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夏 菲
當前幼兒園家長工作的現(xiàn)狀有不少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主要呈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家長對幼兒的教育關(guān)注度不夠高。家長普遍對幼兒教育的重視度不高,不少家長認為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就萬事大吉了,再也不會考慮其他方面的問題。其實對于幼兒階段的孩子來說,原生家庭的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家庭教育比幼兒園教育還要重要。
二是家長與教師的溝通聯(lián)系較少。我們的家長主要都是80、90后,從客觀上來說,他們的生活壓力和負擔較大,他們忙于生計,有的家長甚至需要到外地工作,只能將孩子交給祖輩們看管,導致孩子沒有得到完整而全面的教育。
三是家長在幼兒教育方面出現(xiàn)的一些誤區(qū)無法得到及時有效的調(diào)整。比如,不少家長都是初為人父、人母,他們在一些教育認知、教育理念上很容易出現(xiàn)偏頗。
這幾年,我園在課程游戲化方面的各項工作開展得如火如荼。針對課程游戲化的發(fā)展,我們重點在以游戲化的方式對幼兒的一系列課程加以研究。結(jié)合課程游戲化和教學工作的開展,我認為只有完善的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才能是完整而全面的教育。在家園合作方面,我注重與家長進行溝通和交流,并且有計劃、有目的地讓家長也參與到我們的日常課堂中來,通過讓家長走進課堂,與家長有了更好的交流與合作。以下是我們在課程游戲化背景下對家長工作指導的一些實踐研究。
一位哲人曾說過:“掌握了溝通,就掌握了世界。”可見溝通在人們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性。對于幼兒教師而言,溝通和交流是工作的重要內(nèi)容,尤其是與家長的溝通和交流是每天的工作內(nèi)容之一。作為幼兒教師,要想做好與家長的溝通和交流,首先要做的就是一視同仁,不能讓功利的思想玷污這個神圣的職業(yè),要真正從思想上認識到,在幼兒教育的問題上,每一位家長都是平等的,要站在對每一個孩子負責的立場上,用同樣的精力、耐心,與不同的家長進行溝通和交流。當教師做到這一點,自然會獲得家長的尊重和認可。
家庭是幼兒的第一所學校。對于學齡前兒童來說,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要高于幼兒園教育,家庭成長環(huán)境對于幼兒的成長發(fā)展、心理健康甚至今后的人格形成等方面都有著重要的價值和意義。當今,我們正處于一個不斷發(fā)展變化的時代,家長普遍工作都很忙。因此,大部分幼兒平日都是由爺爺奶奶接送,而家長與老師見面溝通的機會非常少。但是,他們又希望與老師進行實時的溝通,希望更多地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學習情況。那么,教師可以嘗試多樣的溝通交流渠道,不僅要定期組織傳統(tǒng)的家長會、家訪,還要經(jīng)常打電話溝通,同時,還應(yīng)該廣泛利用現(xiàn)代信息化軟件,比如QQ群、微信群等等,實時地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家長也非常喜歡這種實時的交流方式。多樣的溝通渠道,可以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拉近老師和家長的距離,實現(xiàn)更深入的溝通和交流。
我國是一個尊師重教的國家,教師在與家長的溝通中往往處于強勢地位。因此,我們一些幼兒教師在與家長溝通的過程中常常直來直去,容易忽略家長的感受。對于家長而言,他們也有個性,渴望尊重,因此,教師在與家長溝通時,一定要講究技巧。我認為關(guān)鍵要做到三點:一是學會傾聽。許多教師在與家長溝通時,喜歡以自我為中心,一味地表達陳述,而不善于傾聽家長的意見和想法,而家長們也有自己的想法,他們希望與教師平等地溝通,希望教師傾聽他們的意見,所以,教師在與家長溝通時,首先要做到有耐心地傾聽。二要委婉表達。在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有些教師經(jīng)常會向家長數(shù)落孩子在幼兒園犯下的錯誤,而且語氣中往往帶著批評和責備。其實,在家長的眼中,自己的孩子都是最棒的,作為教師,在與家長溝通時,特別是講述孩子的表現(xiàn)時,一定要首先肯定孩子的優(yōu)點,然后委婉陳述孩子的不足或者犯下的錯誤。三是坦誠相待。家長希望與老師之間建立起朋友般的情誼。因此,教師在與家長溝通時要坦誠平和,不能居高臨下、言語夸張。當注重了以上技巧之后,教師必然會贏得家長的信賴。
