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瑋
如今描述帝王多情,常說不愛江山愛美人。臺灣歌手李麗芬有首歌名為《愛江山更愛美人》,一個更字,氣派更大些。要顯得帝王寵溺,也免不了朝后妃來一句“看,這是朕為你打下的江山?!?/p>
江山=天下=社稷=國土,似乎順理成章嘛。
但是,等一下。岳飛著名的口號“還我河山”,不提江山。《史記·趙世家》說“燕秦謀王之河山,閑三百里而通矣”,還是河山。祖國大好河山,依然不是江山。
河山與江山,差別在哪兒?
眾所周知,古文里河往往特指黃河,江特指長江,漢特指漢水,各有所指?;乜礆v史,可發(fā)現(xiàn)說河山者,大多偏古:《史記》里清一色山河、河山,來回搗騰。
因為從上古到中古,中國核心在華夏。西不過長安、關(guān)中,東便是洛陽了。長江以南,要么是斷發(fā)文身的吳越,要么是自稱蠻夷的楚國,西漢賈誼到了長沙自覺是流放,劉邦被項羽封到巴蜀,也覺得自己到邊陲去了。長江以南被中原人想象成瘴癘之地,并不真當(dāng)中原自己人。所以說到天下,那就是山河、河山,以黃河流域為核心,錦繡山河,自成一統(tǒng)了。
當(dāng)然那時也說江山,但用意不同。比如《資治通鑒》里魯肅跟孫權(quán)念叨,說荊州江山險固,那是因為荊州就是夾江而立,這里就特指長江了,并不是拿荊州比天下。到北宋王希孟著名的《千里江山圖》,說這江山二字是天下社稷,似乎也不算太對。
什么時候江山二字有名了呢?
蘇軾《念奴嬌》,懷古赤壁,說得興起,“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彼菚r在長江邊上,指點江山,這里的江山就既可以說是長江與赤壁山,也可以泛指天下了。
辛棄疾在鎮(zhèn)江北固亭,“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那江山二字,依然是指著長江與山念叨。但口氣奇大,說是天下社稷,也不為過。
自此而后,開始有把江山代替山河,指稱天下的了。比如元曲《百花亭》,第一次出現(xiàn)了“定江山,安社稷”的說法,之后類似于“打江山、坐江山”的說法,也出現(xiàn)了。換言之,從宋朝后,江山這詞,開始代替山河或河山,成為了天下社稷的代名詞。
為什么呢?
除了辛棄疾與蘇軾的推廣功勞,我猜還有個原因。南北朝后,江南經(jīng)濟發(fā)達了,逐漸納入漢人文化版圖了;尤其是南宋年間,漢人已經(jīng)習(xí)慣以長江作為母親河了,畢竟那時黃河遠了,說山河,又見不到,那就說江山吧。
證據(jù)之一是,北宋晏殊宰相,還在念叨“滿目山河空念遠”,不說“滿目江山空念遠”呢。北宋開封就在黃河邊上,北宋士大夫還是看得見黃河的。
臨了,還是得說岳飛。他說“還我河山”,不說“還我江山”。因為南宋掌握著長江,而岳飛與他長官宗澤一生的志向,都是渡黃河、搗黃龍,收復(fù)舊地。所以他的理想,一直是黃河、賀蘭山那些更北方的存在啊。
摘自《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