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民國時期大學世界歷史課程體系的構(gòu)建

2018-12-17 08:48
關(guān)鍵詞:西洋史學課程體系

(浙江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杭州 310018)

19世紀末20世紀初,近代中國學科體系轉(zhuǎn)型進入了關(guān)鍵時期。近年來,學術(shù)界流行的“學術(shù)范式說”和“學術(shù)理路說”,運用不同的研究視角及方法,從學術(shù)制度的不同面向,對近代中國學科體系轉(zhuǎn)型進行了探索,取得了豐富成果。世界歷史①近代中國學界尚無“世界歷史”的叫法,大多以“西洋史”、“外國史”指代“世界歷史”,直至新中國成立前夕才初步形成學術(shù)意義上的“世界歷史”概念。當時的“世界歷史”,一般情況下專指不包括中國在內(nèi)的外國歷史,既沒有涵蓋整個世界,也不符合近代意義上“世界歷史”的定義。本文使用的“世界歷史”指稱,用以概括當時的世界歷史各類課程,亦符合當今的術(shù)語習慣和學科規(guī)范。對于各個時期開設的世界歷史相關(guān)課程,沿用當時的課程名稱。作為一門新興學科進入歷史學學科并扎根生長,成為近代中國學科轉(zhuǎn)型的典型案例。至于民國時期該學科是否基本形成,很長時間內(nèi)學界的認識是模糊的,或持否定性評價。學者大多將世界歷史學科構(gòu)建研究的重點放在1949年乃至1978年后,對近代大學世界歷史課程的具體構(gòu)建則是語焉不詳。近十年來,已有學者意識到了世界歷史學科構(gòu)建問題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從大學史、教育史視角對世界歷史教育進行了概述性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1-6],但對相關(guān)主題的探討相對薄弱,而且宏觀考察多,微觀分析少,匯編材料多,原始檔案利用不夠充分。

大學是學科體系構(gòu)建的重鎮(zhèn),大學課程體系是一門學科構(gòu)建的重要路徑和保障,也是學科建設的衡量水準和發(fā)展維度。本文從學科構(gòu)建的宏觀視野出發(fā),聚焦民國時期知名國立大學、私立大學、教會大學等不同高校,探究民國時期是否形成了世界歷史教育制度和相關(guān)課程體系,并據(jù)此考察世界歷史學科在民國大學的構(gòu)建水平。

一、近代學制演變與世界歷史教育的制度化

近代時期,教育制度與學科發(fā)展的關(guān)系愈加緊密。世界歷史作為一種新學科,其知識傳承與學科建構(gòu)必須通過教育制度強有力的推進,才能扎根并鞏固其在學科體系中的地位。

(一)清末學制改革是世界歷史教育制度化的開端

京師大學堂在開辦初規(guī)定設“中外掌故學”課程,將世界歷史納入講授范圍,為世界歷史正式進入學制系統(tǒng)作了鋪墊。1904年,“癸卯學制”正式把世界歷史教育寫入教育制度,明確規(guī)定教學目的在于使學生“省悟強弱興亡之故,以振發(fā)國民之志氣”,觀察各國發(fā)展,了解大國之所以強盛、小國之所以衰亡之道,通過了解強弱興亡的史實,認清“西力東侵”之后的“東方諸國之危局”。授課原則上,“詳于大國而略于小國,詳于近代而略于遠年”。[7]403-418

按照京師大學堂章程,文科大學分九門(門相當于系),“萬國史學”被單獨列為一門課程,除史學研究法、年代學之外,另開設三種國別史,其中泰西各國史和亞洲各國史教材采用流行譯本,西國外交史要求選擇翻譯合適的西書講授。

新學制推行之后,各地大學籌備開設世界歷史課程。京師大學堂世界歷史課程分為亞洲各國史和西洋史兩部分,任課教師主要是日本教習或教員,教科書主要根據(jù)日文本編輯而成。京師大學堂進士館分科首列“史學”,課程內(nèi)容涵蓋西洋史、泰西近時政治史、日本明治變法史、世界商業(yè)史、近世戰(zhàn)史略等。[7]442-444各省大學堂、高等學堂、法政學堂、初級師范學堂亦不出此范圍。此后,盡管學制有所修訂,但世界歷史教育的規(guī)制未曾改變。

1910年3月,京師大學堂正式分科,由于經(jīng)費、生源和師資等匱乏,“萬國史學門”未能開辦,“中國史學門”雖包括世界歷史課程,但有關(guān)世界歷史的分量小且不完善。[1]76學制規(guī)定與實際推行還有一定差距,這些不足之處隨著民國學制的推行,得以逐步改善。

