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西游記》悟語三百則

2018-12-15 05:52劉再復(fù)
華文文學(xué) 2018年5期
關(guān)鍵詞:唐僧孫悟空西游記

摘 要:這是劉再復(fù)先生為中國古典名著《西游記》寫下的300則閱讀感悟。由本刊全球首發(fā)。

關(guān)鍵詞:劉再復(fù);《西游記》;悟語;300則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677(2018)5-0005-32

01 兒童時代最喜愛《西游記》。一是因為《西游記》是真正的藝術(shù)品。其主角孫悟空、豬八戒、唐僧等形象,個個好玩,都是藝術(shù)品,均可以玩賞不盡,品味不盡。二是人之初,性本善。兒童時代天生最具善念,即童言、童心、童趣等全是天真天籟。而《西游記》正是布滿善念的大書。孫悟空容不得專制帝王和各類專制權(quán)貴,哪怕是天上玉皇、地上龍王。哪里有不平等,就鬧到那里。哪里有妖魔鬼怪,就打到那里。為人間請命,為人間除惡,為世界張揚自由正義,為世界懲惡揚善,這是中國最質(zhì)樸的英雄主義。讀《西游記》,就是讀生氣勃勃的英雄,讀超功利、超時代的最高意義的善。

02 《西游記》一反儒道文化經(jīng)典那種“面向過去”(以周公為坐標,包括返回儒統(tǒng)、道統(tǒng)、正統(tǒng))的大思路,首次建構(gòu)“面向未來”的精神大維度,為中國人展示一條向西天取經(jīng)而不顧艱難險阻的全新道路?!段饔斡洝返氖讋?chuàng)精神之一,是開創(chuàng)中華民族朝前看、朝前走、朝前求索的遠征圖景。這是曠古未有的大視野。

03 孫悟空是中國個體自由精神的偉大象征。它表達了中國人內(nèi)心對自由的向往。從自然關(guān)系上說,它表達了人不受制于蒼天也不受制于大地的束縛。從社會的關(guān)系上說,它又表達了人不受制于政治權(quán)力、宗教權(quán)力統(tǒng)治的自由意志??少F的是,小說還表述了對于自由的正確理解,前期孫悟空表現(xiàn)的是無所畏懼的積極自由精神,后期孫悟空則表現(xiàn)自由與限定、自由與規(guī)則的沖突與和諧。其主體性和互為主體性的矛盾與化解,也得到充分表述。

04 《西游記》為中國的禪文化提供了一個意象性的說明。佛文化在印度誕生,在東南亞尤其在中國、日本發(fā)展。這是公認的事實。但是尚未有人指出,禪對佛的發(fā)展,不是一般性的擴展,而是思想上的巨大飛躍。中國禪,以六祖慧能為代表,他把禪純粹化,抵達“只禪不相”、“只禪不宗”、“只禪不佛”的境界,這一境界,高行健的劇本《八月雪》作了最透徹的呈現(xiàn)?;勰懿粌H拒絕黃袍加身,謝絕進入宮廷充當(dāng)“王者師”,不被政治勢力所利用,而且打碎傳宗的衣缽,廢棄權(quán)力更替的象征之物,此舉石破天驚。它高揚的是“只禪不宗”的旗幟。這一行為語言宣示,禪超越一切宗派門派,不僅不納入任何政治勢力的范疇,也不納入任何宗教勢力的紛爭,只獨立不移地站在精神領(lǐng)域中。禪宗,排除了宗,只剩下禪,即只剩下超現(xiàn)實功利的純粹自由和純粹獨立的立身態(tài)度,這是佛教前所未有的偉大變革?;勰鼙臼亲诮填I(lǐng)袖,但他本人又拒絕任何偶像崇拜,既不崇拜他者,也不自滿自售,即不以佛自居。

《西游記》把慧能的境界加以形象化地展示,也“只禪不相”。菩提大師實際上是個大禪師,他教會孫悟空“去我執(zhí)”而贏得七十二變,“去法執(zhí)”而打破時空限制,贏得一個筋斗十萬八千里,后來菩提大師不滿孫悟空把私授的本事顯耀于師兄弟,違背“真人不露相”的禪理。露相,意味著欲望,意味著功利之思。菩提大師給孫悟空唯一的叮囑是讓其保守師門的秘密。不讓孫悟空說破出自何宗、何師、何門,這是“禪而不宗”。這又是一個不立宗派宗門的偉大范例。最后,孫悟空護送唐僧到了西天,被封為“斗戰(zhàn)勝佛”,他不在乎,只在乎去緊箍咒。把自由看得高于佛,大于佛,這是“只禪不佛”。禪,即大自在,大自由。禪本身才是目的,之外沒有目的,而讓人崇拜也不是目的。這是《西游記》對中國文化所作的偉大貢獻。

05 中國人以“儒”應(yīng)世,借“道”逍遙,用“釋”明心。《西游記》兼?zhèn)淙?,尤其是道與釋。它是莊子之后對中國影響最大的自由書,但兩者又有巨大的區(qū)別。用比賽亞·柏林的思想概念劃分,莊子屬消極自由(negative liberty),而《西游記》則屬積極自由(positive liberty)。消極自由,重心是回避(合理的不作為)。積極自由,重心是爭?。ㄖ鲃尤プ鳛椋?。莊子的逍遙,是不依附、不參與的自由;莊子的齊物,是不競爭、不挑戰(zhàn)的自由;莊子的混沌,是不表態(tài)、不發(fā)言的自由。這些都是合理的不作為,所以是消極自由。而孫悟空的大鬧天宮與大鬧龍宮,三打白骨精及大戰(zhàn)各路妖魔,則是主動出擊地掃除敵意和阻撓,所以是典型的積極自由精神。

《西游記》的前十幾回書寫積極自由精神的極致,孫悟空天不怕地不怕敢把玉皇龍王拉下馬的英勇無畏精神也表現(xiàn)到了極致?!段饔斡洝返南虏棵鑼戓屽饶材岷陀^音菩薩為孫悟空設(shè)置緊箍咒,暗示人間世俗生活的原則,自由與限定的矛盾。自由不是我行我素,自由意志乃是對本能的抑制與支配,戰(zhàn)勝山中妖魔與戰(zhàn)勝內(nèi)心妖魔的統(tǒng)一。后半部小說雖走向乏味(模式化),但思考卻走向深刻。自由與限定的悖論,使孫悟空陷入困境與痛苦。

06 中國文化有先秦經(jīng)典、宋明諸賢構(gòu)成的大傳統(tǒng),也有陳勝、吳廣、黃巢等農(nóng)民起義構(gòu)成的小傳統(tǒng)?!段饔斡洝犯淖兞诵鹘y(tǒng),為中國文化提供了造反(革命)而不胡亂殺生的英雄范例。前期孫悟空上天入地,大造三王(玉皇、龍王、冥王)之反,反中有戲弄,有破除,但不濫殺無辜,從未傷害過一個無辜的生命。他在大鬧龍宮時,只限于借兵器,并未用兵器在海里殺生。他大鬧天宮時,胡吃仙桃,搗亂仙桃大宴特權(quán)。但對王母派來摘桃的仙女們,孫悟空只是施法把她們“定住”,并未調(diào)戲或傷害她們。造反中有“度”有“分寸”。大鬧煉丹爐時,也不傷及太上老君。

07 《水滸傳》把武松、李逵等打扮成社會正義的化身、救世主,可是他們本身卻充滿邪惡,為逼人上山而不擇手段,(如逼朱仝上山而把小衙內(nèi)砍成兩半,如逼秦明上山而殺盡城郊百姓)以殺人為樂,這就近乎魔鬼。而吳承恩卻不把孫悟空打扮成正義的代表,他的猴形妖身,似人非人,頑皮調(diào)皮,本身就是對人間權(quán)威的解構(gòu)。

08 唐僧在沒有證據(jù)證明妖魔為妖魔時,他寧可給妖魔以“好人”的假設(shè),不許孫悟空隨意打殺。唯有如此,才能避免誤殺生命與傷及無辜,實現(xiàn)善的絕對性。因此把唐僧簡單地視為“愚氓”是不對的。當(dāng)孫悟空令妖魔現(xiàn)出原形,證明妖為真妖時,唐僧總是欣然接受,所以孫悟空總是跟隨唐僧,不棄不離,離了還會再回來,因為他知道師傅胸中擁有怎樣的一顆大慈悲心。

09 如果說,孫悟空是以力服人,以力服龍,以力服天,那么,唐僧則是以心服人,以心服龍(連廣晉龍王太子也服而化作白馬馱他走過萬里征途),以心服天(連天子唐太宗也拜他為御弟)。征服人的最偉大的途徑是人心,不是人力,更不是暴力。所以唐僧為師,行者為徒。過去如此,現(xiàn)在如此,將來還是如此。

10 孫悟空天不怕,地不怕,玉皇不怕,龍王不怕,閻羅王不怕,真真正正“無所畏懼”。然而,他卻敬畏唐僧。之所以敬畏,也不僅是因為唐僧擁有“緊箍咒”,更為重要的是,唐僧擁有慈無量心,悲無量心。有這種心,他才能把孫悟空從五行山的重壓下解放出來,也才能把豬八戒、沙悟凈和孫悟空吸引到身邊,構(gòu)成一支尋找真理的隊伍。而孫悟空之所以令人佩服,也在于他不僅“無所畏懼”,而且“有所敬畏”。

11 近現(xiàn)代的政治,最根本的弊端,是輕易地界定人為“敵人”,尤其是界定為“階級敵人”,即草率地把人視為“牛鬼蛇神”、妖魔鬼怪,然后批倒批臭或打倒打爛,完全不知人的尊嚴。此癥此弊,至“文化大革命”中發(fā)展到極端。我喜愛唐僧,乃是他絕對不允許這種輕率,寧可委屈孫悟空,也不隨意錯判他者為牛鬼蛇神。這種態(tài)度,與“寧可錯殺一千、也不可放過一個”的口號截然相反,也與“干凈徹底全部消滅”的口號相反,乃是一種對生命極尊重極鄭重的態(tài)度,而尊重鄭重的背后是慈悲,是對每一個生命個體的絕對護愛。從表面上看,這是唐僧心腸,從深層上說,這是佛性原則。

12 孫悟空走上取經(jīng)之路前夕,對龍王埋怨,說我僅殺了幾個強盜,唐僧就嘮叨沒完。當(dāng)時孫悟空雖然無比勇猛,卻仍然十分幼稚,他不知道,殺戮任何一個人包括被稱為盜賊的人都是大事。在唐僧心里,殺幾個人,是大事件,在孫悟空那里,卻是小事情。所以孫悟空才必須從頭修煉,不是練武藝,而是修心性。修到懂得尊重每一個人就成佛了。

孫悟空在花果山是“美猴王”,屬于被前呼后擁的“王者”,而在西行路上,他卻是跋山涉水的衛(wèi)兵,屬于唐僧指揮的“行者”。前者安逸享樂,后者茹苦含辛。人生往往須在二者之間作一選擇。世上的聰明人多數(shù)選擇前者,但孫悟空選擇后者,所以號為孫行者。他的心性使他懂得:生命,不怕勞累,只怕勞累無意義。他在求索真理的路途上,每一步都踏著苦辛,也每一步都踏出意義。

13 《紅樓夢》從女媧補天遺石說起,直接連上《山海經(jīng)》?!段饔斡洝冯m未直接與女媧相連,但也充滿《山海經(jīng)》那種“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天,不可補,女媧偏要補;海,不可填,精衛(wèi)偏要填;日,不可追,夸父偏要追,這是《山海經(jīng)》精神。孫悟空渾身都是這種精神:天宮不可鬧,他偏大鬧;冥府不可進,他偏挺進;真經(jīng),在萬里之外不可企及,他偏與唐僧一步一步向它靠近。神能往,我亦能往,魔能往,我更能往。這是中國的原始文化精神,被孫悟空發(fā)揮到了極致。

14 《山海經(jīng)》的追日精神,乃是不顧炎熱、追求光明的精神,《西游記》的取經(jīng)精神,正是不顧艱辛追求光明(真理)的精神。夸父追日時留下的拐杖化為桃林,帶給后人一片綠蔭。唐僧孫悟空獲取的經(jīng)典,也如同桃林,留給后代的更是無窮盡的春風(fēng)與星辰。中華文化之所以不滅不亡,與追日取經(jīng)這種大精神息息相關(guān)。

15 孫悟空之所以成為偉大的英雄,一是靠高人指點(他遠走天涯,求拜菩提師祖,學(xué)得七十二變);二是靠自我鍛煉(進入煉丹爐才能煉成烈火金剛和煉出金睛火眼)。三是靠佛把他推上正道(不走歪門邪道方能成為真英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西游記》回答說:“鋼鐵是煉丹爐、五行山和自身的千辛萬苦煉成的”。煉成后怎樣發(fā)光發(fā)熱?《西游記》又回答說:光熱全在正道上。

16 孫悟空大鬧天宮,完全沒有“替天行道”的意識,也沒有“替人行道”的意識。所以他既不招兵買馬,也無造反綱領(lǐng),完全是反抗天庭對他的蔑視,求證自己的尊嚴。他的許多造反行為都是被當(dāng)權(quán)者逼出來的。所以如來佛祖把他關(guān)進五行山500年是不妥當(dāng)?shù)?。佛祖也往往不公平?/p>

17 孫悟空造反而不謀反,他從未使用過計謀,包括陰謀與陽謀,也不動用心機與心術(shù),與“三國”中人完全兩樣?!叭龂敝腥藗€個善于偽裝,善于作假,善于設(shè)置陰謀詭計,誰最會裝,誰的成功率就最高。而孫悟空始終是花果山人,不裝,不偽,不假,自然自由自在。與三國中的那些巧偽人,完全是兩種不同質(zhì)的生命。

18 作為天下第一武功,天地之間全無敵手的勇士,孫悟空竟然選擇皈依佛教的道路??梢娮钣辛α康拇嬖?,并非手拿千鈞棒的英雄,而是臉帶笑意的如來。這是一個偉大的隱喻:至柔可以克至剛,而至剛者可以聽從至柔者。世間最偉大的力量存在于心靈之中。

19 《西游記》的佛,是個全知全能的精神體系。佛眼能看到一切,看穿一切。真假孫悟空,打得死去活來,連唐僧也辨認不出來,最后讓如來佛祖一眼看穿。佛的邏輯是誰的善性愈強,誰就離我愈近。反之,誰在歪門邪道上走得愈歡,就離我愈遠。

20 《西游記》對個體自由精神作了最為通俗化與形象化的表述。它傳達了中國人民關(guān)于自由、關(guān)于解放、關(guān)于尊嚴的內(nèi)心向往。這種精神向往,乃是中國人民千百年來所作的好夢。這夢不是榮華富貴夢,不是飛黃騰達夢,不是國家富強夢而是不受精神壓迫的個體自由夢。

21 孫悟空以“玩鬧”的方式造反,把中國嚴酷的統(tǒng)治秩序化為一笑。至高無上的玉皇,倒海翻江的龍王,操縱生死的閻羅王,全被他嘲弄戲弄一番,真是痛快淋漓。這位舉世無雙的孫行者乃是一個偉大的解構(gòu)者,他用“玩鬧”解構(gòu)掌握統(tǒng)治權(quán)力的最高權(quán)威,也解構(gòu)維護權(quán)威權(quán)貴特權(quán)的現(xiàn)存秩序,給飽受壓抑的中國人民一讀,就贏得一次精神解脫。

22 孫悟空的生命沒有負面氣息。受過壓抑,受過蔑視,受過打擊,受過委屈,但他從不憤世疾俗,也從不消沉頹廢。他總是精神飽滿地向前進擊。其靈魂健康、新鮮、活潑、積極,充滿活力,一點老氣、暮氣、朽氣都沒有。多想想孫悟空,生命自然就會增長正能量。

23 孫悟空與賈寶玉的根本區(qū)別是:賈寶玉是純粹的人,而孫悟空則是半神半人,非神非人。賈寶玉充分人性化,但人性中帶有神性,所以與眾不同,能出淤泥而不染。而孫悟空則神性十足,但神性中帶有人性。唐僧向唐太宗介紹孫悟空時說,他是傲來國花果山水簾洞人氏,確認他是人,但此一人氏,除了籍貫古怪之外,他又完全不同于人。他雖不是神,但神通廣大。他雖不是人,卻又具有人的正直、幽默、疾惡如仇等人性特征。孫、賈二者,均是心靈。兩部偉大經(jīng)典,塑造兩顆很美的偉大心靈。

24 如果必須用意識形態(tài)的語言來描述孫悟空,那么,我們可稱孫悟空是個無政府主義者。他不在乎玉皇權(quán)威,也不在乎龍王閻王權(quán)威。玉皇、龍王、閻王,都是政府符號,但孫悟空覺得其存在十分荒唐,給他們開點玩笑,沒有什么不可。但他尚無能力分清開明權(quán)威和野蠻權(quán)威,也不知人世間沒有政府就會亂成一團。

25 海德格爾的存在論發(fā)現(xiàn)人具有時間意識(動物只有空間意識,沒有時間意識),死亡便是時間的標志,人生乃是“向死而生”,出生之后既走向健壯又走向死亡,因此可以說人生乃是一場無可逃遁的悲劇。但孫悟空很特別,他既不怕空間阻隔,也沒有時間的限制,他的存在不是“向死而生”,而是向永恒而生。所以他是一種比人類更高級的生命存在。進化論所講的類人猿乃是比人低級的物種,而吳承恩塑造的孫悟空則是比人更高級的類人猿。但他又不是尼采所呼喚的那種狂傲的“超人”,而是本領(lǐng)超凡的“平常人”。

26 孫悟空沒有文化,目不識丁,耳不聞道,但也因此不受文化的污染,所以他永遠天真,永遠自然、自由、自在。他在花果山只食“自然果”,不吃“智慧果”,這倒是與上帝(圣經(jīng))的要求相符,也與《道德經(jīng)》的“智慧出,有大偽”的思想相通。孫悟空之所以可愛,是他身上一點也沒有虛偽的影子。人間的世故、圓滑、算計、機謀、偽裝等,完全與他無關(guān)。

27 儒家講修養(yǎng),道家講修煉,釋家講修心。但三家最后都力求走向共同認定的天地境界。孫悟空不修文化,但咀嚼宇宙精英,讓花果山的清果和水簾洞的清水養(yǎng)育出一顆永恒的童心,天然地會集三家精華,同樣也可抵達天地境界。所謂天人合一,恐怕是天心與童心的合一,仁心、道心、佛心的合一。

28 開始讀《西游記》時,覺得孫悟空很奇怪。而最奇怪的并不是“大鬧天宮”,而是他永遠沒有成就感。打了許多勝仗,立了許多戰(zhàn)功,但從來沒有勝利者那種“凱旋”的感覺。進入中年時代后,才明白孫悟空完全超越人類那些勝負、成敗、輸贏、得失、榮辱等計較。他的神性也正是從那里得以表現(xiàn)。真正的偉大英雄,確實不必陶醉于世俗的所謂“勝利”、“成就”、“功勛”、“獎賞”之中。孫悟空沒有成就感,沒有勝利感,正是一種境界。

29 妖魔鬼怪的夢想是吃唐僧肉,因為他們知道吃了唐僧肉可以長生不老??梢?,妖魔鬼怪也會死亡。其陰性生命也有時間的限定。吳承恩透露一個大信息,一個好消息:妖魔鬼怪并非永恒存在。這就給人類展示了希望:人也許戰(zhàn)勝不了妖魔,但可以和妖魔展開生命較量。妖魔會死,他們死后天下肯定會有更多的太平與安寧。

30 知愛恨,分利弊,重成敗,計得失,原是人的聰明點,但也可以變成人性的弱點。孫悟空因為神性大于人性,所以也沒有這種人性的表現(xiàn)。他對于功名、對于財富、對于權(quán)力,永遠處于不開竅的混沌狀態(tài)。和孫悟空討論榮辱、功過、得失,等于和夏蟲語冰。

31 孫悟空爭取的自由,不是相對自由,而是絕對自由,包括超時間、超生死的自由。絕對自由在人類社會中并不存在,緊箍咒對于人類是必要的,自由還需要制約與限定。孫悟空的前期反抗一切制約,后期(走上取經(jīng)之路后),則接受必要的制約。孫悟空超越人類的存在狀態(tài),但又讓我們感到很真實,神性與人性都很真實。這也許正是閻連科所說的“神實主義”吧。

32 孫悟空的故鄉(xiāng)在哪里?是花果山、水簾洞嗎?不是,他作為石猴入世時還不知道花果山、水簾洞在哪里。他從哪里來?肯定不是地球的某處來。真要叩問故鄉(xiāng)究竟,那只能追尋到那個不可知的“無極”。人類最后的關(guān)懷是終極關(guān)懷,而無極中的生命,其關(guān)懷又高于終極關(guān)懷。

33 孫悟空神通廣大,戰(zhàn)無不勝,但也有局限性。幾番與妖魔打仗,只打了平局,最后不得不去請?zhí)焐衿兴_幫忙(觀音、文殊、太上老君、哪吒、楊二郎都幫過忙)。鬧完天宮時翻筋斗,并撒了一把尿,才明白自己的本領(lǐng)再大,也跳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在無限“無極”之前,他的一翻十萬八千里,也只是在宇宙角上的一個小小的跳躍。宇宙無涯,英雄有限。連孫悟空都有如此局限,更何況人。

34 除了孫悟空的法名帶有“悟”字之外,還有豬八戒名為悟能,沙僧名為悟凈,都是唐僧命的名。唐玄奘創(chuàng)立唯識宗,從他的命名中,也知道他強調(diào)“悟”。到了慧能禪宗,只剩下“悟即佛,迷即眾”。佛教從一開始就啟迪信徒的悟性,所以釋迦牟尼才以“拈花微笑”啟蒙“善知識”(信眾)。主人公們既然以“悟”字命名,我們也應(yīng)把《西游記》視為一部悟書,對其悟讀,不怕人家嘲笑為“誤讀”。

