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鳶
目前,瑜伽課在廣東的各大高校已成為公共體育課程開展的項目之一,學生在練習瑜伽的時候往往會伴隨著各種瑜伽音樂,正是有這些音樂的存在使得整個練習瑜伽的過程變得更加富有生機。但就目前來看,教師在開展瑜伽教學時單一地采用舒緩的音樂,使得學生在學習瑜伽時感到沉悶,降低學習興趣[1]。故此,高校教師在充分肯定音樂價值的同時,還應當根據(jù)瑜伽的內(nèi)容選擇對應的音樂,進而提高瑜伽課程的開展效果。
學生在練習瑜伽時,輔以相關的音樂,可以有效感染學生的情緒。這種由音樂帶入的情緒會隨著音樂的改變而發(fā)生變化。在教學中教師將音樂融入到瑜伽課堂,可以促使學生的大腦皮層在課堂中處于興奮狀態(tài),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與此同時,不同的曲風能夠為學生帶來不同的情感體驗與情緒感染,促使學生能夠主動融入到音樂之中,提高教學效果。最后,音樂還是教師活躍課堂氣氛的重要手段,通過音樂的加入,不僅能使課堂更加活躍,還能使學生內(nèi)心更加趨于寧靜,進而全身心、放松地投入到瑜伽的學習之中,并在音樂的感染下,利用自己對于音樂的理解盡情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從而增強動作的感染力。
音樂是眾多瑜伽相關人員創(chuàng)編新動作的靈感源泉。瑜伽練習者再進行瑜伽活動時,加入與之對應的音樂,能夠幫助練習者融入到瑜伽動作中,思考其深層次的意義,讓思維漂浮于美妙的樂曲中,從而迸發(fā)出創(chuàng)作的靈感,創(chuàng)編出更多更好的瑜伽音樂與動作。
教師在開展瑜伽教學時,輔以相關的瑜伽樂曲,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調節(jié)自己的呼吸頻率與心跳,還能促使學生在音樂的刺激下變得更為興奮。當學生在練習瑜伽時,借助于音樂的媒介作用,促使學生能夠將自己的身心交融到樂曲與瑜伽動作之中,從而帶給學生美的享受,使之身心愉悅,幫助學生全身心的放松并陶冶其情操。
冥想與瑜伽的調息是學生在進行瑜伽活動前的重要步驟,其中瑜伽冥想的音樂現(xiàn)如今已經(jīng)形成了自己的體系,這些樂曲往往較為舒緩,用以幫助學生進行全身心的放松,幫助學生在練習過程中達到一種天人合一的意境,從而使其在練習過程中增強對于瑜伽練習的信心。對于冥想的過程,我們主要分為導入、冥想與喚醒三個部分。對于瑜伽冥想的前兩個過程,筆者認為應當充分保障學生能夠將身心完全的沉靜下來,去感受瑜伽與樂曲的魅力,故此前兩個過程應當以較為舒緩的樂曲為主[2]。但在進行第三個步驟喚醒時,教師應當注重通過樂曲將機體沉靜的學生喚醒過來,保證其練習瑜伽時的精力,故此這個階段教師應當利用較為輕快的音樂,以此來喚醒完全沉靜的學生。但現(xiàn)今,眾多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瑜伽冥想過程時,通篇采用舒緩的音樂,導致學生在后面的熱身階段,不能較好地調節(jié)好精力,從而使得學生在冥想后,不能將充沛的熱情投入到后面的學習過程中。對于瑜伽調息來說,關鍵是要幫助學生平靜下來,保持呼吸的穩(wěn)定。故此教師應當采用舒緩的音樂,幫助學生做好調息活動,從而提高學生的課堂專注度。
學生在練習瑜伽前的熱身運動是必不可少的,充分的熱身運動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增加肌肉的彈性,減少受傷的幾率,還能幫助學生從瑜伽冥想階段的沉靜狀態(tài)中走出來,以更充沛的精力去迎接后面的瑜伽練習。在此過程中教師通過采用節(jié)奏較為歡快的樂曲,能夠激發(fā)學生對于瑜伽練習的活力,從而提高瑜伽教學質量[3]。但在熱身過程中,教師仍然固執(zhí)己見采用舒緩音樂的話,就會致使學生身心過于沉靜,不能以良好的身心狀態(tài)投入到后面的學習之中。
學生在進行瑜伽體式練習的時候,教師輔與相應的音樂,能夠幫助學生迅速地平靜下來,促使學生能夠更加平靜、專注地投入到練習活動之中。此外,在此過程中,還能使學生依據(jù)音樂的節(jié)奏做出更加優(yōu)美的動作,從而收獲更多練習心得與自信心。
