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東敏 鐘洪義 魯愛玲
鴨疫里默氏桿菌病又稱鴨傳染性漿膜炎(Duck infectious serositis),是由鴨疫里默氏桿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 RA)引起的一種主要侵害雛鴨的細菌性傳染病,發(fā)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其特征性表現(xiàn)為心包炎、肝周炎、氣囊炎、腦膜炎和輸卵管炎等,是當前危害養(yǎng)鴨業(yè)的主要傳染病之一。筆者于2017年9月接診一病例,經(jīng)臨床診斷和實驗室診斷,確診為腦膜炎型鴨疫里默氏桿菌病,及時采取了有效的治療措施,使疫情得到了控制。
1 發(fā)病情況
2017年9月份,河南商丘某肉鴨養(yǎng)殖場飼養(yǎng)15000只肉鴨,21日齡左右相繼發(fā)病,病鴨采食、飲水廢絕,搖頭晃腦,站立不穩(wěn),每天死亡30只左右,病情發(fā)展緩慢,大群精神狀況良好,發(fā)病鴨在3~5天死亡,投喂丁胺卡鈉等抗生素效果不佳。已連續(xù)兩批鴨出現(xiàn)類似狀況,為明確病因,遂到我處求診。
2 臨床癥狀
病鴨精神沉郁,羽毛松亂,縮頸閉眼,翅膀下垂,體溫升高,食欲廢絕,大部分鴨有腹瀉癥狀,排出黃綠色或黃白色稀糞,共濟失調(diào)、頭頸震顫,倒地呈劃水狀。
3 剖檢癥狀
剖檢10只神經(jīng)癥狀明顯的病鴨,可見個別鴨氣囊輕微增厚,心臟和肝臟的漿膜面纖維素性滲出物較少,僅有2只病鴨有明顯的“三炎”表現(xiàn),肝臟腫大、質(zhì)脆、呈土黃色,腸壁變薄、表面附著少量纖維素性滲出物,十二指腸、空腸、直腸黏膜出血。肺臟、脾臟和胰腺眼觀病變不明顯,所有病鴨的腦膜均充血、水腫、增厚。
4 實驗室診斷
取病變的肝臟、腦組織接種于5%血清平板,置于燭缸中 37℃培養(yǎng)24 小時,可見表面光滑、稍突起、直徑為 0.5~1 mm 的凸起、濕潤、光滑、呈露珠狀小菌落。革蘭氏染色鏡檢細菌為革蘭氏陰性短小桿菌。挑取一個單菌落溶于0.5ml生理鹽水中,煮沸法提取基因組,利用特異性引物進行PCR鑒定,最終確定分離到的細菌為鴨疫里默氏桿菌。
5 治療
通過藥敏試驗篩選出氨芐西林、左旋氧氟沙星、頭孢曲松、頭孢噻呋、磺胺間甲氧嘧啶和氟苯尼考等敏感藥物??紤]到血腦屏障的阻礙,因此治療主要選用易透過血腦屏障的藥物。首先從大群中挑出癥狀明顯的鴨只進行隔離,用500mL生理鹽水溶解10g頭孢曲松和20g左旋氧氟沙星,進行肌肉注射,每只0.5ml,每天一次,連用3天。同時對大群用磺胺間甲氧嘧啶和卡巴匹林鈣 100g 拌料 250kg 飼喂。鴨舍用 0.5% 過氧乙酸于每天早、晚各消毒 1 次。
通過采取以上措施,3天后死亡率明顯降低,到治療第5天病情已基本控制,無繼續(xù)死亡情況出現(xiàn),直至出欄,鴨群無較大疫情發(fā)生。
6 分析與討論
6.1 鴨傳染性漿膜炎的發(fā)生與鴨場的飼養(yǎng)管理密切相關(guān),認真做好飼養(yǎng)管理,改善舍內(nèi)環(huán)境衛(wèi)生,控制好早中晚環(huán)境溫度是預防鴨疫里默氏桿菌感染的關(guān)鍵。
6.2 2017年以來,接觸了多例腦膜炎型的鴨疫里默氏桿菌病,該病主要侵害鴨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導致患病鴨出現(xiàn)共濟失調(diào)、癱瘓、頭頸震顫等神經(jīng)癥狀。針對該種情況,臨床用藥時,一定要考血腦屏障的影響,結(jié)合藥敏試驗,篩選易透過血腦屏障的藥物進行治療,往往效果較好。
(作者單位:235300安徽強英鴨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動保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