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二高 王景鵬
鄉(xiāng)土史課程資源是新課改背景下課程資源的重要載體之一,將鄉(xiāng)土文化融入歷史教學中,不僅能增強歷史課堂的趣味性,而且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加強學生對統(tǒng)編歷史教材的理解,拉近歷史與現實的距離。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并不是所有的鄉(xiāng)土歷史文化都可以拿來在課堂中運用。面對浩如煙海的鄉(xiāng)土歷史文化資源如何取舍、如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運用就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探討的問題。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以人民版高中歷史必修2《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遷》為例做如下探討。
高中歷史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在內容的選擇上,應堅持基礎性、時代性,應密切與現實生活和社會發(fā)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生活,關注學生全面發(fā)展。在掌握基本歷史知識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閱讀和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闭n程標準是我們進行歷史教學時的指導思想,因此,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我們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取舍材料。例如,在講授本課第一個標題《變化中的男女服飾》時,我選取毛澤東和蔣介石重慶談判時穿中山裝的照片,以及我自己的婚紗照,講授男子服飾從清朝的長袍馬褂演變?yōu)槲餮b和中山裝的過程,并讓學生探討為什么西式服裝能夠被中國人接受并得以流行。這樣一下子就抓住了高中學生好奇的心理。最后,讓學生結合教材總結近代以來男子和女子服飾的變化特點,并探討其原因。面對統(tǒng)編教材的局限,高中歷史教師很有必要給學生拓寬知識面,增強學生多方面獲取歷史知識的能力。而這些身邊的鄉(xiāng)土史課程資源不僅符合課改要求,而且它還能在很大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這同樣是歷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又如,在講授第二個標題《并行于世的中西餐》時,我抓拍了獨具豫東特色的商丘人民熱鬧吃喜桌的照片,以及肯德基門店的照片。作為高中生,基本都有過吃大桌的經歷,這樣就一下子拉近了學生與歷史的距離,激發(fā)了學生對家鄉(xiāng)和民族的熱愛。
盡管新課改后重新編寫了歷史教材,但主要是從宏觀上側重于近代化史觀和全球史觀,介紹中國和世界的歷史進程,突出主干知識。但史料的豐富程度還不夠,教材內容很多為史料的堆積和現成的史論,學生很難理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拓展相關知識,創(chuàng)設情境,調動學生積極的學習情緒,引導學生在歷史情境中體驗、感悟歷史,在感悟中進行歷史真相與歷史問題的探究。而鄉(xiāng)土歷史對補充史料和創(chuàng)設情境是個不錯的選擇。歷史課本中的史實介紹遠沒有創(chuàng)設情境去探究和親自考查給人印象深刻,而身邊這些鮮活的歷史又會加深學生對歷史敘述的理解。但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我們絕不能讓鄉(xiāng)土史喧賓奪主。
例如,在講述第三個標題《居室建筑的演進》時,我選取了商丘古城陳家大院、侯方域故居的照片以及我家的裝修效果圖,但是學生普遍對古代四合院坐北朝南、左右對稱體現出來的尊卑有別和長幼有序的歷史文化感興趣。甚至有學生起哄:“老師你講講唄!”但這明顯偏離了本節(jié)歷史教學的目的。我告訴學生,有興趣的可以實地參觀和網上查閱資料,引導學生課下自己鉆研。然后迅速拋出問題:西方居住理念在近代傳入中國后,中國居室建筑與家具陳設發(fā)生了哪些變化?把學生的思維拉到歷史教學中來。
在歷史課堂教學中不合理地運用鄉(xiāng)土史會適得其反,讓教學目的南轅北轍。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教學需要取舍,充分備課,不僅備教材,還要備學生,選擇適合的方式、插入的時機等,做到言簡意賅,有放有收,切不可偏離教學主題,更不可牽強附會,要根據需要靈活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