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樹木到了冬季就會將滿身的樹葉掉個精光,只留些光禿禿的丫杈在樹上,看起來好不蕭索。其實這只是樹木越冬的一種方式而已。
樹木是靠樹葉進行光合作用制造的養(yǎng)分生長,而樹葉進行光合作用需要水分。大樹是靠它的根系吸收水分的,然后將水傳導給樹干,再傳導給樹枝和樹葉。秋季以后,雨水少,土壤干燥,樹木的根系要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十分困難,而衰老的葉子不但不能繼續(xù)為樹木提供養(yǎng)分,還要蒸發(fā)掉許多水分,簡直就是個“包袱”。所以大樹不得不讓樹葉脫落,來度過干燥寒冷的冬天。
樹葉會分泌一種叫“脫落酸”的物質(zhì),這種物質(zhì)不但能促使葉子從樹枝上脫落,還能充當休眠素,使樹木暫停生長,進入休眠沉睡的狀態(tài),這樣就可以減少養(yǎng)分的消耗。
樹木的高生長(使樹木高度增加的生長),是靠枝干的頂端來進行的,用來生長的部分叫作頂端分生組織,又叫生長點。到了冬天,這個生長點就被新形成的幼葉包圍保護起來,形成休眠芽,停止生長。直到第二年春天,休眠芽張開以后,生長點繼續(xù)活動才能長出新葉,這就是樹木發(fā)芽。
并不是所有的樹木冬天都會落葉,眾所周知,松樹柏樹等四季長綠的樹木就是個例外。松柏類植物有一套抗寒的妙方:針狀的葉子細而厚,水分蒸發(fā)面積小,而且葉子和樹皮表面有層很厚的蠟質(zhì)層,就像是一層“防寒衣”,既能保暖,又能防止水分蒸發(fā)。
當冰封大地的時候,我們幾乎再也見不到各種昆蟲,仿佛世界都安靜了。它們到底藏到哪里去了?
如果你以為蚊子在冬天就會凍死,那就大錯特錯了。蚊子的成蟲就能越冬。一些蚊子的體內(nèi)會儲存脂肪,然后,它們會找一個樹洞、落葉堆或者其他類似的地方躲起來,挨過冬天。另外,還有一些蚊子會以幼蟲或者卵的形式越冬。
盡管河流的表面已經(jīng)凍結(jié),但是底部還有流水。蜻蜓的幼蟲依然在這里活動,它們是水中兇悍的捕食者,即使冬天,它們也沒有完全安靜下來的打算。
螳螂無法挨過寒冷的冬季,但是它們留下了卵。螳螂將卵鞘產(chǎn)在干枯的枝條或是石塊上,卵鞘是厚厚的被子,保護著里面的那一小堆卵。
蝗蟲也是通過卵來越冬的。在秋季,蝗蟲會認真挑選巢室位置,在向陽的地方用腹部后端向土里拱,開掘出一個小小的通道和巢室,產(chǎn)下一小叢卵。然后,它們還要在上面做一個泡沫狀的蓋子才離開。
蚊子
蜻蜓
螳螂
蝗蟲
小檗絹粉蝶
小檗絹粉蝶的幼蟲依靠集體的力量吐絲將枯葉黏合在一起,形成一團葉巢,里面布滿了暖和的絲線。在它們不冬眠的時候,這里甚至還會開出一個小口,方便將垃圾丟出來。
具有社會性質(zhì)的螞蟻王國可以存在很多年,它們一直生活在土里,只是在冬季,它們不再出來活動,并且向更深層的地下遷徙。一些蟻巢可以深達一兩米,螞蟻們就在蟻巢底層冬眠。
美國白蛾是非常厲害的入侵物種,它們啃食植物的葉子,整片葉子都會被吃得只剩下葉脈“骨架”。它們躲藏在樹皮底下,以蛹的形式越冬。目前,它們已經(jīng)在中國的北方形成了自然種群。
螻蛄一生都在土壤中活動,它們在土里開掘出復雜的隧道,并利用這些隧道覓食。冬天,它們將前往更深的地方,以此來躲避嚴寒。
螞蟻
美國白蛾
螻蛄
昆蟲的遷徙
有一些昆蟲并沒有原地越冬,它們就像候鳥一樣進行遷徙。如七星瓢蟲,這種小小的甲蟲可以乘著高空氣流,在中國南北地域進行遷徙。而在美洲,著名的帝王蝶遷徙是接力式的,需要通過至少兩代來完成。
五花八門的形態(tài)
絕大多數(shù)昆蟲的一生要經(jīng)歷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而昆蟲越冬的形態(tài)五花八門,有的以幼蟲的形態(tài)越冬,有的以蛹的形態(tài)越冬,有的干脆就以成蟲的形態(tài)越冬。你還知道哪些昆蟲的越冬形態(tài)?來說說看。
(細毛線 冉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