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生
遷西縣地處華北地區(qū)東北部,燕山山脈南麓,為典型的山區(qū)地勢,水資源豐富,有國家級大型水庫兩座,中小型水庫80多座,可養(yǎng)殖面積40 km2。水蛭養(yǎng)殖基地位于縣城南部的毛莊村,面積8 000 m2?;刈?015年開始建設,有養(yǎng)殖池及苗種培育池共計44個,以水蛭成品養(yǎng)殖與加工為主。為實現(xiàn)自繁自養(yǎng),2015年底,基地開始研究水蛭越冬技術,經(jīng)過幾年的摸索,積累了一定越冬經(jīng)驗,技術趨于成熟,主要采用越冬房越冬法和地下越冬法兩種越冬方法,各有優(yōu)劣,現(xiàn)將兩種方法總結對比如下:
1?水蛭的生活及繁殖習性
1.1?生活習性
基地所養(yǎng)殖品種為寬體金線蛭,在我國南北方均有分布,常棲息于水田,湖泊、河流、溝渠等地。不吸血,吸食水生浮游動物或者小型昆蟲及小型軟體動物,尤其喜歡吸食螺類。兩棲,不喜光,喜背風,喜群居,喜靜,晝伏夜出,只能前進不能后退,喜邊角環(huán)境。生長溫度在0~40 ℃之間,在我國北方,10 ℃以下停食,低于3 ℃冬眠,高于8 ℃,出蟄活動,應激溫差不能高于2 ℃,最適生長溫度24~35 ℃ 。水蛭終生不斷蛻皮,一生蛻皮10次,每10 d一次,每次1~2 d,蛻皮期間不食不動。80~100 d長到成年水蛭。
1.2?繁殖習性
水蛭雌雄同體,異體交配,惡劣環(huán)境下,也可同體交配,一年繁殖兩次,分別在當年的10月份和次年的3月份。交配時間20 min左右,交配一個月后產(chǎn)繭,每次產(chǎn)1~4枚繭,每只繭15~30粒卵,每次產(chǎn)繭時間為5~7 d,繭在泥土中孵化,16~25 d后出苗。
2?越冬房越冬法
2.1?越冬房及設施準備
越冬房為簡易庫房或者民房即可,南面采光條件好優(yōu)先選擇。內(nèi)部整潔干燥,適當通風。在越冬房中間位置搭設支架或者平臺。
越冬用泡沫箱若干,規(guī)格50 cm×50 cm×50 cm,箱體完好。
越冬土為腐殖質(zhì)土,以池塘底泥晾干消毒備用為最佳。用越冬土覆蓋泡沫箱底部,厚度20~25 cm。入箱前,越冬土濕度保持在80%左右。
2.2?越冬
2.2.1?入箱時間?10月中下旬到11月中上旬,氣溫6~7 ℃左右時入箱。
2.2.2?種蛭選擇?挑選個體大,體質(zhì)健壯(鑒定方法:用手揉搓水蛭能迅速成團),然后用3%的食鹽水消毒,消毒后用相同溫度清水沖洗準備入箱。
2.2.3?入箱?水蛭入箱數(shù)量為單箱200尾,水蛭入箱后,讓其自行爬入土中,放入箱觀察幾個小時,不能鉆入土中的取出晾干出售。待水蛭全部鉆入土中后,加蓋0.5 cm濕潤浮土一層,浮土上蓋水草或者空心菜根,保持濕潤透氣。入箱后3~4 d,箱體上蓋上空泡沫箱一個,上下箱體之間留有一定縫隙。最后,泡沫箱架用紗絹整體包裹,以防止鼠類等破壞泡沫箱,影響水蛭安全越冬。
2.2.4?日常管理?定期巡護箱體,保持箱體完好,防止漏氣導致水蛭凍傷。室溫高于10 ℃時,適時開窗開門通風降溫,待溫度下降到10 ℃以下時,關閉門窗。
2.3?出箱
水蛭經(jīng)過大約5個月的越冬,來年3月中下旬,氣溫達到10 ℃時可以適時出箱。
3?地下越冬法
3.1?越冬前準備
在基地周邊寬闊土地,開挖深1.2 m,寬1.5 m的深溝,長度根據(jù)地形而定。深溝挖好后四周用紗絹做防護,防止水蛭逃跑。底部鋪10~20 cm的越冬土,越冬土濕度80%左右,上用水草或者水生蔬菜根覆蓋,保持水分。深溝地上用帆布覆蓋,帆布上用木板壓實,防止風吹走帆布,造成越冬失敗。
3.2?水蛭入坑
深溝準備好后,水蛭入坑方法同越冬房入箱方法,密度33~400尾/m2。
3.3?日常管理
地下越冬法主要注意冬天風大,會吹翻深溝木板,因此注意保護好木板不被風吹走,保證水蛭越冬安全。
4?兩種越冬法越冬結果
越冬房越冬法和地下越冬法各取500 kg樣本進行對比,越冬房越冬法樣本平均規(guī)格12 g/尾,地下越冬法樣本平均規(guī)格12.3 g/尾,越冬后,結果如表1。
對比兩種越冬法得出以下結論:
地下越冬法體重下降率低于越冬房方法5.2個百分點,且成活率略高于越冬房方法1.8個百分點,越冬房越冬操作簡單便捷,但需準備閑置房間,成本高。地下越冬法需臨時占用土地,并耗費人力開挖,費時費力;但成本低,不用準備閑置房。
(收稿日期:2019-09-02;修回日期:20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