35 佛教東傳,到了禪宗,化繁為簡,傳至慧能,簡之又簡,只重一個悟字,佛教成了悟教,只有頓悟(南禪)與漸悟(北禪)之分?!段饔斡洝返臅晔欠鹨彩俏颍鹦约仁巧菩砸彩俏蛐?。

36 海德格爾的《存在與時間》描述了人的三種精神存在狀態(tài),即“煩”、“畏”、“死”。因為人有時間意識,在有限的人生中總想有所完成,于是就有許多煩惱、憂慮、牽掛。也會有許多擔(dān)心、害怕與畏懼。也因為有時間意識,所以總想征服死,于是就求壽、祈禱、寫作(文字比生命更長久),就在死神面前沖鋒陷陣以求存在狀態(tài)充分敞開。而孫悟空全然沒有“煩”,沒有“畏”,也全然沒有“死”的意識(除了剛到花果山而聽說“壽”的局限)。因為他的存在,超越了“人”的存在,也超越了時間與空間,存在論解釋不了孫悟空。

37 孫悟空當(dāng)了唐僧的徒弟,但不是唐僧的馴服工具。他擁有獨立的人格與獨立的神格,所以常會與唐僧爭吵、賭氣,甚至離隊。他成佛得道,也沒有充當(dāng)偶像的狂喜,只求唐僧解除緊箍咒。他時而為神,時而為人,但從來不為物,不作工具,不為物所役。

38 西方哲學(xué)曾把主體與客體對立,即把主體固化;而東方哲學(xué)(老子莊子)卻把主體虛化,即把自我化為“無我”。而孫悟空既不固化也不虛化,只讓自我流動化又自由化。所以我們看到的孫行者,是個宇宙流浪漢。既不是木偶,也不是幻象。他有血有肉,又有聲有色。

39 《西游記》有意無意地展現(xiàn)人、神、魔,三者有一個共同點,都怕死,都想長生不老。連妖魔也想吃唐僧肉以謀不朽??梢姡拔匪馈奔仁侨说谋灸?,也是神魔的本能。孫悟空到了花果山之后,萌生了死亡意識,所以才橫渡滄海去求仙求壽,他的本領(lǐng)高強后,最想撕掉閻王殿的生死簿,之后他大吃蟠桃與人參果,也是希望超越死亡,超越時間限定。

40 孫悟空本事大,還是翻不出如來佛的手掌。此一故事又說明,如來所象征的至善是無限的。自由與善,本可以并行不悖,但自由如果濫用,就會離開善。一旦離開善,自由也就沒有意義。什么是最高的善?有益于人類的生存與延續(xù),才是善。自由一旦破壞了善,就會走向反面。

41 孫悟空的前期(五行山壓住之前),他的生命重心是自由;后期的生命重心是行善。取經(jīng)是行善,除妖是行善,護師與救人,都是行善。行善時,他的天性進入倫理,野性化為佛性?!白杂伞迸c“善”得以統(tǒng)一。

42 孫悟空知道,唐僧就是他的解放者。唐僧帶給孫悟空新一輪的自由,但其條件是要接受制約(緊箍咒)。孫悟空既接受制約,又不斷反抗制約。其正其反,都有道理。自由與限定,本是一對悖論。我行我素,沒有任何限定,其實是本能與欲望的奴隸,并非真的自由。

43 在中國,人神之間及神魔之間只有一步之隔,人隨時可以變成魔,神也可以隨時變成魔。豬八戒原是天神,號稱天篷元帥,只因道德上犯了錯誤(調(diào)戲嫦娥),因此被罰入下界,成了妖魔,并鬧出高老莊的丑劇。但他走上取經(jīng)之路后,逐步改邪歸正,最后成了“神壇凈者”。沙和尚原是天上的卷簾大將,只因摔破了玉盞,才貶入下界變成了河妖。中國文化相信天人可以合一,神與人、神與魔當(dāng)然也可以合一。孫悟空與之搏殺的妖魔,原來是神與佛的坐騎、侍從或弟子?!段饔斡洝犯嬖V人們:沒有永恒的神仙,也沒有永恒的妖魔,只有永恒的人性。

44 孫悟空神通廣大,但還是翻不出如來佛的手掌。這手掌,既象征佛的無邊法力,也象征生命的本心。心靈如宇宙無邊無際,心外無物,心外無天。人的本事再大,也逃脫不了心靈的制約。決定一切的,還是自己的心靈狀態(tài)。這是《西游記》的心靈本體論。

45 對于《西游記》,既可作“無神論”的閱讀,把天界、魔界、冥界都視為現(xiàn)實人界的變形和想象。但也可作“有神論”的閱讀,確認人界之外存在著一種超人間的力量,孫悟空就是這種力量的代表,他不受時間的限制,不受空間的限制,不受死亡的限制。他可以穿越人界而看清神仙世界與妖魔世界。作者吳承恩是有神論者還是無神論者,我們無法判斷。但可判斷,他的《西游記》充滿現(xiàn)實精神,并非神話。還可以判斷,此小說,乃是自由之書,并非宗教之書。

46 釋迦牟尼,其“報身”是《西游記》至高無上的如來佛祖、全知全能的精神明燈,既出面把孫悟空送入五行山下,又喜愛孫悟空,讓孫走上取經(jīng)道路。途中保護唐僧和援助孫悟空的也都是他屬下的諸佛,有時他甚至自己出面幫助孫悟空,例如幫助真悟空驅(qū)逐假悟空?!段饔斡洝分械姆鹱娣鹜?,重唐僧,重孫悟空,重善性,重個體自由。

47 從《西游記》中可以知道,人、妖(魔鬼)、神(仙)三者的區(qū)別只在于“欲望”。人有欲望的權(quán)利,但不能充當(dāng)欲望的奴隸和欲望的人質(zhì)。魔鬼之所以是魔鬼,就在于他們的欲望過度燃燒,以至企圖吃唐僧肉而幻想長生不老,從而走火入“魔”。正當(dāng)?shù)貭幦¢L壽是人,企求長壽無邊而想吃唐僧肉,則越過人的邊界而滑入魔界。所謂神仙,乃是欲望的滿足,除了豐衣足食之外還有歌舞美女,也不愁死亡。魔鬼也有人的外形,甚至有美女的外形,但如果心地不良,心脈充滿欲望,就會現(xiàn)出其妖精原形。佛則是調(diào)節(jié)人性欲望的宗教,它告訴人們,太貪、太癡、太嗔,都是欲望過分燃燒,都是魔變的開始。前期孫悟空,雖天真活潑勇猛,但也有求壽求長生不老的欲望。大鬧天宮,本是維護個人的尊嚴,屬于戲鬧式的精神反抗,無可非議,但最后已產(chǎn)生“皇帝輪流坐,明年到我家”的欲念。這就有走火入魔的危險了,所以如來佛才出面用五行山囚禁了他,然后又給唐僧緊箍咒以制衡這位天不怕地不怕的英雄。有制衡,孫悟空才未變成魔而修成佛的正果。

48 德國哲學(xué)家叔本華之所以悲觀,是他覺得人永遠無法戰(zhàn)勝心中的魔鬼,欲望滿足了,還會產(chǎn)生更大的欲望,無法成神。他喜歡佛教,恐怕也在于他知道佛可調(diào)節(jié)、制衡欲望。王陽明說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也是深知破除欲望最難。破了即成神,脹了即成怪,瘋了即成魔。從這個意義上說,人妖之間,神魔之別,確實只在一念之差。

49 《西游記》的理想國是佛教天國,與后來洪秀全的太平天國最大的區(qū)別是,佛教天國絕對戒殺,反對暴力,反對流血。連妖魔鬼怪只要他們不傷人、不吃人,佛也給出路,只要放下屠刀,仍然可以回到天國。儒家的烏托邦是“禮運大同”,莊子的烏托邦是回歸原始無識無知的烏有之鄉(xiāng)??涤袨榈臑跬邪钍谴笸澜?,毛澤東的烏托邦是“共產(chǎn)主義”。孫中山的烏托邦是沒有資本家的資本主義。實用主義的美國也有烏托邦,貝爾的小鎮(zhèn)天國、桑德爾的反自由主義的美德王國等等,都是烏托邦,但都是“心造的幻影”。

50 《西游記》中的佛,是文學(xué)化與理想化的佛,它賦予佛祖多重象征意蘊:1. 象征永恒;2. 象征無限;3. 象征全知全能;4. 象征絕對道德精神。佛無時不在,無處不在。佛在宇宙中,也在大眾心中。佛是主宰者,又是冷觀者,還是解放者?!段饔斡洝分卸啻纬霈F(xiàn)“解放”一詞。孫悟空既被佛囚禁于五行山中,又被佛所“解放”。佛普渡眾生,包括普渡妖魔鬼怪。佛的慈悲所以是無量慈悲,就因為只要妖魔降服,放下屠刀,佛也給予寬恕。佛教擁有最大的寬容與恕道。

51 悟空,是《西游記》主角的名字,也是這部小說的根本題旨和哲學(xué)內(nèi)核。佛學(xué)講色空,不承認物質(zhì)世界的實在性,所以才展示夢幻世界與神魔世界。《西游記》的色空觀念特別徹底,它對天上宮廷的實在性不予承認,所以孫悟空才去戲弄一番。第七回之后,《西游記》則大量地展示妖魔鬼怪的虛幻,絕非實在??上ㄓ袑O悟空看穿其空,而唐僧反而落在徒弟之后。《西游記》告訴我們:宮廷沒有實在性,玉皇沒有實在性,龍王沒有實在性,閻王沒有實在性,妖魔鬼怪沒有實在性,甚至西天的極樂世界也沒有實在性。孫悟空的千鈞棒,其偉大意義,不僅在于它能打敗一切妖魔,而且在于,它打破了人世間的一切幻想與幻相,讓人們看到自己追逐的一切,最后都歸于空無。

52 《紅樓夢》與《西游記》的哲學(xué)基點,都是色空。賈寶玉的生涯也是“悟空”的生涯?!段饔斡洝烦撕汀都t樓夢》一樣悟到榮華富貴沒有實在性之外,還悟到妖技魔術(shù)也沒有實在性。妖魔鬼怪的一切聰明、一切偽裝、一切騙局,歸根結(jié)底也是原形畢露。換言之,妖魔鬼怪無論變成怎樣美的美女,也無論擁有怎樣高的招數(shù),最后的真實,都是一堆骷髏,一縷青煙。再“好”也是“了”,再變也是不變。

53 《紅樓夢》通過色世界而悟空,以有證無;《西游記》通過空世界證空,以無證無。天宮、龍廷、閻王殿,妖魔鬼怪,本是虛無世界,人們往往信其有,但孫悟空的金箍棒,卻證其本體皆是空?!都t樓夢》用色世界作鋪墊,然后把空悟透?!段饔斡洝钒烟摶檬澜鐝氐渍故?,天兵天將與妖魔鬼怪都作鋪墊,同樣也把空悟透?!都t樓夢》在色世界的頂峰上發(fā)現(xiàn)世界原來是白茫茫一片真干凈。這就把空悟透。《西游記》在無世界的頂峰上發(fā)現(xiàn),原來所謂玉皇大帝天兵天將都是紙老虎,他們敵不過一只石猴,即敵不過一顆自由的心靈?!段饔斡洝返目帐澜缰幸灿猩澜?,它讓唐僧師徒先經(jīng)歷色世界,然后再悟到這世界并不真實,到頭來只是一個空?!度馄褕F》的問題是只展示色世界、肉世界,沒有空意識,沒有看透,只有癡迷、執(zhí)迷、肉團迷,變成下流的誨淫之書。當(dāng)代一些所謂“下半身”寫作出來的小說,也是只展示色世界,離“悟空”很遠。

54 孫悟空的第一個老師是教他七十二變的菩提祖師,第二個老師是會念緊箍咒的唐僧。前師教他本領(lǐng),后師教他心性。二者缺一不可。前者授予“才”,后者授予“德”,孫悟空對兩位老師均極為敬重。最后他成為“斗戰(zhàn)勝佛”。斗而能勝,要靠本領(lǐng)。斗而能善,要靠心性。成佛之后緊箍咒也隨之免除,因為此時他已德才兼?zhèn)?,無須監(jiān)督,可“從心所欲而不逾矩”。

55 孫悟空成為頂天立地的天才,有其先天條件。他作為石猴破土而出時,就不同凡響,敢于挑戰(zhàn)龍庭。但是他敢大鬧天宮,卻是在向菩提祖師學(xué)藝之后,沒有祖師教他騰云之術(shù)和七十二變術(shù),他怎能與天兵天將較量?成了天才之后,還有一個天才的心靈走向問題,《西游記》精神內(nèi)涵的完整性,就在于它還描述了孫悟空把心靈納入佛性的艱難歷程,從而提供了一個天才的生命全信息。

56 佛的大慈悲,有一重要表現(xiàn),是相信人有瞬間而變的可能。人在瞬間中破了我執(zhí)之后,可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旦放下屠刀,大慈悲者便不查其過去的歷史,不計其往昔的罪責(zé)。這是何等的寬容?!豬八戒、沙和尚都曾騙人、殺人,但一旦皈依,佛則接納,讓他們走上取經(jīng)的道路,向佛靠近,最后豬八戒成了凈壇使者,沙僧成了金身羅漢。人是會變的。只要變好變善,就行。不翻舊賬,這是佛的長處。

57 孫悟空既是自由精神的載體,又是自然精神的載體。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視自然為最高價值。孫悟空無父無母,無兄無弟,由天地生??刻斓仞B(yǎng),不著文字,不知文化,但也不受文化污染,不為概念遮蔽。于是,他總是單純、天真、耿介,不知功名為何物,也不知權(quán)力財富為何物?!段饔斡洝肺幕耸切蜗笮缘那f禪文化、道釋文化。兩種文化的相通點乃是崇尚自然。孫悟空既是自由的化身,又是自然的化身。五行山之前,他是自然(石頭)的人化,五行山之后,他又是自然的佛化。但不管是人化還是佛化,孫悟空還是孫悟空?;煦纾煺?,勇敢,幽默,英勇而質(zhì)樸,聰慧而善良。

58 孫悟空身上的基本品格是勇敢、無畏、正直、天真,而這些品質(zhì)恰恰是多數(shù)中國人所缺少的。比較一下“三國”中人,那些偉人們多么世故、圓滑、虛偽、善謀。他們也被稱為英雄,但孫悟空的英雄氣充滿小孩子氣,而三國偉人的英雄氣卻充滿老狐貍氣。換言之,孫悟空充滿花果山的青春味,而三國偉人們則充滿妖魔和“火云洞”(妖住處)骷骨味。

59 孫悟空乃天地所生,他沒有“家庭”,沒有家國之累,赤條條來去無牽掛,也無需為家庭爭面子,完全沒有“榮宗耀祖”之思,即完全沒有世俗之累,所以贏得大自由大自在。相比之下,豬八戒太多世俗之念,太貪小便宜。這兩個形象,一個完全揚棄了中國國民性的弱點(孫),一個則深深烙下中國國民性弱點(豬)。對于中華民族而言,孫悟空的巨大意義,在于他呈現(xiàn)了民族性的出路。

60 前期孫悟空的弱點是英勇但不知責(zé)任,想到可當(dāng)“齊天大圣”,沒想到應(yīng)當(dāng)“與人分憂”、“與天合一”。后來當(dāng)上唐僧的徒弟,走上取經(jīng)之路,便生長了責(zé)任感,多了一份人間關(guān)懷。所謂大圣,僅有力量是不夠的,還需要有對他人與對社會的關(guān)懷。取經(jīng)之前的孫悟空,是行者(盡管屬天馬行空)而非圣者,取經(jīng)成佛之后,他倒是成了自由的圣者。

61 在取經(jīng)路上,唐僧多次念緊箍咒,多次委屈冤枉孫悟空,甚至把孫悟空開除出取經(jīng)隊伍,銷其隊籍,但孫悟空始終敬愛唐僧,追隨師父,因為他有一顆善良心靈。此心與師父的慈悲之心息息相通,息息相連。心靈相通,才是最堅韌的情感紐帶。孫悟空盡管眼力比師父強,但尚未抵達唐僧的心靈水平。在唐僧的大慈悲情懷里,是絕對不可以輕易給人戴上“牛鬼蛇神”的帽子,在擁有充分證據(jù)之前,他寧可作“非妖魔”的假設(shè)。孫悟空雖然不能完全理解師父,但能感受到師父慈悲的心跳。這一雙師徒,事事相爭,又心心相印。他們是人類文學(xué)史上一對最可愛又最有詩意的師長與學(xué)生。

62 唐僧不僅大慈悲,而且大聰明,他知道陽光下最寶貴的是人的生命。每一個生命都值得尊重。他當(dāng)然也憎恨牛鬼蛇神,但隨意斷定他者是牛鬼蛇神,給人作“牛鬼蛇神”的判斷,是大事件。因此他寧可相信冒充人類的妖魔,也不肯誤殺任何一個好人。這與現(xiàn)代聰明的蔑視個體生命的政客很不相同,現(xiàn)代社會充斥冤案,牛鬼蛇神照樣橫行無忌。

63 《西游記》給中國人提供兩項價值無量的精神坐標:一是孫悟空的勇氣;二是唐僧的信念。前者之可貴,不在于一般的勇氣,而是積極爭取個體自由的勇氣。后者之可貴,也不在于一般的信念,而是對于慈悲的絕對性信仰。為此信仰,他舍棄一切世俗歡樂,選擇萬里跋涉的征途,寧要81難,也不要榮華富貴。唐僧的價值觀,將滋養(yǎng)中華民族的千秋萬代;而孫悟空的自由精神,將永遠激勵中國人民去掙脫沉重的專制主義鎖鏈。

64 自由與限定,這是一對永恒的矛盾。沒有限定的自由,會導(dǎo)致人類生活的不可能。沒有自由的限定,會導(dǎo)致心性的枯焦和死滅。孫悟空與唐僧,展示了這對矛盾,其糾葛和解脫,都深藏理性的詩意。這是善與善的矛盾,真與真的沖突,心與心的張力,而且是追求正義(孫)與追求和諧(唐)兩者的悖論。

65 中國的凡夫俗子,成功者如西門慶,善于穿梭在市場與官場之間,生意興隆,妻妾成群,但不知人生意義。不那么成功的,則如豬八戒,只能在市場與官場之外沾一點食色,討一點便宜,雖對社會并無大礙,但對社會也無補益。這種角色,更適合于生活在“豬的城邦”(蘇格拉底的語言),不宜生活在“人的國度”。但當(dāng)下的人類社會,卻布滿西門慶與豬八戒。

66 豬八戒身上有許多可笑之處,但最致命的缺點是自私。心胸被貪婪所占據(jù),見到食與色,就激動,就亢奮,只想多吃多占,不想多勞多辛苦。有點小本事,但幾乎不獻給他人,只想到自己。有點小聰明,也很少用于正道,倒是會在歪門邪道上耍出小伎倆。要看國民劣根性,豬八戒倒是一面鏡子。其參照作用,遠勝于阿Q。

67 論外形,豬八戒似豬,孫悟空似猴,都屬動物。但論起“性情”,二者卻大不相同。豬八戒滿身動物性,孫悟空卻滿身植物性。植物只需陽光與水,沒有肉欲與性欲的渴望,而動物則充滿食的饑渴與色的饑渴。此外,樹木總是獨自挺立,正直潔凈,而動物則常常爬行于人前與地上。孫悟空既是神性大于人性,又是植物性大于動物性。豬八戒往往相反。

68 唐僧幾度被魔鬼所騙,幾度被魔鬼所俘,幾度差些被魔鬼吃掉,但他還是依靠孫悟空的超常本領(lǐng)和自身的超常信念,一步一步地走到靈山。能夠完成這段征程,原因多個,而最重要的是佛在他心中,佛的感召力化作唐僧師徒的凝聚力。這種力量是看不見的無形千鈞棒,它粉碎了征途中所有的困難和誘惑。對付妖魔,孫悟空手里有鋼鐵的千鈞棒,唐僧心里也有鋼鐵的千鈞棒。

69 唐僧一行路過西梁女兒國時,美麗絕倫的女王真心愛上唐僧,她愿把王國贈予唐僧,讓唐當(dāng)國王,自己為后。面對這位絕色女王,孫悟空的千鈞棒無能為力,只有唐僧自己的心力可以度此難關(guān)。度鬼門關(guān)易,度美人關(guān)難。

70 吳承恩在《西游記》中塑造了豬八戒這個形象,劇作的初衷也許只是為了使作品增加一些喜劇感,可是,這個形象卻為讀者提供了一個中國國民性的樣板。換句話說,了解豬八戒這個形象,便可了解中國國民性的大半。老豬是那么自私而粗俗,平素懶洋洋,可是一聽到有好吃好喝或有漂亮女子,精神就來了,而且迫不及待地想弄到手。完全不顧他人的痛苦和不幸。在高老莊,他隱瞞自己的豬相,騙取了良家姑娘的婚姻,只顧自己取樂,完全想不到會給別人造成怎樣的災(zāi)難。在中國,這種貪圖一己之私而不惜毀滅他人青春與前程的事情經(jīng)常發(fā)生。

71 孫悟空費了很大的心思,甚至鉆入鐵扇公主的肚子里拳打腳踢,才借出芭蕉扇,可是豬八戒卻在唐僧、沙僧面前謊稱這是他的功勞。他對孫悟空不僅不感激,而且還想吞食孫的“戰(zhàn)斗成果”。豬八戒這種不誠實,包含著冷酷的貪婪和自私。孫悟空作為“師兄”,一路拼殺,豐功偉績,但豬八戒始終未能心悅誠服地加以頌揚和禮贊。他長得很丑,卻很在乎自己的面子,他的小聰明使他明白,師兄的光輝也有損他的面子。

72 中國世俗社會,其眾生大約也是唐僧徒弟似的三類人,一類是本事很大、心地很純的優(yōu)秀精英,如唐僧、孫悟空;一類是本事一般但老實厚道的普通人,如沙僧;還有一類則如豬八戒,這是本事一般、心思卻相當(dāng)復(fù)雜的凡夫俗子。中國歷史上能夠造反并坐上龍位或英名遠播的,多數(shù)是第三類人。像劉邦、朱元璋等,原先都是豬八戒。