我們每個人因為角色的不同,都有著不同的立場,而且都喜歡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去思考問題。在工作中,幼兒教師經(jīng)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有的家長對教師的工作非常配合,但是也有些家長對教師的工作不予配合,總是缺席幼兒園組織的各項活動。教師往往主觀上會覺得這些家長不配合自己的工作。然而事實往往并非如此,現(xiàn)在的家長生活壓力大,有些家長工作很忙,甚至經(jīng)常出差,很難抽出時間配合教師的工作。作為教師,要給予理解,不能因為家長的“不配合”,對家長“另眼看待”。此外,教師也應(yīng)該站在家長的角度去看待“護犢”現(xiàn)象,比如在集體活動中,孩子的手或頭部有時會碰破一點皮,家長發(fā)現(xiàn)后,會十分心痛。有些教師不理解,認為家長大驚小怪,這也是立場不同導致的。教師首先應(yīng)該站在家長的立場,體諒家長的愛子之心,然后引導家長認識到,一些小的磕磕碰碰是難以避免的,這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然要經(jīng)歷的。我班曾發(fā)生過兩個孩子打架的事情,被打的孩子回去告訴了媽媽,第二天清早送孩子入園的時候,這個媽媽直接到幼兒園質(zhì)問打人的孩子,碰巧這個孩子的媽媽也在,于是兩個家長吵了起來。我把兩人叫到了辦公室,在溝通中,我并沒有直接否定兩位家長的做法,而是先表示理解他們的心情,然后告訴兩位家長,不希望他們通過這種方式介入孩子的矛盾當中,希望他們用平和的心態(tài)去處理,保護孩子之間的友誼。聽了我的話,兩個家長也都冷靜下來,并互相道歉。
家長普遍注重孩子的教育,因此,對育兒的方法非常重視,喜歡看一些育兒方面的書籍,而幼兒教師大多經(jīng)過專業(yè)的幼師教育,在育兒方面有著優(yōu)勢。因此,我認為,圍繞幼兒教育,與家長進行溝通,是一個很好的突破點。我經(jīng)常通過QQ群、微信群等工具,與家長探討幼兒教育的相關(guān)問題,比如,我曾經(jīng)在QQ群里發(fā)布“孩子特別喜歡吃零食怎么辦?”“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么辦?”“孩子有攻擊性行為怎么辦?”等育兒難題,引導家長互相討論。然后,我會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對家長給予建議和引導。通過交流育兒經(jīng)驗,可以逐漸贏得家長的信任。與此同時,我還多次邀請家長們進入課堂,例如,開展“故事媽媽進課堂”活動,讓家長給孩子們分享好玩、有趣的故事;通過“故事媽媽進課堂”的活動,讓很多家長體會到了親子共讀帶來的無窮快樂。比如,幼兒讀《是誰在門外》這本書前,有的家長先跟孩子提問:“遇到剛剛走進我們生活中的人,如:班里的新同學、家里的新鄰居等,我們應(yīng)該怎么做呢?”“開始也許會很陌生,但是可以試著去觀察他們身上的優(yōu)點,說不定還可以成為好朋友。”在家長的引導下,幼兒在閱讀中體會到了無窮的樂趣,當讀到“下雨時小羊給小豬打傘”的畫面時,家長提出:“你看到了嗎?成為好朋友之后,當你遇到困難時,你的朋友就會伸出援助之手。所以你們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習中也應(yīng)該和別人主動成為好朋友,怎樣才能成為好朋友呢?首先要尊敬、友愛他人?!?/p>
綜上所述,與家長溝通交流,是對幼兒教師教學能力的考驗。作為幼兒教師,要認識到家長的特點,主動加強與家長的溝通,用自己的努力架起溝通的橋梁,實現(xiàn)家園合作,引導孩子們健康快樂成長。
(江蘇省南通市小海街道幼兒園)
【參考文獻】
[1]黃志敏,莫立蕓.家園共育的教育價值探究[J].山東教育,2007,(15).
[2]吳愛如.淺談家園溝通技巧的有效方法[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3,(12).
[3]汪靜.淺談不同類型家長溝通的有效策略[J].快樂閱讀,2013,(10).
[4]徐紅.家園溝通的現(xiàn)狀及其改善對策[J].教育導刊(下半月),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