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縣“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遍訪貧困戶、為民辦實事”主題“干部回家”活動動員會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的要求,將提升貧困人口脫貧攻堅的主動性、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云南省鎮(zhèn)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把培育和增強貧困地區(qū)、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作為脫貧攻堅重要內容、重要任務,通過開展“自強、誠信、感恩”實踐活動,以“三激三變”志智雙扶方式為貧困群眾注入精氣神,同步推進物質脫貧與精神脫貧,為脫貧攻堅工作的健康穩(wěn)步發(fā)展,為貧困地區(qū)和貧困群眾如期脫貧,與全國一道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以心換心”激發(fā)信心,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秉持“信心比黃金更重要”理念,以真心、耐心、悉心服務引導貧困群眾樹立脫貧自信。一是真心幫扶激發(fā)脫貧信心。選派50%干部職工深入基層,組織各級“掛包幫”干部投身一線,抓好以住房、水、電、路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抓好“兩不愁”、教育、衛(wèi)生、養(yǎng)老等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讓群眾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激發(fā)群眾思發(fā)展、謀發(fā)展的強烈意愿,杜絕“干部干、群眾看”的“扶貧獨角戲”現象。二是耐心宣教提升脫貧自信。制作“吃水不忘挖井人,脫貧不忘共產黨”“以脫貧致富為榮,以懶惰比窮為恥”等一批以“自強、誠信、感恩”為主題的宣傳標語,設置在縣、鄉(xiāng)、村、組道路沿線向社會宣傳;利用各村“大喇叭”定時播放宣傳扶貧政策;組織各級干部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群眾耐心細致地講透扶貧政策,合理引導群眾知其然、明其理后積極投身脫貧實踐。三是“九下鄉(xiāng)”悉心服務增強脫貧底氣。開展送文化、送科技、送法律、送衛(wèi)生等“九下鄉(xiāng)”服務,既送政策、送溫暖讓群眾得到更多實惠,又送志氣、送信心增強脫貧攻堅干勁。通過“火塘夜校”志智雙扶工作,組建“夜?!敝v師團,利用農閑、夜晚,將教學課堂搬到農家院落,引導貧困群眾思想脫貧、生活脫困;通過“干部回家”活動,讓縣直機關、事業(yè)單位在職的副科級以上干部回到出生原籍村,為群眾解讀政策、講發(fā)展變化,讓貧困群眾明政策、曉發(fā)展、懂感恩,不斷增強群眾跟黨走的信念和“我能脫貧”的底氣。
宣傳黨的政策
“以窮為恥”激勵斗志,變后進為先進。針對少數貧困群眾自身發(fā)展動力不足的情況,對癥下藥,志智雙扶。一是用身邊典型催生動力。從扶貧工作實踐中找素材,挖掘出云南省“光榮脫貧戶”田壩鄉(xiāng)三合村葉家組葉金學、云南省“扶貧先進工作者”恩樂鎮(zhèn)黨委書記史進、云南省“扶貧明星企業(yè)”云南愛心茶園有限公司等典型,通過電視、網站、微信等宣傳平臺擴大社會影響,并以先進典型及脫貧戶現身說法、實地觀摩脫貧典型等方式,用身邊人的拼搏、勤勞精神感染和啟發(fā)貧困群眾;在全縣9個鄉(xiāng)(鎮(zhèn))111個村(居)委會開展脫貧攻堅百日交叉巡回文藝演出,通過送戲下鄉(xiāng),以小品、情景劇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脫貧典型,用自身動力不足的反面典型,戳痛處、點癢處;以正反典型的強烈對比,激發(fā)群眾“坐不住,等不得,必須脫貧”“干才有希望”等主動脫貧意識。二是以文明新風抵制陋習惡習。針對農村少數群眾“炫貧爭貧、因貧自墮、貪杯酗酒、賭博敗家、坐等靠要”等陋習,制定“村規(guī)民約”,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向全縣駐村干部、鄉(xiāng)(鎮(zhèn))干部及村干部印發(f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俗讀物專刊》等宣傳手冊,向農民群眾發(fā)放印有誠信教育、樹立文明新風和脫貧攻堅知識的環(huán)保袋、口缸、圍裙等用品,組織各級文明單位到掛鉤村開展移風易俗宣傳引導110場次,受教育人數達2萬余人,引導群眾知榮明恥,講誠信、講道德,自覺抵制陋習惡習。三是開展綜合培訓提振脫貧自信。成立深度貧困人口培訓中心,采取“技能培訓+軍事化管理+信心提振”培訓模式,對全縣精準識別出來的深度貧困人口進行綜合培訓。截至目前,培訓中心已舉辦8期專項技能培訓,培訓貧困戶中20至55周歲缺乏致富技能技術、自身發(fā)展動力不足的單身男性345名,實現轉移就業(yè)250人,就業(yè)率達81.3%。
發(fā)展核桃產業(yè)
發(fā)展農村集體經濟
開展培訓提升素質
“以知啟智”激活思路,變“輸血扶貧”為“造血扶貧”。堅持要“富口袋”先“富腦袋”意識,提高群眾用政策、科技、資源等致富的素質,增強自主發(fā)展能力。一是政策引導找對路子。各級掛聯干部按照中共鎮(zhèn)沅縣委、縣人民政府的部署,到群眾中宣講產業(yè)扶持政策和市場經濟知識,幫助群眾出點子、找路子、算實惠賬,帶動群眾種植烤煙、林下藥材等具有較高附加值的農作物,促進農民增收。二是“授之以漁”提升素質。組建11支科技服務分隊,重點圍繞31個貧困村的發(fā)展產業(yè)內容,召開群眾會、家庭會,進行現場指導,開展科技服務工作;圍繞服務“五網”基礎設施建設、房屋拆遷等工作,開展相關知識講座,大力宣傳相關法律法規(guī)和脫貧攻堅各項政策。三是產業(yè)扶持造血致富。鎮(zhèn)沅縣委、縣人民政府大力開展調查研究,通過充分論證和科學探索實踐,明確“5+1”產業(yè)扶貧思路和“1361”產業(yè)鞏固提升思路,在廣大農村實施“村級黨組織+企業(yè)/專業(yè)合作社+農戶”產業(yè)合作項目,實現群眾脫貧有產業(yè)支撐、村集體經濟發(fā)展壯大、專業(yè)合作社得到扶持。按板鎮(zhèn)與農康公司合作,建成生豬養(yǎng)殖示范區(qū),年出欄生豬1.2萬頭以上,帶動12個村1718戶建檔立卡戶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