(二)民國學制發(fā)展對于大學世界歷史教育的推進

民國初年,“壬子·癸丑學制”推行,拓展了世界歷史教育的發(fā)展空間。新學制有三點重要變化:其一、明確了學科歸屬,世界歷史不再單列一門,而是歸置于歷史學科下;其二、增設很多世界歷史課程,除西洋各國史外,還有中國史及東洋史學類中的塞外民族史、東方各國史、南洋各島史、西洋史概論等課程;其三、世界歷史專題史也得到重視,年代學、人類與人種學等輔助科目也在開設之列。

哲學、文學等文科門類也設置了世界歷史,如西洋哲學史、印度哲學概論、世界史、英國史、英國文學史,法國史、法國文學史、德國史、德國文學史、俄國史、俄國文學史、意大利史、意大利文學史、希臘文學史、羅馬文學史、近世歐洲文學史等。[8]678其他如歷史地理部、法政類、商學類等專門學校也多開設了世界歷史課程。[8]501-503

1922年11月,大學推行分組分科制,可以根據(jù)師資自行設置世界歷史課程,促進了世界歷史教育進一步制度化。全面抗戰(zhàn)以后大學課程雖然有所調(diào)整或縮減,但世界通史作為必修科目一直延續(xù)下來。1938年9月,教育部召開全國第一次課程會議,正式頒行文理法學院共同必修科目表及最低課程標準,世界通史課程的學分由2~3分增加至6分。[9]496-500自此,世界歷史成為史學系及文學院的必修科目,一些大學的政治、法律、經(jīng)濟類學生也要必修或選修世界通史課程。

民國學制的發(fā)展,促使世界歷史進入大學課程體系并固定下來,推動了世界歷史教育的制度化,為世界歷史的知識傳承與學術(shù)研究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大學史學系與世界歷史課程體系的構(gòu)建

民國時期,歷史學科逐漸走向?qū)W科化、專門化[10],史學的獨立為世界歷史學科的建構(gòu)和發(fā)展提供了學科空間。當時,北京大學史學系占據(jù)了“歷史科系學院化的典范位置”[11]125。

(一)北京大學史學系世界歷史課程群組的構(gòu)建

民國初年,北京大學代行教育部職能,成為民國大學建構(gòu)與發(fā)展的標桿。1917年北京大學(簡稱北大)重建史學門,陳獨秀積極改革課程,提議將西洋古代史、西洋中古史、西洋近代史、東洋通史、日本史、歷史研究法等增列為必修科目,增加中國政治法律沿革史、中國與亞洲諸國交通史、西洋政治史、西洋外交史、西洋文明史、中國歷史教授法、西洋歷史教授法等選修課。[12]該提議未被完全采納,乃至有論者認為:“與其說1917年北大所設立的是‘史學門’,還不如說是‘中國史學門’更符合實際?!盵1]79與在史學門的冷遇相反,世界歷史在其他科系逐漸開設起來,如哲學門的印度史,英國文學門的英國史、英國文學史和近代歐洲文學史,政治門的日本近世史等。

全面抗戰(zhàn)前的二十年是民國時期高校發(fā)展最為迅速的一段時期。1919年8月,“中國史學門依新制改稱史學系”,改變了中國史學門單一的發(fā)展方向[13],為世界歷史學科拓展了發(fā)展空間。同時,推行分組選科制,如史學系學生除了本系必修課,還要學習政治學、經(jīng)濟學、法律學等系組的世界歷史課程。正是從這時起,北京大學史學系的課程“始由一國的史學而改為世界的史學”,真正向“中國史與外國史并重”的方向推進。[14]70

1920年夏至1931年1月間,朱希祖任北大史學系主任,大力調(diào)整史學系課程,使西方史學史與西方史學方法課程成為史學系學生必修的最基本課程。[15]例如,1919—1920學年世界歷史課程,除了包含分段的西洋中古史、西洋近世史、西洋近百年史外,還增開歐洲社會變遷史、歐亞交通史、日本史、印度史、外國政治史、經(jīng)濟史、外交史,以及新史學(英文)、唯物史觀等當時最流行的各派史學理論課程。[16]至1927年,世界歷史課程基本涵蓋了世界歷史上古、中古、近世、現(xiàn)代四個時段;國別史方面開設過印度史、日本史,還開設了歐亞交通史、歐洲社會變遷史、歐洲文化史、外交史、外國政治史等專題史。[17-19]經(jīng)過幾年的充實和拓展,北大史學系的世界歷史課程體系逐漸構(gòu)建起來。

