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本棟
卡夫卡寫的那些怪誕小說,生前并沒想拿去發(fā)表,臨終前交給一位朋友,并囑咐其一定把手稿全部燒毀。當然,那位朋友并未聽從卡夫卡的話,否則我們就無法看到《變形記》和《城堡》,世界文學史也就遺漏了一顆顆璀璨的明珠。
即便有如此杰出的文學天賦,卡夫卡一生也無法走出父親的陰影。卡夫卡的父親是個能干而專制的猶太商人,卡夫卡在布拉格讀大學時,因父親反對而放棄文學攻讀化學??ǚ蚩ㄔ谛》恐泄陋殞懙溃骸拔抑皇莻€想在山谷里隱藏的烏鴉。”
在《給父親的信》中,談及為何35歲仍對父親心存畏懼:父親對他的新作《在流放地》《鄉(xiāng)村醫(yī)生》予以白眼,曾阻止他與鞋匠出身的女友結婚。卡夫卡先是自責,然后說到自己的寫作都是對父親的“拖延著的告別”。他始終不敢把這封信直接送給父親,而是讓母親轉交,母親則將其隱藏。
無法忍受平庸與鄙俗的卡夫卡終日寫作,仿佛《城堡》中的“K”,彷徨奔走,卻永被隔絕于城堡之外。最后一部長篇自傳體小說《城堡》尚未完成,他就像肖邦等許多天才一樣患肺結核去世,年僅41歲。
梭羅在美國馬薩諸塞州瓦爾登湖畔的那間小木屋,已然成了一個文學地理名詞和一種精神象征,向人們昭示著:人可以靠精神而生活。梭羅在瓦爾登湖畔獨立生活了兩年多,于小木屋中寫作《瓦爾登湖》的狀態(tài),是一種近似原始的極簡生活。曠野是他唯一的精神營養(yǎng),《瓦爾登湖》是回歸自然的精神產物。
精神與精神總是可以相通、可以相互慰藉的。據(jù)說,詩人海子去山海關自殺時帶著四本書,其中有一本便是《瓦爾登湖》。哈佛大學畢業(yè)的梭羅,1862年因肺病去世,年僅45歲。
沒有誰比普魯斯特更需要依靠精神來維持和延續(xù)生命。誰能想象,一個人在一間密閉的屋子過了 15年足不出戶的自我禁錮生活。只有一個解釋,普魯斯特是為創(chuàng)作《追憶似水年華》而生,他對記憶和往事有著極大興趣,這與其特殊遭遇分不開。普魯斯特從九歲起便患有嚴重哮喘,后來父母相隔一年先后去世。這使他受不得外界任何刺激,于是,索性將自己終年關在一間軟木鑲壁的密閉小屋,唯有借助回憶往日時光來生活。15年里,他利用特殊生活方式寫就一部特殊的文學作品,這便是皇皇巨著《追憶似水年華》。他終于在辭世前將其全部寫完,生命的句號畫在51歲那年。
這三位文學巨匠,未曾享受物質生活的樂趣,卻擁有精神生活的富足。思想深邃、精神豐盈的他們,來到這個世界,注定要依憑精神而活。他們構筑的富麗堂皇的精神城堡,巍峨矗立于生命峰巔,光耀萬世。
(摘自七一客戶端/《遼寧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