73 唐僧、孫悟空到西天取經(jīng),一路拼搏。他們的戰(zhàn)斗生涯,最艱難的并非戰(zhàn)勝妖魔鬼怪,而是戰(zhàn)勝自己。即勝洞穴中之魔怪容易,勝自己心中的魔怪很難。豬八戒到了靈山,也沒有戰(zhàn)勝自己心中的貪婪、自私、狡黠等等。孫悟空一路上幾次灰心,幾度消沉,他克服自己的委屈、計較、頑皮等,比克服紅孩兒、白骨精等還難。至于唐僧,他經(jīng)受巨大的誘惑,要克服突然冒出的欲念,也不是簡單的事。幾回在美女妖魔之前掙扎,與其說是與魔鬼搏斗,不如說是和自己搏斗。孫悟空斗不過妖魔時,還可以去求天神與菩薩幫忙,而與自己身上的鬼怪搏斗,神仙則一點也幫不上忙。

74 自從孫悟空在《西游記》中誕生之后,中國人其實就有了一個偉大的榜樣:保持天生的單純、正直與善良,穿狂風(fēng)巨浪去向高人學(xué)得一身真本領(lǐng),為自由與尊嚴敢于挑戰(zhàn)任何帝王權(quán)威,行為過度時甘受五行山懲罰,得解放后神通廣大卻愿意接受約束,隨心所欲而不逾矩,戰(zhàn)功赫赫而無成就感,戰(zhàn)果累累而從未喜形于色,即使成佛成道,也無佛相道相,只存一顆平常心,漫漫生涯只做好事,冥冥之中只知盡責(zé)。

75 自從唐僧形象在吳承恩筆下形成之后,中國人的價值觀便有了一個偉大的飛躍。即知道有一樣“東西”價值無量。這“東西”比帝王的寶座更尊貴,比天宮的榮華更耀目,比財富美色更珍奇,比生死榮辱更重要,它值得人們?yōu)橹I身,值得人們?yōu)橹?jīng)受任何苦難,值得人們?yōu)橹釛壱磺?。這種“東西”,就是真理。在唐僧時代,真理就是佛經(jīng)。唐僧是這一真理的絕對追求者。他告訴中國人,人世間什么是最高價值。

76 豬八戒只有美食意識、美女意識和各種低級潛意識,如求生意識、謀生意識等,但他沒有奉獻意識,沒有道德意識,也沒有個體尊嚴等高級意識。其長處是沒有什么深心,也沒有什么機心與野心,所以他成了很好的逗趣對象和取笑對象,但絕對成不了人們的尊敬對象。吳承恩沒讓如來給予封佛,即未讓他成為人們燒香致敬的對象,只讓他擔(dān)當(dāng)“凈壇使者”享受供奉,如此安排,非常恰當(dāng)。

77 孫悟空作為英雄,其最大的弱點是缺少精神向往。因此在漫長的取經(jīng)路上,他只能成為唐僧的衛(wèi)士,很難成為唐僧的知音。對于佛,他也只有崇拜,未能真有理解。他與諸菩薩交往,也都是實用性來去,從未有過靈魂共振。我們可以贊美孫悟空的身心雄偉,但不能說孫悟空精神世界豐厚廣闊。

78 孫悟空的杰出,主要是表現(xiàn)于行為語言,而不是口頭語言。他的行為都是大行為。前期的行為(大鬧天宮等)驚天動地,后期的行為也不同凡響。他不算志士,但確確實實是個戰(zhàn)士。前期是為自由而奮斗的戰(zhàn)士,后期是為真理而奮斗的戰(zhàn)士。他的行為語言寫在天空中,寫在森林里,寫在滄海中,寫在長征的大地上。所以,我們一提起孫悟空,就神旺,就快樂,就意志飛揚。

79 《西游記》把豬八戒的小生產(chǎn)者性格寫活了,他一出現(xiàn),就讓人開心。中國太多豬八戒,太多這種自私而不自知、貪婪而不自明的人。正因為人間太多豬八戒又不自知自明,所以佛教才要呼喚“去我執(zhí)”。人的國度已變成“豬的城邦”,國民們還充滿豬的執(zhí)著,不知解脫,這還了得?!中國幾千年的農(nóng)業(yè)社會,以種植小耕地和家養(yǎng)小牲畜為生,深知牲畜的性情,卻被畜性所浸染。《西游記》提醒中國人,不可像豬八戒那樣生活:整日想入非非,卻不得要領(lǐng),不知活著為什么。基督教重在鼓勵人們進入天堂,佛教重在提醒人們擺脫地獄。這地獄,就是我執(zhí)與法執(zhí)。自我是自我的地獄,而且是最難沖破的地獄。豬八戒執(zhí)迷于色,執(zhí)迷于那些渺小的欲望,便是陷入自我的地獄。高行健在《逃亡》劇中說,自我的地獄隨身性特別強,它會跟著你走到任何一個天涯海角。豬八戒已走到天宮里去了,即已走入天堂,但還是要調(diào)戲嫦娥,并由此被貶入下界。所謂掉入地獄,掉進去的正是自我的地獄。

80 基督數(shù)《圣經(jīng)》的“舊約”給人巨大的精神壓力,佛教雖有戒律,但沒有這種壓力。緊箍咒是佛祖外加給孫悟空的,大英雄需要大約束??上гS多帝王、元首、總統(tǒng)都不知道這個道理。大人物一旦失去大約束,就為所欲為,變成大壞蛋。許多大人物都成了大壞蛋,原因就在于此。

81 《西游記》具有四對雙邊結(jié)構(gòu),一是唐僧與孫悟空的師徒結(jié)構(gòu),二是孫悟空與豬八戒的師兄弟結(jié)構(gòu);三是天人互補結(jié)構(gòu);四是神魔、人魔互動結(jié)構(gòu)。第一對結(jié)構(gòu)蘊含自由與限定、英雄與圣賢互補的哲學(xué)提示;第二對結(jié)構(gòu)蘊含真諦與俗諦、本真角色與世俗角色的區(qū)分、矛盾、對照等哲學(xué)提示:第三對、第四對結(jié)構(gòu)則是中國天人合一、人神同臺、物我不分的形上思路的呈現(xiàn)與展示。這四對結(jié)構(gòu)使《西游記》精神內(nèi)涵更深邃,又使小說的審美形式更多彩多姿。

82 文學(xué)事業(yè)是心靈的事業(yè),觀察文學(xué),不是觀察其“風(fēng)動”與“幡動”,即不是關(guān)注其故事情節(jié),而是關(guān)注其“心動”即心靈信息。以此觀之,便可看到,《水滸傳》充滿兇心與忍心(缺少不忍之心),《三國演義》充滿機心與野心。唯《西游記》與《紅樓夢》充滿童心與佛心。孫悟空的童心經(jīng)過佛的洗禮,變成佛心。所謂佛心,乃是慈無量心,悲無量心,舍無量心,喜無量心。而童心則只是單純之心與真摯之心。賈寶玉走出賈府之前,僅展示童心和佛性,離家之后,他的童心將會有一番向佛心提升的過程,那是另一番故事,可惜曹雪芹沒有完成。

83 《西游記》中打得最為激烈、也是勝敗最難分曉的戰(zhàn)斗,是真假孫悟空的較量。首先是難斷誰真誰假,連唐僧、太上老君、觀音菩薩都分不清,最后只好請佛祖親自判斷。這段故事說明,真我與假我的搏斗最為激烈也最為艱難,人要認識自己與戰(zhàn)勝自己,絕非易事。去我執(zhí),不是除卻真我,而是除卻假我。但假我堅固而強大,極難戰(zhàn)勝,往往比戰(zhàn)勝外部妖魔更難。

84 《紅樓夢》里的真假寶玉也有一番“假作真來真亦假”的糾葛,那位甄寶玉見到賈寶玉之后,說了一通立功、立德、立言的酸話,讓賈寶玉非常失望。兩人的外形一模一樣,但內(nèi)心卻完全相反。賈寶玉是寶玉的本真角色,甄寶玉是寶玉的世俗角色。人(個體)自身的分裂,人不認識自己,世俗角色遠離本真角色,世俗角色不認識本真角色,最后,世俗角色又教訓(xùn)本真角色,這是人類普遍的悲劇,難以發(fā)覺又非常不幸的悲劇。無數(shù)的聰明父母與教育者正在處心積慮地教育下一代如何當(dāng)好甄寶玉,即當(dāng)好世俗角色,教育主體并不知道何為本真角色。

85 在中國二三千年的文學(xué)發(fā)展史上,喜劇文學(xué)不豐厚,但產(chǎn)生了兩部偉大的喜劇作品,一部是《西游記》,一部是《儒林外史》,后者把千百萬中國士人所追逐的科舉制度化為一笑,而《西游記》則把森嚴的專制等級統(tǒng)治制度化為一笑。這兩次千古笑,讓飽受壓迫、飽受苦難的中國人民也跟著燦然一笑。《西游記》用最通俗的藝術(shù)形式傳達了中國人民內(nèi)心的憤懣與向往,這是關(guān)于反抗專制與向往自由的吼聲與笑聲。中國倘若有一個上帝,而且設(shè)置了“喜劇精神自由獎”,第一個應(yīng)授予莊周,第二個應(yīng)授予吳承恩,第三個應(yīng)授予吳敬梓(《儒林外史》作者)。

86 五百年來,四大文學(xué)名著天天都在塑造中國的民族性格,時時都在影響中國的世道人心。不但影響下層社會,也影響上層社會。其影響,不用說薩特、傅科比不上,即使馬克思、列寧,也難企及。因為理論家只能影響人們的頭腦,而四部名著則扎扎實實地熏陶人們的心靈,進入人們的潛意識深處,形成集體無意識,即新的民族性格。

87 21世紀開始之后,我贏得了一次解脫。這是從習(xí)慣性的人文枷鎖中走出來的解脫。學(xué)問的姿態(tài),寫作的腔調(diào),高頭的講章等等,都是枷鎖。姿態(tài)就是“相”,就是“表演”。金剛經(jīng)提示人們?nèi)ァ拔蚁唷?、“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但沒有提示人們?nèi)ァ皩W(xué)者相”、“作家相”。有這兩種“相”,就會丟失表述的真誠。十年前。我就在《21世紀》上寫道:當(dāng)代學(xué)界太多學(xué)術(shù)的姿態(tài),太少追求真理的熱情。換句話說是太多相,太少心靈,太多“要什么”(功利),太少“什么也不要”。這就不真誠。其實,無目的,無企圖,為學(xué)而學(xué),為詩而詩,無相無姿態(tài),才是真學(xué)人真詩人。孫悟空作為大英雄,他沒有一點英雄相,更沒有半點救星相。單純勇敢的他,見不平就反,見妖魔就打,見菩薩就敬,見假面就揭、絕無人世間那些姿態(tài)與酸氣。

88 提起孫悟空,年青時總是想到他“三打白骨精”,如今年邁了,卻更佩服他的“三鬧帝王殿”,即大鬧玉皇殿、龍王殿,閻王殿。痛打人人厭惡的妖魔難,痛打人人害怕的帝王更難。挑戰(zhàn)兩者都需要勇氣,但挑戰(zhàn)后者更需要膽識。前者是壞蛋,后者是權(quán)威。與白骨精較量,即使失敗也屬英雄;而與帝王較量,失敗了便是賊寇。

89 《西游記》沒有寫成《封神演義》,很了不起。唐僧與孫悟空最后均被封佛,但吳承恩沒有把自己的作品寫成“封佛演義”。《封神演義》屬三流小說,其致命傷是書中只有“風(fēng)動”、“幡動”,而沒有“心動”?!段饔斡洝穭t不僅有精彩的風(fēng)幡之動,而且更有精深的心動。其童心,其佛心,其相兼的英雄心與平常心,都寫得極其真摯動人,不像《封神演義》那樣,只有離奇情節(jié),沒有心靈詩意。

90 在孫悟空的詞典里,似乎沒有“困難”二字。說他在取經(jīng)路上歷盡“艱難險阻”,那是讀者的描述,并非孫悟空的感覺。他完全沒有世俗的長吁短嘆,沒有人類的悲喜歌哭,也沒有神氣鬼氣酸氣朽氣等。他有猴氣,那是孩子氣而不是流氓氣;他有虎氣,那是英雄氣而不是霸王氣。他的生命,是充滿朝氣和勇氣的氣場。

91 康德寫過“何為啟蒙”的著名文章。他所定義的啟蒙乃是對勇敢精神的喚醒。從這個意義上說,孫悟空的故事是最好的啟蒙故事。他的行為,是對奴隸性蒙昧的提醒。它啟迪人們:無論是在帝王將相等各色權(quán)威面前,還是在妖魔鬼怪等各種邪門歪道面前,人都不可以失去自己的尊嚴與勇敢。

92 在中國文學(xué)中,我最愛兩顆心靈;一顆是柔性的,《紅樓夢》中的賈寶玉;一顆是剛性的,《西游記》中的孫悟空。兩顆心靈原先都是石頭,通靈后卻變成至柔與至剛。至柔者在脂粉釵環(huán)的包圍中生活,至剛者在妖魔鬼怪的包圍中打拼。盡管環(huán)境極為不同,但都通向至真至善至美的詩心。所謂詩心,乃是我們所夢想、所向往的跳動于未來的心靈,是人類此刻還不具備、但以后可能成為現(xiàn)實的心靈。這種心靈,簡單渾沌,卻很豐實。這種心靈現(xiàn)實感并不強,但它又傳達了現(xiàn)實人的向往。

93 中國的文學(xué)四大名著,從審美形式(藝術(shù)技巧)上說,都堪稱經(jīng)典。但從精神內(nèi)涵上說,雙記(《石頭記》與《西游記》)與雙典(《水滸傳》與《三國演義》)則有天淵之別。雙記是好書,雙典是壞書。具體地說:《紅樓夢》是中國的情感集成;《西游記》是中國個體自由精神的象征。《水滸傳》是中國農(nóng)民革命的圣經(jīng);《三國演義》是中國心機心術(shù)的大全。中國人從小就讀這四部經(jīng)典,即從小被這四部小說所塑造。如果說,傳統(tǒng)的中國人是被老四書(論語、孟子、大學(xué)、中庸)所塑造,近現(xiàn)代中國人則更多是被新四書(紅、西、水、三)所塑造。所以現(xiàn)在可以看到四種中國人,即三國中人,水滸中人,紅樓中人,花果山人。前兩種人已在統(tǒng)治中國,后兩種人則極為稀少。

94 文化地緣學(xué)常研究“氣場與人”的關(guān)系。氣場確實會影響人的氣質(zhì)、性情等,例如中國的幽燕多豪氣,出了許多俠客;浙江多戾氣,就出了勾踐、魯迅等許多不屈不撓的硬漢子;五臺山、峨媚山多祥氣,那里就出了許多著名的和尚圣僧。舊上海多市儈氣,就出了許多大流氓?!段饔斡洝分?,唐僧身上擁有許多祥氣,孫悟空身上則有許多勇氣,豬八戒身上大半是俗氣,而沙僧比較實在,讓人感受到的是拙氣?!段饔斡洝返谌呕貙懙溃骸澳前私渖锨熬鸵葰?,三藏一把扯?。骸共坏?,還教悟空來!那師父甚有主張,原來,豬八戒自幼兒傷生作孽吃人,是一口濁氣;唯行者從小修持,咬松嚼柏,吃桃果為生,是一口清氣。”這段書寫,以氣識別不同生命。讓我們知道,孫悟空一身清氣,豬八戒一身濁氣。勇氣加清氣,正是真英雄。俗氣加濁氣,則是豬王國。

95 孫悟空是人嗎?如果是人,他是什么人?這個問題從少年時代就在我的腦子里回旋。后來,我終于明白,孫悟空乃是“宇宙人”。他的存在是宇宙存在,他的生命速度乃是宇宙速度(一個筋斗十萬八千里不是人間速度),他的眼睛乃是宇宙眼睛(千里眼),他的武器乃是宇宙武器(可無限伸延、可頂天立地的千鈞棒)。因為是宇宙人,所以他沒有地球人的長吁短嘆,沒有世俗人的喜怒哀樂,也沒有什么困難感、成就感,甚至也沒有生老病死的苦惱。那些龐大的權(quán)力財富,那些不可一世的宮廷權(quán)威、帝王將相,在他眼里也不過是些轉(zhuǎn)眼即逝的“勞什子”。他永遠充滿活力,其生命沒有兒童時代、青年時代、老年時代的劃分,他不僅生活在時代之外,而且生活在時間之外,完全是個超生死、超時間的存在,也可以說是超存在的存在。因此,他徹底地掙脫了人間鎖鏈,成為大自由人。

96 賈寶玉到地球走一回,雖看透功名利祿,卻還未揚棄脂粉釵環(huán)。而孫悟空則與世間的一切毫無瓜葛。他乃是天地所出,唐僧介紹他時,稱他為傲來國花果山水簾洞人氏,其實連籍貫也沒有,正因為他無牽無掛,所以贏得了最高自由。不像賈寶玉那樣,還得對父親心存畏懼,也得屈從父母安排的婚姻與世俗生活??上篱g并無孫悟空,這位花果山人,只是吳承恩的夢中人而已。

97 賈寶玉和孫悟空這兩個石頭變來的生命,到地球走一回,同樣都發(fā)現(xiàn)人間妖魔。孫悟空發(fā)現(xiàn)后窮追猛打。賈寶玉則發(fā)現(xiàn)另一種妖魔,這就是功名利祿。孫悟空與賈寶玉都感覺到,地球人全被名韁利索所困,也全被妖魔鬼怪所騙,所以把短暫的人生全拋入虛幻的追逐之中。妖魔鬼怪總是用美色裝扮自己,功名利祿也涂抹種種色彩,二者殊途同歸,歸于對人的毀滅。

98 吳承恩稱孫悟空為心猿。人生來不自由,心生來也不自由。于是,人類便想象出一種讓心靈自由馳騁的生命,從心中產(chǎn)生,又可代表心靈的生命,于是,就想出自由自在、神通廣大的心猴子,這便是心猿。心猿可以飛天,可以入地,可以抵達心靈無法企及之處,實現(xiàn)生命全部夢想。

99 《西游記》中的眾多妖魔,有三個共同點。一是都善于偽裝,二是都企圖“長生不老”,三是都喜歡喝人血、吃人心。其實,三項都是人性弱點。妖魔或裝成美女,或裝成孤老,或裝成帝王,甚至裝成唐僧和孫悟空,都是為了騙人。不誠實,會騙人,這是人性的基本弱點。而畏死,這乃是本能。尤其是擁有巨大權(quán)力、財富、功名之后,更怕死,更想長生不老,如秦始皇,就拼命尋找長生不老藥。至于喜歡喝人血、吃人心,許多帝王將相、達富貴人,都是食客,其實,我們所經(jīng)歷的歲月,就看到許多“掘心自食”和逼人“交心而食”的現(xiàn)象,只是自己當(dāng)了吸血鬼與食心者而不自知,或知而不承認。

被五行山關(guān)壓了500年,這對于孫悟空而言,只是瞬間:蟠桃,人參果,幾千年一熟,這對于神仙而言,也是瞬間。孫悟空作為理想形象,乃是不死不滅不亡即超越時間限定的英雄,唯有此等英雄,才不怕權(quán)力壓迫,才不怕火爐燒烤,才不怕妖魔加害,也才不怕天上玉皇、地上龍王、陽間豪強、冥界閻羅等,也才能擺脫天堂的誘惑、地獄的威脅,獲得真自由、大自由??上н@一切只是文學(xué)所編織的夢。

100 唐僧一行到了比丘國之后,發(fā)現(xiàn)國王萎靡不振,中了“妖氣”。妖魔鬼怪除了妖身、妖心、妖伎倆、妖組織之外,還有妖氣。妖氣看不見,但它卻四處彌漫,甚至?xí)采w一切。妖氣即妖魔氛圍,它能迷惑人、毒害人,往往比妖魔本身更可怕。我曾說過,專制包括專制制度、專制人格、專制語言、專制氛圍等層面,而妖魔也包括妖魔組織、妖魔伎倆、妖魔氣息等層面。人們通常譴責(zé)那些喜歡裝扮的女子為“妖精”,而《西游記》所指的妖氣,則是妖魔鬼怪的一種手段,有如世間的迷惑人的花言巧語即騙人的意識形態(tài)。比丘國國王感染了妖氣就如同中了邪,變成妖魔的傀儡。

101 孫悟空本事超人,他可以騰云駕霧,升天入地,但他卻真誠地追隨唐僧,一步一個腳印地行走在取經(jīng)的崎嶇路上。唐僧給他命名為孫行者,非常傳神。他從“超人”變?yōu)椤靶姓摺?,給我們很大的啟迪,它告訴人們:人生真諦,恐怕不在于“及時行樂”,而在于“及時行走”。行萬里路,走萬座山,生命就充實了。孫悟空的生命詩意,既是“打”出來的,也是“走”出來的。

102 孫悟空戰(zhàn)勝妖魔鬼怪,除了靠力量之外,還靠智慧,他化作小蟲小果子一次又一次地鉆入強敵的肚子里,除了鉆入鐵扇公主的肚子里拳打腳踢之外,還鉆入三頭巨鷹和黃眉童子的肚子里倒海翻江,他甚至還會扮演成假唐僧、假魔鬼去和真魔鬼周旋。他的武藝舉世無雙,他的智慧也無人可比。戰(zhàn)勝敵人,不僅要“力取”,還要“智取”。

103 效法孫悟空,不是學(xué)習(xí)他的武藝與變術(shù),這是永遠難以企及的,但可以學(xué)習(xí)他的生命態(tài)度。他總是坦坦蕩蕩,打仗時坦蕩,頑皮時也坦蕩。如果他是人類,便屬于端人,即正派人,正路人。做事靠自身本領(lǐng),絕不搞陰謀詭計。做人靠自身的健康與強大,絕不夸張撒謊,撥弄是非。