1931—1936年,陳受頤、姚從吾等相繼擔任北大史學系主任,并親自擔綱世界歷史課程。陳受頤是研究世界歷史和中西文化交流史的專家,強調(diào)“博古通今、閎中肆外”[20],其開設的世界歷史課程有西洋中古史、近代中歐文化接觸研究、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西洋十七十八世紀史、西洋史籍舉要、近代中歐文化接觸史等課程,深受學生喜愛。姚從吾①姚從吾(1894—1970),當時名為姚士鰲,北大史學門重設后的首屆畢業(yè)生,1922年留學德國柏林大學研究史學,深受德國史學的影響。1936年夏始,姚從吾擔任北大史學系主任。深受德國史學的影響,其增設世界歷史課程有東洋史講座(專講蘇俄、日本與南洋,強調(diào)中國立場,注重近代演變)、中亞與東亞講座(注重近代以前)、歷史哲學與社會學講座。[21]

1936—1937年,史學系世界歷史課程有20余種,除了分段的西洋史(或稱歐洲史)外,史學系還開設西洋中古民族遷移史、中亞民族史、希臘文明史、日、美、法、英、俄、德意志、意大利等國別史、專題史課程,西洋史學史、西洋史籍舉要、西洋史學名著選讀等史學課程,另有西洋史擇題研究、西洋近世史擇題研究等專題研究。[22]總之,到抗戰(zhàn)前,北大史學系已經(jīng)建立起較為完善的世界歷史課程體系,見表1。

表1 北京大學史學系的世界歷史課程體系(1932—1936年)

注:資料來源:《國立北京大學文學院史學系課程一覽(二十年至二十一年度)》、《國立北京大學文學院史學系課程一覽(二十一年至二十二年度)》、《國立北京大學文學院史學系課程一覽(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度)》、《國立北京大學文學院史學系課程一覽(二十四年至二十五年度)》等。

1936年后,北大的世界歷史課程體系基本穩(wěn)定下來。從課程體系的結(jié)構(gòu)比例看,世界歷史占據(jù)史學系課程的半壁江山,基本實現(xiàn)了由一國史學到世界史學的轉(zhuǎn)變,為世界歷史學科的繼續(xù)發(fā)展奠定了基礎。[1]84西南聯(lián)大期間,世界歷史課程體系也基本上保持了如此框架。1946年北大復校,課程體系設置又“恢復了戰(zhàn)前的制度”[23]。

(二)民國大學史學系與世界歷史教育的推進

民國二十年代以后,學院體制漸漸成為各大學的主要形態(tài)。至1931年前,至少有12所國立、省立大學及學院,11所私立大學及學院成立了史學系。1937年底之前成立的31所國立大學、24所私立大學基本設有歷史學系。此外,國立、省立、私立的獨立學院,及國立、省市立??茖W校,也紛紛設立歷史學系或史地系。歷史學與其他文科、社會學科合辦科系仍然在一些建制不完善的院校中存在。1941年前,有6所大學成立“史學研究部”或“史地研究部”,1947年有9所大學改組或新建史學研究所。[9]574-587

以北京大學為典范,清華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四川大學等國立大學史學系的世界歷史課程體系逐漸完備。燕京大學、金陵大學、輔仁大學等私立大學、教會大學因為外籍師資相對較好,世界歷史課程體系更加詳備。

清華大學歷史學系于1926年設立,1926—1928年間設有西洋通史、西洋近百年史、美國歷史、日本史、遠東及太平洋沿岸史、希臘羅馬史、俄國史等世界歷史課程,1929年設有西洋通史、西洋中古史、西洋近百年史、美國史、東亞史、西洋史學史、中西交通史,及西洋哲學史、西洋文學史等別系選修課程。[24]后因師資不足,很多課程實際并沒有講授,無法開設經(jīng)濟、外交、宗教、美術(shù)等領(lǐng)域的專業(yè)史課程。[25]181-1821929年8月至1935年,蔣廷黻任歷史學系主任,強調(diào)中外歷史課程并重,主張先讀西洋史,利用西方史學方法和觀點的長處,再分析綜合中國歷史上的大課題。同時,他強調(diào)外國歷史的教學與研究不應照搬歐美國家的課程編制,提倡致力于研究中國的兩個鄰邦——俄國與日本歷史。[26]世界歷史課程主要集中在歐洲史,一些大國的國別史、專題史課程也廣泛開設。擔任這些課程講授的是當時知名的外國史專家如劉崇鋐、蔣廷黻、雷海宗、錢稻孫、張星烺、孔繁霱,及俄籍教師噶邦福(Michael GA Panovich)等。[27]

