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兆盛
2月10日 晴
在我們生活的這個地球上,無數(shù)有生命的和無生命的個體都以其獨(dú)特的姿態(tài)宣示著自身的存在。(而作為地球上有史以來最具智慧的生物,也是目前居于統(tǒng)治者地位的物種——人類,可以說憫人之心常有,憫物之心卻不常有。)
一只鳥,一尾魚,一條蟲或是一塊石頭,一根柴草,一粒谷米……這些世間萬物,都理應(yīng)成為我們憫惜的對象。但往往我們不經(jīng)意間的一個動作,就可能會決定它們的生死存亡。
“憫惜”,說白了,就是愛惜,憐惜。如果人人對世間萬物都有這樣一種情懷,那么,這世界必將更加和諧、更加美好、更加可愛!
集一代杰出藝術(shù)家、教育家和一代高僧為一身的李叔同大師(法號:弘一),堪稱憫物楷模,他一貫敬畏生靈、愛惜物件的博大胸襟與悲憫情懷同樣令人敬仰、感佩。
一次,李叔同到豐子愷家。豐子愷請他到藤椅上坐。他走了過去,先輕輕搖動了一會兒藤椅,然后才慢慢地坐下。起先豐子愷沒在意,也不便問,后來看他每次都如此,豐子愷終于忍不住說出了心中的疑惑。李叔同解釋說:“這椅子里頭,兩根藤之間,也許有小蟲伏著,突然坐下去,會把它們壓死,所以先搖動一下,好讓他們走避。”
1924年,正是兵荒馬亂的年代,李叔同住在寧波七塔寺。他應(yīng)摯友夏丐尊之邀,到白馬湖小住,所帶鋪蓋僅一床破席,衲衣為枕,洗臉的毛巾潔白干凈,但已非常破舊。夏丐尊要替他換掉這些東西,李叔同婉言堅拒。他平淡地說:“還可以用,不需換了?!?/p>
還有一次,李叔同去看望一位道友。在道友的住處看見了幾個被扔掉的蘿卜,他撿了起來,清洗掉蘿卜上面的泥污,然后當(dāng)著道友的面津津有味地吃起來。自此以后,再也不見那位道友丟棄食物了。
也許,有人會說,李叔同皈依佛門,自然慈悲為懷,憫物之心自是出家人應(yīng)有的品格要求。其實(shí)不然。作為這個藍(lán)色星球上的統(tǒng)治者,人人都應(yīng)具備憫物這一情懷。德國哲學(xué)家海德格爾說過:“人只有詩意地居住在大地上,才是作為人而存在的?!笔篱g所有的生命與物件原本就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都應(yīng)該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都有其存在的意義與價值,都值得我們尊重與關(guān)懷、珍愛與憐惜。
讓我們每一個人都少一點(diǎn)奢靡之氣,多一點(diǎn)憫物之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