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艷花
摘要:初二階段對學生寫作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必定需要平時從日常的文本閱讀中去耐心的積累素材,學習作者的描寫寫作方法。教材的單元內容是教師展開閱讀教學的基本,加入每學期六部名著閱讀對比講解也是較好的方法。從閱讀中去學習寫作方法是幫助學生擺脫寫作困難的關鍵,然而在初二階段更多的是從閱讀中持續(xù)的給予學生寫作方法上的指導。本文將從多個角度去分析在初二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的方法,并針對大多數(shù)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寫作難題提出有效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閱讀教學;初中語文;寫作能力
引言:
從閱讀中去學習寫作是最簡單有效的途徑,但學生往往缺乏的就是學習的方法,這就是教師在教學中要重點關注的內容。讓學習變得簡單的同時,也可使學生在其中能循序漸進的感受到寫作的樂趣。雖然并非每一篇文章都要求學生做到精讀,但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通過聯(lián)想和想像,使文字傳達的信息形象化、個性化,從而對作品的內容得以確切的理解。閱讀和寫作這兩者之間是密不可分的,兩個同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如果教師不能將兩者進行有機的結合講解,做到融會貫通,便于學生的理解與運用。
一、從閱讀中積累寫作所需的人物素材
閱讀文學作品是了解世界的途徑之一。教會學生借助對文學作品的閱讀,去拓寬新視野,立足于作者的角度去身臨其境的感受故事情節(jié)的變化,之后在寫作中去更深一步的解讀和感悟無疑是較好的方法。例如:讀初二上冊第二單元《列夫·托爾斯泰》一文,學生能夠積累人物事跡與其身上的品質,從而在寫作中去感悟偉人的成長于初二學生而言有怎樣的價值。初二學生的生活大多是單調的,然而在閱讀中卻有不同的人物與人物本身的故事,積累閱讀文本中的歷史人文素材,能夠幫助初二學生在寫作中有更深一層的思考與運用[1]。
二、從閱讀中積累寫作所需的不同方法
就文章的文體而言,可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散文、小說、詩歌、雜文等;不同文體有著不同特點和規(guī)律。比如記敘文,要抓住事件中的六大要素、理清敘事線索,注重語言的生動性;說明文要抓住事物特征、把握說明方法與順序,要注重準確與整體性;小說要抓住人物形象、環(huán)境描寫和情節(jié)發(fā)展;詩歌要抓住意象和凝練的語言;散文的特點是“形散神聚”,要注重表現(xiàn)意境和情感等。
統(tǒng)編教材是綜合閱讀性較高的新教材,因此初二學生在教材中閱讀到各類的文體的文章,并從中學習多種表現(xiàn)手法。例如:讀初二上冊第四單元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可以讓初二學生學習到敘事散文的寫法、人物的描寫方法以及如何去細化在敘事中自身的情感;讀初二上冊第四單元茅盾先生的《白楊禮贊》一文,可以讓初二學生學習到托物言志的寫作方法,生活中的一切皆有生存之法與其中的艱辛,學會去觀察才能有所收獲。
三、從閱讀中積累寫作所需的哲理感悟
哲理感悟,是學生會感到最艱難的部分。因為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大多數(shù)時候都是在單調的重復,因此較少的人生經歷讓中學生無法在寫作時有更深刻的創(chuàng)作。在初二的教材中有較多的這類包含人生哲理感悟的文章,例如:初二上冊中嚴文井先生的《永久的生命》、羅素先生的《我為什么而活著》、《孟子二章》等,其中的哲理感悟都是值得學生積累的。理解是運用的前提,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這一類文章時,應更多的舉出在實際生活中的事例去幫助學生理解這些哲理感悟。這樣在相應類型的寫作時,恰當?shù)倪\用這些哲理感悟并結合文章具體內容進行闡釋便會使所寫作文中心更加明確,主旨更加鮮明[2]。
四、從閱讀中拓展寫作的思路
寫作的思路受到限制往往與學生自身的文學素養(yǎng)有關,閱讀面越狹窄的學生越容易形成固定思維,在寫作中受限。因此,教師應該推薦更多的不同題材的文學作品給學生,并引導學生去閱讀。例如:初二下冊中嚴春友先生的《敬畏自然》,這篇文章中的題材是在我們較少能夠在文學作品中讀到的。但如果學生能夠較好的理解到“敬畏”一詞以及作者的敬畏之心,并將這種情感運用到寫作中去必定會成為作文的亮點。教師在對這類的文學作品進行解讀后,可以再從課外的閱讀中選取同類型的作品幫助學生對比閱讀,從而深化理解。
五、從閱讀中積累好的寫作語言
一篇好的作品,只有好的主題必定是無法吸引人的。最能夠讓人為之動容的,是文學作品的語言。能夠選入教材中的閱讀文章,大部分都是文筆極為優(yōu)美的很有說服力的。因此,在對閱讀文章進行精讀之后,教師更應該要求學生去背誦其中能夠打動人心的精彩語段。此外,仿寫也是能夠訓練學生寫作能力的好方法,將文章中優(yōu)美語段的結構進行剖析之后,讓學生替換成自己的語言,將其變成屬于自己的作品,后與他人在課堂上進行相互之間的作品賞析。
六、結束語
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是初中階段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怎樣充分利用教材中和教材之外的閱讀文章幫助學生培養(yǎng)文學素養(yǎng)是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去思考的。只有多角度的解析文本、細化其中所運用的寫作方法、多積累,才能夠做到將閱讀和寫作融會貫通,才能真正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張洪.淺論初中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的有效結合[J].讀寫算:教師版,2017(38):74-74.
[2]田維鵬.試論初中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的有效結合[J].中學教學參考,2015(7):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