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會萍 高亞清
(陜西省渭南市中醫(yī)醫(yī)院 陜西 渭南 714000)
眩暈主要以頭暈、頭痛、目眩為臨床特征,由痰瘀內阻、風陽上擾等促使腦竅失養(yǎng)所致,輕者閉目即止,重者自覺旋轉不定、或有汗出嘔吐、惡心伴發(fā)、甚至有昏倒表現(xiàn),若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可引發(fā)冠心病、糖尿病等嚴重疾病,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1]。中醫(yī)學認為眩暈病變臟腑與肝、脾、腎三臟相關,《素問·至真要大論》云:“諸風掉眩,皆屬于肝?!薄兜は姆āゎ^?!分袕娬{“無痰不作眩”,《景岳全書·眩運》指出“無虛不作?!?,主要病因有情志、飲食、體虛年高、跌撲外傷等[2]。高血壓性眩暈以痰濁、瘀為主要病因,痰濁阻滯經脈、清陽難以上升;其治療原則是補虛瀉實、調整陰陽,虛者當補益氣血、滋養(yǎng)肝腎、填精生髓,實證應當清肝瀉火、平肝潛陽、化痰行瘀。中藥穴位貼敷聯(lián)合走罐合并藥物治療高血壓性眩暈,取得一定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6年3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內科治療的80例高血壓性眩暈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40例和對照組40例,觀察組男28例、女12例,年齡46~78歲,平均63.2歲,其中一例患者皮膚過敏放棄貼敷,1例患者走罐一次后未能堅持;對照組中男23例、女17例,年齡5~76歲,平均65.5歲,其中一例患者因膠布過敏不能貼敷,1例患者不能忍受走罐時的疼痛不適放棄走罐,兩組有效患者各38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證型、血壓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兩組患者均給予中醫(yī)辨證論證、口服中湯藥、降壓藥、常規(guī)護理。(2)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中藥穴位貼敷雙側涌泉穴聯(lián)合走罐游走背部督脈、足太陽膀胱經背俞穴。(3)穴位貼敷藥物組方:葛根30g、半夏10g、澤瀉30g、川芎10g,用白醋調適量藥粉成糊狀,將其攤入自粘性穴位專用空貼片上,厚約1cm,涂抹均勻,選雙側涌泉穴貼敷之,每晚睡前洗足后貼敷,晨起時揭之棄去,每日一次,連用十天。(4)走罐:取背部督脈、背俞穴部位用潤滑油涂抹皮膚,拔火罐后用右手握住罐底,稍傾斜,在罐口后半邊著力,前半邊略提起,循環(huán)督脈、膀胱經背俞穴,從上向下往返推移至走罐部位的皮膚紅潤、起痧或患者有痛感時停止,根據(jù)皮膚情況隔日或隔兩日走罐一次。(5)密切觀察:注意貼敷部位皮膚保持干燥,觀察貼敷部位皮膚反應,貼敷期間不宜劇烈活動,避免汗出,敷貼脫落;觀察眩暈程度、持續(xù)時間、伴發(fā)癥狀;加強血壓監(jiān)測,每天3~4次,做好記錄。(6)一般護理:指導患者眩暈期間,注意休息,改變體位時動作輕緩,保持周圍環(huán)境安靜,避免強光刺激;避免緊張、勞累、激動,關心、安慰患者,使其保持情緒穩(wěn)定,心態(tài)平和;飲食上低鹽低脂、清淡富營養(yǎng)之品,保持大便通暢;按時服藥;可根據(jù)個體情況選擇適當?shù)捏w育鍛煉,指導做眩暈操、八段錦等。
(1)參照《24個專業(yè)105個病種中醫(yī)診療方案》眩暈病診斷標準[3]。(2) 參照《內科學》原發(fā)性高血壓診斷標準[4]。
(1)過敏體質或對膠布、對本藥過敏者。(2)不符合高血壓、眩暈診斷標準,未按規(guī)定用藥等影響療效者。(3)存在嚴重心、腦、肝、腎和造血系統(tǒng)嚴重原發(fā)病及精神病患者。(4)年齡>90歲或<30歲、妊娠合并腫瘤等不符合上述診斷標準者。
痊愈:血壓正常,眩暈癥狀消失。顯效:血壓正常,眩暈癥狀明顯減輕。有效:血壓正常,休息時無眩暈癥狀,活動后有眩暈癥狀。無效:血壓高,眩暈癥狀無改善。
文中數(shù)據(jù)均輸入SPSS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例)
穴位貼敷是依據(jù)上病下治、內病外治等原則,在中醫(yī)整體觀念指導下對疾病的一種外治法。穴位貼敷為常用的治療眩暈的手段之一,通過將藥物直接貼在體表穴位的作用,起到加速血液循環(huán)、活血化瘀、溫經化痰通絡、醒腦開竅之功效,使用方便,操作簡單。但須注意穴位貼敷部位皮膚情況,防范皮膚破潰,故重視貼敷過程中的護理干預是保障治療預后的關鍵[5]。人體內存在著一個經絡系統(tǒng),他們遍布全身,將人體內外臟腑等各個組織器官聯(lián)系成一個有機整體,并借以運行周身,營養(yǎng)全身。走罐法系中醫(yī)傳統(tǒng)療法,通過對皮膚經絡穴位的吸拔作用,引導經絡中氣血輸布周身,濡養(yǎng)組織器官,調整機體的陰陽平衡;火罐的溫熱刺激又使皮膚的血管擴張,促進其血液循環(huán),加速新陳代謝,增強器官組織的能力。本研究采用中藥穴位貼敷雙側涌泉穴聯(lián)合走罐游走背部督脈、足太陽膀胱經背俞穴合并藥物治療高血壓性眩暈與單純藥物治療臨床療效對比,觀察組患者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因此,治療高血壓性眩暈時,在單純藥物治療基礎上,應用中藥穴位貼敷聯(lián)合走罐,癥狀明顯改善,并能縮短病程,療效肯定,操作簡單,無毒副作用,患者依從性高,值得在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