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曉雪
要想獲得好人緣,請記?。罕M量不要打斷他人。
朋友的孩子大學畢業(yè),打算去美國深造。朋友給出“任務”,要我找機會讓孩子接觸下“老外”,先練練膽。我的美國朋友正好來中國,我邀請他們及朋友的孩子共進晚餐。事先,我跟美國朋友說明了意圖,席間讓孩子在英文的環(huán)境下多交流。起先孩子還有些怕生,面對友善的美國夫婦,他漸漸地忘卻了緊張,左手拿著刀,右手舉著叉,越講越高興,一直沒停歇。事后,孩子問我:“是不是老外都很靦腆,不然怎么就我一個人在說話呢?”我告訴孩子,“他們是心理學和哲學教授,談話交流是他們的看家本領,只是他們不想打斷你啊?!?/p>
有個故事一直在我的記憶中揮之不去。曾有一位美國知名主持人邀請一個小男孩上臺,主持人問小男孩長大后要做什么,他說想當飛行員。主持人問,如果飛機沒了燃料,馬上要墜毀了,而飛機上只有一個降落傘,你會怎么樣?小男孩不假思索地回答,他要穿上那個降落傘馬上跳傘。臺下聽眾哈哈大笑。主持人沒有中止孩子說話,而是想聽聽小男孩接著要做什么。小男孩含著眼淚說,他要去取燃料,然后再回來,飛機有了燃料就可以繼續(xù)飛了。事后主持人慶幸自己當時沒有武斷地打斷孩子,把這個“自私”的小鬼趕下臺。
然而在職場中,上司隨意打斷下屬的情況屢見不鮮。當下屬把工作匯報到一半時,老板就會不耐煩地揮揮手:“你要說的不就是什么什么嗎”“你能不能給我說得簡單點”“你不要再說下去了”。我曾參加一家企業(yè)的內(nèi)部大會,會上一位骨干在匯報帶團出國考察的體會,介紹國外同行業(yè)一些值得借鑒的做法。老總聽著聽著,突然當眾打斷他的發(fā)言,“那個公司我也去過,你根本不了解當?shù)厍闆r,憑什么還在臺上講?公司白花了這筆差旅費?!贝司敃r如遭雷劈,一下子亂了方寸。等稍后緩過神來,他還是堅持結(jié)結(jié)巴巴地講了下去。慢慢地大家發(fā)現(xiàn),其實發(fā)言者的確做了細致的調(diào)研,老板也意識到自己先前的結(jié)論下得過早,實在是錯怪了他。會議結(jié)束后,老板主動拉著這位下屬,摟著他的肩拍了張合影。
一般說來,地位高的打斷比自己地位低的人比較多見。好多年前,一位副部長跟我私下聊起,他說其實他這個級別的人匯報工作時也常常被上級當眾打斷。后來有人學乖了,開會時少發(fā)言,而且更愿意找一個不顯眼的座位坐下,避免在大庭廣眾之下下不來臺。地位高的往往不能容忍地位低的打斷自己,家里的家長作風我們都很熟悉,“大人說話,小孩不許插嘴”,大人最不喜歡小孩有這個毛病。學校教育也是這樣配合的,幼兒園的早教課程,都是教育孩子不要插嘴打斷別人說話。
小孩有一天長大成人了,對上還能懂點規(guī)矩,而對家人、熟人、朋友、關系地位不太懸殊的人,好像又回到了孩童時代,而且反彈不輕。比如,與朋友在談論一個話題時,甲正在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聽到一半,乙突然冒出一些觀點,就急于要發(fā)表?;蛘弋攲Ψ秸谥v一個事例時,剛起個頭,這事自己曾有所聞,便不假思索地“啊,這個我聽過”,馬上阻斷對方,讓人郁悶得不知道是否需要繼續(xù)講下去。
假如下屬打斷老板,那更要講點藝術,除非你腦子進水不想活了。有位專門“修理”老板的私董會資深教練告訴我,面對說話不設時間點的老板,他最近玩了個新招。當老板發(fā)言完畢,他讓高管下屬用手機無記名投票,對老板說話的內(nèi)容、形式和時間把控分別打分,還當場投在大屏幕上。結(jié)果顯示:內(nèi)容:4.5分;形式:3.5分;時間:2.5分。剛開始,老板看到大屏幕上的數(shù)字,臉上實在有些掛不住,但當眾不好發(fā)作。幾次以后,老板慢慢知道自己說話也不能啰嗦,不能沒完沒了,因為那嚇人的手機評分會說真話,會毫不留情地警告他、鞭打他。如果你是下級,那就先說,“對不起,不知是否能打擾一下?”然后說你的情況。如果是上級,輕咳就可以。如果是夫妻、情人、孩子,可以用手指輕輕碰他/她的嘴唇,暗示等我把話說完你再說。
要想獲得好人緣,請記?。罕M量不要打斷他人;不得不打斷時,需要講究語言藝術;別當他人說到一個逗號時去打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