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盱眙縣管鎮(zhèn)中心小學 王曉芳
課堂是實施教學的主要場所,高效課堂的構(gòu)建,一直是我們探討的課題。所謂高效課堂,是指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讓學生學到更多的新的科學文化知識,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協(xié)同合作、敢于創(chuàng)新的整體能力,提高學生的參與度。那么,怎樣創(chuàng)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呢?筆者就多年來的教學經(jīng)驗略談一些做法,以期與廣大同仁共同交流和探討。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的教學建議明確指出:教材內(nèi)容要避免煩瑣化,應從簡化程序,突出重點,加強整合,注重情感態(tài)度與知識能力之間的聯(lián)系,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提高。教材中的每篇課文都文質(zhì)兼優(yōu),蘊意深刻,只要教師以學習者的身份對教材深讀細研,吃透教材,才能引導學生深入的感知教材內(nèi)容,主觀能動的分析、理解、探究、賞析所學課文的主題意旨,全面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自然形成高效的教學課堂。
例如《二泉映月》的教學,關鍵就是課前教師要讀透課文內(nèi)容,反復揣摩、品味課文內(nèi)容所反映出來的主題意旨,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對課文熟讀深悟,在課文開始要輕松、明快地讀出“二泉”的美景和小阿炳天真無邪、聰明懂事的情;而在十年后,則要以深沉、低亢的語氣讀出阿炳雖然生活窮困、煎受疾病的痛苦,卻與世抗爭,對音樂和生活無比的熱愛;在中秋之夜,語速漸緩、低沉、有些哽咽地讀出阿炳那種悲切、傷感、激憤,隨著二胡琴聲的響起,泉水幽谷、碧波明月蕩漾在字里行間,要感悟到阿炳對惠山二泉優(yōu)美景色的贊嘆,對恩重如山的師父的懷念,對自己人生道路的思索,琴聲跌宕起伏,高潮迭至,要慷慨激昂地讀出阿炳對命運的抗爭和美好未來的向往,對家鄉(xiāng)、清泉、月光的無比熱愛。這種沒有精美的課件,沒有高檔的教輔設施,只有課本和樸實的教讀,卻能讓學生不知不覺地融身與文本之中,陶醉與情境之中,自然輕松地感悟到教材主題意旨的所在,課堂教學自然而然達到了高效。
新課標指出:小學語文要努力改進課堂教學,著力打造知識和能力、方法與過程、情感態(tài)度和人生價值觀的綜合教學意識。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精心設置適應學生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展學生的活動空間、增強學生社會實踐的教學流程,以到達學生在語言的積累、感悟、應用的培養(yǎng),扎實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基礎,從而開發(fā)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的潛能。
例如在《推敲》的教學中,教師首先要設置意境,把賈島的《題李凝幽居》這首詩分成兩種情況展示給學生,一種“僧推月下門”,另一種“僧敲月下門”,引導學生討論、分析、探究詩句中“推”和“敲”用哪個字在詩中比較準確,這樣的課堂設計雖簡單卻很巧妙,既能瞬間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又能激發(fā)學生急切的求知欲,順理成章地進入教材的學生階段,通過對詩句的探究和對課文內(nèi)容的學習,學生輕松地了解掌握唐朝大詩人韓愈和賈島在作詩時嚴肅認真的態(tài)度,深刻理解“推敲”一詞的由來,教師以韓愈、賈島嚴謹治學的態(tài)度對學生進行現(xiàn)實教育,無論在什么時候?qū)W習是需要認真、嚴謹、容不得半點馬虎的。在這種簡單精巧、循序漸進、環(huán)環(huán)緊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和教師都能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完成互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和教師的教學方法融合在一起的,教師在教學中要把握語文學科的教學特點,把教學內(nèi)容有機的和現(xiàn)實生活相交融,通過對學生的熏陶、感染,讓學生對教材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來,因此,在課堂中運用靈活得體的教學方法尤為重要。
首先,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在教學中凸顯重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在教學時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運用饒有興趣的話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要么以短小精悍的故事,要么以喜樂好見的游戲,要么以耐人尋味的謎語來緩解學生緊張的學習狀態(tài),讓學生感覺到他們才是課堂的主人,課堂是他們自由表演的舞臺,一種寬松自在的學習氛圍應運而生,使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即時高漲,就會集中精力地投入到教材的學習中來。比如教學《哪吒鬧?!窌r ,教師可以通過講述小朋友們喜聞樂見的動畫故事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激起學生對教材內(nèi)容的學習激情,在組織學習分角色表演課文中的故事情節(jié),讓學生在表演中輕松、快樂的氣氛中學習教學內(nèi)容,學習效果自然高效。
其次,教師在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教學,也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特點和不同層次將學生組織結(jié)合成若干小組,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在一起討論分析、協(xié)同合作、鉆研探究,讓學生們在其樂融融的學習氛圍中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在思維和思想上達成共鳴,增強學生們的整體學習力。例如,教師可以就教材內(nèi)容設置一些難易相融的為題,分別引導各組進行討論,容易的自然能達成共識,較難的可以組與組之間在相互探討,最終不能解決的教師在和學生們一起分析、探究,這樣的課堂上,學生和學生之間,教師和學生之間就建立了良好的互動關系,使課堂教學氛圍和諧融洽,教學目標也就迎刃而解,學生所學習的知識更為深刻,達到了最佳的教學效果。
高效課堂是小學語文教學最終目標,只要教師在教學中運用合理教學方法,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善于激發(fā)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以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為學生有效的學習提供有力的保障,才能獲得最優(yōu)質(zhì)的課堂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