東南大學史學系于1930年設立,其世界歷史課程包括西洋史、東洋史及通論類,涵蓋了西洋通史、斷代史類、國別史及專題史共23門課程。其中,西洋史課程13種,包括西洋通史、西洋中古史、西洋近古史、西洋近世史、西洋現(xiàn)代史、東羅馬帝國史、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史、歐洲君主專制時代史、法國革命史、西洋文化史、歐洲民族殖民史、英國實業(yè)革命史、國別史(英法德意俄美)等;東洋史課程8種,包括日本史、日本近世史、朝鮮史、印度史、南洋諸國史、北亞史、回教民族史、歐亞交通史等;通論課程2種,包括西洋史學史、西洋史部目錄學等。[28]48-49

武漢大學史學系成立較晚,但發(fā)展較快。[29]1930—1931年開設了歐洲通史(上古、中古、近代)、近代歐洲政治史、特殊地域?qū)J?、近代歐洲外交史、中國外交史、近代外國經(jīng)濟史、西洋史學名著選讀、西洋哲學史、西洋文學史等必修或選修科目。1932年增開了西洋文化史、史學研究法等科目;1933年增設了遠東近世史、日本史、印度史等科目;1936年增設了俄國史、歐洲政治思想史等科目;1937—1938學年增開了英國史、美國史等科目。[注]國立武漢大學史學系的世界歷史課程具體可以參見1930—1937年間國立武漢大學編印的《國立武漢大學一覽》,內(nèi)有《各學院概況、學程內(nèi)容及課程指導書》。至抗戰(zhàn)前,國立武漢大學史學系已基本涵蓋世界通史和斷代史、英美俄日印和遠東等地區(qū)國別史,以及政治、文化、外交、經(jīng)濟等專題史課程。

四川大學1926年成立歷史系。1935—1937年任鴻雋任校長,史學系從大學三四年級起,將學生分為中國歷史組、西洋歷史組,西洋歷史組學生可以選擇某一斷代史或方面史、國別史及各種專題史進行研究,課程涉及西洋上古中古近古史、西洋近世史、歐洲各國成立史、歐洲各國擴土史、西洋史學史、文藝復興及宗教改革史、羅馬帝國史、英國史、戰(zhàn)后歐洲史、工業(yè)革命史、西洋通史等。[30]抗戰(zhàn)時期許多高校內(nèi)遷,國立四川大學師資借以擴充,世界歷史授課教師有何魯之、束世澂、李思純、楊人楩、李季谷、吳廷璆、楊東蒓等名師。[31]

私立大學、教會大學在體制機構(gòu)、課程計劃、規(guī)章制度諸多方面,直接引進西方近代教育模式,史學系課程以世界歷史課程為主,任課教師亦以外籍教員居多,對世界歷史教育起著重要的示范作用。作為歷史學重鎮(zhèn)的燕京大學,其史學系課程以西洋史為主,任課教師除陳垣為中國籍外,全為外籍教員。[32]早在1924年,燕京大學世界歷史課程即有:古代兩河流域史及埃及史、古代希臘及羅馬史、歐洲中世紀史、十九世紀歐洲史、世界現(xiàn)代史、美國史、法國革命及拿破侖時代、俄國史、東亞史和印度史等科目,整體框架已經(jīng)確立起來。其他如金陵大學史學系,世界歷史課程一直是“主干課程”[33],輔仁大學史學系本科生、研究所的世界歷史課程也相當豐富,任課教師也相對富足。[注]輔仁大學史學系設有本科、研究所機構(gòu),張星烺、蔡思客、胡魯士等擔當了相當部分世界歷史課程。具體可參見1937—1942年間,輔仁大學編印的《私立輔仁大學一覽(二十六年度)》、《私立輔仁大學一覽(三十年度)》、《私立輔仁大學一覽(三十一年度)》。

私立大學如南開大學在1937年前開設了西洋通史、西史大綱、歐洲中古史、近代歐洲外交史、歐洲近代史、法蘭西革命史、歐洲勢力擴充史、國家主義與帝國主義、戰(zhàn)后歐洲、亞洲史、英國史、美國史、日本史、西洋政治思想史、西洋政治哲學史等科目。[注]南開大學史學系世界歷史課程開設,具體可參見《南開大學一覽(民國十八年)》、《文科學程綱要(1925—1926年)》、《文學院現(xiàn)狀及其將來》、《南開大學各學院學程時間表(1936年度)》等。資料來源:王文俊.南開大學校史資料選:1919—1949[G].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89:200-275。所設科目之專精甚至領(lǐng)先于當時一些國立大學歷史系。

高等師范院校方面,如國立北京師范大學1928年歷史系獨立,課程設置的原則是“中國史與外國史并重”,世界歷史課程包括西洋上古史、西洋中古史、西洋近古史、西洋近世史、西洋通史、西洋史學名著選讀、東亞各國史、西洋國別史、西洋史學史、西洋文化史、中國外交史、西洋政治思想史、西洋經(jīng)濟思想史、法俄革命史、中西交通史、蘇俄研究等,將近20門。[34]

