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蔡林
題型一、求解加速度問題
加速度是聯(lián)系物體受力和運動的橋梁,動力學問題中計算加速度是應用牛頓第二定律的基礎,往往用到以下方法.
1.合成法與分解法
當研究對象所受的外力不在一條直線上時,且受力較少,可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求其合力,即合成法;若受力較多,一般把它們正交分解到兩個方向上再分別求合力,即分解法.
例1 一物體放置在傾角為θ的斜面上,斜面固定于加速上升的電梯中,加速度為a,如圖1所示.在物體始終相對于斜面靜止的條件下,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
A.當θ一定時,a越大,斜面對物體的正壓力越小
B.當θ一定時,a越大,斜面對物體的摩擦力越大
C.當a一定時,θ越大,斜面對物體的正壓力越小
D.當a一定時,θ越大,斜面對物體的摩擦力越小
2.整體法與隔離法
若連接體內(nèi)各物體具有相同加速度,可把它們看成一個整體分析受力,應用牛頓第二定律求出共同加速度;若連接體內(nèi)各物體的加速度不相同,或者要求出系統(tǒng)內(nèi)物體間的作用力時,就要運用隔離法應用牛頓第二定律.隔離法與整體法不是相互對立的,往往需要靈活選用、相互結(jié)合.
例2 如圖4所示,一夾子夾住木塊,在力F作用下向上提升.夾子和木塊的質(zhì)量分別為m、M,夾子與木塊兩側(cè)間的最大靜摩擦力均為f若木塊不滑動,力F的最大值是( ? ?)
3.“瞬時加速度”問題
物體的加速度與合力存在瞬時對應關(guān)系,要注意兩類模型的特點:(1)剛性繩(或接觸面)模型:不發(fā)生明顯形變就能產(chǎn)生彈力,剪斷(或脫離)后形變恢復幾乎不需要時間,故認為彈力立即改變或消失;(2)彈簧(或橡皮繩)模型:因形變量大所以形變恢復需較長時間,在瞬時問題中其彈力的大小可看成是不變的.
求解瞬時加速度關(guān)鍵有兩步,一是分析瞬時前的作用力,二是分析瞬時后力的變化情況.
例3 如圖5所示,質(zhì)量相等的兩個物體之間用一輕彈簧相連,再用一細線懸掛在天花板上靜止,當剪斷細線的瞬間兩物體的加速度各為多大?
解析 剪斷細線前兩物體受力如圖6所示,對A有F= mg+T,對B有T=mg;剪斷細線瞬間如圖7所示,繩中彈力F立即消失,彈簧的彈力T不變,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剪斷細線瞬間A的加速度大小為2g,方向向下,而B的加速度為零.
題型二、“傳送帶模型”問題
求解此類問題的關(guān)鍵是找準“物體與傳送帶速度相等”這個臨界狀態(tài),此時物體受到的摩擦力會發(fā)生突變.
例4 如圖8所示,傳送帶與地面成夾角0=37°,以10 m/s的速度逆時針轉(zhuǎn)動,在傳送帶上端輕輕地放一個質(zhì)量m=0.5 kg的物體,它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5,已知傳送帶從A到B的長度L=16 m,則物體從A到B需要的時間為多少?
解析 當物體速度小于10m/s時,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
題型三、“臨界狀態(tài)”問題
解決這類問題的關(guān)鍵是抓住其臨界條件.兩接觸物體剛要分離的臨界條件是,接觸面上彈力為零,加速度相同;兩物體相對滑動的臨界條件是兩物體間達到最大靜摩擦力,加速度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