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學(xué)興,呂林蘭,趙衛(wèi)紅,陸 妍,劉其根
(1. 上海海洋大學(xué)水產(chǎn)與生命學(xué)院,上海 201306; 2. 鹽城工學(xué)院海洋技術(shù)系,江蘇省沿海池塘養(yǎng)殖生態(tài)重點實驗室, 江蘇鹽城 224051)
羅氏沼蝦(Macrobrachiumrosenbergii)又稱馬來西亞大蝦或泰國蝦,具有食性廣、生長快、營養(yǎng)豐富、抗病力強等優(yōu)良養(yǎng)殖性能,是我國養(yǎng)殖的主要淡水蝦品種之一。近年來隨著水產(chǎn)養(yǎng)殖技術(shù)水平的提高,放養(yǎng)密度加大,從而導(dǎo)致單位水體中養(yǎng)殖動物排泄物及殘餌等有機物積聚,分解生成大量氨氮,使得養(yǎng)殖環(huán)境持續(xù)惡化,對養(yǎng)殖動物的生存、生長、發(fā)育構(gòu)成威脅,造成疾病頻繁爆發(fā),嚴(yán)重制約著我國對蝦養(yǎng)殖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水體中的氨包括離子氨和非離子氨,對水產(chǎn)動物有毒性的主要為非離子氨。離子氨和非離子氨可以相互轉(zhuǎn)化,其比例主要取決于水溫和pH。水中非離子氨含量隨溫度和pH升高而增加,對水產(chǎn)動物的毒性隨之增大。當(dāng)對蝦暴露于氨氮時,其體內(nèi)產(chǎn)生大量超氧陰離子(O2-)、羥自由基(OH)、過氧化氫(H2O2)等氧自由基(ROS),而氧自由基超過機體抗氧化耐受能力時便會影響機體抗氧化酶系統(tǒng),產(chǎn)生氧化脅迫[1-2]。研究表明,非離子氨能直接損害蝦類鰓組織,并影響其滲透調(diào)節(jié)、蛻殼和免疫功能,從而抑制生長、降低存活率[3-4]。已有研究表明,羅氏沼蝦在高濃度氨氮作用下抗病力明顯降低,感染病原菌的幾率增加[5-6]。關(guān)于氨氮對蝦類抗氧化影響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于探索氨氮持續(xù)脅迫條件下不同時間點蝦類抗氧化酶的變化規(guī)律[7-10]。在實際養(yǎng)殖生產(chǎn)中,夏季水體溫度、pH晝夜變化較大,池水非離子氨常處于動態(tài)變化中。因此,本文研究了非離子氨對羅氏沼蝦幼蝦的急性毒性,以及氨氮脅迫48 h后恢復(fù)48 h對羅氏沼蝦幼蝦抗氧化酶的影響,以期為羅氏沼蝦健康養(yǎng)殖提供理論參考。
實驗幼蝦購自江蘇省鹽城市射陽縣林盛蝦苗場,蝦體長(2.0±0.4) cm,體質(zhì)量(0.16±0.06) g。
幼蝦運至實驗室,暫養(yǎng)7 d后進行氨氮脅迫預(yù)實驗,得出無效應(yīng)濃度和最大效應(yīng)濃度。用氯化銨(分析純)、曝氣48 h的自來水配制氨氮溶液,根據(jù)預(yù)實驗結(jié)果,共設(shè)置5個急性毒性實驗濃度梯度,其總氨濃度為0、22.17、32.04 、46.32、66.95 mg·L-1,對應(yīng)的非離子氨濃度分別為0、1.18、1.70、2.46、3.56 mg·L-1。實驗在玻璃缸中進行,每缸盛3 L實驗液,放10尾蝦,每24 h換實驗液1/2。每個濃度設(shè)置3組平行,實驗期間持續(xù)充氣,不投喂餌料,水溫保持在(25±1)℃,pH 保持在8.0±0.5,準(zhǔn)確記錄24、48、72、96 h死亡數(shù)目。
根據(jù)急性毒性實驗96 hLC50結(jié)果,設(shè)置5個亞急性毒性實驗濃度梯度,總氨濃度為0、8、12、16、20 mg·L-1,對應(yīng)的非離子氨濃度分別為0、0.43、0.64、0.85、1.06 mg·L-1(其中濃度0為對照組)。亞急性毒性實驗在玻璃缸中進行,每缸盛3 L實驗液,隨機挑選個體均勻的健康羅氏沼蝦幼蝦10尾,每個濃度設(shè)置3組平行。氨氮脅迫48 h(24 h 時換實驗液1/2)后將實驗液更換為清水(曝氣48 h的自來水),恢復(fù)48 h。溫度、pH、充氣、投喂等實驗條件同上。脅迫48 h、恢復(fù)48 h時分別取幼蝦肌肉組織,保存在-80℃下,用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過氧化氫酶(CAT)、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測定。
抗氧化酶(SOD、CAT和GSH-Px)活性和MDA含量測定采用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試劑盒,具體操作步驟、計算和單位參照試劑盒說明書。
本實驗中非離子氨計算公式如下[11]:
非離子氨濃度 =總氨氮濃度/[10(pKa-pH)+1]
式中:pKa=0.090 18+2 729.92/T(T為開氏溫度,T=273+t℃)。
氨氮對羅氏沼蝦幼蝦半致死濃度(LC50):采用SPSS 16.0 Probit分析法計算半數(shù)致死濃度和95%置信區(qū)間,并按照公式SC= 0.1 × 96 hLC50計算安全濃度。