104 孫悟空被如來佛祖封為“斗戰(zhàn)勝佛”,倘若賈寶玉被封,那應(yīng)是“不斗不戰(zhàn)也勝佛”。二者都有道理。前者為積極自由精神的象征,后者為消極自由精神的象征。二者最后的歸宿均模糊化,如果讓我們加以猜想,孫悟空應(yīng)返回花果山,賈寶玉應(yīng)返回大荒山?!岸贰边€是歸于“不斗”。

105 《基督山恩仇記》中有句名言說,開發(fā)人類智力的礦藏是少不了要由患難來促成的。唐僧、孫悟空不遠萬里到西天取經(jīng),這是開發(fā)人類智力礦藏的偉大跋涉,跋涉的過程正是患難的過程。成功與患難總是結(jié)伴而行。

106 “手段”比“目的”更為重要。孫悟空武藝高強,神通廣大,神出鬼沒,而且擁有最強大的武器,一把會伸能縮、可以頂天立地的金箍棒,但他不傷害人,更不像武松、李逵那樣濫殺無辜。他造反,也只是挑戰(zhàn)、搗亂、宣泄惡氣,既不殺人,也不殺神,幾乎是一種游戲人生。他和天宮天庭、天兵天將打仗,也幾乎是在玩耍,并不流血。他破壞仙桃天宴,只讓仙女們不能動彈,不會喊叫,并不傷害她們,也不調(diào)戲她們,手段十分文明。

107 孫悟空和唐僧這個“師徒結(jié)構(gòu)”,意蘊極為深厚。它包含多重內(nèi)涵:首先唐僧的緊箍咒是宗教對孫悟空的制約與限定。造反者的自由也受到限定。不可濫殺無辜是緊箍咒的規(guī)則和底線,孫悟空因為有此限定,所以他才沒有變成牛魔王,而是把取經(jīng)的道路走到底,終成正果。在大鬧天宮之前,他就與牛魔王結(jié)拜兄弟,二者相近。但牛魔王不加修煉,又未能得唐僧指引,所以走向魔鬼之路,娶了鐵扇公主,不僅作惡多端,連對鐵扇公主也不真誠。好吃好喝好斗又好色,與孫悟空完全兩樣??梢娪⑿鄄⒎俏倚形宜?、胡來胡去的妖怪,而是本領(lǐng)非凡又是接受制約的天地之才。其次師徒結(jié)構(gòu),又是自由、平等、博愛三位一體的結(jié)構(gòu)。師徒的沖突,不是善與惡的沖突,而是善與善的沖突?!皟缮啤钡臎_突,比善與惡的沖突更為復(fù)雜,更需要佛陀指點迷津。

108 孫悟空不管如何頑皮,如何造反,如何變幻莫測,但總是讓人感到他的天真在,他的純樸在,他的正直在,即他的善性在。他很會變易,變得讓人眼花繚亂,但他身心上卻有一種堅硬的“不易”,艱難、委屈、誤解乃至種種妖法魔法都無法改變的品性,這就是他的善性。不易之善性,乃是他的生命本體。

109 孫悟空與唐僧,一直生活在本真世界中,而豬八戒雖是孫、唐的同路人,但一直生活在世俗世界中。八戒帶著世俗要求走向取經(jīng)之路,其身上的癡、貪、嗔等弱點,正是佛教要克服的人性弱點。《西游記》告訴我們,即使是豬八戒,他身上也有佛性,他有小狡猾等小生產(chǎn)者的秉性,但沒有虛偽、圓滑、世故,也不濫殺無辜,所以也有成佛的可能。

110 唐僧及其弟子,共同去取經(jīng),并不要求隊伍的純粹。其中既有真諦的代表(孫悟空),也有俗諦的代表(豬八戒)。有本領(lǐng)極高強者(孫),也有本領(lǐng)一般但任勞任怨的清醒者(沙僧)。在關(guān)鍵時刻,平素沉默寡言的沙和尚總會說出幾句要緊話,連那只白馬也會發(fā)出重要的聲音。各種生命所蘊藏的佛性不同。唐僧懂得尊重不同的個體個性,所以才能獲得取經(jīng)的成功。

111 《西游記》與《紅樓夢》一樣,也是部《石頭記》。賈寶玉原是女蝸補天時未被選用的一塊多余的石頭,后來通靈而來到人間,成了世上的一個多余人。而孫悟空原先也是一塊石頭,后來石頭裂變,出了一只石猴。這只石猴到了花果山后,既通靈,還通了變術(shù)和武藝。賈寶玉和孫悟空都是世界的異端。一文一武,與人類等級社會皆不相宜,文者演成悲劇,武者演成喜劇。二者的存在形態(tài)很不相同,但都有石頭的自然與純樸。

112 《西游記》的主角孫悟空很少說話,但性情與人類相通。他的主要語言乃是行為語言。他是一個行動的生命。其眼睛是天眼,即千里眼。在太上老君的煉丹爐里煉了49天后變成金睛火眼,能識破各種妖魔,后來成了法眼與慧眼。唐僧修行雖高,但未經(jīng)煉丹爐的煎熬,所以眼力不如孫悟空。

113 豬八戒雖有許多缺點毛病,但還是個可愛的形象,因為他活得很真實,沒有矯情,一點也不會“裝”。餓了想吃,困了想睡,本能本相,完全不知掩蓋。取經(jīng)路上,挑重擔(dān)的主要還是沙悟凈,但豬悟能也是辛苦角色。在喜劇作品中,他帶給大家許多樂趣??傊?,他是《西游記》中一個很成功的形象。

114 取經(jīng)之路,乃是追求真理之路。追求路上,充滿妖魔鬼怪。充滿苦難,充滿危險:全程共九九八十一難,每一難的征服,都需要智慧、勇氣和毅力?!段饔斡洝肥侵袊俗非笳胬淼氖ソ?jīng)。這部偉大小說,為中國人立下了“崇尚真理”的品格,也為中國人樹起為真理奮斗的不屈不撓的偉大榜樣。

115 考察漢民族,應(yīng)著眼于文化,而不應(yīng)當(dāng)著眼于血統(tǒng)。漢民族的血統(tǒng)并不純粹,胡人的血液早已滲入漢族脈絡(luò)。但漢文化卻一以貫之,匈奴被漢化,蒙古被漢化,滿清被漢化。所謂漢化,通常只說“漢族血統(tǒng)化”,其實更重要的是“漢族文統(tǒng)化”,“漢族文化化”。我們研究漢民族為什么不會滅亡,乃是研究漢文化為什么不會滅亡?巴比倫文明、瑪雅文明、印加文明等都滅亡了,為什么中華文明即漢文明不會滅亡?

116 周有光先生的思維三段(神學(xué)、玄學(xué)、科學(xué)),19世紀哲學(xué)家孔德早已說過,不算新說。玄學(xué)乃是中世紀的產(chǎn)物。用邏輯形而上解釋神學(xué)。形而上是哲學(xué)中叩問存在的部分,古希臘就有?,F(xiàn)代世界,其實三種思維都有??茖W(xué)思維代替不了玄學(xué)思維,認識論代替不了存在論與本體論。佛的神奇與孫悟空的神奇,近乎神學(xué);佛的說教與唐僧的緊箍咒又近乎玄學(xué)。

117 與唐·吉訶德相比,孫悟空也有“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即大戰(zhàn)風(fēng)車的精神。天宮、龍宮、閻王殿,都是大風(fēng)車。但孫悟空照樣挑戰(zhàn)。不同的是,唐·吉訶德冒出的是一片傻氣,孫悟空冒出的則是一片靈氣。但二者都守持一片天真與混沌。

118 唐僧的緊箍咒不是道德法庭,而是宗教法庭,它把握的是佛教戒殺的規(guī)范,這是英雄主義的補充,也是英雄行善的保證。李逵、武松等,最大的缺陷是缺了這么一個緊箍咒,所以李逵幾乎變成魔,他熱衷于“排頭砍去”,砍殺時沒有制約。李卓吾用“佛”字點評李逵,顯然不妥。

119 孫悟空與賈寶玉都反叛,但賈寶玉是貴族性的反叛,他的鋒芒不是指向皇帝,而是指向科舉制度和陳舊意識。而孫悟空則直接指向玉皇、龍王、閻王等最高統(tǒng)治者。孫悟空的行為可稱為造反(但不是流血造反),賈寶玉的反叛則不算造反,頂多只算反抗。二者的叛逆,都是精神性的叛逆,孫悟空手中雖有千鈞棒,但這種武器能縮能伸,也有精神性質(zhì)。

120 孫悟空大鬧天宮,雖屬造反,但他并無一般造反者的目的,如推翻政權(quán),取而代之等。孫悟空沒有私心,沒有野心,沒有革命綱領(lǐng),沒有革命組織,沒有革命隊伍,一切只是個體的獨立獨行。他沒有任何“替天行道”的意識,只是本能地感受到天道不公平。于是他就反抗,挑戰(zhàn)一下至高無上的所謂玉皇大帝。他大鬧天宮起因于“弼馬溫”事件,但他不是嫌官小,而是發(fā)現(xiàn)天庭對他極不尊重,他是為個人的尊嚴而奮起反抗的,反得有理。在孫悟空的心目中,本沒有等級觀念,也不懂得官階為何物,所以開始時欣然地接受弼馬溫這頂小烏紗帽。他的不滿是因為他明白給他帶上這頂帽子是對他的污辱。士可殺而不可辱。孫悟空因受辱而反叛。這種反叛乃是天經(jīng)地義,無可厚非。

121 雷馬克在《西線無戰(zhàn)事》中說:我看到了世界上最聰明的頭腦還在發(fā)明武器和撰寫文章,使種種敵視和殘殺更為巧妙,更為經(jīng)久。唐僧也擁有最聰明的頭腦,他的偉大在于,絕對不用頭腦去發(fā)明武器,而是用頭腦去發(fā)現(xiàn)文明,他不撰寫文章,但不畏艱險地引入西天撰寫的慈悲文章。

122 孫悟空的英雄性抵達登峰造極的水準,任何力量都打不垮他。天兵天將打不敗他,太上老君的煉丹爐燒不死他,佛祖的五行山也壓不碎他。壓了五百年,但孫悟空還是孫悟空,英雄還是英雄。真正的英雄,絕對不會被任何命運所擊倒。

123 《水滸傳》的英雄主義與中國的大男子主義緊密結(jié)合,所以才發(fā)生武松殺嫂、楊雄殺妻等慘烈行為。而《西游記》中的英雄主義卻不沾上任何鮮血,更沒有女子的鮮血。它雖側(cè)重歌吟男性,但沒有任何大男子主義的臭味,包括豬八戒在高老莊的行為,也沒有大男子主義的陰影。

124 《西游記》的主人公所經(jīng)歷的苦難,包括自然災(zāi)難,但主要的災(zāi)難是人間的苦難,即人自身的所作所為。鬼怪總是偽裝成人而做壞事,即披著人皮做壞事。而人總是偽裝成神而騙人,即借神之形而行鬼之實。

125 孫悟空的行為很“野”,如天馬行空、沒有邊際,但他沒有野心,盡管武藝高強。戰(zhàn)功赫赫,尤其是斬妖除魔,更是功比天高,但他總是胸懷一顆平常心,總是跟隨在師父之后,一步一步地走在取經(jīng)的路上。有本事,又有平常心,才是真英雄。面對高強本領(lǐng),尼采鼓動“超人”,慧能卻主張做“平常人”。一個有野心,一個無野心,哪個才是真英雄呢?

126 《西游記》也可稱作“變形記”。讀卡夫卡的《變形記》,首先聯(lián)想到的就是《西游記》??ǚ蚩üP下的人變成甲蟲,寄意的是現(xiàn)代人在現(xiàn)代生活的高壓下的困境以及在困境中的物化(動物化)和異化;而吳承恩筆下的人則變成猴,變成豬,變成馬,變成魔,變成妖,寄意的是一部分人確實妖魔化了,在佛眼之中,在金睛火眼之下,他們(她們)只有一張人皮,一旦被戳穿,就只剩下一堆枯骨,沒有血脈與心靈。他們(她們)想的是榮華富貴和吃唐僧肉而萬歲萬萬歲。孫悟空是一個自己會變形而且能識破妖魔變形的英雄。

127 《西游記》的主角,從孫悟空到豬八戒,還有參與取經(jīng)的沙僧與白馬,都是“妖身”。第100回里,歸國的唐僧向唐太宗介紹自己的弟子并攜其入東閣赴宴時,特給唐王先下定心丸說:“小徒俱是山村曠野之妖身。中華皇朝之禮數(shù)。萬望主公赦罪。”唐僧的諸位徒弟確實都具妖身,但佛教禪宗告訴人們,心性才是人的根本。作為人,重要的是“心”,而不是“形”,孫悟空的猴形妖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永遠跳動著一顆至真至善之心。有這顆心靈為前提,再加上他的“齊天”本領(lǐng),便做出一番轟轟烈烈有益于人類的事業(yè)。

128 一切人,一切生命都有佛性,連跟隨唐僧的那只白馬也有佛性。此馬原是西海龍王之子,屬于王二代、龍二代。唐僧到了毒蛇盤踞的鷹愁澗涉水,此龍二代吃掉唐僧所騎的馬匹,犯有罪責(zé),但在菩薩的指導(dǎo)下,它也改邪歸善,加入取經(jīng)行列。它甘為唐僧腳力,馱著唐僧登山越嶺,跋涉崎嶇,功勞很大,被如來佛祖封為“八部天龍馬”。這位廣晉龍王之子,原先犯了不孝之罪,但他身上也存有佛性,一旦以身皈法,也可修為正果。說佛法無邊,說到底還是寬厚無邊,慈悲無邊。相信一切生命皆有善根,這是佛教的第一真理。

129 佛教認定,不管你過去有過怎樣的錯誤與罪惡,但只要放下屠刀,便可立地成佛。這種不計前科、不查出處、不算舊賬的博大寬容性,給一切罪人展示了再生的可能。豬八戒原是天河水神,天蓬元帥,但在蟠桃會上卻酗酒調(diào)戲仙娥,被貶到下界后變成半畜半人,又在福陵山云棧洞造孽,還鬧出高老莊的丑劇,但他走上取經(jīng)之路后一路挑擔(dān),十分辛苦,最后雖未封佛,但也被升為汝職正果,做凈壇使者。而沙和尚沙悟凈,本是天上卷簾大將,先因蟠桃會上打碎了玻璃盞而被貶入下界,后又在世間流沙河里傷生吃人,造成罪孽。但皈教皈法后,一路保護唐僧,登山牽馬,不辭勞苦,最后也被如來封為“金身羅漢”。《西游記》所體現(xiàn)的佛教寬容,與當(dāng)下世界的查三代、記前科、存檔案、究出身等政治技巧,很不相同。

130 取經(jīng)完成后,如來給唐僧師徒封號。唐僧、孫悟空皆為佛,而孫悟空關(guān)心的只有一事。他問唐僧,既然我已成佛,那么頭上的緊箍咒是不是可以去掉。最在乎的還是自身的自由。孫悟空雖會七十二變,但其童心則永遠不變,爭取自由之心也永遠不變。他被封為佛后跳動的還是一顆童心。

131 沒有佛教的東傳,就不會有兩部偉大的“石頭記”,《紅樓夢》與《西游記》。兩部經(jīng)典均佛光普照,均有大慈悲。賈寶玉的大慈悲是愛一切人而無仇恨機能。孫悟空的慈悲雖廣大無際但有仇恨,他恨妖魔鬼怪,與之戰(zhàn)斗到底。但他的恨,歸根結(jié)底也是愛。愛平民百姓,愛一切生靈,愛師父唐僧。為了保護師父,他才不得不出手,不得不怒目橫對那些偽裝的妖孽。愛的對立項不是恨,而是冷漠。

132 《西游記》給中國人民兩個偉大的啟迪:一是尋找真理(取經(jīng))之路絕不平坦,它注定崎嶇坎坷,經(jīng)受九九八十一難在所難免,到了目的地,還有一難。二是像孫悟空那樣爭得自由,就必須不怕千辛萬苦去求道求術(shù),也不怕千辛萬苦去求經(jīng)求佛。有本領(lǐng)才有自由,有至善至真之心才有自由。

133 孫悟空并無行善意識,也無自由理念。但他卻有善的本能和自由的天性。他的一切英雄行為,都是心性使然,而非認識所致。換言之,孫悟空與賈寶玉一樣,石頭軟化、靈化后變成一顆心,一切都是心動,而不是頭腦的預(yù)設(shè)。即一切都出自本體論(心性本體),而不是認識論。

134 施耐庵把李逵、武松寫成正義的化身、道德的化身。但李逵那把斧頭,不僅砍殺官兵,砍殺敵人,而且砍殺戀愛中的男女,砍殺好人。吳承恩也寫孫悟空造反,但不把他寫成正義的化身與道德的化身。然而,恰恰是孫悟空呈現(xiàn)了人間正義和自然道德。他的金箍棒只指向妖魔,絕不傷害任何一個好人。

135 孫悟空的善性非常徹底,他不僅不傷人,對于魔,他也不是一概殺戮,而是分清妖的由來,尤其是對于只有欲望而無罪惡的妖魔,他更是放其一馬。如對天竺國的假公主,她是玉兔精,對真公主雖有怨但未傷害,對唐僧只是慕名貪戀而不像其它妖怪想吃唐僧肉。所以經(jīng)過激戰(zhàn)戳穿其妖形之后,他還是聽從太陰星的勸說,放玉兔返回月宮,以善對待和自己進行過惡戰(zhàn)的“敵人”。

136 《西游記》的詩詞遠不及《紅樓夢》,從總體上說,它比較淺露,缺少含蓄,也缺少韻味,尤其是缺少內(nèi)在情韻與內(nèi)在神韻。相當(dāng)多的詩類似打油詩。這是《西游記》審美形式上的一大缺陷。第二缺陷是大鬧天宮那幾回之后的幾十回,均寫取經(jīng)路上遇妖除魔的故事,情節(jié)大同小異,能讓讀者獲得新鮮感的故事不多。不像《紅樓夢》那樣,回回都很特別,令人回味無窮。

137 從審美風(fēng)格上說,《紅樓夢》屬秀美,即陰柔美;而《西游記》則屬壯美,即陽剛美。二者的審美基點雖不同,但其至真至善之情則完全相通。孫悟空與賈寶玉都極純粹,極正直,極忠厚。兩人的情感形態(tài)不同,一個是溫情(賈),一個是豪情(孫),但二者都無矯情。

138 《紅樓夢》是悲劇,《西游記》是喜劇。除此之外,還可以說,《紅樓夢》又是荒誕劇,而《西游記》則是怪誕劇。孫悟空,形雖怪誕,但神情很剛正,不可視為荒誕。而《紅樓夢》中的賈赦、賈璉、賈蓉、賈瑞以及薛蟠等,則是形為貴族,實則是偽君子、嫖客、色鬼,他們的人生,只是一場又一場的滑稽戲、荒唐戲。

139 孫悟空與豬八戒的區(qū)別,除了本領(lǐng)的高低之外,最大的不同是豬八戒有欲望,而孫悟空沒有欲望。孫悟空一不好吃,二不好色,三不羨慕榮華富貴。無欲則剛,所以他成了不敗金剛。孫悟空的英雄性,不僅表現(xiàn)為“無敵手”,而且表現(xiàn)為“無欲望”。有前者,才能戰(zhàn)勝艱險,有后者,方可戰(zhàn)勝誘惑。

140 歌德筆下的浮士德,與魔鬼打賭:一生進取,倘若滿足即成其俘虜。孫悟空一路打過去,也在與魔鬼打賭,但從未當(dāng)過魔鬼的俘虜。他與魔鬼賭的首先是眼睛,能看穿偽形即勝利,不能看穿即失敗。唐僧看不穿,因為他只有經(jīng)書的澤溉,缺少煉丹爐的煎熬。孫悟空之所以戰(zhàn)無不勝,除了仰仗老師的傳授,還仰仗于煉丹爐的磨煉和對手的磨難。

141 《西游記》中有一個關(guān)鍵詞常常被忽略,這就是“心猿”(參見第7回:“八卦爐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第85回,其標題為“心猿妒木母,魔主計吞禪”,第88回:“禪到玉華施法會,心猿木母授門人?!保O悟空的歷程便是從石猴化為心猿的過程。猿是他的相,心是他的本。孫悟空與賈寶玉一樣,乃是一顆純正的心靈。他的大鬧天宮、大鬧龍宮、大戰(zhàn)妖魔,從表相看,是身動,器動(金箍棒動),實質(zhì)上是心動。即表面上是武器(金箍棒)的批判,實質(zhì)上是精神的批判。孫悟空之所以感人,正是他的武功令人眼花繚亂,心地卻極為純樸。整個心靈總是投向為人類解脫各種壓迫壓抑的事業(yè)上。他是最勇敢、最無私的心靈,也是最生動、最靈驗的英雄佛。有這尊英雄佛在,中國就不會缺少勇敢和善良。

142 《西游記》寫孫悟空不服唐僧指責(zé),萌生“二心”,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假行者應(yīng)運而生,假孫悟空與真孫悟空不僅相貌相似,而且本事一樣高強,真假行者打得死來活去,連唐僧、觀音菩薩也辨不出真假,最后只好請示如來佛祖。此節(jié)告訴我們:心的分裂,自己和自己打仗,最難了結(jié)。戰(zhàn)勝妖魔易,戰(zhàn)勝心魔難。換言之,是戰(zhàn)勝鬼怪易,戰(zhàn)勝自己難。最難戰(zhàn)勝的,還是自己。此回主旨與王陽明的“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意思相通。

143 形與神、相與心的反差,往往更能顯現(xiàn)心的高尚、高潔、高貴。孫悟空的外形,《西游記》多次從不同視角寫他如同妖精,卻突顯出他的心靈格外壯美。雨果《巴黎圣母院》的男主角,其相貌也十分丑陋,但心地卻很美好。就審美效果而言,形丑給人帶來樂趣,心美則給人帶來啟迪。

