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藝 蔡熒瑩
不搞層層加碼,不趕時間進度、搞沖刺,不搞拖延耽誤,以實打實的成效確保脫貧攻堅成果
“通過種植葡萄,3年后實現(xiàn)銷售收入40萬元,可使32戶貧困戶97人受益?!敝醒爰o委國家監(jiān)委網(wǎng)站近期報道指出,四川省廣安市廣安區(qū)消河鄉(xiāng)為幫助消河村貧困戶脫貧,一聽說種葡萄收益好、見效快,便“拍腦袋”決策,未走程序,匆匆上馬,導致種下的2000多株葡萄苗大面積枯死,成活率不到20%,挫傷了貧困戶的積極性,也影響了脫貧攻堅進程。
與之相類似,在個別貧困地區(qū),扶貧領域的形式主義仍在不時上演。一些地方、干部追求政績、好大喜功、急于求成,對上級政策層層加碼,將扶貧標準節(jié)節(jié)拔高,熱衷表演“自選動作”,只重“開花”不看“結果”,使得精準扶貧變味走樣,由此導致少數(shù)群眾表面“脫貧”實則“陷困”,非但沒有從根本上擺脫貧困,反而喪失了奮斗的動力。
“既不降低標準,也不吊高胃口?!边@是扶貧脫貧的基本要求。在此要求下,各級各部門更應完成好“規(guī)定動作”,以扎實的工作作風,讓扶貧政策落地,讓人民群眾受益。
有的放矢,才能精準扶貧。扶貧政策和標準的制定,是建立在深入研究和綜合考慮基礎之上的。事實上,國家扶貧標準的劃線一直在與時俱進,農(nóng)民人均純收入從2010年的1274元,到2011年的2300元,再到2017年的3300元,不僅科學考慮了收入標準,還合理配套了“兩不愁三保障”政策,即吃不愁、穿不愁,保障義務教育、基本醫(yī)療和住房需求。
然而,個別地方執(zhí)行起來卻走了樣,把“義務教育有保障”變成“上什么學都不花錢”,把“基本醫(yī)療有保障”變成“看什么病都不花錢”,把“住房需求有保障”變成“住大房、住好房”,硬生生把脫貧搞成了“大鍋飯”,把個別好逸惡勞的貧困戶養(yǎng)成了“靠著墻根曬太陽,等著別人送小康”的懶漢。
“堅持脫貧標準至關重要?!币恍<抑赋觯晃兜醺哓毨舻奈缚?可能給群眾造成誤判,產(chǎn)生“不工作國家也會養(yǎng)著我”的錯誤想法,致使貧困戶陷入“福利陷阱”,也會對非貧困人口造成“懸崖效應”,出現(xiàn)社會規(guī)則失序,引發(fā)不公,甚至出現(xiàn)爭當貧困戶的怪事。
盲目拔高扶貧標準,也給一些地方財政帶來負擔。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農(nóng)村發(fā)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看來,國家圈定的六大深度貧困地區(qū)極度艱苦、自然條件差、人力資源素質有待提高,即便是實現(xiàn)現(xiàn)行標準下的脫貧就已非常不易,標準再拔高,勢必要超出地方政府的自身能力,最終的結果很可能是貧困戶沒“扶”起來,政府財政反被“拖”貧。
扶貧領域的形式主義危害不淺,往往引發(fā)扶貧工程難以為繼、后期兌現(xiàn)能力不足的“后遺癥”。陜西南部一些地方在扶貧建房面積方面掌控不嚴,出現(xiàn)了很多120至140平方米的安置房,甚至還有300多平方米的大戶型。這無疑給本就稀缺的山區(qū)土地資源出了難題,將引起未來移民安置用地緊張。國務院扶貧開發(fā)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夏更生直指問題要害,“過高的標準,即使一時兌現(xiàn)了,也不可持續(xù),還會損害黨和政府的公信力。”
實際工作中,個別領導干部為了有面子、顯政績,還未研究政策,就迅速做出決策,是不折不扣的形式主義。他們熱衷于“短平快”、搞“形象工程”,不重“做事”而重“作秀”,不求“造福一方”、但求“造勢一時”。
他們不尊重群眾意愿、不研究貧困戶特點,而是大干快進、大包大攬,忙著生搬硬套上項目、擺花架子“造盆景”。貴州省安順市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崗烏鎮(zhèn)500萬元的草地生態(tài)畜牧項目和上百萬元的南竹、丹參、桔梗種植項目,思南縣的1.5萬畝金銀花,都因為“水土不服”全部“爛尾”,令人扼腕。