酶活性差異性分析:采用SPSS 16.0軟件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ANOVA),若差異顯著(P<0.05)則采用LSD法進行多重比較,P<0.05為差異顯著。
氨氮對羅氏沼蝦幼蝦急性毒性實驗結(jié)果見表1。實驗期間,對照組(非離子氨濃度0)羅氏沼蝦無死亡現(xiàn)象發(fā)生。同一時間點,羅氏沼蝦幼蝦死亡率隨氨氮濃度升高而升高。同一濃度下,幼蝦死亡率隨暴露時間延長而上升。氨氮對羅氏沼蝦幼蝦24、48、72、96 h的半致死濃度分別為4.25、2.35、1.86、1.54 mg·L-1,其安全濃度為0.154 mg·L-1(表2)。
表1 氨氮對羅氏沼蝦急性毒性實驗結(jié)果Tab.1 Results of acute toxicity test of ammonia-N on M. rosenbergii
表2 氨氮對羅氏沼蝦的半致死濃度和安全濃度Tab.2 LC50 and SC of ammonia-N stress on M. rosenbergii
實驗結(jié)果表明(表3),氨氮脅迫顯著影響羅氏沼蝦SOD活性(P<0.05),而對CAT和GSH-Px活性影響不顯著(P>0.05)。暴露48 h時,羅氏沼蝦幼蝦SOD活性隨氨氮濃度升高而升高,各氨氮濃度組活性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其中最高氨濃度(1.06 mg·L-1)組SOD活性是對照組的2.13倍,亦顯著高于其余各處理組(P<0.05)。
恢復(fù)48 h時,各組SOD、CAT活性差異顯著(P<0.05),而各組GSH-Px活性無顯著差異(P>0.05)。同一濃度下,各試驗組SOD活性均較脅迫時顯著下降(P<0.05),但除0.85 mg·L-1組外,其余試驗組仍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CAT活性則與之相反,除0.85 mg·L-1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外(P<0.05),其余試驗組均與對照組無顯著差異(P>0.05)。與脅迫48 h時相比,0.85、1.06 mg·L-1濃度組CAT活性及0.85 mg·L-1組GSH-Px活性下降顯著(P<0.05)。
實驗結(jié)果表明(表4),氨氮對羅氏沼蝦MDA含量有顯著影響(P<0.05)。脅迫48 h,0.43、0.64、1.06 mg·L-1組MDA含量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解除脅迫后恢復(fù)48 h,上述3個濃度組MDA含量均較脅迫時下降,各組MDA含量與對照組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
王龍等[12]研究表明,正常溶氧條件下非離子氨對羅氏沼蝦幼蝦(全長3 cm左右)24 hLC50、48 hLC50、72 hLC50、96 hLC50分別為2.0、1.5、0.97、0.83 mg·L-1,安全濃度為0.083 mg·L-1;而在高溶氧條件下(11 mg·L-1)安全濃度為0.142 5 mg·L-1。另有研究表明,高溶氧可降低非離子氨的毒性[13-14]。本實驗在持續(xù)充氣條件下進行,氨氮對羅氏沼蝦安全濃度為0.154 mg·L-1,與上述高溶氧條件下求得的安全濃度接近,說明羅氏沼蝦幼蝦對氨氮具有一定的耐受力。此外,不同規(guī)格的蝦對氨的耐受力亦不同,一般而言,個體越大耐受力越強[15-16]。羅氏沼蝦與規(guī)格接近的克氏原螯蝦(Procambarusclarkia)幼蝦(0.016 4~0.021 7 g,SC=0.19 mg·L-1)[17]和中國明對蝦(Penaeuschinensis)(體長3.61 cm,SC=0.16 mg·L-1)[18]對非離子氨的耐受力接近,而小于紅螯螯蝦(Cheraxquadricarinatus)幼蝦(體長為25~38 mm,SC=0.48 mg·L-1)[15]。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羅氏沼蝦幼蝦對氨氮的耐受力為中等水平。
表3 氨氮對羅氏沼蝦T-SOD、CAT和GSH-Px活性的影響Tab.3 Effects of ammonia-N on T-SOD, CAT and GSH-Px activity of M. rosenbergii
注:相同小寫字母表示同一時間(同列)各組差異不顯著,否則差異顯著(P<0.05);相同大寫字母表示同一濃度組脅迫48h與恢復(fù)48h之間差異不顯著,否則差異顯著(P<0.05)
Notes: The same lowercase mean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the same time (the same column), otherwis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 the same capital letter mean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under the same concentration, otherwis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