144 《西游記》第一回的詩云:爭名奪利幾時休,早起遲眠不自由。騎著騾驢思駿馬,官居宰相望王侯。只愁衣食耽勞祿,何怕閻君就取勾?繼子蔭孫圖富貴,更無一人肯回頭。這首詩與《紅樓夢》首回的“好了歌”相似,主題同一,都是勸止歌,勸告世人從爭名奪利的路上回過頭來,提醒世人放下無窮盡的欲望。尤其難得的是,《西游記》之歌還直截了當(dāng)?shù)氐榔啤白杂伞倍郑c明一旦被名利和榮華富貴之念所羈絆便無自由。能放下欲望才有自由,能不羨慕王侯貴爵才能自由。這首自由歌,正是《西游記》的主題歌、靈魂歌。孫悟空呈現(xiàn)的正是這首歌的自由精神。他的千鈞棒,表面上是打妖魔,從深層看,則是打擊人類的貪婪欲望和名韁利索。

145 唐僧雖至誠至善,但并不完美。他畢竟是人不是神。他苦修苦練,但仍然沒有除盡我執(zhí)與法執(zhí)。在妖魔的偽形面前,他總是拒絕聽取孫悟空的陳述,這是“我執(zhí)”。不僅不聽,還念緊箍咒,抓住咒語不放,這是法執(zhí)。因為有此執(zhí)迷,所以才需要去取經(jīng),去尋找認清自己的參照系。成佛得道之后,他放下緊箍咒,既是破法執(zhí),也是破我執(zhí)。

146 孫悟空從石猴變成人類之后,便占花果山為王。占水簾洞為主,擁有千萬個猴兵猴卒,算是一方諸侯,自得自在。但他卻不陶醉于自己的安樂鄉(xiāng)中,而毅然辭鄉(xiāng)遠行,到千里之外的荒山野嶺尋找高人并學(xué)得一身絕技。從五行山釋放之后,他又隨時可回花果山為王為霸,但他卻不留戀這個小王國的膚淺快樂,選擇千辛萬苦的取經(jīng)之路。為了尋找真理,他寧可放棄天天接受朝拜的生活,甘愿去充當(dāng)一位和尚的衛(wèi)士,跟著爬千山、涉萬水。

147 唐僧與孫悟空的師徒結(jié)構(gòu),并非主奴結(jié)構(gòu),也非君臣結(jié)構(gòu),它是陰陽互補結(jié)構(gòu)、文武互補結(jié)構(gòu)、善慧互補結(jié)構(gòu)。因為,孫悟空在人格上與唐僧是平等的,他常常善意地調(diào)侃唐僧,特別是妖魔化作美女向唐僧求親的時候,他總是一邊解救,一邊游戲唐僧的尷尬困境。

148 孫悟空頂天立地,但他并非“高大全”的英雄。他頑皮、頑劣,喜歡搗亂,喜歡戲弄,喜歡耍脾氣。他有超人的武功,又有常人的性情。作為文學(xué)形象,他既怪誕,又很平實。毫無高大全英雄的面具和矯情,更無意識形態(tài)的痕跡。他是英雄,更是個孩子。

149 老子在《道德經(jīng)》中講述三個“復(fù)歸”:復(fù)歸于嬰兒,復(fù)歸于樸,復(fù)歸于無極。此一精彩理念,也可用意象性的語言,表述為“復(fù)歸孫悟空”。孫悟空既是英雄,又是“嬰兒”;既有神魔般的豪放,又有石頭般的“質(zhì)樸”。他身行天地,心馳宇宙,精神涵蓋“無極”。

150 陀斯妥耶夫斯基在《罪與罰》中讓主人公講了一句話,說“我只想證明一件事,就是,那時魔鬼引誘我,后來又告訴我,說我沒有權(quán)利走那條路?!弊x《西游記》,見到唐僧戰(zhàn)勝各種引誘,總是想起這句話。唐僧之所以神圣,就是明了,自己選擇的那條路是正確的,就一路走到底。并明了,從此之后他再也沒有權(quán)利走別的路,包括榮華富貴之路。

151 孫悟空被救出五行山之后,并未立即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他還殺了幾個被他稱為“強盜”的人,唐僧批評,他還賭氣跑到龍王那里喝茶,這之后,觀音菩薩才把如來賜與的“緊箍咒”交給唐僧,孫悟空嘗了咒語的苦頭之后才正式成為唐僧之徒而走上取經(jīng)之路??梢?,緊箍咒對于英雄孫行者是必要的,盡管唐僧后來念錯了幾回咒語。

152 從藝術(shù)成就上說,至少有兩點《西游記》遠遠不及《紅樓夢》。一是女性形象的塑造,《紅樓夢》塑造了林黛玉、薛寶釵、史湘云、王熙鳳、妙玉、秦可卿、晴雯、襲人、鴛鴦等個性豐富的形象體系,很了不起。每一個體都是生命極品,都是不朽的生命圖畫。而《西游記》只有男性的精彩(孫悟空、唐僧等均是男性),沒有女性的精彩。其中的美麗女性如天竺國公主、寶象國女王,女兒國國王等也只是抽象的符號,雖美如仙子,卻毫無血肉,更無內(nèi)心,沒有一個能活生生地站立起來。

153 吳承恩筆下的英雄、最美的人物形象都是男性。而女性,要么很蒼白,要么很抽象。最美的女子多半是妖精(或取妖精的皮,或做妖精的形,或本身就是妖精)。多數(shù)的魔鬼都偽裝成美女,孫悟空打殺的較多也是美女妖精。吳承恩仿佛也是一個大男子主義者,對女子很不信任。如果說《水滸傳》是屠殺婦女,《三國演義》是利用婦女,《紅樓夢》是禮贊婦女,那么,《西游記》則是懷疑婦女。

154 《西游記》與《紅樓夢》一樣,不僅書寫人間,還書寫天界。《紅樓夢》呈現(xiàn)的天界,是警幻仙境,這是曹雪芹的烏托邦;《西游記》呈現(xiàn)的天界,則是權(quán)力秩序,這是地上權(quán)力王國的翻版,吳承恩顯然厭惡這種秩序,所以讓孫悟空去把它攪亂。吳承恩的烏托邦不在人間,而在自然界?!都t樓夢》的烏托邦是女兒國,《西游記》的烏托邦是沒有女性的花果山。

155 《紅樓夢》中充滿情愛悲劇和情愛故事。而《西游記》則沒有愛情故事,也沒有愛情悲劇。所以尚未進入情愛的兒童愛讀,脫離情愛的老人也可讀,唯處于戀愛中或充滿情感向往的青年人恐怕沒有耐心讀下去。

156 《水滸傳》和《西游記》都想救世,前者想“替天行道”,后者想“替佛行道”,目的無可厚非,但《西游記》的救世手段是取經(jīng),類似西方普羅米修斯的“偷火”,即偷來真理之光明以照亮人心與人間,這種途徑與手段,屬于天經(jīng)地義,天然合理。而《水滸傳》的救世手段則是火燒火并,打家劫舍,揮斥暴力,橫流鮮血。其結(jié)果是世界愈變愈充滿仇恨,愈打愈充滿血腥。不僅救不了世界,個人也難成生命正果。

157 《西游記》不是神話,不是宗教,不是佛學(xué),但它佛光普照,佛性磅礴?!段饔斡洝肥俏膶W(xué),其心靈、想象力、審美形式,都發(fā)揮到極致。它非常生動,非常幽默,非常感人。因為它又擁有宗教的大慈悲與宗教的大視野。

158 人的欲望本無可厚非,然而,一旦欲望膨脹過度就會變成魔。人人都有變成“白骨精”的可能。人一旦具有魔的欲望,就會變成白骨精。

159 盡管孫悟空大鬧了天宮,天上地上的秩序一點也沒變,玉皇還是玉皇,龍王還是龍王,號令還是號令,威權(quán)還是威權(quán),壓迫還是壓迫,奴役還是奴役。說什么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里埃,完全是妄念。孫的千鈞棒橫掃過后,玉宇還是驕奢淫逸,一片專制。其秩序、其邏輯,一點也沒變。

160 唐僧一行歷經(jīng)81難,踏遍路途艱難,此行給中國人提示:再難也要走到底,任何關(guān)口都有佛在。這佛,就是自身的光明。什么難關(guān)都可以闖過去,只要師徒協(xié)力,只要自身心正、心凈、心明。

161 所謂“時代癥”,病癥就在自身。世界的問題全在人自己身上。人生來并非神仙,也非善主。古往今來,宮廷里弒父、弒兄弟的事件從沒有中斷過?;实塾袔讉€好下場?殺來殺去,為了奪取權(quán)力。權(quán)力大于親情,為了權(quán)力,可以六親不認,這是我們看到的歷史和接受的教育。世界難以改造,人性也難以改造。兩千多年前,宮廷里的刀光劍影,今天仍在重演。人性的貪婪無法改變。中國的國民性,可以認知,可以呈現(xiàn),但也難以改造。說革命可以改變一切,未必,革命后的未莊還是未莊,阿Q還是阿Q。

162 千鈞棒,為我們出氣,但暴力并不能改造世界。玉宇的澄清、政治的澄明、世道的進步,主要還是靠文化,而不是靠千鈞棒。《西游記》告訴讀者,“千鈞棒”固然有力,但“萬里路”(文化取經(jīng)之路)更為根本。固然不能迷信經(jīng)書,但是更不能迷信千鈞棒。

163 經(jīng)過千辛萬苦,唐僧師徒終于抵達靈山。靈山本是西天的極樂世界,人間凈土??墒?,世上并無理想國。佛國也不是凈土國。佛國之王如來佛祖見到唐僧師徒后自然高興,便命身邊的兩大徒弟阿儺,伽葉帶唐僧師徒去藏經(jīng)閣領(lǐng)取真經(jīng)。到了閣中,阿儺竟問是否有什么禮物相贈,公然索取財物。當(dāng)唐僧說明“未曾準備人事”后,阿儺竟然很不高興,以致“偷工減料”,將柜下無字經(jīng)一卷卷拿出來代替有字經(jīng),強塞給唐僧。這一情節(jié)乃是《西游記》最后部分的神來之筆。它讓人們知道,連如來的圣徒也不干凈,連著名的阿儺、伽葉也行敲詐勒索。這一情節(jié)還告訴讀者,對于佛家菩薩可以尊崇尊敬,但不可迷信。(參見《西游記》第98回)

164 阿儺、伽葉向唐僧師徒索“人事”(禮物)不成后,竟用“無字經(jīng)”敷衍、欺騙遠道而來的圣僧。唐僧忍受不了,只好向如來告狀(望如來救治,見第98回),而如來竟為阿儺們辯解。

佛祖笑道:“你且休嚷,他兩個問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經(jīng)不可輕傳,亦不可以空取,向時眾比丘圣僧下山,曾將此經(jīng)在舍衛(wèi)國趙長者家與他誦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脫,只討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黃金回來,我還說他們忒賣賤了,教后代兒孫沒錢使用。你如今空手來取,是以傳了白本。白本者,乃無字經(jīng)……”

原來,阿儺索取“人事”的行徑被如來佛祖所認可。如來是后臺。連佛祖也認為“賣經(jīng)”天經(jīng)地義,而且只能高價賣,不可“賤賣”。佛祖此番說法令人匪夷所思。然而細想下來,唯有把佛圣化而迷信的人才會覺得奇怪,而對于清醒的識者而言,這倒是佛國的真實。世上并無百分百的凈土。人人向往“極樂世界”“凈土世界”并不存在。

165 吳承恩筆下的靈山,人們向往的凈土世界與極樂世界,竟也發(fā)生勒索“人事”的丑劇,佛徒們燒香膜拜的如來佛祖竟然也超越不了功利之舉,為勒索行為辯護??梢姡趨浅卸鳂O為清醒的意識里,其烏托邦并非靈山。那么,他的理想國在哪里呢?吳承恩的烏托邦既不是天國(玉皇主持)也不是佛國(如來主持),而是花果山。唯有花果山、水簾洞才保持大自然的純正、質(zhì)樸與和諧,才不受人世灰塵的污染。

166 唐僧們拿到有字真經(jīng)后,開始了回歸的行程,但在橫渡大河時,因被白黿作怪,把他們翻倒河中,從而打濕了經(jīng)書。此時,唐僧十分沮喪。就在此時此刻,平常少言寡語的孫悟空講了一個安慰師父的哲學(xué)。第99回如此寫道:

……不期石上把《佛本行經(jīng)》沾住了幾卷,遂將經(jīng)尾沾破了。所以至今《佛本行經(jīng)》不全,曬經(jīng)石上猶有字跡。三藏懊惱道:“是我們怠慢了,不曾看顧得”。行者笑道:“不在此,不在此!該天地不全。這經(jīng)原是全的,今沾破了,乃是應(yīng)不全之奧妙也。豈人力所能與耶!”

偉大英雄孫悟空最后說出了偉大哲學(xué),即“天地不全”之哲學(xué)。天不完全,地不完全,人不完全,神不完全。這才是真理。求全責(zé)備,苛求“金要足赤,人要完人”顯然不妥當(dāng)。確認天地不全,神佛不全,人類不全,才有寬容,才有慈悲。孫悟空最后道破的大哲學(xué)奧妙,乃是真知灼見。

167 孫悟空到西天取經(jīng),一路打拼,一路吃苦,但也一路生長了,尤其是心靈的生長。他西行的最大成果,不是被封為“斗戰(zhàn)勝佛”,而是發(fā)現(xiàn)了宇宙人間的真理——“天地不全”的真理。天不全,所以要補天;地不全,所以要填海;佛不全,所以經(jīng)書打濕了不必懊喪;人不全,所以往往辨別不出妖魔;自我也不全,所以才會自稱“齊天大圣”。孫悟空道破“天地不全”之哲學(xué),乃是無字真經(jīng),這是孫悟空悟到的真理,也是吳承恩悟到的真經(jīng)。中國文化作為偉大的時空存在,《西游記》的這一筆(由孫悟空道破的“不全哲學(xué)”)又給偉大存在增添了精彩的一頁。

168 《西游記》的最后一回(第104回)描寫唐僧回歸長安,拜會唐太宗,御兄御弟親熱一場。這種回歸,乃是向世俗世界的回歸,純屬畫蛇添足。《西游記》本是取經(jīng)過程,也是悟空過程,唯有歸于空,看破宮廷御苑等榮華富貴并無實在性,那才擁有思想深度??上鼌s回歸于世俗,回歸于儒家所建筑的秩序。唐太宗為唐僧建筑了可藏經(jīng)書的雁塔寺,讓經(jīng)書“落實”于凡地。最后這一結(jié)局看似圓滿,實則落俗,屬于小說的敗筆。

169 在《共悟人間》中,我和劍梅曾比較過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馬佐夫兄弟》中阿廖沙和《紅樓夢》中的賈寶玉。后者最后選擇“逃避苦難”,離家出走,與阿廖沙撲向大地去擁抱苦難的方向不同。二者均有理由。如果把孫悟空和阿廖沙相比,那么,孫悟空倒是與阿廖沙的選擇非常相像,孫悟空跟隨唐僧到西天取經(jīng),正是撲向大地去擁抱苦難,不僅擁抱兩樁三樁苦難,而是擁抱81樁苦難,在苦難中打拼。東正教的精神是唯有苦難才是進入天堂的階梯,而《西游記》也告訴我們:唯有苦難才是抵達極樂世界的橋梁。

170 唐僧一行到了西梁女兒國之后,女兒國的國王愛上了唐僧,她不僅極美麗,而且極真誠。她愿意付出舉國之富,招唐僧為夫。此時,唐僧面臨著一種比妖魔更嚴峻的美女考驗。這個美女不是一般的美女,也不是因為她是女王,而是她有一種寧棄江山也要唐僧之愛的氣魄。對此,唐僧在愛與信念二者之間作一選擇。唐僧再偉大,也是肉體之軀,他在女王面前不可能不動心,然而,最后他還是作出“信念第一”的選擇。信念重于情愛,取經(jīng)的使命重于美女的呼喚,他還是繼續(xù)走上原來的追求真理的道路。英國的愛德華二世,寧要情侶,不要王位固然感人,但唐僧這種寧要信念不要江山美女的選擇,更了不起。

171 《紅樓夢》中的賈寶玉,其別名(前世之名)“神瑛侍者”,他到人間后鐘情于“閨閣女子”,真的以平等心態(tài)當(dāng)了許多貴族女子(如林黛玉、薛寶釵、秦可卿、史湘云等)的侍者(服務(wù)員),也以平等心態(tài)當(dāng)了許多丫鬟女子(如晴雯、鴛鴦、襲人等)的侍者。閱讀《西游記》之后,就會知道,孫悟空也是一個侍者,但他不是眾女子的侍者,而是唐僧的侍者,即“圣僧侍者”。他以高強的武功也以真誠的態(tài)度陪伴唐僧萬里長征,為唐僧服務(wù)。如果沒有這位英雄侍者,唐僧怎么排除那么多災(zāi)難而抵達靈山?如果說,賈寶玉是柔性侍者,那么,孫悟空則是剛性侍者。賈寶玉之“侍”,需要戰(zhàn)勝許多世俗偏見;而孫悟空之“侍”,則需要戰(zhàn)勝自我原來那一派“老子天下第一”的齊天傲慢。充當(dāng)王者不易,充當(dāng)侍者也不易。

172 豬八戒姓豬。養(yǎng)豬是農(nóng)民的事業(yè)。他使用的工具是豬耙,也是農(nóng)民慣用的工具??傊切∩a(chǎn)者。小生產(chǎn)者天生擁有小聰明、小狡猾、小算盤,善于占小便宜、謀小利益,當(dāng)然也會做小挑戰(zhàn)、小浪漫。豬八戒除了貪吃之外,還有一個致命弱點是好色。貪吃與好色是他的本性。改變本性之難比改變江山更難。豬八戒的經(jīng)歷告訴我們,即使從天上落到地下,即使從神宮墜入豬胎,即使歷經(jīng)千難萬險,即使穿越生死關(guān)口,豬八戒還是豬八戒,小生產(chǎn)者本性還是小生產(chǎn)者的本性。所以他到了靈山之后,如來佛祖無法給他封“佛”,只能給他封“凈壇使者”。常聽到“改造世界”與“改造人性”的豪言壯語,但清醒者卻要質(zhì)疑,豬八戒的本性可以改造嗎?

173 孫悟空可以千變?nèi)f化,不僅72變,第95回寫道:“行者把棒丟起,叫一聲‘變!就以一變十,以十變百,以百變千。半天里,好似蛇游蟒攪,亂打妖邪……”他能屈能伸,可變成頂天巨漢,也可縮成小蟲兒鉆入鐵扇公主肚中。但他的可貴不僅在于能變,還在于他身上有一種永遠不變的東西,這就是他的心靈。他的心靈永遠向真向善,永遠是嫉惡如仇的正直,永遠有戲弄權(quán)威的頑皮,也永遠有追求真理的熱情,更永遠有與妖魔鬼怪勢不兩立的正義感。

174 佛祖如來在解析如何分辨真假孫悟空時說:“汝等法力廣大,只能普閱周天之事,不能遍識周天之物,亦不能廣會周天之種類也?!彼f:“周天之內(nèi)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有五蟲:乃蠃、鱗、毛、羽、昆。”如來還說,此十類種之外還有四猴混世,真孫悟空屬靈明石猴,假孫悟空屬六耳獼猴。如來如此給萬物分類。雖嫌簡單,但讓我們明白,《西游記》塑造的主角乃是非天、非地、非神、非人、非鬼,當(dāng)然也是非蠃、非鱗、非毛、非羽、非昆,但他又是兼天、兼地、兼神、兼人、兼鬼,極為特殊又極為豐富。因此,把孫悟空僅僅劃為神或劃為“人”或劃為“妖”,均屬簡單化。孫悟空就是孫悟空,他能飛天入地,又能入神化人而驅(qū)鬼打魔,這一角色,人類文學(xué)史上前所未有。

175 《聊齋志異》中的妖精,許多是狐貍精,她們長得很美,而且很癡情。表面上,蒲松齡完全逆反《西游記》的思路,吳承恩筆下的妖精,如白骨精,確實強悍可怕,本事很大。然而,《西游記》并不把妖精推向絕路,它也給妖魔3條出路:一是改邪歸正,豬八戒、沙僧是也;二是還其本相,送入云霄,紅孩兒是也;三是當(dāng)即處死。前兩條皆是給予出路,第三條則是不得已。對妖魔尚且如此,對人更應(yīng)當(dāng)寬厚以待。

176 《金瓶梅》是寫實文學(xué)的經(jīng)典極品。而《紅樓夢》與《西游記》卻比《金瓶梅》多了一個大精神層面,這就是超越現(xiàn)實的大浪漫層面,也可以說是充分想象的形而上層面,即帶有哲學(xué)意蘊的夢幻層面,于是就有“太虛幻境”“大觀園”“大鬧天宮”等等。文學(xué)千種萬種,千姿萬態(tài),《西游記》、《紅樓夢》雖不完全寫實,卻充分寫真,這兩部經(jīng)典有真際、真精神,又有真情感、真思想。世上找不到孫悟空,卻人人都可以效法孫悟空。

177 《西游記》唐僧師徒,歷經(jīng)14年,日日山,月月嶺,最后抵達靈山。而高行健的《靈山》,也是主人公歷經(jīng)艱難困苦尋找靈山。但《西游記》是現(xiàn)實的征程,一路與妖魔拼搏;而《靈山》則是內(nèi)心的旅行,全書81節(jié),也歷經(jīng)81次內(nèi)心的撞擊,因此《靈山》又可稱為內(nèi)在《西游記》?!段饔斡洝放c《靈山》兩書雖有差別,但都確認,靈山在內(nèi)不在外,即靈山乃是坐落于人的內(nèi)心之中,一旦把靈山視為外部世界的理想國,就會大失所望,即發(fā)現(xiàn)靈山不靈,凈土不凈,極樂世界并不完全快樂。

