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金龍
我是一位從教近40年的老教育工作者,2005年退下來后,便積極參與了全鎮(zhèn)的關心下一代工作。十多年來,我與《鐵軍》《大江南北》《銀潮》等“紅刊”結(jié)伴而行,在學習中感悟,在使用中求效,不僅讓自己的精神受到了洗禮,而且讓“紅刊”成為傳承紅色基因的好教材?,F(xiàn)將自己學用“紅刊”的體會與大家分享。
孩子是民族的未來,祖國的希望。青少年的價值取向影響著一生的價值追求,決定著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因此我們關心下一代工作者就必須堅持從娃娃抓起,不斷深化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教育引導廣大青少年樹立遠大志向,幫他們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但如何使用通俗易懂、生動活潑的方式讓青少年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是我們關心下一代工作的一道難題。我在自己學習《鐵軍》等“紅刊”時,發(fā)現(xiàn)期刊中有許多鮮活生動的革命故事正是我們對青少年開展思想教育的好教材,便萌生了向?qū)W校和各村校外教育輔導站贈送“紅刊”的想法。近年來,我們每年都花費1.5萬多元征訂200多份《大江南北》和《鐵軍》雜志及《關心下一代周報》,送到姚中、姚小及城東實驗學校和18個村居校外輔導站,讓“紅刊”成為青少年課外閱讀的精神食糧。
要想讓“紅刊”傳輸?shù)募t色文化信息真正占領青少年思想教育陣地,就必須在學用上下功夫。為達到這一目的,《大江南北》《鐵軍》等每期到手,我每篇必讀,用心品味,還要寫讀刊心得,結(jié)合關心下一代工作的具體要求,選擇“紅刊”中的革命故事,為全鎮(zhèn)的校外教育輔導站編寫統(tǒng)一教材。近年來我先后編寫了《緬懷先烈,夢園中華》等傳承紅色基因的主題教育活動方案3個,教材9篇。在教材編寫和主題教育宣講活動中,我注意突出了“紅刊”的三大作用:
一是充分發(fā)揮“紅刊”在培育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引領作用。在這方面,《鐵軍·故事》欄目給我們提供了很多好教材,如我們在全鎮(zhèn)組織開展的“鐵軍精神進校園”活動中,通過宣講大胡莊戰(zhàn)斗中82名烈士表現(xiàn)出的錚錚鐵骨和氣壯山河的英雄氣概,要求青少年弘揚革命先烈的愛國主義精神,為實現(xiàn)偉大的中國夢而奮斗;通過講述安徽金寨老紅軍老將軍鄔蘭亭等人留下的膾炙人口、感人至深的紅色家風故事,讓青少年學習他們始終忠于黨、忠于人民的高尚情操……我們運用鐵軍故事,讓青少年在催人淚下的故事講述中心靈上受到洗禮,精神上受到震憾,逐漸引領青少年樹立起愛黨愛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是充分發(fā)揮“紅刊”在樹立文化自信中的滋養(yǎng)作用。黨的十九大強調(diào)指出:“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蔽覀儚氖碌年P心下一代工作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目標,更應把幫助青少年樹立“文化自信”作為自己的一項重要使命。因此在平時的工作中,我努力把紅色文化和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融于一體。我們組織力量從《大江南北》《鐵軍》等“紅刊”中篩選了陳毅的《梅嶺三章》《新四軍軍歌》等,編輯了《優(yōu)秀革命詩歌選》,從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選編了《古典愛國詩詞》作為對青少年開展校外教育輔導的教材,紅色經(jīng)典與傳統(tǒng)詩詞相互輝映,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迷人魅力。而《陳毅妙語抵千軍》的故事不僅讓學生了解了陳毅軍長的豐富學識,更讓他們體會到無論在戰(zhàn)爭年代還是在社會主義建設年代知識的重要,激勵他們勤奮學習,立志報國,為提高我們國家的文化軟實力作不懈努力。
三是充分注重發(fā)揮“紅刊”中革命先輩光輝形象的示范作用。我們組織宣講團,向青少年宣講《雷鋒伴我40年》《廉政鑄軍魂,為民公仆情》《周恩來總理的家風》等革命先輩的故事,讓青少年在生動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教育和鼓舞。如從周總理對長輩孝,對妻子愛,對晚輩嚴的故事中學習他偉大的人格魅力和家國情懷;從新四軍老戰(zhàn)士范水仙《回報黨恩70年》的故事中學習他70年來始終以最樸素的語言傳播黨的聲音,以各種方式傳遞黨的溫暖,通過一己之力連接起黨和人民群眾的真感情。
在學用“紅刊”的過程中,我經(jīng)歷了由學到用,由用到寫的提升??吹健凹t刊”上一篇篇革命故事,聯(lián)想到我們黃橋老區(qū)豐富的革命斗爭史,我產(chǎn)生了一種創(chuàng)作的沖動,決心用手中的筆來寫好姚王故事,積極向“紅刊”投稿。
近兩年我以發(fā)生在我鎮(zhèn)的姚莊戰(zhàn)斗和石橋莊慘案為素材,撰寫了《熱血澆開幸?;ā贰多┭瘶蚨伞罚群蟀l(fā)表在《鐵軍》2017年第三期和《黃橋老區(qū)》2018年第一期上。為配合《泰興籍新四軍老戰(zhàn)士人文錄》的編印出版,我采訪了4位新四軍老戰(zhàn)士,撰寫了《我要為窮人打天下》《永遠跟黨走是我堅定不移的信念》《探訪傷殘老兵徐建華》《巧遇新四軍老兵丁文翰》四篇文章。我盡心盡力地用手中的筆為宣傳紅色文化助威吶喊,為傳承紅色基因貢獻了一點微薄之力。
(責任編輯 黨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