學生通過進行瑜伽體式練習,能夠幫助其更好地伸展開自己的肌肉、骨胳與器官,從而增強身體健康水平,與此同時,體式練習還能夠增強脊柱神經(jīng),使得學生的脊柱變得更為協(xié)調,幫助學生進行全身的循環(huán),從而使學生獲得更好的體態(tài)。在具體的練習過程中,教室采用溫和的樂曲作為瑜伽的輔助音樂,能夠幫助學生身心更好地沉靜下來,從而達到放松的效果,進而減少學生在學習中的壓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在體式練習中全盤采用舒緩的音樂,必將使得學生在長期舒緩平靜的環(huán)境中找不到樂趣,漸漸降低瑜伽學習的熱情。
瑜伽的大放松階段,教師加入相關的音樂輔助,能夠幫助學生盡快地進入到平靜的狀態(tài)之中,同時教師加以相關口令或音樂提示音的方式,還能指導學生進行各個部位的放松運動,這將對于體式練習起到重要的作用。相當于我們在進行體育運動時一樣,運動后的放松運動往往可以幫助我們能夠有更充沛的體力與精力去進行下一階段的活動。教師通過結合舒緩的音樂,引領學生全面地進行放松,并對與其休息進行輔助作用,從而幫助學生實現(xiàn)全身心的放松狀態(tài)。
對于一節(jié)瑜伽課程開展的好與壞,從整個瑜伽課程的風格展現(xiàn)就能準確地判斷出來。教師在開展瑜伽教學時,應當充分展現(xiàn)出該節(jié)課程的獨特性,將課堂中的每一個動作都進行合理的排列,并輔以正確的音樂,促使整套瑜伽動作富有靈性。故此,教師在選擇音樂的時候不能以偏概全,應當充分考慮各項因素[4]。例如,在開展熱身活動時就應當采用較為歡快的音樂,促使學生的身心變得更為活躍;在大放松階段時,教師就應當采用較為舒緩的音樂,以此幫助學生更快地平靜下來。此外對于整套瑜伽動作而言,其組成的部分必然包含眾多幅度、力度不同的動作,故此,教師應當選擇一些跌宕起伏并具有層次感的音樂與之配合,才能更好地展示整套動作的特點。
音樂節(jié)奏的選擇,在瑜伽教學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一般在瑜伽比賽中,我們對于節(jié)奏的要求往往是保證其在十秒二十四拍之上。故此,不難看出,音樂節(jié)奏的快慢直接影響到學生動作完成的快慢。一般來說,較為快速的音樂節(jié)奏一般適用于力度、強度較大的動作之中。但是,如果教師采用的音樂節(jié)奏總是過于快速,就會導致學生不能跟上動作節(jié)奏,相反如果教師老是采用節(jié)奏較慢的音樂,就會使學生做出的動作顯得綿軟無力。故此,教師在開展瑜伽教學時,一定要注重對于音樂節(jié)奏的選用。例如在開始的調息階段與最后的放松階段,都應當采用節(jié)奏較慢的音樂。但在熱身階段或做一些需要跳躍運動的動作時,教師就應當選用節(jié)奏感較快的音樂,從而展現(xiàn)出瑜伽不同動作的音樂差異性,促使整個課堂更加具有生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對于瑜伽音樂的選擇,我國大多高校都是采用先編動作、后選音樂的方式。即相關人員率先編排好瑜伽動作,然后再找與之相匹配的音樂進行搭配。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對于音樂的選擇,一定要根據(jù)動作不同的秉性,選取適應的音樂。例如對于男性的動作就要采用較為陽剛遒勁的音樂,對于女性的動作就應當采用較為陰柔優(yōu)美的音樂,從而發(fā)揮出不同動作的特色,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堂瑜伽課程的環(huán)節(jié)包括調息、熱身、練習、放松,其中在調息環(huán)節(jié)為了使學生將身心平靜下來可沿用一些瑜伽專門的調息音樂,或選擇舒緩的音樂;在熱身環(huán)節(jié),練習可以引用現(xiàn)代流行較歡快地音樂曲目進行播放,既帶動課堂氣氛又緩解課堂的沉悶;而在放松環(huán)節(jié)則又回到輕盈平和緩慢為主題的曲目,通過身體由低到高進入練習狀態(tài),再回到平靜狀態(tài)的強度并配合音樂的靜-動-靜,是一個符合身體練習規(guī)律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