178 一切都會變,妖魔也會變,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妖魔。這是《西游記》的一個重要思想。例如牛魔王一家。在花果山水簾洞初期,牛魔王原是孫悟空的好友,兩者還結(jié)拜為兄弟,后來老牛走火入魔,與鐵扇公主成親,還生了紅孩兒。鐵扇公主與孫悟空打得死來活去,最后認輸了,借給孫“真芭蕉扇(第一回是假的),并告訴孫悟空關(guān)于芭蕉扇的真實用法,即必須搧48下,多一下都不行,這也歸于善。鐵扇公主也不是永遠的妖魔。

179 文學(xué)創(chuàng)作不僅有發(fā)現(xiàn),而且有發(fā)明!文學(xué)樣式中的寓言,原先容量有限?!段饔斡洝房赡苤粚懗梢粍t寓言。但吳承恩卻把石頭變石猴變神猴佛猴的寓言(并非存在物)演義成大故事大小說。其關(guān)鍵是把石猴寫成心猴,大鬧天宮,也是心反,即精神反抗。一切都是內(nèi)心活動。寓言擴展到如此復(fù)雜、如此規(guī)模、如此程度,世上少見??ǚ蚩ǖ摹蹲冃斡洝?、《審判》、《城堡》,也是寓言所擴展(擴展到如此精彩)。新文體就是這樣創(chuàng)造出來的!這是作家發(fā)明。吳承恩發(fā)揮了唐僧,卻發(fā)明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和西海白龍馬王子。

180 《西游記》中把“偽形”、“作假”的各種形式全展示了。小說中,不僅有妖魔偽裝的假男人、假女人、假小孩還有假孫悟空、假如來佛、假雷音寺。世上的造假藝術(shù)如此高超,要戰(zhàn)勝“假”,就得擁有一雙“火眼金睛”?!督饎偨?jīng)》說五種眼睛:肉眼,慧眼,佛眼,法眼,天眼?!盎鹧劢鹁Α彪m不屬佛眼與法眼,至少是超越肉眼的慧眼,這也是超越俗眼之眼。

181 唐僧取經(jīng)的行程必須穿越無數(shù)關(guān)卡,急流、險灘、懸崖、峭壁、火焰山等自然關(guān)卡且不說,僅過境的國度,如寶象國、烏雞國、車遲國、西梁女國、祭賽國、朱紫國、獅駝國、比丘國、滅法國等,就需要無數(shù)公文、印章,更何況路上妖、魔、鬼、怪、精魂,樣樣都是障礙,都是難關(guān)。然而,對于唐僧而言,最難過的是美女關(guān),一顆至慈至善的心靈,遇到一個至真至美的女子,這不是千鈞棒可解決的,也不是念幾套佛經(jīng)可以對付的,此處需要定力,更需要一個高于一切、壓倒一切的信念。

182 唐僧取了經(jīng)之后,回到長安。在唐太宗歡迎的禮儀上,唐僧向唐皇介紹自己的隨行弟子,說悟空“出身原是東勝神州傲來國花果山水簾洞人氏”;豬八戒“出身原是福陵山云棧洞人氏”;而沙和尚“出身原是流沙河作怪者”。而白馬則“原是西龍王之子”。唐僧出于好意,人化四位弟子,并給予確鑿的出身籍貫??墒?,孫悟空等的特點,恰恰不可本質(zhì)化為“人氏”,恰恰是超籍貫、超國度、超時空的生命存在。唐僧作此介紹,純屬荒唐。

183 唐三藏、孫行者、豬八戒、沙悟凈,我們可稱他們?yōu)椤拔饔沃腥恕?。他們盡管性格、性情差異很大,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沒有機心?!度龂萘x》中的曹操、劉備、孫權(quán)、司馬懿等,其性格、性情也差異很大,也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充滿機心,全是“巧偽人”。他們不是會“變”,而是“裝”,每人都有100副以上的面孔。

184 孫悟空、豬八戒、沙悟凈,個個都是“妖身”。長得很丑,開始時總是讓人嚇一跳。但他只會“嚇人”,不會“騙人”?!度龂萘x》中的劉備,文質(zhì)彬彬,有模有樣,很討人喜歡,連孫權(quán)的妹妹(孫尚香)也對他一見鐘情。他倒是不會嚇人,但很會騙人。赤子之“丑”不可怕,騙子之“美”倒是很可怕。

185 生命四季(春夏秋冬)對于孫悟空,顯得格外分明。他的春季在大荒野與花果山渡過,飽餐大自然的花香雨露,和同族朋友共享歡樂,還遠涉滄海到菩提大師那里學(xué)得一身武藝,生命變得生氣盎然。從菩提大師那里回來后,他的生命進入夏季,激情暴發(fā),如洪水尋找宣泄,于是大鬧天宮,攪得周天不寧。被如來佛祖壓進五指山的500年乃是夏秋之間,被唐僧解救后他進入成熟的秋季,參加取經(jīng),有打拼,有約束,有收獲。到了靈山之后被封佛,諸佛皆冷,它會不會也像一尊風(fēng)雪中僵化的菩薩呢?也許會,也許不會。倘若按照《道德經(jīng)》的路向,他應(yīng)當(dāng)復(fù)歸于嬰兒,還會在花果山中創(chuàng)造另一番生氣勃勃的故事。

186 現(xiàn)象界(現(xiàn)實生活)沒有自由,于是就在精神界夢自由,創(chuàng)造自由夢?!都t樓夢》創(chuàng)造的是情愛夢;《西游記》創(chuàng)造的是逍遙夢。夢中有歡樂,也有約束。孫悟空頭上有緊箍咒,賈寶玉頭上也有緊箍咒,那就是他的父親賈政。

187 中國人不僅承受太多壓迫,而且承受太多壓抑。假設(shè)玉皇、龍王、閻王等,又多了一層精神壓抑。于是就有向往自由的中國子弟反壓迫與反壓抑,孫悟空大鬧天宮、大鬧龍宮、大鬧閻王殿,不是反映現(xiàn)實生活,而是反映內(nèi)心的不滿。孫的戲鬧,正是宣泄與向往。

188 《西游記》的前半節(jié)(孫被打入五行山之前),輻射的是夢幻人生;后半節(jié)輻射的是現(xiàn)實人生?,F(xiàn)實人生,就是面對艱難險阻不斷跋涉,就是要面對各種妖魔鬼怪不斷拼搏,就是要接受緊箍咒不斷受屈?,F(xiàn)實人生,歷經(jīng)千山萬水,歷經(jīng)八十一難,歷經(jīng)曲曲折折,無人可以幸免。偉大的人生,就是“斗戰(zhàn)勝”的人生。

189 《西游記》與《紅樓夢》都是石頭記。兩部石頭記,兩部自由書。前者為剛者自由書,后者為柔者自由書。前者多笑聲,后者多眼淚。在現(xiàn)實世界里,不僅弱者沒有自由,強者也沒有自由。古往今來,哪個帝王將相有過自由?專制暴君也未必有自由。帝王們只敢許諾“面包”,不敢許諾“自由”。

190 《三國演義》的首領(lǐng)人物身邊有謀士(劉備有諸葛亮、龐統(tǒng)等,孫權(quán)有張昭、魯肅等,曹操有楊修、荀彧等,《水滸傳》的首領(lǐng)人物宋江身邊也有吳用、公孫勝等,唯有《西游記》中的首領(lǐng)人物唐三藏身邊沒有謀士,隨他取經(jīng)的全是戰(zhàn)士。因為他的事業(yè)與理想,無須計謀,無須陰謀與陽謀,只需一顆真心、一種信念、一腔熱血。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雖長得丑,但都心性善良,不戴面具。

191 真值得歌功又頌德的,唯有唐僧和他的悟空、悟能、悟凈等弟子們。他們不僅給中國取來佛教經(jīng)書,為中國文化開辟另一大視野,功莫大焉!而且跋涉萬里,無私無畏,一路上全做好事,其心靈最純最正,其德行無限量也!中國極少帝王功德兼?zhèn)洌鸵灾С痔粕〗?jīng)的唐太宗而言,他創(chuàng)造了中國歷史上的“貞觀之治”,其功不可沒,值得歌頌,但他的德行,包括逼迫父親退位、射殺自己的兄弟等行為,是否可稱得上“德”,即是否可頌,則大可質(zhì)疑。還有漢武大帝、成吉思汗等,也是其功可歌,其德未必可頌。要說歌德派,只能充當(dāng)唐僧師徒的歌德派。

192 如果發(fā)一張履歷表讓孫悟空填寫,那他只要在所有的欄目里填下一個“無”字即可。因為他沒有祖國,沒有故鄉(xiāng),沒有學(xué)歷,沒有籍貫,沒有父母,沒有兄弟。他名字叫做行者,名副其實,是個真正的流浪漢,真正的天馬行空者。我曾把莫言比作孫悟空,說他是文學(xué)魔術(shù)家,至少擁有72變術(shù)。其實好作家都是跨界魔術(shù)家,跨越國界,跨越類界,跨越俗界,跨越天地之界,跨越時空之界,跨越古今之界,跨越中西之界。

193 中國的喜劇性小說很少,但明清之際所產(chǎn)生的《西游記》和《儒林外史》都很精彩。魯迅說,喜劇是把無價值的東西撕毀給人們看。《西游記》不僅撕毀妖魔鬼怪這些世所公認的無價值糟粕,也撕毀世所畏懼的玉皇龍王閻王這些無價值的統(tǒng)治權(quán)威。統(tǒng)治者擁有權(quán)威,但未必擁有價值。撕毀這些權(quán)威,不僅有膽,而且有識。

194 孫悟空并不是準確意義的人,但讀過《西游記》的人,幾乎人人都愛他,為什么人人愛?有人說,因為他本事高強,念著他就有安全感。有人說,他能變幻無窮,看著他樂趣無窮。有人說,他像孩子,永遠都煥發(fā)著天真天籟。說得都很好,很對,都道破了一種堅硬的理由。而我要說,他雖是非人,但其言行,卻與人性最深層的部分相通,即與誠實、正直、勇敢、疾惡如仇等品格息息相通。

195 有學(xué)人說,《西游記》反對道教,其實,它只反旁門歪道,如紅孩兒的叔叔,自稱如意真仙人,他掌控女兒國的落胎泉水(解陽山破兒洞里的落胎泉),卻從不給人(喝國中子母河的水會懷孕,需喝泉水解陽),也不給唐僧師徒,為此還和孫悟空打了十幾回合。但是對于萬壽山五莊觀人參果樹主人鎮(zhèn)元大仙,雖發(fā)生沖突(孫把寶樹連根拔起,鎮(zhèn)元為此生氣),但最后經(jīng)觀音菩薩救活了人參果樹后還是和孫悟空結(jié)拜為兄弟,此一情節(jié)具有象征意蘊,這說明在吳承恩心目中,道釋兩家雖有紛爭但可以情同手足。

196 孫悟空打不贏紅孩兒(牛魔王之子),就在豬八戒之后,親自去南海請觀音菩薩幫忙。觀音便隨孫來到紅孩兒居住的火云洞。紅孩兒見到孫悟空,就噴出一團烈火,此時,觀音將手中的凈瓶口朝下,傾出一股神水澆到火山,頓時煙消火滅。制服了紅孩兒之后,觀音收他為善財童子,并把他帶入云霄。此段情節(jié),寓意甚深,孫悟空、豬八戒以剛制剛,并不能征服剛。倒是觀音以至柔克至剛(此前觀音也是以至柔克服孫悟空)。此外,即使像紅孩兒這樣的妖魔(自己為妖,父母也是妖),觀音還是給予出路。廣闊的云霄既可供人飛翔,也可讓妖魔改邪歸正。

197 什么都可作假,《西游記》中不僅有假孫悟空、假唐僧,還有假如來佛、假雷音寺。所以英雄孫悟空除了必須擁有一身超人的武功之外,還需有一雙識破假相的火眼金睛。但孫的火眼金睛不是天生的,而是煉丹爐里煉出來的。而煉丹爐不僅是太上老君所持有的那一種烈火金剛,孫悟空還經(jīng)受另一種天地大熔爐。唐僧一行游走西天,歷經(jīng)14個大冷冬天和14個大熱暑天,在酷日艷陽下跋山涉水,何嘗不是在煉丹爐里煎熬?生命能夠心明眼亮,全靠天地大煉爐。

198 《西游記》的妖魔結(jié)成一家的唯有牛魔王、鐵扇公主、紅孩兒還有紅孩兒的叔叔。此叔是不是牛魔王的胞弟,吳承恩未交代清楚。除了牛家外,其他妖魔鬼怪都是各自為戰(zhàn),即只占山頭洞穴,未拉幫結(jié)黨結(jié)派。這一點,可能是他們斗不過人類的弱點。人為萬物之靈,頭腦比較發(fā)達,于是想出結(jié)黨營私的邪惡路徑,其手段心術(shù),皆遠超各路鬼蜮。

199 人可“萬物皆備于我”。這萬物,既包括虎豹蛇蝎,也包括妖魔鬼怪。所以人可能既擁有獅虎的兇殘,蛇蝎的毒辣,豬狗的卑賤,狐貍的狡猾。還可能擁有妖魔的善于偽裝善于欺騙等伎倆。人的自救之所以難,就難在必須排除萬物積淀于人身上的種種特性,既要清洗動物性,又要剔除妖魔性。

200 《論語》中的小人、賊人,在孔子心目中也是妖魔,只是命名與《西游記》不同而己。妖魔鬼怪的特性首先與“小人”相似,喜歡嘰嘰喳喳,喜歡騙人,喜歡耍小伎倆,不老實,不道德,不正派?!段饔斡洝分械难В司哂小靶∪恕敝T特性外,還有一個小人所沒有的共同脾氣,即喜歡占山為王,占洞為穴,以山洞為根據(jù)地去奪人生命,制造事端。

201 孫悟空本事非凡,無所不能。但他也有一種與賈寶玉相似的精神品格,就是沒有世俗世界中世人所具有的那種嫉妒的生命機能,也沒有算計機能、欺騙機能、貪婪機能、報復(fù)機能等。這位英雄既勇猛又純粹,既高大又高尚。所以人人愛,人人傾慕。

202 《紅樓夢》到處是愛情與愛情之美。倘若沒有戀情,《紅樓夢》就大為減色。它不僅寫了戀情,也寫了親情、友情與世情。而《西游記》中則全然不寫愛情,只有師情與世情。但兩種情感都寫得極為動人。孫悟空對師父唐僧始終不離不棄,不叛不舍,盡管師父誤解他,委屈他,對他使用緊箍咒,甚至把他逐出隊伍,他仍然熱愛師父,保護師父,和師父一路走到底。這除了從理念上孫悟空知道師父引領(lǐng)的路是正確的路之外,這位英雄還不忘自己當(dāng)初是如何走出五行山的,也知道師父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大慈大悲,也都是為了他好。

203 既然什么都看透,既然四大皆空,那么,為什么還那么看重經(jīng)典經(jīng)書?其實,真正的哲學(xué)難題是看透一切、看空一切之后還得活,那么怎么活法?還要不要有所作為,要不要有所爭取?唐僧既然看透一切歸空,那么,他不顧千辛萬苦奔赴靈山,是否有必要?唐僧看透了一切之后,還在爭取意義。

204 《紅樓夢》的基調(diào)為優(yōu)美;《西游記》的基調(diào)為壯美。前者典雅,后者崇高。美學(xué)風(fēng)格雖不同,但兩部小說都有大慈悲,均佛光彌漫?!都t樓夢》告訴人們,若要解脫,唯有放棄(放棄功名利祿等妄念)?!段饔斡洝穭t告訴人們,若要擺脫苦海,唯有拼搏。二者都有道理,只是《西游記》更積極。人類的兒童時代,不應(yīng)太早學(xué)佛,但可讀《西游記》。

205 《紅樓夢》是悲劇,《西游記》是喜劇。前者書寫有價值的生命一個個死亡與逃亡,后者書寫千鈞棒把無價值的生命(妖魔鬼怪)一個個摧毀,也把冒充生命之王的天皇海帝一個個嘲弄。真讓受盡折磨與苦難的中國人贏得一個開心開懷的瞬間?!都t樓夢》中有許多眼淚,《西游記》中沒有眼淚。然而,沒有眼淚的笑也幫助苦難的中國人在被奴役中活了下來。

206 唐僧與孫悟空為人類展示了一種心靈方向,這不是功利之心與功名之心的方向,也不是積財與發(fā)財?shù)姆较?,而是童心與佛心的方向。童心指向純正,佛心指向慈悲。人生再艱難,再復(fù)雜,還是應(yīng)當(dāng)不斷地純化自己,慈化自己。

207 孫悟空是強者,唐僧也是強者。孫悟空強在本領(lǐng),唐僧強在信仰。一個具有堅定信仰的人,沒有任何力量可以把他擊倒,也沒有任何命運可以把他征服。唐僧的信仰,使取經(jīng)的團隊一往無前,使孫悟空這樣的超級英雄口服心服,也使豬八戒這樣的世俗生命追求新夢。取經(jīng)團隊能抵達靈山贏得勝利,既靠孫行者的本領(lǐng),更靠唐三藏的信念。

208 中國人長期只當(dāng)石頭,沒有靈性,沒有思想,沒有生活,只任憑風(fēng)吹雨打,酷日暴曬,也不會呻吟,不會抗?fàn)?。賈寶玉與孫悟空通靈之前只是一塊石頭。通靈之后則有理想與價值觀,很難由人任意擺布。當(dāng)下中國人倘若也能通靈,贏得靈魂的主權(quán),那就會有另一番人生。

209 唐僧師徒們雖然性情不同,本領(lǐng)有高下,而且常有沖突,但他們有個共同點,就是充滿熱情,即充滿求索真理的熱情。而且有一個共同目標,即尋找西天的靈山,奔赴佛祖的故鄉(xiāng)。熱情有了,目標有了,他們就能戰(zhàn)勝一切艱難險阻,天天辛苦而很有意義。

210 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皆是假人假物。但在《西游記》中,卻個個栩栩如生,非常真實。誰也不會批評小說胡編亂造。這是“假中見真”。而這部小說描寫世俗世界時,如寫唐僧的父母故事,仿佛是真人真事,反而“真中見假”。因為文學(xué)要的真實乃是真際而非實際,是神實而又非形實。孫悟空與豬八戒等,都是真際中的生命。

211 《西游記》的最大敗筆,是謳歌以唐太宗皇帝為核心的世俗權(quán)力中心,讓英維(孫)與圣者(唐僧)也臣服于帝王的權(quán)威之下。連玉皇都不看在眼里的孫悟空,怎能乖乖地匍伏在皇家的腳下?這不僅違背全書的精神邏輯,也破壞了讀者心中的真情真性?!段饔斡洝贩彩菍懙酱筇茖m廷繁華處或其他世俗升沉處,均不倫不類。

212 《西游記》的另一大敗筆是對唐僧出身的描述。唐僧的父親原是狀元,因有水匪想霸占其妻(唐僧之母),便把狀元推入水中害命。其妻也不得不委身于匪,并把小兒唐僧放入水中漂流,后又被僧人救起磨練成圣。而其死了的父親卻又復(fù)活??傊?,故事十分離奇,令人難以置信。吳承恩本來可能是想說明唐僧出身不凡,成圣并非偶然。但是弄巧成拙,每個細節(jié)都很造作。這種描寫,純屬畫蛇添足。

213 豬八戒這個形象,低級欲望中也有高級信息。他代表著人的欲望。欲望有高低之分,他的欲望較為低級,只知吃喝嫖賭,缺少精神信念,社會中有一部分人正是這樣,只求口香腸肥,不知品相,有吃有喝有色就好。但八戒又崇尚唐僧,追求進步,這個形象雖可笑,但可愛,因為他真實。

214 唐僧師徒是個小社會。它是精神集團,不是功利集團。這個小社會由四種生命組成。一是英雄(即精英),由孫悟空呈現(xiàn)。二是蕓蕓眾生,由豬八戒呈現(xiàn)。三是中產(chǎn)階級,由沙和尚呈現(xiàn)。四是精神領(lǐng)袖,由唐僧呈現(xiàn)。這是社會的四維空間,缺一不可。沒有沙和尚,社會得不到調(diào)節(jié),很難和諧。

215 人性中帶有神性,孫悟空與唐僧均處污泥(人間)而不染,皆不癡不貪不私不邪,這便是神性。而如來佛祖與親信弟子伽葉、阿儺,則身處人間也染上人類惡習(xí),公然向唐僧們索取禮物,神性中也顯露人性的弱點。這是《西游記》對人性與神性的認知,既不承認人性的純粹性,也不承認神性的純粹性,非常深刻。

216 什么是社會?《西游記》告訴我們,社會便是三教九流,人神混雜,鬼神混雜,人妖混雜。大社會中有玉皇,有龍王,有冥王,有佛,有菩薩,有圣僧,有人類,有妖魔鬼怪。而小社會(人類社會)也是如此,既有精英也有糟粕,既有帝王將相,也有平民百姓。既有天才豪杰,也有人渣鬼怪。因此,企圖橫掃一切牛鬼蛇神,企圖建立一個絕對統(tǒng)一絕對干凈的國度,肯定是妄念。企圖用自己的存在方式統(tǒng)一全人類的各種存在方式,也絕對是妄念。唯有承認多元,唯有寬容與慈悲,才符合社會本質(zhì)。要求社會純粹又純粹,就會導(dǎo)致“專制”。

217 孫悟空渴求的自由,不是人間社會的那種物質(zhì)性的人性自由,例如戀愛自由、婚姻自由、居住自由、行走自由等等,而是不受時間束縛、不受生死束縛、不受輪回束縛、不受天地束縛的精神性自由。這是現(xiàn)實自由之外更高級的神性存在的自由,人類文學(xué)史上從未有過這樣的作品。

218 時行的存在主義哲學(xué)可以解說賈寶玉,但不能解說孫悟空。孫有人的特征,但不是純粹人的存在,他亦天亦地,亦人亦神亦妖。他不會死,沒有存在主義“向死而生”的問題。他不在乎財富、權(quán)力、功名等,沒有存在主義所講的“煩”。他本領(lǐng)極度高強,天上地下全無敵手,沒有存在主義所言的“畏”?!段饔斡洝分杏幸环N比人類終極關(guān)懷更深刻、更重大的關(guān)懷,這也許可稱為佛家的無限量關(guān)懷。

219 孫悟空焦慮的不是計時間的生存問題,而是超時間的存在問題。他想長壽,說穿了,是想超越時間?!段饔斡洝钒逊鹈枋鰹橐环N超時空的巨大存在。這是人的向往。佛教本來沒有人格神,但在吳承恩筆下,如來佛祖、觀音菩薩都成了人格神,他們立足于天地之間,全知全能,千變?nèi)f化,可除妖魔鬼怪,可救苦救難。從文學(xué)上說,這是發(fā)明,即發(fā)明佛祖及觀音諸形象,但從宗教理性而言,這又是夸張,即把佛高度神化,夸大了佛的功能。

220 文學(xué)的基點是真實,書寫人性的真實與人類生存處境的真實,才是文學(xué)的出發(fā)點。然而,什么是真實呢?真實不等于真人真事?!段饔斡洝诽粕脑吞菩?,確有其人,他到印度取經(jīng),確有其事,但他絕對不可能帶著猴身、豬身等半妖半人去取經(jīng),可是,我們讀了《西游記》卻從深層上了解唐玄奘西天取經(jīng)的真實,路途艱險的真實。孫悟空大鬧天宮,也非真事,但我們卻感受到他的精神反叛,正是我們的內(nèi)心向往。我們何曾不是反抗專制壓迫壓抑的孫悟空?那些維持不自由不平等制度的玉皇龍王威風(fēng)赫赫,不正是應(yīng)當(dāng)嘲笑一番嗎?

