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遼寧省金秋醫(yī)院心血管內科一病房主治醫(yī)師 盛英杰
很多中老年人都有“老寒腿”,天氣一冷,腿又涼又麻,走起路來還疼得不行,走一會兒得歇一會兒。于是,不少老人早早就把秋褲拿出來穿在身上,對年輕時不及時穿秋褲感到后悔。
不穿秋褲真的會導致“老寒腿”嗎?從醫(yī)學上講,“老寒腿”不僅僅是腿的問題,很有可能是一種血管疾病——“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這么多年,我們一直在冤枉秋褲,其實,“老寒腿”是凍不出來的。
像所有動脈粥樣硬化疾病一樣,吸煙、糖尿病、高脂血癥、高血壓、高齡等是“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危險因素,其中,吸煙與糖尿病的危害最大。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一般分為三期,I期無明顯癥狀,或僅有輕微不適,如患肢畏寒、涼麻感等。進展至II期多出現間歇性跛行癥狀,這是“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特征性癥狀,表現為行走一段距離后,出現患肢疲勞、酸麻、疼痛癥狀,多被迫休息,一段時間后上述癥狀可完全緩解,當繼續(xù)行走一定距離后,疼痛不適再次出現。如果仍不進行治療,疾病進展至III期,此時可能休息時患肢也會出現疼痛,尤其是平臥及夜間睡眠時發(fā)作,這就提示缺血已經很嚴重了。最終,肢體可出現潰瘍、壞死,甚至被迫截肢。
確診患“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后,需要積極控制血壓、血糖、血脂水平,調整飲食,戒煙限酒。注意保暖,避免患肢出現皮外傷、燒燙傷等,如局部有麻木、發(fā)癢時不要抓撓,可涂抹止癢膏改善癥狀。根據醫(yī)生的建議適當進行運動鍛煉,以促進側支循環(huán)的建立。
有些老人覺得既然有“老寒腿”,就得每天回家用熱水泡腳。其實,千萬不要這樣做,一是長期的缺血、缺氧會引起皮膚感覺下降,長時間高溫泡腳可能造成局部燙傷;二是病變的動脈多因硬化等原因不能隨溫度升高而擴張,其他正常動脈血管擴張后血流加速,從而造成竊血,加重病變區(qū)域缺血癥狀。建議做好下肢保暖即可,洗腳水不要過熱,泡腳時間也不要過長。
對于一些藥物治療無效的II期或III期患者,建議及早進行手術治療,目的是開通血管或建立旁路,改善缺血癥狀。現在更多應用經皮腔內血管成形術/支架植入術,就是人們常說的介入療法。手術風險低,恢復快,是目前首選的一線手術治療方案。需要說明的是,對于已行手術治療的患者,上述生活方式干預、運動鍛煉仍需堅持,以預防手術部位血管再狹窄或其他部位的動脈發(fā)生病變。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一旦確診,說明您全身的動脈系統(tǒng)都有不同程度的動脈硬化趨勢。此時,應嚴格控制造成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定期全面體檢,尤其是對包括顱內血管、心臟冠脈等動脈系統(tǒng)的檢查,規(guī)律用藥,預防心腦血管惡性事件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