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27日,《英雄烈士保護法》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上獲得全票通過。這使人聯(lián)想到, 2014年8月31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通過的《關(guān)于烈士紀念日的決定》。從國家設(shè)立烈士紀念日到《英雄烈士保護法》誕生,充分表明保護英雄烈士的法律體系日益完善,必將推動形成捍衛(wèi)英烈、學(xué)習(xí)英烈的良好社會氛圍,讓英烈精神更深入地融入國家血脈和民族靈魂。
《英雄烈士保護法》已于5月1日起實行,這不僅是國家通過立法來禁止歷史虛無主義、詆毀英雄的現(xiàn)象,同時,也給一些英烈紀念地的改造和提升提供一個很好的契機。
今年清明節(jié),筆者冒雨前往福州西門外雞角弄。這里是福州最早反動軍閥槍殺革命黨人的刑場,有福州“雨花臺”之說。
“傷心地名雞角弄,幾多哀思幾徘徊。”1926年,第一個被槍殺的革命黨人是福建學(xué)生聯(lián)合會副理事長翁良毓。此后,在這里英勇就義的還有,中共首任福州地委書記方爾灝,福州市委代理書記葉凱,在雞角弄刑場上演“刑場上的婚禮”的中共福州地委第二任書記徐琛與妻子余哲貞,第一次讓福州百姓聽到《國際歌》的北大畢業(yè)生鄭長璋,以及“閩中特委五烈士”王于潔、黃孝敏、潘濤、陳炳奎、余長鉞,等等。從1926年到1949年,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有據(jù)可查的就有180多位優(yōu)秀共產(chǎn)黨人在此殉難。至于無案可稽的無名烈士,還有相當多人數(shù),他們的功績同樣永世長存。雞角弄的歷史地位與南京雨花臺同樣昭亮,其悲壯故事同樣感天動地。
在雞角弄,作為歷史的唯一見證物是一棵歪脖子的老荔枝樹。解放前,雞角弄原是一片荔枝林,后來只剩下兩棵荔枝樹。坊間相傳,當年兩棵荔枝樹,結(jié)出來的荔枝是殷紅殷紅的,甚至果肉里還滲透出淡淡的血腥味。這兩棵荔枝樹也許是不堪承受英烈鮮血的滋養(yǎng),悲天憫人,便先后枯死了。解放后,冬去春來,大地復(fù)蘇,其中一棵荔枝樹竟然神奇地復(fù)活了!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比缃竦睦笾渫ㄈ诵?,樹身側(cè)彎著,似乎在向英烈鞠躬、向英烈致敬!
政府在2014年首個烈士紀念日,豎立了一塊“福州雞角弄革命先烈就義處紀念地”的白色紀念碑,荔枝樹旁立著一塊“福州雞角弄革命烈士就義處簡介”,以及被福州市人民政府確認的二級保護樹木——荔枝樹。2017年6月12日,又加掛了福州市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弄巷——雞角弄的牌子。
然而,以往偏僻空曠的雞角弄,隨著這些年建設(shè)的腳步不斷逼近,雞角弄在萎縮,臨近荔枝樹旁,就是一片在建的工地,兩臺掘土機正在操作。見此情景,不由令人感嘆!革命英烈,何處才有安息地?
相比這些英烈們的歷史功勛,冠以福州“雨花臺”是名副其實的;較之周邊的高樓大廈,革命先烈就義處顯得過于簡陋,與福州“雨花臺”盛名顯得不匹配?!爱敻邩谴髲B在我國大地上遍地林立時,中華民族精神的大廈也應(yīng)該巍然聳立?!备V荨坝昊ㄅ_”雖然是民間說法,卻表達了群眾的意愿。進一步提升和完善福州“雨花臺”建設(shè),是尊重群眾意愿,更是告慰烈士英魂的善舉。
作為省會城市,紀念革命烈士,表達緬懷之情,需要一個比較莊嚴的平臺載體。因此,搞好“福州雞角弄革命先烈就義處紀念地”的保護與建設(shè),對于今后黨員干部中開展黨史教育、接受紅色洗禮、繼承烈士遺志、傳承革命傳統(tǒng)都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