表4 氨氮對羅氏沼蝦MDA含量的影響Tab.4 Effects of ammonia-N on MDA content of M. rosenbergii
注:上標(biāo)含相同字母表示在同一時間下,各組間差異不顯著,否則差異顯著(P<0.05)
Notes: The same letter mean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the same time, otherwis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
ZHANG等[19]研究表明,隨著氨氮濃度升高,羅氏沼蝦血細胞活性氧(ROS)含量上升。SOD和CAT是生物體內(nèi)兩種相互關(guān)聯(lián)的抗氧化酶,可聯(lián)合清除活性氧自由基,從而減輕其對機體的損傷。過多的ROS會導(dǎo)致機體脂質(zhì)過氧化程度加劇,因此,作為脂質(zhì)過氧化產(chǎn)物之一的MDA,其含量多寡可間接反映機體細胞受氧化損傷的程度[20]。本研究發(fā)現(xiàn),氨氮脅迫48 h,羅氏沼蝦幼蝦SOD活性隨氨氮濃度增大而升高,最高濃度組SOD活性達對照組的2.13倍。除0.85 mg·L-1濃度組外,其余各試驗組MDA含量也顯著升高。據(jù)此推測,氨氮脅迫可能致使羅氏沼蝦肌肉組織ROS增多,進而對細胞脂膜產(chǎn)生氧化損傷,機體通過增強SOD活性清除多余的ROS以降低脅迫損傷。任海等[21]發(fā)現(xiàn)17.64、34.87 mg·L-1氨氮組脊尾白蝦(Exopalaemoncarinicauda)肝胰腺SOD活性在6~48 h 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但72 h時SOD 活性受到顯著抑制。包杰等[22]研究證實,氨氮脅迫中華小長臂蝦(Palaemonetessinensis)24 h對其肝胰腺SOD酶活性具有誘導(dǎo)作用,而48 h時則下降。本實驗設(shè)置的5個氨氮濃度均在96 hLC50以下,脅迫48 h時各試驗組羅氏沼蝦SOD活性均受到不同程度的誘導(dǎo)。由此可見,氨氮對甲殼動物SOD活性的影響與動物種類、氨氮濃度、脅迫時間等因素密切相關(guān),當(dāng)脅迫壓力超過其耐受能力時,SOD活性受到抑制。
當(dāng)組織中活性氧含量異常升高,生物體通常首先通過SOD催化超氧自由基的歧化反應(yīng)生成H2O2,進而再被GPx、CAT和過氧化物酶(Prx)等一系列抗氧化酶催化生成無害的H2O與O2[23]。本實驗中,氨氮脅迫48 h對羅氏沼蝦CAT和GSH-Px影響不顯著(P>0.05),與蔣琦辰等[24]發(fā)現(xiàn)氨氮脅迫72 h對紅螯螯蝦SOD影響顯著(P<0.05)、而對CAT和GSH-Px影響不顯著的結(jié)果一致(P>0.05)。解除脅迫后恢復(fù)48 h,各組CAT、GSH-Px、SOD與脅迫時相比均呈下降趨勢,說明氨氮對CAT、GSH-Px也具有影響,但較SOD對氨氮脅迫的反應(yīng)可能更為滯后。曾媛媛等[25]在對擬穴青蟹(Scyllaparamamosain)的研究中也有相似的結(jié)果,即氨氮脅迫48 h時鰓SOD活性最高,而GPX活性則是在72 h時才達到最高。
迄今,關(guān)于氨氮脅迫后恢復(fù)對水產(chǎn)動物抗氧化酶活性影響的研究鮮有報道。本實驗研究表明,氨氮脅迫48 h后恢復(fù)48 h,雖然除0.85 mg·L-1組外的其余試驗組SOD活性仍高于對照組,但均較脅迫狀態(tài)顯著下降(P<0.05),MDA含量亦降低到對照組水平。由此可見,在本實驗設(shè)置的氨氮濃度范圍內(nèi),短期脅迫對羅氏沼蝦的氧化損傷在脅迫結(jié)束后可修復(fù),但肌肉仍處于應(yīng)激狀態(tài)。另有研究發(fā)現(xiàn),8、12、16 mg·L-1氨氮脅迫72 h后恢復(fù)7 d,紅螯光殼螯蝦(Cheraxquadricarinatus)總SOD活性顯著上升(P<0.05),因此研究者認為7 d恢復(fù)時間不足以讓紅螯光殼螯蝦從脅迫中完全恢復(fù)[24],這與本研究羅氏沼蝦恢復(fù)48 h SOD活性仍高于對照的結(jié)果類似。張武肖等[26]研究證實,隨著氨氮脅迫時間延長,團頭魴(Megalobramaamblycephala)鰓、肝和腎組織受到的損害增加,經(jīng)過96 h的恢復(fù)期仍未從脅迫中完全恢復(fù),腎組織恢復(fù)能力最差。本實驗以MDA和SOD為主要指標(biāo),發(fā)現(xiàn)氨氮短期(48 h)脅迫造成羅氏沼蝦肌肉氧化損傷,而經(jīng)過一定恢復(fù)期后其氧化損傷可修復(fù)。但是,氨氮脅迫是否會造成羅氏沼蝦組織損傷,以及其組織損傷是否可通過解除脅迫得以修復(fù),還需要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