由此可見,隨著大學史學系科系化,世界歷史課程體系基本確立??箲?zhàn)期間,各史學系的世界歷史課程有所變革,但主要課程仍得以保留,如西南聯(lián)合大學歷史系仍有相對健全的世界歷史課程體系。[35]

三、大學世界歷史課程體系的結(jié)構(gòu)性考察

總體上,民國大學史學系的世界歷史課程體系已呈現(xiàn)出通史與斷代史、國別史與地區(qū)史、專門史與專題史、西方史學史等四大群組,結(jié)構(gòu)逐漸趨向合理與完善。下文將對大學史學系世界歷史的常設課程作具體分析。

(一)世界通史、斷代史課程群組

民國時期大學對世界歷史的分期通常分為四個時期:上古史,自歐亞文明開化至西羅馬滅亡;中古史,自東羅馬興起至百年戰(zhàn)爭;近世史,自歐洲文藝復興至一戰(zhàn)前止;現(xiàn)代史,自一戰(zhàn)至現(xiàn)今。[36]這種分期斷代,為當時各大學史學系普遍采用。

比較特別的是清華大學,該校要求一年級大學生必修通史課,另外史學系學生要加習一年的中西通史,在四學期內(nèi)分別學習中西歷史四大段。[24]2-3這種課程設置的目的,一方面是對文科類學生進行世界歷史通史教育,另一方面是為史學系學生深入研習打下專業(yè)基礎。由于課程結(jié)構(gòu)特殊,以時代分段的通史已基本涵蓋了各斷代史,“按時間、區(qū)域或問題”分類的專史則多屬于選修科目,導致每年開設的斷代專史課程不盡相同。如1929年開設西洋中古史、西洋近百年史;1930年開設歐洲十七十八世紀史、歐洲近代史初期;1932年則開設上古之近東及希臘、歐洲中古史、歐洲近代史初期、歐洲宗教改革時代史、歐洲十七十八世紀史、西洋近百年史、1914年以后之歐洲等課程;1935—1936年則開出了歐洲中古史、歐洲近代史初期、歐洲宗教改革時代史、歐洲十七十八世紀史、歐洲十九世紀史等。[注]1931—1936年間國立清華大學史學系的世界斷代史課程設置,具體可以參見國立清華大學編印的《國立清華大學學程大綱附學科內(nèi)容說明(民國十八年度)》、《國立清華大學一覽(十九年)》、《國立清華大學本科暨研究院學程一覽(二十一至二十二年度)》、《國立清華大學一覽》、《國立清華大學一覽(民國廿四年至廿五年度)》等。所開設科目大多取決于任課教師的研究專長。

與此不同,北大史學系則認為“強分時代與強分國界,皆不適當”,同時講授中西斷代史,“期于史學乃能融會貫通”。[15]史學系致力于斷代史課程的建設,設有西洋上古史、西洋中古史、西洋十七八世紀史、西洋十九世紀史、西洋近百年史等。自1932年始,要求史學系學生必須四年修滿中國斷代史全部及西洋斷代史二段,或是西洋斷代史全部及中國斷代史三段,方可畢業(yè),并且采取兩年一輪回的開課方式,每年開西洋史二段,兩年之后周而復始。[37]國立中央大學亦將斷代史置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分西洋上古史、西洋中古史、西洋近古史、西洋近世史、西洋現(xiàn)代史五大段講授,作為大學二、三年級學生的專業(yè)必修課。[28]48

輔仁大學、燕京大學等教會大學對世界斷代史更是重視。1935年輔仁大學將世界斷代史全部列入必修科目,分上古至七世紀、中古至法國革命、法國革命至今代三大段講授。[注]輔仁大學史學系世界歷史課程授課教師多為外籍教員,如1935—1942年間胡魯士、鮑潤生、顧爾格倫、趙光賢、安祺樂、蔡思客等。具體可以參見《輔仁大學(十九年)》、《輔仁大學文學院概況(二十四年度)》、《私立輔仁大學一覽(二十六年)》、《私立輔仁大學一覽(三十年度)》、《私立輔仁大學一覽(三十一年度)》。同年,燕京大學開設上古至紀元前第四世紀、歐洲中世紀史、十九世紀歐洲史、歐洲近世史、世界現(xiàn)代史、西洋史1815—1871、西洋史1871—1918、1918年以來之歐洲史等斷代史課程。[注]資料來源:燕京大學校友校史編委會.燕京大學史稿:1919—1952[M].北京:人民中國出版社:1999:100-102.歷史學系的近況[J].史學消息,1937,1(6):39-40.北平私立燕京大學一覽(二十六年度)[A].北平私立燕京大學,1937:100-102.北平私立燕京大學一覽(二十七年度)[A].北平私立燕京大學,1938:105-106.