221 無論是塑造孫悟空、唐僧、豬八戒等,還是塑造玉皇、如來、觀音菩薩等,或是塑造白骨精、鐵扇公主、紅孩兒及眾多妖魔鬼怪,都是吳承恩對世界對人性的一種認知。在西方,米開朗琪羅通過畫筆塑造了上帝,把人放入了天堂。上帝與人都那么豐富。他之后,但丁又塑造了地獄,眾生相都在地獄中展示,這是米開朗琪羅和但丁對世界對人性的認知。吳承恩從天上寫到地上,他筆下的天庭、佛國與妖魔世界,還有唐僧這個圣人和孫悟空這個英雄,都是他所理解的宇宙與人間。他之所以了不起,乃是提供一種超越中國文化框架的全新視野。

222 《西游記》只描述妖魔的個體,未曾描述妖魔的國度。中國古書中寫過鬼國,但未寫過妖魔國。妖魔國除了必須有妖王魔王(這類角色《西游記》中倒是有,如牛魔王)和妖民妖眾(這類角色《西游記》中雖有,但太稀少,構(gòu)不成國民)。此外還必須有妖魔統(tǒng)治集團,集團中有各級臣子官員狼狽為奸、巧取豪奪。關(guān)于這一種國家特色,《西游記》缺少描述。倒是玉皇治下的天庭和龍王治下的海庭較像國家,孫悟空所蔑視的天宮,有皇上,有臣子,有將帥,有美女,有美食,有軍隊,有罪犯,有天規(guī),還有天篷元帥調(diào)戲嫦娥的嚴重事件,以及擁有吃仙桃特權(quán)的利益集團。可惜《西游記》尚未寫明玉皇龍王等有多少嬪妃以及他們的獨斷獨裁。

223 妖魔比人更厲害的地方,一是更兇悍,孫悟空都打不過,甚至與八戒、沙僧聯(lián)手都打不過。二是比人更善于變形,更善于偽裝。第二點是妖魔的深層本質(zhì)。因此,社會中那些善于偽裝、善于巧言令色、善于陰謀詭計的人,都比較接近妖魔,或者本身就是妖魔。

224 國家系雙重結(jié)構(gòu)之物。一重為實體結(jié)構(gòu);一重為精神結(jié)構(gòu)。前者以權(quán)力中心為主,后者以文化為主?!段饔斡洝分械奶铺诔尸F(xiàn)實體結(jié)構(gòu),而唐僧則呈現(xiàn)精神結(jié)構(gòu)。唐太宗是表層的、暫時的;唐僧則是深層的、永恒的。唐僧比唐太宗更有分量??墒菂浅卸鳑]有擺脫習(xí)慣性的價值邏輯,讓唐僧口口聲聲自稱“御弟”,把自己變成帝王的使者,這是巨大的價值顛倒,也是《西游記》的根本局限。

225 古希臘史詩有《伊利亞特》與《奧德賽》兩部,前者象征人生的“出征”,后者象征人生的“回歸”。二者是人生的兩大經(jīng)驗?zāi)J?,都很艱難?!段饔斡洝分幻枋龀稣鳎疵鑼懟貧w。可以肯定,回歸之路同樣千難萬險,千辛萬苦。同樣會遭遇許多妖魔鬼怪。這是另一番故事,吳承恩留給讀者自己去補充,去想象,去進行審美再創(chuàng)造,這才是聰明與智慧!

226 古希臘悲劇《俄狄浦斯王》的主角,因不認識自己的父親與母親,終于走上“殺父娶母”的宿命,為此,他憎恨自己,自戕眼睛。孫悟空本是石頭,沒有父親也沒有母親。他只與天地獨往來,為天地所生,也為天地所困,他的唯一悲劇,乃是作為天地之子,不可能揮灑天地賦予的全部靈性。這也是人類的普遍悲劇。

227 《西游記》展示的既不是黑暗世界,也不是光明世界;既不是古怪世界,也不是平淡世界。它展示的正是現(xiàn)實世界。這世界,既有圣賢(如唐僧等),也有妖魔(如白骨精等);既有英雄,也有俗眾(如豬八戒等);既有神明,也有鬼怪;既有統(tǒng)治者,也有被統(tǒng)治者;既有勞心者,也有勞力者。既可希望,也能絕望;既有真精華,也有假貨色?!澜绮⒎乔逡簧?,也非純粹閣。因為魚龍混雜,神魔并置,人妖同在,這世界才生動活潑。

228 豬八戒和孫悟空走在同一條路上,師弟與師哥前后只有一步之遙,八戒始終不知道,這一步,是一千里,一萬里。他們之間的差距是天地之差,霄壤之別,所以八戒始終不知敬佩身邊的師哥。這種情形使我們想起日本著名作家芥川龍之介(1892-1927)的名言:天才和我們相距僅僅一步,同時代者往往不理解這一步就是千里,后代又盲目相信這千里就是一步,并因此而殺了天才。

229 風(fēng)吹,雨淋,雪擊,浪打,山崩,路斷,雷震,電劈,崖陡,谷深,等等。唐僧師徒經(jīng)受多少這類平常性艱難?這一切艱難,《西游記》幾乎一字不提,不在話下。他們遇到的災(zāi)難是魔鬼想吃他們的肉,是妖怪想喝他們的血,是蛇蝎想奪他們的命。妖魔鬼怪的阻攔和企圖,才是真正的艱難險阻,唐僧師徒迎戰(zhàn)的不是小艱險,而是大艱險。唯戰(zhàn)勝大艱險,生命才得以飛升。

230 《西游記》有一種貫穿性的哲學(xué),也可以說是一以貫之的哲學(xué),這就是變易哲學(xué)。諸物、萬物都會變,神會變,人會變,妖魔也會變。孫悟空會變,豬八戒會變,眾妖精也會變?!段饔斡洝返淖円渍軐W(xué)很徹底,其徹底性表現(xiàn)為認定妖魔也可以變?!段饔斡洝分械难且粋€十分豐富復(fù)雜的系統(tǒng),妖魔、妖怪、妖精、妖星,五花八門,僅妖精就有蝎子精、蜈蚣精、蜘蛛精、玉兔精、白骨精等,這些妖怪均有來歷,而且神通廣大,孫悟空常常打不過,需請觀音菩薩,天神、佛靈、佛祖幫忙。最了不起的是,《西游記》總是給妖魔提供出路,暗示讀者:沒有永遠的妖魔,沒有永遠的敵人。

231 《紅樓夢》彌漫著貴族精神,《西游記》則磅礴著平民精神。大鬧貴族秩序,大舉為民除害,知其不可為而為之,都屬平民向往。周作人把平民精神界定為求生精神,把貴族精神界定為求勝精神,未必妥當(dāng)。孫悟空作為平民典范,他既求生也求勝。

232 孫悟空作為一塊奇石,通靈之后,其生命起點是神魔,其終點是佛。他止于佛了嗎?不,被封佛之后他立即想到去緊■咒,去咒之后他還會有所作為。自由沒有止境,孫悟空的生命也沒有終點。

233 《西游記》讓我百讀不厭,百看不厭,百思不厭。因為它與人生緊密相連。唐僧使人嚴肅,孫悟空使人勇敢,豬八戒使人快樂,沙僧使人平實。整部小說使人積極。文學(xué),畢竟應(yīng)以“帶給人類力量”為上。人生辛苦,充滿重負,需要力量。

234 《金瓶梅》寫實,《西游記》寫幻,但二者都抵達“真”的高度。文學(xué)之真,既可以“實際”抵達,也可以“真際”抵達。殊途同歸。文學(xué)最自由,這也是一證。政治就不可著幻,歷史、新聞等也不可著幻??茖W(xué)本也不可入幻,雖然科幻小說最近正在興起,但它畢竟是文學(xué),并非科學(xué)。

235 彼一《石頭記》——《紅樓夢》,一開篇就連接“山海經(jīng)”,說明主人公賈寶玉通靈之前原是一塊女媧補天時被淘汰的石頭,在天邊“自怨自艾”。此一《石頭記》——《西游記》,來路雖未與“山海經(jīng)”的故事直接相連,但其精神也是女媧、精衛(wèi)、夸父、刑天等山海經(jīng)英雄的原始精神,即“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天不可補,海不可填,太陽不可追逐,但他們偏偏要去補,要去填,要去追逐,偏要去那里尋找經(jīng)典與真理。

236 人是極豐富的大概念。用科學(xué)的語言說,有生物學(xué)意義上的人,社會學(xué)意義上的人,宗教學(xué)(靈魂學(xué))意義上的人。用玄學(xué)的語言說,人又可分生存層面的人,存在層面的人。一般地說,把人定義為“社會關(guān)系的總和”沒有錯。但以此定義描述孫悟空又太狹隘,他又是自然關(guān)系的總和,也是宇宙關(guān)系的總和。

237 中國的男人(尤其是暴發(fā)戶)有多粗糙、粗鄙、粗俗,看看西門慶與豬八戒就明白。豬八戒較之西門慶,其可愛之處在于他不與官府結(jié)盟,不賄賂權(quán)貴,不取媚帝王。而且還同情取經(jīng)事業(yè),甘為唐僧效勞。豬八戒于粗鄙中有向上追求,西門慶則一路粗鄙到底,直到死亡。

238 《西游記》為中國人展示了一種偉大道路,這是求索真理的道路。這條道路異常艱辛,即使求索者本領(lǐng)高強、德性純潔,也必須歷經(jīng)千辛萬苦、千磨萬煉,而且一定要沖破妖魔鬼怪所設(shè)置的各種障礙。求索真理無功利可言,卻要求尋找者獻出全副身心。

239 梁山英雄,《水滸傳》中的108將,除了魯智深之外,均不可能成為唐僧之徒,即未能走向取經(jīng)之路。他們共同崇尚的是“龍位”,而不是“經(jīng)書”。唐僧師徒,萬里打拼,千辛萬苦,求索的是佛經(jīng),而李逵武松等雖也浴血奮戰(zhàn),不屈不撓,但目標只是奪得帝位。宋江只反貪官、不反皇帝,但也用盡機謀與皇家較量,殺人無數(shù)。嗜血者喜《水滸》,畏血者喜《西游》。

240 金角大王與銀角大王這對妖魔,雖然和孫悟空進行死戰(zhàn),但知道他們原是太上老君身邊兩個燒火的仙童,就放他們一馬,讓他們隨太上老君回到天上。還有那個在火云洞里興風(fēng)作浪的紅孩兒,自稱“圣嬰大王”,系牛魔王與鐵扇公主之子,聲言要活捉唐僧,要讓其父吃唐僧肉。孫悟空與他打得筋疲力盡,倒在水中,失去知覺,連去求救觀音都沒氣力,只好讓豬八戒去請。途中,紅孩兒又化作假菩薩作惡,把八戒騙到火云洞裝入袋子準備宰吃。對于這樣一個死敵,最后被制服后還是讓觀音收他為善財童子,帶入云霄。給妖魔以還原,即給妖魔以出路。連妖魔都有出路,更何況人?

241 《紅樓夢》是一部女性的書;《西游記》則是一部男性的書?!都t樓夢》謳歌女性,崇尚女兒(未嫁的少女),智慧的高峰也由女性擔(dān)當(dāng)。主人公賈寶玉更是少女的崇拜者,他只向以女兒為主體的凈水世界靠近,卻盡可能逃離以男人為主體的泥濁世界。而《西游記》則謳歌男性。從英雄孫行者到圣者唐三藏,到徒弟豬八戒與沙和尚都是男性。世界是他們支撐的,真理是他們找到的,困難是他們克服的。而女性,好則如西梁國女王,只一心想與唐僧結(jié)為夫妻。壞則是惡毒的妖魔,如白骨精白骨夫人和鐵扇公主牛魔王之妻,她們不僅善于偽裝,而且喜歡吃人。唯一美好的女性形象是觀音,但她是神,不是人。

242 唐僧和賈寶玉均佛性極高。他們倆的心目中,都沒有敵人,也沒有壞人,甚至也不知道有假人會說假話。賈寶玉完全聽信襲人和劉姥姥哄他的故事(一個騙他哥哥嫂嫂要她回家,一個編造雪中美姑娘凍死成神),唐僧也不信偽裝為鄉(xiāng)村姑娘的妖魔是白骨精,屢次受騙,還錯怪孫悟空。賈寶玉和唐僧的弱點是可以原諒的深刻的弱點。

243 最苦的、最樂的、最熱的、最冷的、最紅的、最黑的、最美的、最丑的,無論什么環(huán)境,無論怎么極端,他都能經(jīng)得住考驗,也都不愧是錚錚巨漢,這就是孫悟空。天堂里他橫行無阻,但不調(diào)戲嫦娥與摘仙桃女子。地獄里他搗毀魔洞,掃除妖巢,也從不謀私。什么是英雄?孫悟空以身作答,以身作則。

244 看到豬八戒,就想起蘇格拉底關(guān)于“豬的城邦”的警示。人類如果都像豬八戒那樣生活,以吃飽喝足和占有情色為一切,不知生活還有更高尚的東西,那就會陷入豬的城邦?!都t樓夢》的薛蟠、賈蓉、賈璉等,基本上屬于“豬城邦”中人。豬八戒為了從豬城邦中走出來,才加入唐僧的取經(jīng)隊伍,但薛蟠等卻完全不知自救。

245 唐僧們以為走到靈山,取了經(jīng)書,這些經(jīng)書便可普渡眾生、拯救世界。他們沒想到,靈山也要索取他們的禮物(人事),即也無法超越功利。這真是凈土不凈,極樂不樂。連佛地都不干凈,更怎么期待佛能救治世界與改造世界?小說最后這一筆,是極深刻的一筆,它提醒人們,靈山也并非光明的所在地。光明在哪里?光明只在我們自己身上。

246 要說浪漫主義,《西游記》才算真浪漫,它不僅展示天庭、地獄、海殿,而且展示神仙世界、魔怪世界。其主人公上天入地,騰云駕霧,完全生活在天地宇宙境界中。整部小說,人性、神性、魔性交叉磅礴,佛力、人力、鬼力相互較量。魔幻、仙幻、夢幻全都上場。相比之下,《西廂記》等只能算小浪漫,《西游記》才是大浪漫。

247 從表面看,孫悟空的精神類似唐·吉訶德,一往無前,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實質(zhì)上,二者還是很不相同,唐·吉訶德毫無目標,也無任何需求,唯一牽掛的是他的虛設(shè)情人杜爾西內(nèi)婭,做了什么事,都要向她匯報。而孫悟空則有“靈山”目標,也有求索經(jīng)典的使命。兩部作品都是偉大的喜劇,但《西游記》帶有更多的東方的儒家特點。再頑皮,也不離家國使命。

248 《西游記》和《紅樓夢》都對名利之徒表示公開的蔑視?!都t樓夢》通過《好了歌》嘲諷“世人都說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段饔斡洝穭t通過孫悟空說:“世人都是為名為利之徒,更無一個為身命者。”所謂身命者,即自我實現(xiàn)者。孫悟空就是一個不知何為名利而求自我實現(xiàn)者,包括實現(xiàn)自我的自由,自我的本事創(chuàng)造,自我的齊天齊道齊佛理想。

249 觀音菩薩,在《西游記》中是個大慈大悲的女神。她本事高強,但唯一的武器是水。她手提一個小瓶,瓶中只有水。這水,能滅火,能救生,能驅(qū)魔滅怪,能使萬物復(fù)蘇,還能幫助唐僧、孫悟空掃清前行的一切路障。老子在《道德經(jīng)》中說,上善若水。不錯,觀音不僅形如水,心也如水。水至柔,但它克服了一切至剛至堅,最有力量。

250 人妖之間,神魔之間,只有一線之隔。人與妖,人與魔的相互轉(zhuǎn)化,往往只在一念之中。人,一旦欲望燃燒,狂妄無度,就會變成妖魔。何為妖魔?欲望無度、野心無邊的人便是妖魔。而妖魔也可以轉(zhuǎn)化為人,佛教認定,人一旦放下屠刀,便可成佛,當(dāng)然,放下屠刀更可成“人”。然而,放下屠刀之后還要放下過分的欲望,返回平常之心。

251 孫悟空歷經(jīng)無數(shù)次戰(zhàn)斗,但他沒有勝負觀念、輸贏觀念、成敗觀念、得失觀念,因此也沒有勝利感、凱旋感、成就感,更不會為勝利而趾高氣昂。他立下無數(shù)戰(zhàn)功,但不知何為“立功”。他最率真、最誠實、最正直,積下許多德行,但不知何為“立德”。他只說真話,只言由衷之言,一切聲音全是天籟,但不知何為“立言”。孫悟空無須刻意追求三不朽,所以沒有任何精神鎖鏈而贏得大自由。

252 《西游記》中的詩,相當(dāng)粗糙,大體上是一些打油詩,遠遠無法與《紅樓夢》中詩相比?!都t樓夢》詩每一首都精彩,都有很高的審美價值。《西游記》詩雖大為遜色,但整部作品卻彌漫著詩意,這是雄偉的詩意、勇敢的詩意、頂天立地挑戰(zhàn)權(quán)威的詩意、爭取自由和求索真理的詩意。

253 《列子》的“周穆王三”提出“化人”概念,說此種生命,可“入水火,貫金石,反山川,移城邑”。依此定義,孫悟空正是“化人”。所謂化人,便是千變?nèi)f化之人。孫悟空正是能夠入水火、善于千變?nèi)f化的生命。列子心目中的“化人”,與莊子的“真人”、“至人”相似,既有人的特征,又超越人類的局限。人是會變的,但無法像孫悟空那樣變幻無窮。用“化人”這一概念描述孫悟空,甚為恰切。

254 吳承恩書寫孫悟空的英雄性,但沒有把這個英維寫成“高大全”。他也寫了孫悟空的局限性,例如多次打不過妖魔,只好去請觀音菩薩和其他天神菩薩幫忙,求佛求神時也不得不低聲下氣。有這些弱點和局限,使孫悟空形象更真實更可愛。

255 唐僧的武功,不僅遠不如孫悟空,而且也遠不如豬八戒與沙僧,但孫、豬、沙等都服他、敬他、愛他。因為他身上有一種比武功更了不起的魅力,這就是他的大慈悲精神。

256 孫悟空與賈寶玉一樣,均屬天外來客。要問“你從哪里來?”,只能說“從天外來”?!都t樓夢》的主角賈寶玉、林黛玉并不承認賈府是他們的故鄉(xiāng)。尤其是林黛玉,她不僅有相思病,而且有鄉(xiāng)愁病。但孫悟空從未有過鄉(xiāng)愁。鄉(xiāng)愁,乃是一種病痛,甚至是一種鎖鏈。孫悟空也沒有世人的種種陋習(xí)與惡習(xí)。如對金錢的迷戀和對權(quán)力、功名的迷戀等等。孫悟空身上有種精彩的悖論,即既無所畏懼,又有所畏懼。既天不怕,地不怕,妖不怕,魔不怕,鬼不怕,卻有點怕“緊箍咒”,即害怕佛的權(quán)威。正因為他無所畏懼,又有必要的敬畏,所以才完美。

257 人和鬼(妖魔)都求壽(長命),可見妖魔鬼怪也有時間觀念和死亡觀念。其區(qū)別在于,人通過價值創(chuàng)造(意義創(chuàng)造)去超越死亡,而妖魔鬼怪卻想通過吃唐僧肉而不朽,即通過想入非非、損人利己而爭取萬壽無疆。

258 企求活命長命,這是一切生命的本能,連孫悟空也走出花果山去尋求長壽妙法。然而,所有英雄與成功者都明白,人生在世,不僅應(yīng)當(dāng)持有“活命哲學(xué)”,還應(yīng)當(dāng)高舉“拼命哲學(xué)”。既吸收“無為”之教,不求身外功利,更是認定人生即拼搏,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孫悟空的生涯,便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壯麗過程,并非“活命哲學(xué)”主宰的故事。

259 孫悟空的一生,既是轟轟烈烈的一生,又是兢兢業(yè)業(yè)的一生。大鬧天宮自然是轟轟烈烈,取經(jīng)路上則是兢兢業(yè)業(yè)。無論是挑戰(zhàn)權(quán)威還是履行責(zé)任,他都是英雄加赤子。既無比英勇又無比單純。中國人常有紛爭,但都愛孫悟空,這一共同點,使中國擁有未來。

260 中國民間智慧提醒國人,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但我要說,《西游記》則老少皆宜,少時多多閱讀前半部(被壓五行山之前),學(xué)習(xí)孫悟空的勇敢,有膽量齊天,有氣魄挑戰(zhàn)玉皇龍王。晚年多多閱讀后半部,領(lǐng)會師徒結(jié)構(gòu),領(lǐng)會佛在自身,領(lǐng)會戰(zhàn)勝心魔以總結(jié)人生。

