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榮
【摘要】目的 探討如何在綜合醫(yī)院中開展團體心理治療。方法 將來自心理門診的患者通過篩選入組,進行10次,每次90分鐘的團體治療。結果 團體心理治療前后,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進行測評,治療后患者因子分低于治療前。結論 團體心理治療是有效提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緩解綜合醫(yī)院心理治療資源不足的一種有效方法。
【關鍵詞】綜合醫(yī)院;團體心理治療;SCL-90;療效因子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27..02
【Abstract】Objective Discussion on how to conduct group psychotherapy in general hospitals.Methods Patients from the psychological clinic are screened and enrolled in 10 sessions of 90-minute group therapy.Results The Symptom Checklist 90 (SCL-90) is used to evaluate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group psychotherapy.The score on the patient factor of the SCL-90 was reduced after treatment.Conclusion Group psychotherapy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improve the mental health of patients,which also mitigates the insufficient psychological treatment resources in general hospitals.
【Key words】General Hospital;Group Psychotherapy;Symptom Checklist(SCL-90);Therapeutic factors
在綜合醫(yī)院中開展的團體心理治療是一種由心理醫(yī)生、咨詢師和患者在團體情境下,通過共同商討、訓練和引導為患者提供心理幫助與指導,最終解決其共同發(fā)展和共有的心理問題的治療形式。團體心理治療作為心理咨詢和治療的重要形式,由于其參與成員數(shù)量較多,咨詢效率高,影響廣泛,咨詢效果容易鞏固,已成為綜合醫(yī)院理想的心理治療方式。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團體成員均來自與心理門診就診的患者,并經(jīng)心理門診醫(yī)生訪談及測試,篩選出適合做團體心理治療的患者入組。
1.2 方法
1.2.1 評定工具
癥狀自評量表(SCL-90)
1.2.2 團體人數(shù)
患者20例,分兩個組。兩個組為相同的帶領者,2名心理醫(yī)生,1名觀察者。
1.2.3 治療時間
1次/周,90 min/次,聯(lián)續(xù)10周。
1.2.4 準備
正式團體心理治療前,心理醫(yī)生要和每一個患者個別會談,了解患者基本情況,建立關系。并介紹團體心理治療的模式,講解治療中特定的概念:如何利用此時此地,學習怎樣表達情緒;學習更多的自我表露;覺察他人對自己的影響以及自己想對別人產(chǎn)生影響的愿望;使患者在初期就能有效的投入到團體中。
1.2.5 規(guī)則
在第一次團體心理治療時,所有患者參與談論,我們團體的規(guī)則是什么,討論后大家一致認可的團體規(guī)則是:保密性原則,尊重原則,不攻擊、不指責,不做道德評判,開放程度自我掌握,所有談論均在團體中進行,保證不在團體外討論,每次準時出勤。
1.2.6 目標
在每個患者入組之前,要向其說明這個團體主要治療目標是什么。我們這個團體是以改善人際關系,促進自我成長,提高心理健康的水平為目標。
2 結 果
為了篩選入組患者及評價團體心理治療的效果,我們采用了癥狀自評量表(SCL-90)[1]。該解壓力量表包括心理和精神方面的問題,共90道題,可歸納為10個癥狀因子:軀體化、強迫、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zhí)、精神病性、其他。采用5級評分法,1分表示沒有,2分表示癥狀很輕,3分表示肯定有癥狀,4分表示重度,5分表示嚴重。各個因子得分大于2分為陽性,表示患者存在心理問題,得分越低,心理狀況越好。
由測試者統(tǒng)一指導用語,告知填寫要求,患者完成后,收回問卷。計算出每個人各因子分,并求出平均分。
3 討 論
2017年4月,國家衛(wèi)計委公布了一項歷時四年的調(diào)查結果:調(diào)查顯示,我國精神心理疾病患病率達17.5%,其中抑郁障礙患病率3.59%,焦慮障礙患病率4.78%,總體呈上升趨勢。而我國共有精神衛(wèi)生機構2936家,開設床位數(shù)43.3萬張。全國精神科執(zhí)業(yè)(助理)醫(yī)師有27733人,心理治療師5000余人。心理健康需求的爆發(fā)式增長,專業(yè)醫(yī)生的數(shù)量、質(zhì)量不足,已成為我國精神衛(wèi)生心理健康工作面臨的一大難題。
3.1 綜合醫(yī)院的現(xiàn)狀