綜合來看,斷代史的課程講授中,世界古代史多以古希臘、羅馬為主體,兼及東方古國,基本按國別史講授;世界中世紀史的講授通常都是以中古時代諸國之興衰為主;世界近代史以宗教改革史、文藝復興史、法國革命史為講授重點;世界現(xiàn)代史、當代史的講授范圍主要在國際形勢、社會文化運動方面。

(二)地區(qū)國別史課程群組

隨著新興民族國家的興起與國際形勢的激化,各大學對國別史的關(guān)注也與日遞增。國別史課程以亞洲諸國史和英美史為主,1929年國立北平師范大學史學系開設亞洲各國史,復旦大學有東方諸國史,1923年南開大學開英吉利通史與美利堅合眾國通史。1921—1930年,開設英國史、美國史的學校有廈門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國立中山大學等。[注]資料來源:新晨報叢書室.北平各大學的狀況[J].新晨報,1930:66-67.國立清華大學學程大綱附學科內(nèi)容說明[A].北京:國立清華大學,1929:92.國立清華大學一覽(十九年)、復旦大學一覽(十九年春)、中山大學一覽(十九年)、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選課指導書(二十二年度)等。

1930年以后,各大學史學系陸續(xù)增加了俄國史、法國史、日本史、印度史等課程。1935年國立中山大學設歐洲新興諸國史;1936年國立北京大學設日本史、法國史、英國史之外,增開了日本近世史、俄國史、德意志近代史、意大利近代史等科目;[22]同年,私立的光華大學歷史系開設了法蘭西史、英吉利史、美利堅史、意大利史、德意志史、日本史、朝鮮史等課程。[38]其時,開設歐美國史的大學還有上海圣約翰大學、武昌華中大學、燕京大學、滬江大學、南開大學、金陵大學等,且主要集中在英美法俄等國別史。暫時難以開設國別史的大學則開設了西洋各國史的綜合課程,如中央大學的西洋國別史、四川大學的歐洲各國成立史、北平師范大學的西洋國別史,等等。

朝鮮史、日本史、東亞史、南洋史和印度史也是國別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民國時期大學開設亞洲史已成為普遍現(xiàn)象。1925年前,清華大學開設了東亞邦交史課程[25]169-170。1927年后,燕京大學專設東亞史門類,包括日本史、東洋史、東西交通史與南洋史地、東洋史、印度史、亞洲史、西亞史、遠東近代史、日本史等課程。[39]1930年,中央大學東洋史在世界歷史課程體系中占二分之一,包括日本史、日本近世史、朝鮮史、印度史、南洋諸國史、北亞史、回教民族史、歐亞交通史等8個科目。[28]48-49清華大學、中央大學、輔仁大學、廈門大學等校都設有東亞史、東洋史、東方史等課程,綜合講述東亞各國家各民族的歷史,注重各國彼此之間的相互關(guān)系。[注]資料來源:史學系課程指導書(十九年至二十年度)[N].北京大學日刊(2470號),1930-10-16.私立廈門大學文學院一覽(民國廿五至廿六年)[A].私立廈門大學:1936:47.

九一八事變以后,各大學紛紛將原本附屬在亞洲史、東洋史范圍內(nèi)的日本史獨立出來,日本史幾乎成為國別史必開課程。此外,有些學校還輪流開設日本近百年史、日本近世史等課程,如王輯五分別在輔仁大學、北京大學開設日本近百年史、日本近世史等課;中山大學設有日本近百年史。[注]此處幾個大學史學系的課程設置,具體可以參見《輔仁大學文學院概況(二十二年度)》,第13頁;《國立北京大學文學院課程一覽(二十五至二十六年度)》,第132、139頁;《國立中山大學現(xiàn)況(二十四年度)》,第92頁。1936年,北京大學史學系主任姚從吾提出,要從中國立場出發(fā),增設“東洋史講座,專講蘇俄、日本與南洋”,“中亞與東亞講座,注重近代以前”[21]27。

