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生軍
摘 要:在高中開設文學作品鑒賞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審美鑒賞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文學作品鑒賞課中提高學生審美鑒賞能力的措施有:打好基礎,細品文章;比較學習,鞏固復習;小組互助,深入學習;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
關鍵詞:高中語文;文學作品;閱讀鑒賞;策略;審美鑒賞能力
中圖分類號:G421;G63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32-0036-01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對學生文學鑒賞能力培養(yǎng)的要求。鑒賞高雅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古往今來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均表達著作者對世界和人生的思考。作者通過對環(huán)境及人物的設定,以語言為工具,運用各種文學形式展現(xiàn)自己的態(tài)度和思考。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可以幫助學生認識世界、認識社會,喚起對于文學藝術的美感,使其享受文學、享受藝術。高中生正處于特殊的年齡階段,需要形成良好的文學情感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青少年是我國未來發(fā)展的希望,更是我國的后備優(yōu)秀人才。因此,在高中開設文學作品鑒賞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審美鑒賞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我國教育事業(yè)改革的基本要求。
一、打好基礎,細品文章
1.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積極鑒賞
文學鑒賞的特殊性要求每個學生都要用心體驗和思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每個學生的體驗和情感,引導學生進行積極主動的鑒賞和思考,逐漸讓學生產生對文章的體驗。例如,對《荷塘月色》中“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相關內容進行鑒賞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對親身經歷的生活進行思考,回想自己關于“霧”的經歷,然后進行口頭描述。有的同學說自己在農村的時候,雖然沒有見過池塘中的霧,但是在清晨及傍晚見過農田上方的霧,霧需要很久才會散去。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對自己喜歡的語句進行分析和學習,逐步對作品形成自己的感受,從而逐步提高對文學作品的審美鑒賞能力。
2.引導學生思考“空白點”
作者并不會對自己文學作品中的每一處都進行詳細描述和敘述,這便是文學作品中的“空白點”,也是未定點。讀者在閱讀文學作品的過程中會對這些“空白點”進行聯(lián)想,對其中的情節(jié)內容產生期待,進而通過前文進行預測和判斷。同時,讀者的頭腦中會因此產生各種疑問,進而產生閱讀的積極性。李密的《陳情表》中便有類似設計,該文先描述自己悲涼苦難的遭遇以及與祖母相依為命的經歷,描述了祖孫二人的悲涼過往,這為下文“愿乞終養(yǎng)”設定了原因。這時,教師可以詢問學生,作者為何對自己的童年遭遇及與祖母相依為命的苦日子做了眾多描述?原來,作者是為了讓晉武帝了解祖母把自己養(yǎng)大是多么不容易,所以愿先侍奉老人,后為國效力。學生了解這段文字的意義后,在閱讀時就會投入更多的情感,使閱讀更加深入,使記憶更加牢固。
二、比較學習,鞏固復習
學生在接觸新知識的時候,有時難以瞬間理解并記憶,但是如果采用比較聯(lián)想的方式,不僅可以及時理解新知識,還可以復習鞏固舊知識,從而更深一步地理解新舊知識。教學《藥》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憶以往學過的魯迅文章中的類似人物形象,如《故鄉(xiāng)》中的中年閏土、《孔乙己》中的孔乙己、《阿Q正傳》中的阿Q等。通過對同一種文學形象的分析,學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魯迅在文中塑造此類文學形象的意義在于揭示當時社會病態(tài)的一面,以警示國人。而這,也是魯迅作品的鮮明特點之一。所以,當學生再看到魯迅的相關作品時,便會尋找類似于本文中的形象,并與之進行對比。這樣,學生不僅能增強對文章的理解,還能對其他作品進行復習,利于以后更深刻地理解相關文學作品。
三、小組互助,深入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使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體,能促使學生發(fā)掘潛在知識,避免機械式和死記硬背式的學習方式,能給予學生更大的發(fā)揮空間。教師可通過提出問題的方式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討論,并形成小組意見,最后在班級內進行分享。學生在討論過程中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教師要及時介入,引導學生積極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在此過程中,教師要避免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和方向,要讓學生自由發(fā)揮。例如,評價《項鏈》中的瑪?shù)贍柕逻@一形象時,有學生評價她是誠信和堅強的人,也有學生覺得她是愛慕虛榮的人。這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找出自己評價的原因和方法。這樣,才能讓學生找出評價依據,全面分析瑪?shù)贍柕碌男愿瘛?/p>
四、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
隨著多媒體教學的不斷發(fā)展,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其優(yōu)勢,根據文章所營造的氛圍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境,讓學生通過情境與作品中的文字及情感產生共鳴。這種用真實可感的情境觸動學生的方法,可以彌補單純文字的不足,可以豐富學生的視聽體驗和情感體驗。例如,教學《雷雨》《西廂記》等課文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相關的舞臺劇視頻,以展示文章的魅力,讓學生將視頻內容與文章結合起來,從而更深刻地體會文章所描述的內容及情感,達到加深理解的目的。
綜上所述,高中語文鑒賞教學可以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文章中的美,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和鑒賞文章的興趣。教師要做好引導教學工作,讓學生逐步養(yǎng)成善于發(fā)現(xiàn)美文并能正確理解和鑒賞美文的能力,陶冶學生高雅的情操,讓學生對生活有所感悟,樹立正確的觀念,提高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錢曉強.關于高中語文鑒賞閱讀教學的思考[J].語文知識,2014(08).
[2]張帆.高中語文文學作品欣賞閱讀策略探析[J].教育,201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