有的地方領導干部只顧眼前,“輸血”無度,“造血”乏力,導致政策紅利不可持續(xù),使得一些貧困戶脫貧后再度返貧。有些貧困地區(qū)移民搬遷小區(qū)全是一棟棟漂亮的三層小樓,屋外雕梁畫棟,屋內裝修一新。每棟小樓造價20多萬元,由政府補貼10多萬元,貧困戶自己掏幾萬元,就可實現(xiàn)居住條件大改善。但當中不少貧困群眾依然缺乏致富良方。
有的地方領導干部為了“面子”上過得去,不顧“里子”,精于“包裝”,不惜在脫貧成效上摻水分。在云南省昭通市鎮(zhèn)雄縣委縣政府開展的“比進度、看特色,比突破、看亮點”活動中,鹽源鎮(zhèn)黨委政府就上演了一場“租牛迎檢”的鬧劇,最終相關人員均受到嚴厲處分。
事實上,扶貧領域的形式主義,往往還伴隨有“數(shù)字脫貧”的影子。為了粉飾政績、讓數(shù)據(jù)好看,一些地方、干部在數(shù)據(jù)上“灌水”,在填表上做手腳,搞起了“數(shù)字脫貧”“報告脫貧”。這些假脫貧、脫假貧的行為,其根源都在于畸形的政績觀。
關于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確保到2020年我國現(xiàn)行標準下農(nóng)村貧困人口實現(xiàn)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qū)域性整體貧困,做到脫真貧、真脫貧?!奔ぐl(fā)貧困者內生動力,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問題。
為此,國務院扶貧開發(fā)領導小組決定將2018年作為脫貧攻堅作風建設年,在全國范圍開展扶貧領域作風問題專項治理,把“對脫貧攻堅標準把握不準,提高標準,人為吊高胃口”“不注重激發(fā)貧困群眾內生動力,扶貧成果不可持續(xù)”等列入集中治理的25項內容當中。新修訂的《中國共產(chǎn)黨紀律處分條例》新增第一百二十二條也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亮劍,對“熱衷于搞輿論造勢、浮在表面的”予以嚴厲處分。
一些專家指出,高層制度設計是基層干部開展工作的“指揮棒”,把脫貧攻堅標準納入評價內容,就為各級領導干部樹立正確政績觀、落實好扶貧政策、把握好扶貧標準指明了工作方向。
在此背景下,各地紛紛行動起來。甘肅省扶貧開發(fā)辦公室下發(fā)《關于進一步加強問題整改克服形式主義的通知》,要求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嚴禁以示范點、領導聯(lián)系點名義堆盆景、壘大戶,堅決杜絕搞“路邊工程”“形象工程”“政績工程”;江西省贛州市石城縣對貧困村、貧困戶虛假“摘帽”等問題開展專項整治,防止“假脫貧”現(xiàn)象;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十八洞村通過轉變思想,引導村民更好地發(fā)揮內生動力,徹底摒棄“等靠要”思想……
考核是脫貧攻堅中的一項重要工作。全國政協(xié)常委、甘肅省政協(xié)副主席尚勛武指出,當前考核工作存在指標龐雜、部分內容設計過于學術化、部分考核指標不夠具體、重復填報、重復考核等問題。他建議各省根據(jù)當?shù)厍闆r,盡快制定符合實際的考核標準。緊扣“兩不愁三保障”,簡化脫貧攻堅成效考核工作,完善脫貧攻堅成效考核標準,以考核倒逼重樹扶貧政績觀。
“要加強對黨員干部的思想教育,不斷強化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防止隨意‘拔高’或者‘壓低’扶貧標準。”福建省永春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縣監(jiān)委主任江淵認為,要加強對扶貧工作的監(jiān)督,尤其是對扶貧開發(fā)、項目建設、資金撥付等環(huán)節(jié)的監(jiān)督,堅決查處扶貧領域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作風問題,以正確的政績觀維護扶貧政策的嚴肅性。
精準扶貧沒有捷徑可走,唯有牢固樹立正確政績觀,堅決克服形式主義,以造福人民群眾為最大政績,才能在扶貧脫貧答卷上寫下人民滿意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