因南洋自古以來與中國關(guān)系緊密且保留了大量史料,南洋史成為大學普遍開設的課程。輔仁大學自1931年始將南洋史列入選修課,由張星烺講授。[40]1932年,張星烺亦在清華大學、燕京大學授課,介紹南洋史地、歐人東來以前之南洋史、歐人在南洋史的歷史,涉及菲律賓史、荷屬東印度史、馬來西亞史、華僑史、緬甸史、暹羅史、安南史等內(nèi)容。[41]1941年,輔仁大學方豪講授南亞史,涉及越南、暹羅、緬甸、印度之南亞部分的歷史。[42]北京大學、中央大學、武漢大學、上海圣約翰大學、武昌華中大學、燕京大學、金陵大學、輔仁大學等校都開設了印度史,北京大學還開設了印度古代史。[43]

遠東史也普遍開設,如1926—1928年北京大學開設遠東及太平洋沿岸史,1933年武漢大學增設遠東近世史,燕京大學有遠東近代史等。此外,中央大學還開設了北亞史、回教民族史,輔仁大學開設中央亞細亞民族史、亞洲東北史地、印度、印度支那及南洋民族研究等課程。

綜上所述,國別史主要集中在英美法俄四國,及與中國關(guān)系密切的東亞、南洋及印度國家?!八坪鯖]有一所學校開過非洲、拉丁美洲的區(qū)域史或國別史”[44]。1933年,中央大學單獨開設了菲亞古國史,包括埃及、蘇馬、巴比倫、亞敘亞、喜太提、腓尼基、希伯來、古波斯等國家地區(qū),以研究北非及西亞諸國文化為目的。[45]

(三)專門史、專題史課程群組

受歷史學專門化發(fā)展影響,世界歷史課程逐漸分化出專門史課程。北京大學初期的世界歷史課程偏重講授歷史常識,專門史、國別史因其內(nèi)容專門精深,是研究院所的責任。朱希祖任系主任期間,世界歷史教學從基本史實的灌注到兼重專題研究。對于大學一二年級學生強調(diào)基礎訓練和通史講授,后兩年偏重研究,三四年級學生則要選專題課程做深入研究。[14]71陳受頤繼任系主任后,更加偏重專史教育。中央大學也強調(diào),世界歷史課程兼重“智識”和“專研”兩方面,強調(diào)專題教研。[28]45一般情況下,凡屬于教授研究專長,都可以開設專題史課程,如張星烺的中西交通史、向達的明清之際西學東漸、聶鑫的中亞民族史、毛凖的希臘文明史、姚士鰲的西洋上古擇題研究,以及陳受頤的近代中歐文化接觸史,等等。尤其是中西交通史,作為一種專門化程度較高的課程,并非一般教員所能勝任,該課程的開設常隨教員流動而時斷時續(xù)。[46]

此外,學科建制較為完善的大學文科院系都設立了學科歷史課程,方便了史學系學生的選習,如清華大學將西洋政治思想史、英國憲法史、經(jīng)濟思想史、財政史等他系課程列為歷史系學程。輔仁大學將教育系的西洋教育史、哲學系的西洋哲學史等納入史學系指定選修科目;[47]61北京大學史學系學生選習外系的專史課程更多,包括哲學系西洋哲學史、古印度宗教史、宗教史大綱、基督教史,外國語言文學系的英國文學史、日本文學史,政治系的中國外交史、西洋近代外交史、西洋政治思想史,經(jīng)濟系的近代經(jīng)濟史等課程。

(四)西方史學課程群組

新史學運動影響了世界歷史研究和課程設置,這一影響直接體現(xiàn)在史學方法、歷史研究法、西洋史學史、西洋史學名著集史料選讀等課程開設上。這些課程,更多的是作為一種歷史研究法而在各大學紛紛開設。

北京大學從1918年開始,何炳松便使用魯濱遜的《新史學》作教參。[48]1935年,深受德國新史學影響的姚從吾開設了歷史學研究法。西洋史學史課程的開設,是為了研究“西洋各時代史學之進展,尤注重近代史學家之生平及其著作與為學方法”[49],除正式講演及指讀參考書外,學生須選讀西洋史學名著數(shù)種,每學期作報告一篇。

清華大學的西洋史學史,主要講述西方史學起源及史學發(fā)展概況,兼及文化思想,評論經(jīng)典西方史學著作[24]4。1931年,孔繁霱講授吉朋的《羅馬帝國衰亡史》,雷海宗講授當時轟動世界的德國歷史哲學家Oswald Spengler著的《西方的沒落》(The Decline of the West);劉崇鋐講授Sidney B. Fay的《大戰(zhàn)的起源》(Origins of the World War)和當時新出版的William L. Langer的《帝國主義的外交》(The Diplomacy of Imperialism)。北京大學外籍教師杜捷而(G. M. Dutcher)講授西洋近代史史料概論,涉及西洋近代史史料之類別及價值、史料整理和史料書目等內(nèi)容。

