿與申訴。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眾多。一是拍賣機制運行不暢。如果拍賣機制能夠有效運行,評估程序的意義并不顯著。在拍賣機制不能有效運行、拍賣中問題難以認定的情況下,當事人的不滿就會轉向評估程序。 二是評估市場尚不成熟。評估機構良莠不齊、評估人員素質參差不齊以及評估費收取不合理等,是造成評估市場不成熟的主要原因。三是當事人救濟途徑單一,根據《拍賣變賣司法解釋》第6條第1款規(guī)定,當事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對于評估報告有異議的,可以在收到評估報告后十日內向人民法院提出。司法實踐中,當事人對于評估報告提出異議的,人民法院一般采取先讓評估機構說明情況,并將情況說明送達異議當事人。四是評估機構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和監(jiān)督機制。各地中級人民法院對評估機構的選擇和剔除具有主動權,搖號公平選取評估機構,對評估機構在評估過程中的行為負有監(jiān)督作用,但因各地中級人民法院尚不能全面跟蹤評估機構參與評估過程,參與度、專業(yè)程度有限。除此之外,股權評估難還存在評估標的自身的價值不穩(wěn)定、評估難度大等客觀原因,甚至股權評估程序與《公司法》上的破產程序中資產清算等有相類似的地方,都涉及了整個公司的資產。
四、結語
法律始終是最后一道防線,最大程度發(fā)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自我調節(jié)能力,以節(jié)約司法資源,減少訟傫為目的。正如《公司法》引入“揭開公司面紗”制度,賦予了債權人在股東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時追責的權利,這種權利雖然只能向人民法院主張,但是并非只有通過訴訟才能彌補債權人或者公司其他股東的損失。例如,公司內部追責,股東會對于公司責任股東具有監(jiān)督權。采用股權內部轉讓的形式,可以省去司法執(zhí)行程序,可以達到快速解決問題的效果。按照新《公司法》的規(guī)定建構和完善相關公司制度,使公司的獨立人格,股東的責任明確,同時,在司法實踐中,不斷完善司法評估和拍賣市場,為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做出貢獻。
注釋:
包素素.揭開公司的面紗——公司人格否認制度司法適用的探討.法制與經濟.2009(2).第27頁.
朱云芳.揭開公司的面紗——股東承擔連帶責任的構成要件.金陵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20(4).第31頁.
張文顯.法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47頁.
趙昭.新舊《公司法》對公司股權凍結問題的比較分析研究.青春歲月.2015,3(上).第213頁.
趙勇.股權拍賣若干法律問題分析.中國拍賣.2010(4).第26頁.
江必新、劉貴祥.最高人民法院執(zhí)行最新司法解釋統(tǒng)一理解與適用.中國法制出版社.2016年版.第5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