261 所謂“金睛火眼”,并不是它能看得“遠”,而是它能看得“透”,即能穿透一切假象直逼本質(zhì)。孫悟空就能看出山不是山,水不是水,美女不是美女,還以山水真相(洞穴),更還以美女乃是妖魔的真面目。西方的現(xiàn)象學(xué),正是呼喚人們要有一雙金睛火眼,避免被概念和經(jīng)驗所遮蔽。

262 悟空悟空,如何悟到空?最難的不是悟到四大(生老病死)皆空,而是悟到靈山也空,佛祖也空,空空如也!即唯有自己的心靈不空,光明就在自己身上,佛就在自己心中。佛教的本義正是說,心外的一切均無實在性,一切都被心靈狀態(tài)所決定。

263 第39回(一粒金丹天上得,三年故主世間生),孫悟空與豬八戒,師哥與師弟,二者都要給烏雞國的前國王(被推入井中,已死三年,尸體尚存)度氣,以求復(fù)活。但唐僧選擇孫悟空,不選擇豬八戒,其理由是豬八戒自幼就吃人,一身濁氣,而孫悟空只食花果,一身清氣。此時,這對師兄弟,其清濁之分,才正式道破。《西游記》除了展示師徒結(jié)構(gòu)之外,還展示了兄弟結(jié)構(gòu)。師徒一英(唐)一雄(孫),兄弟則一清一濁。英與雄互補,清與濁并置,既呈現(xiàn)了性情的豐富多樣,又呈現(xiàn)世間的復(fù)雜真實。師徒結(jié)構(gòu)蘊含著自由與限定的哲學(xué),兄弟結(jié)構(gòu)則蘊含著真諦與俗締的道理。

264 蝎子精住在毒敵山琵琶洞里。(昴日星官現(xiàn)出大公雞本相幫助孫悟空制服蝎子精。)鐵扇公主住“芭蕉洞”。太上老君身邊燒火的兩個仙童,變成金角大王、銀角大王。(偷用老君五寶:葫蘆、凈瓶、金繩、扇子和七星劍)。黃袍怪住波月洞,(寶象國之難)怪有寶丹,含在嘴里法力無邊(天上奎木狼星下界)。可見,凡是妖魔鬼怪,都有洞穴,即都有藏身之所和可供陰謀策劃之密室。

265 禪宗六祖慧能的著名詩句是“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生命的過程總是從無到有又從有到無,開端是無,結(jié)束也是無。孫悟空盡管本事無可比擬,但也逃不出從無到無的生命邏輯。他原先只是一塊石頭,這是無。后來成佛,也是無?!肮艁韺⑾嘣诤畏剑炕内R欢巡輿]了”(《好了歌》)。今天我們問,當(dāng)年老孫的身軀在何方?也是“荒冢一堆草沒了”。但是,作為一顆心靈,其心跳、其精神,卻不滅不衰,永遠被歷史所記憶、所傳誦。

266 拙作《性格組合論》中說,在孫悟空的性格,由于具有與崇高因素相對照的怪誕因素,便顯得更加豐富。魯迅說,《西游記》中的“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而玩世不恭之意寓焉”①。魯迅舉了孫悟空大敗于金兜洞兕怪,失掉金箍棒,因謁玉帝,乞求發(fā)兵收剿一節(jié),說明《西游記》表現(xiàn)了孫悟空的人情美。孫悟空在失敗之后,為了救師父,不得不謙恭地請求過去并不看在眼里的“玉帝老兒”,“伏乞天尊垂慈洞鑒,降旨查勘兇星,發(fā)兵收剿妖魔,老孫不勝戰(zhàn)栗屏營之至?!痹谂赃叺母鹣晌倘⌒λf:“猴子是何前倨后恭?”行者道:“不敢不敢。不是甚前倨后恭,老孫于今是沒棒弄了?!边@里表現(xiàn)出孫悟空的愛師的人性,也表現(xiàn)出孫悟空身上的局限性。林語堂在分析孫悟空的形象時說:“最可愛最受歡迎的角色,當(dāng)然是孫悟空,他代表人類的頑皮心理,永遠在嘗試著不可能的事業(yè)。他吃了天宮中的禁果,一顆蟠桃,有如夏娃吃了伊甸園中的禁果,一顆蘋果,乃被鐵鏈鎖禁于巖石之下受五百年的長期處罰,有如盜了天火而被鎖禁的普羅米修斯。適值刑期屆滿,由玄奘來開脫了鎖鏈而釋放了他,于是他便投拜玄奘為師,擔(dān)任伴護西行的職務(wù),一路上跟無數(shù)妖魔鬼怪奮力廝打戰(zhàn)斗,以圖立功贖罪,但其惡作劇的根性終是存留著,是以他的行為的現(xiàn)形表象為一種刁悍難馭的人性與圣哲行為的爭斗。”②孫悟空這個形象之所以會成功,確實是作者并沒有把他寫成純粹神或純粹魔,而是寫成一種具有動物外形又兼有神性與魔性和人性。他的性格,既有“圣哲”性的崇高,又有“人性”的滑稽和怪誕。他的崇高可與普羅米修斯相比,而他的“刁頑”又是完全奇特的,他甚至可以化作蚊子鉆入鐵扇公主的肚子里,叫具有強大本領(lǐng)的妖魔受不了。而對待神仙,他也總是用怪誕的方式開他們的玩笑。這樣,在孫悟空的性格中就構(gòu)成一種崇高因素與怪誕因素的二重組合。與孫悟空比較,沙僧的性格就缺乏二重組合形式,似乎是理念的符號。

267 人的聰明,可上升為智慧,可下降為精明,甚至可墮落為狡猾。鯨魚和狐貍都很聰明,孫悟空和豬八戒也都很聰明,孫悟空的聰明展示為“付出”,豬八戒的聰明則表現(xiàn)為“占有”。一個是大聰明,一個是小聰明。大聰明可化為高超的武藝,小聰明則?;癁檎夹”阋说募總z。脊梁式的英雄,都是大聰明者。他們不僅不懂得生存策略,而且有點呆傻,孫悟空正是這種生命。

268 孫悟空通靈之后,占據(jù)花果山為王。他聰明過人,很快就明白雖然花果滿山,但他的生命有限。他決定出外求道,原是求索長壽之道??墒瞧刑岽髱煙o法授予此道,他雖然學(xué)到一身超人本事,卻無法學(xué)到超死亡的秘訣。盡管他吃了人參果,搗毀閻羅殿,抹掉死生簿,成了“斗戰(zhàn)勝佛”,也斗不過死神,終得一死。這是大英雄的悲劇,但《西游記》的作者不敢正視。

269 印度的佛教傳到中國,便中國化為禪宗。禪把佛進行改革,一是把佛由繁化簡;二是把佛從外轉(zhuǎn)內(nèi)。第二項把一切取決于內(nèi)心,佛即心,心即佛,心靈狀態(tài)決定一切,明心見性勝過高頭講章。人心黑暗,便走火入魔,人心光明則上升為神。為主為奴,為神為妖,全取決于自己。

270 人妖之間,神魔之間,只有一線之隔。人人都恨妖魔鬼怪,卻少有人知道,人群中就有許多妖魔鬼怪。貪婪過度,苛求過度,專橫過度,粗暴過度,虛假過度。人就會變成魔。人們常提醒自己,不要越過底線。這底線便是人妖之界,一旦越過做人的道德底線,就走入魔界、妖界、鬼界。

271 孫悟空給中國也給人類世界提供了兩大生命奇觀,一是“大鬧天宮”,二是取經(jīng)路上“大掃妖魔”。前者是勇敢的極致,后者是堅韌的極致??档碌闹恼隆妒裁词菃⒚伞罚褑⒚傻闹匦臍w結(jié)為激發(fā)勇氣去運用理智。孫悟空永遠啟發(fā)著中國人,要做成任何事業(yè),除了知識之外,還需勇敢與堅韌。

272 我從小喜讀《西游記》,讀高中一年級(15歲)時,就從《西游記》中領(lǐng)悟到三個人生要義:一、取經(jīng)之路也就是求索真理之路,沒有捷徑可走。唐僧師徒走了千山萬水才抵達靈山。二、取經(jīng)之路絕不平坦,除了坎坷曲折之外,還有妖魔鬼怪的重重阻攔。三、人生之路再多艱難險阻,只要有個高尚目標,就可以勝利地走到終點。

273 萬里取經(jīng)路上,沒有功名,沒有功利,而且充滿危險,充滿艱辛,充滿牛鬼蛇神,但還是有唐僧一類“傻子”走上這條路,而且一直走到底。這便是人類之所以不會滅亡的原因。

274 英雄的功夫煉到最后應(yīng)煉出一種傻勁,即不知計較、一味向前的傻勁。孫悟空身上就有此種傻勁。莊子所講的“混沌”,就是這種傻勁。孫悟空不是傻子,他極度聰明,但不知得失,手中心中皆無算盤。

275 梁啟超在百年前就說,沒有新小說,就沒有新國民??墒撬哪恐械男滦≌f只有西方名著,沒有中國經(jīng)典。其實,要造就新國民,依據(jù)《紅樓夢》與《西游記》也可以,那就是要締造孫悟空的勇敢、賈寶玉的善良、唐三藏的慈悲、林黛玉的智慧等。

276 青年時代,應(yīng)當(dāng)師法前期孫悟空,敢打敢拼,天不怕,地不怕,玉皇龍王閻王全不看在眼里。中年時代,應(yīng)當(dāng)師法后期孫悟空,不怕千辛萬苦,不怕妖魔鬼怪,一心只求真理。晚年時代,則可師法成佛后的孫悟空,他成佛之后不僅沒有我相人相,而且沒有佛相,只求去緊箍咒而得大自在。

277 出國之后,我在第二人生中又重讀《西游記》,此次更是感悟到幾個人生真諦。一、悟到想要贏得高強本領(lǐng),一定要“破我執(zhí)”與“破法執(zhí)”,孫悟空的千變?nèi)f化均來自沖破我相和諸法諸相。二、尋找光明,必得明白:光明不在外界也不在靈山中,而在自己身上。光明與自由都是自身的覺悟。三、千經(jīng)萬經(jīng),心靈才是真經(jīng)。心正、心凈、心覺、心明,才是上上等佛。

278 人間到處有高山流水,也到處有妖魔鬼怪。人生路途中到處有生活,也到處有陷阱。明知有妖魔,明知有陷阱,還是要不屈不撓往前走。走前無須任何成功的保票,走后不求任何世俗的獎賞。這就是唐僧師徒一行留給后人的根本啟示。

279 人們只知道“經(jīng)濟蕭條”的大現(xiàn)象,卻往往看不到“思想蕭條”的大現(xiàn)象。整個明代,文字獄猖獗,東廠橫行,科舉教條日盛。此時此代,吳承恩著《西游記》,給中國人提供一種大思路,這就是反抗專制秩序的思路,化干戈為玉帛的思路,心向慈悲的思路。

280 幾千年來,多少帝王將相,多少天才能人,揚言要重整山河,改造世界,然而,中國還是中國,世界還是世界,專制還是專制。那么,唐僧師徒取了經(jīng)書之后,中國與世界是不是就能完全改變呢?可以肯定,中國有了經(jīng)書之后,阿Q還是阿Q,未莊還是未莊,皇上還是皇上,百姓還是百姓,老板還是老板,奴隸還是奴隸。

281 佛教倡導(dǎo)破我執(zhí)和破法執(zhí)。破法執(zhí),應(yīng)是破一切法執(zhí),那么,這包括破佛法嗎?倘若要徹底,當(dāng)然也需破佛法?!段饔斡洝返慕Y(jié)尾寫了盡管佛法無邊,但佛也具有人性弱點(公開索取禮物),不可迷信。吳承恩寫佛,又超越佛,這才了不起。

282 中國家長們都教育孩子要“聽話”,要當(dāng)“乖孩子”。而《西游記》一反習(xí)慣性思維,偏偏寫了一個頂天立地又不聽話的大英雄,既不聽龍王的話,也不聽玉皇的話,只順從內(nèi)心的絕對命令。其實,沒有一個人才天才是“乖孩子”,但一定是獨立不移的好孩子。即不是逆來順受的奴才之子,而是敢于挑戰(zhàn)的熱血赤子。

283 破了“我執(zhí)”,孫悟空才能72變,才能接受觀音與唐僧。孫悟空如果因為本領(lǐng)超群而執(zhí)于“皇帝輪流坐,明年到我家”的妄念,就會蛻化為野心家、統(tǒng)治者,而成不了“斗戰(zhàn)勝佛”。

284 穿越火焰山固然很難,而穿越女兒國更難。女兒國國王真心愛上唐僧,她美麗而多情。穿越火焰山,必須具有智力,方能戰(zhàn)勝鐵扇公主,穿越女兒國則靠心力。能見絕色女子而不動心,能遇榮華富貴能有力量放下,這不是武力、智力可以做到的。它需要心靈的定力、毅力和信仰力。唐僧正是依靠自身的心力,戰(zhàn)勝了誘惑,走完了自己的取經(jīng)之路。

285 唐僧在未出發(fā)之前,就可在長安講經(jīng)論典,其學(xué)問可謂“滿腹經(jīng)綸”。而孫悟空由石頭而變,不知詩書。豬八戒、沙和尚、白龍馬等,更是目不識丁的文盲。然而,文化程度雖然不同,卻可以為同一偉大目標走在一起共同奮斗。人既是生而平等,也可生而并肩比翼,不論知識差異。

286 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白龍馬均作了一次最重要的選擇,即選擇拜唐僧為師,伴隨唐僧走上艱難之路。這一選擇,意味著他們走向善,走向光明,走向意義。選擇決定本質(zhì),他們的選擇決定了他們乃是光榮、正確的生命。

287 生命的質(zhì)量由眼睛的視野所決定。孫悟空擁有“金睛火眼”,說明他擁有他者所無的特別視野。這是天地視野,宇宙視野,而不是家國視野,民族視野,群體視野。孫悟空護衛(wèi)師傅,不僅用他的千鈞棒,還用他的大視野。

288 《紅樓夢》是我的文學(xué)圣經(jīng),《西游記》則是我的人生圣經(jīng)。我的第一人生,與孫悟空相似,喜歡向權(quán)威挑戰(zhàn),喜歡質(zhì)疑現(xiàn)存秩序,既不在乎地上龍王,也不在乎天上玉皇。第二人生又酷似這位孫行者,一路大戰(zhàn)妖魔,特別是內(nèi)心鬼怪,而且也接受“緊箍咒”,在爭取自由中,明白需要限定與責(zé)任。

289 我在《西游記》中投下了愛。既愛孫悟空,也愛唐僧,既愛豬八戒,也愛沙僧與白龍馬。對于妖魔鬼怪,我也有大悲憫,所以支持給出路。我對《西游記》的解說,不僅借助于理性,還借助于愛。

290 誰有難就救援誰,何方有呼喚就到何方。這是唐僧師徒的慈悲原則。慈悲原則不分階級,不講地位,不論等級,一律給予慰藉和幫助。平民有求,他們總是見義勇為。國王有難,他們也加以拯救。這正是佛的立場,中道的立場。

291 文學(xué)的善,是絕對不欺騙讀者。從這個意義上說,真便是善。所以文學(xué)除了無須政治、道德法庭之外,也無須面具。作品中可以有面具,但那只是嘲諷、玩掌之物,絕非作者態(tài)度。作家不可帶上任何面具。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雖長得丑,但不帶面具。“三國”中人,也可以說是“面具中人”。主角全帶面具。人類的面具愈來愈精致。中國“高大全”英雄幾乎全帶面具。最不堪的是“三國”作者與當(dāng)代英雄塑造者本身也帶面具并欣賞“面具中人”。

292 只知吃飽喝足,不知何為格調(diào),何為品相,這就是豬八戒。只知占有嫦娥,不知尊重嫦娥,這也是豬八戒。只有三流欲望,二流武功,卻企圖享受一流生活,這是八戒妄念。只見實利,不見精神,更無信念,這是八戒未能成佛的原因。豬八戒形象,不僅給人快樂,而且給人一面鏡子。

293 不癡、不貪、不嗔,這是沙僧。無欲、無邪、無私,這是沙和尚。他沒有孫悟空的巨大本領(lǐng),但也沒有豬八戒的惡習(xí)陋習(xí),是個平常人、平常徒、平常心。此種平實之徒,未被封佛,卻也是正果羅漢,值得敬重。在取經(jīng)的團隊里,有他,才有團結(jié),才有和諧。平實并非平庸,平和也非平庸。

294 白龍馬,本是龍二代,龍公子,卻俯首甘為圣者牛,一心追隨求索真理的隊伍,參與建立精神大業(yè),為人類立下不朽功勛。這是海馬,更是天馬。不慕龍宮中的榮華富貴,卻跟從唐僧去作萬里跋涉,這種白龍馬精神,更足以撼人心扉。這種自討苦吃、自求實現(xiàn)、自力更生的白龍馬精神,足以感天動地……

295 本領(lǐng)最高、眼睛最亮、責(zé)任最重,這是孫悟空。有心、有情、有勇、有識,這是孫行者。可是,這位《西游記》主人公,最寶貴之處,則是他的心性:酷愛自由,蔑視權(quán)威,獨自挑戰(zhàn)專制秩序;酷愛真理,蔑視妖魔,與諸兄弟護衛(wèi)唐僧到西天取經(jīng);耐心、耐苦、耐勞,還耐委屈、耐苦戰(zhàn)、耐折磨、不屈不撓。

296 心地最美、心性最善、心眼最真,這是唐僧。忠于信仰、忠于信念、忠于信徒,這是唐三藏。因為他呈現(xiàn)真、善、美,因為他集中大慈、大悲、大愛,所以贏得英雄愛戴,也贏得眾望所歸。他本身就是經(jīng),就是典,就是佛,就是禪?!段饔斡洝凡粌H給讀者提供了一個頂天立地的無敵英雄,還提供了一種感天動地的善良心性。

297 一心關(guān)懷民瘼、一心救苦救難、一心播種真理,這是觀音菩薩。滴水撲滅火焰、滴水澆滅仇恨、滴水復(fù)活萬物,這是觀音功能。信徒們塑造她的形象擁有千千手,吳承恩塑造她的形象只有一雙手。這雙手提小瓶清水的手,帶給人間無盡的生機與希望。她走到哪里,就把福音福祉帶到哪里。

298 中國的國民性問題,是居上層者太多想當(dāng)玉皇龍王,即太多玉皇夢與龍王夢,既可榮華富貴,又可號令天下,還有天兵天將與蝦兵蝦將保護。反之,又太少人想當(dāng)唐僧這樣的圣者志士,既清廉寡欲,又辛辛苦苦地歷盡坎坷追求真理。國民性問題,就下層而言,則太多豬八戒,即太多小聰明,太多自私自利、自作聰明;而太少孫悟空即太少大聰明,那種勇于擔(dān)當(dāng)、勇于挑戰(zhàn)專制權(quán)威、勇于求索自由與真理的大聰明。

299 中國人的心靈字典里,沒有“高貴”二字。豬八戒的意識中,也沒有此二字。有吃有喝有漂亮女人就高興,但高興不等于高貴。當(dāng)下許多高官權(quán)貴,也不知道這不是高貴,功名、財富、權(quán)力都不是高貴,唯有放下這一切而尋求真理與光明,真誠地為人類進步服務(wù),自尊自立自明,那才是高貴。

300 兩部石頭記都寫“幻”,但《紅樓夢》寫的是仙幻,呈現(xiàn)的是警幻仙境與4大仙姑;而《西游記》寫的是佛幻,呈現(xiàn)的是釋家靈山和諸多佛身。雖然都是“幻”,卻又非?!皩崱?。前者是閨閣女子的本真形象,超越主體。后者是佛山諸神的世俗形象,現(xiàn)實主體。因此,兩部杰作可稱為“仙幻現(xiàn)實主義”和“佛幻現(xiàn)實主義”。但都有大浪漫、大妖魔,稱之為“魔幻現(xiàn)實主義”或“魔幻浪漫主義”也可以。比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還早出500年?!爸髁x”是概念,生命是真實。兩部經(jīng)典的價值在于都寫出人性的真實和神性的真實。

301 整部《西游記》告訴我們,抵達靈山,并非抵達地圖上被稱作“靈山”的那個點,也不是會晤如來佛王的那個瞬間,而是抵達自由王國的巔峰、自由精神的至高點,也就是抵達“從心所欲而不逾矩”、思想飛揚而不需要“緊箍咒”的最高境界。萬里跋涉,千山尋找,最后找到的是心靈自由的真理,那是自身的光明與自身對自由的覺悟。

2016年5月初稿

2018年8月完稿

美國科羅拉多

①《中國小說史略》,見《魯迅全集》,第1版,第9卷,第165頁。

②林語堂:《吾國與吾民》,遠景出版社1974年版,第244頁。

(責(zé)任編輯:莊園)

Abstract: Of three hundred reflective commentaries, written by Mr Liu Zaifu, on Journey to the West, an ancient masterpiece from China, this is a collection, a world first, that is going to be published by this journal.

Keywords: Liu Zaifu, Journey to the West, reflections, 300 commentaries

猜你喜歡
唐僧孫悟空西游記
孫悟空臉譜
我的媽媽是“孫悟空”
西游記
西游記
西游記
惹人喜愛
減肥
雷伊大戰(zhàn)孫悟空
西游記
醬爆西游⑤
青神县| 镇沅| 十堰市| 广元市| 民县| 舒城县| 昭通市| 深泽县| 资源县| 黄陵县| 昌平区| 宁陵县| 炉霍县| 台南县| 开原市| 嘉兴市| 宜兴市| 公主岭市| 秭归县| 卢氏县| 汤原县| 南汇区| 高碑店市| 镇雄县| 颍上县| 二连浩特市| 南城县| 成安县| 云龙县| 沂水县| 大同市| 平南县| 多伦县| 太康县| 万山特区| 东海县| 乐平市| 郸城县| 浦东新区| 福建省| 文登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