輔仁大學有陸懋德講的史學研究法、姚從吾講的歷史學原理。[47]69中央大學開設了西洋史學史、西洋史部目錄學等;北平師范大學設有西洋史學名著選讀、西洋史學史等;四川大學開設西洋史學史;廈門大學有歷史研究法;武漢大學設有西洋史學史、史學研究法、西洋史學名著選讀等課程。這些西方史學研究法、史學通論、西方史學史、西洋歷史專書選讀和西洋史籍舉要等課,共同構(gòu)成了西方史學課程群組。

民國時期,世界通史斷代史、地區(qū)國別史、專門史、西方史學史這四大課程群組在大學史學系已經(jīng)基本構(gòu)建,而且這四大課程群組的專業(yè)化,與當今世界歷史學科的子學科相一致。但需要指出的是,各校史學系普遍存在“輕基本而重專門”的現(xiàn)象,偏重世界歷史專門史的課程設計,引起了史學家繆鳳林、雷海宗、齊思和等人的重視。1936年,雷海宗公開發(fā)表論文《對于大學歷史課程的一點意見》,將國立中央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武漢大學、燕京大學等與哥倫比亞大學、哈佛大學、芝加哥大學的課程加以比較,指出中國多數(shù)大學歷史學系所設的世界歷史課程過于繁重復雜,主張將世界歷史課程分為通史、斷代史、國別史和專題史等四個項目。[29]1940年,教育部正式頒布課程標準,部定世界歷史新科目表全面施行,對通史和專史偏重發(fā)展的格局有所改觀。

表2 民國時期教育部頒布的《歷史學系必修及選修科目表》[50]

從表2可以看出,世界歷史斷代史、國別史與專門史等課程一律被列為必修課,以“普通史”為主體。時人曾評論說:“現(xiàn)行的課程科目雖非完美無憾,也不可謂非已經(jīng)十分緻密而十分慎重了。中國通史與西洋歷史,可以供給基礎的知識,斷代史與國別史可以指導進一步的閱讀,專門史,與選自他系的科目可以啟發(fā)‘用史’”[51]?!皣栏裾f來,教育部在1940年所公布的各系必修選修科目表,實乃民國以來大學教育全面施行統(tǒng)一課程標準之始,各科系原本依據(jù)其學科性質(zhì)而建立起來的課程結(jié)構(gòu),至此正式邁入定型化階段。”[11]2141944年教育部又公布了《修訂文學院歷史系學系必修科目表》,將原先的國別史再細分成亞洲諸國史和西洋國別史,而先前基本架構(gòu)并沒有多少變化。[52]

四、結(jié) 論

世界歷史在大學史學系的課程構(gòu)建,是世界歷史學科發(fā)展的重要內(nèi)容和必經(jīng)路徑。近代學制的演變,推動了世界歷史教育制度化。作為世界歷史教學與研究的重鎮(zhèn),大學史學系成為世界歷史課程體系構(gòu)建的關(guān)鍵機構(gòu)。民國時期,大學史學系的世界歷史課程體系不斷發(fā)展和調(diào)整,已經(jīng)形成了通史和斷代史、地區(qū)國別史、專門史和西方史學史等四大課程群組。雖然,與中國歷史學科構(gòu)建相比,世界歷史學科的構(gòu)建水平還比較低,諸多缺憾也限制了中國的世界歷史學科建構(gòu)水準,但在民國時期,世界歷史課程體系逐漸在中國大學教育制度中扎根下來,為此后世界歷史學科及其子學科的發(fā)展提供了基礎和框架。

猜你喜歡
西洋史學課程體系
三維視角構(gòu)建勞動教育課程體系
高職Java程序設計課程體系建設思考
揚雄的蠶叢說與史學價值
清宮中的西洋醫(yī)生
清宮里的西洋鐘表師
紫禁城內(nèi)的西洋科學家
構(gòu)建優(yōu)質(zhì)學前健康教育課程體系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三位一體”課外閱讀課程體系的實施策略
《西方史學通史》第三卷“拜占庭史學”部分糾繆
史學漫畫館
都安| 遂平县| 玉田县| SHOW| 嘉定区| 镶黄旗| 商洛市| 平果县| 牡丹江市| 卢湾区| 江油市| 沈丘县| 尼玛县| 黑山县| 洛阳市| 内江市| 车致| 虎林市| 朝阳区| 石楼县| 保定市| 文成县| 德清县| 泰和县| 剑阁县| 凤阳县| 西乌珠穆沁旗| 长春市| 赤水市| 洞头县| 建水县| 桓台县| 温泉县| 郑州市| 疏附县| 彭泽县| 沾益县| 丽水市| 翁牛特旗| 肇东市| 亳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