在我院心理門診中,每年的門診量3000余人,這并不包括以軀體化疾病形式求醫(yī)在其他科室的患者。我國精神心理疾病患病率達17.5%,但重性精神障礙發(fā)病率只有1%。所以大部分來心理門診的病人只是受困于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并非精神病,需要針對其心理問題提供有效幫助和治療,這一需求如不能得到解決,對個人、家庭、社會都會產(chǎn)生影響。
3.2 團體心理治療
團體心理治療是指在團體情境下進行的一種心理咨詢形式,通過團體內(nèi)人際交互作用,促使個體在交往中通過觀察、學習、體驗,認識自我、探討自我、接納自我,調(diào)整和改善他人的關系,學習新的態(tài)度與行為方式,以發(fā)展良好適應的助人過程[2]。
過去,我們主要采取1對1的個體治療方式,每次治療時間為60 min,醫(yī)療資源的不足致使預約等候患者較多?,F(xiàn)在,將適合個體心理治療繼續(xù)個體治療,并將適合團體心理治療的患者篩選出來,進行團體心理治療。團體心理治療在改善人際關系、緩解焦慮緊張及抑郁情緒方面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同時也緩解了心理門診中患者等侯治療的壓力,有效應對了綜合醫(yī)院中心理醫(yī)生資源的不足的矛盾。
3.3 團體心理治療的有效性
參與團體心理治療的20例患者SCL-90結果比較(表1),團體治療后比較軀體化、強迫、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zhí)、精神病性等各因子分都比團體治療前降低,說明其癥狀得到緩解。
在團體心理治療中,也許什么都可以發(fā)生,什么都可以成為成功治療的因素。有很多有價值的治療因素,都是團體成員自己創(chuàng)造的,或者是大家互動的結果。在團體中不能確定誰是提供幫助的人,因為每個人都會在團體中獲得了幫助。每個成員自我成長的力量幫助自己痊愈,同時也給予他人力量和希望。這正是團體心理治療的魅力所在。
3.4 需要注意的問題
3.4.1 患者的篩選
這基于我們團體心理治療的目標和適用對象。這個團體是以癥狀緩解及人格改變?yōu)槟繕?,以異質(zhì)性患者為對象的互動式團體。下列患者絕對不宜參加異質(zhì)性門診病人治療團體:腦器質(zhì)性病變,偏執(zhí)性人格障礙,疑病性神經(jīng)癥,藥物或酒精依賴,急性精神病或反社會人格障礙[3]。
團體心理治療中還有同質(zhì)性患者為對象的團體,或以某一種疾病患者為對象的團體,比如高血壓患者、乳腺癌患者、透析患者等等的團體。這些團體都可組成不同目標的團體心理治療,但這并不是我們這里探討的團體心理治療的目標和適用對象。
3.4.2 團體的設置
團體中有兩名心理醫(yī)生帶領,一人是組長,一人是助理,還有一名觀察者。組長主要負責成員篩選,與所有成員個別會談,建立連接,提供參與團體的知識,解釋誤解和不切實際的期待,說明在團體中談的越多收獲越大。在團體開始時,心理醫(yī)生要帶領團體聚焦此時此刻,關注成員的互動,鼓勵團體不斷給予反饋,并幫助患者增強對反饋信息的接受能力。積極有效的管理團體心理治療的有限時間。維持團體的穩(wěn)定性也是心理醫(yī)生的核心任務。助理心理醫(yī)生要能夠與之相互補充和支持,拓寬心理醫(yī)生的認知及觀察視角,采取更多的治療策略。當一名心理醫(yī)生密切關注一位患者時,助理心理醫(yī)生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觀察其他患者對此的反應。雙方起著互相協(xié)調(diào)的作用。觀察者在團體治療時,坐在團體的外圍,不發(fā)言,或在每次團體治療快要結束時,可以邀請觀察者進入到團隊中,參與討論,使團體獲益。觀察者必須通過這樣的培訓,才可以成長一名團體心理治療的帶領者,這是一個很好的培訓途徑。
團體的規(guī)模我們設定為10人。團體成員過少,通常無法以一個團體的模式來運作,成員之間互動減少,像是各個別治療。團體成員過多,能用來處理個人問題的時間就少,無法為每個成員提供深入的心理治療。
團體治療的時間為90 min,過短則從提出問題到討論并最終解決這個問題的時間不夠。過長心理醫(yī)生和患者都會疲憊,效率就會降低。
4 結 論
團體心理治療在20世紀40年代問世以來,已經(jīng)積累了大量來自實證研究和豐富的臨床觀察方面的知識。并因其獨具的特點與高效性,在綜合醫(yī)院中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和應用。因此探討如何在綜合醫(yī)院中開展團體心理治療,提高工作效率,最大范圍服務患者,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本文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汪向東,王希林,馬 弘,等.心理衛(wèi)生評定手冊[M].增訂版.北京: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出版社,1999:31-35.
[2] 郭念鋒.心理咨詢師(下冊)[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60-61.
[3] Yalom,I.D.著,李 鳴,等譯.團體心理治療[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5:1:141.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