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人一直在追尋教育的本義與真義。
教育好比大海,洶涌澎湃,拍打岸邊,涌出千堆雪。面對這雄偉的景象,我們很少追問:浪頭來自哪里?那澎湃的聲音又是什么?教育好比大樹,千般姿態(tài),萬番風景,我們也很少追問:那厚植土地的大樹之根深在何處?那繁茂的枝葉向著哪方生長?如若追問,追問的是教育的本質。
關于教育的本質,不乏論述,幾乎所有的教育學都作出回答,而這些回答也不無道理??墒牵逃龑W的這些回答,又總覺得還缺少什么,因而我們往往記不住,也用不上、用不好。教育的本質究竟是什么?能有更精確的界定表述嗎?有,那就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用最簡潔的語言,作了最精煉的概括和最精辟的表達:立德樹人。
立德樹人,只有四個字,其內(nèi)涵之豐厚,其價值立意之高遠,其要義之深刻,絕不是簡單的文字可以表達的。立德樹人給出了教育本質的根本尺度和價值旨歸。十九大報告指出,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全國教育大會,習近平總書記又作了闡釋:立德樹人解決的是“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這一根本問題。這一根本問題指明了教育的根本方向和根本目的。教育改革千頭萬緒,其總綱是立德樹人,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最高宣言,教育改革一切的一切,都要聚焦在立德樹人上,否則,所謂的改革、創(chuàng)新,所謂的現(xiàn)代化與未來,都很有可能偏離方向。
立德樹人,是中華文化的思想精髓,是中華民族的初心。學做人,學以成人,是哲學的根本命題,也是教育的根本命題。儒學中的“為己之學”道出了學習目的是讓自己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學什么呢?怎么讓自己成為人?重要的是學習道德,是學仁愛之心,是學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習總書記說,“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倫理道德形成了中國人的精神結構。學習過程中,離不開德與才,但其基本關系是“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德與才,相伴相融、相輔相成。學以成人是教育的總學問、最大學問。立德樹人閃爍著中國倫理道德之光。
德又與美相伴相融相通。教育以道德為中心,而美育是德育之助,是德育之中介、之途徑。王國維在《孔子之美育主義》中指出,“審美之境界乃物質之境界與道德之境界之津梁也”。不僅如此,美是道德的象征,美也是一種善,善也是一種美。因此,孔子的育人之道乃“始于美育,終于美育”,“美其身”是立德樹人的另一種表達。立德樹人閃耀著中國美學之精神。
如今,立德樹人又應和著時代的召喚,閃耀著新時代的光彩;學以成人幾乎成為世界哲學、教育的共識?!芭囵B(yǎng)擔當民族復興的時代新人”成了教育本質的最高著眼點。立德樹人照亮了教育時空,照亮了教育學。讓我們用立德樹人去撰寫一部中國特色的教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