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牛 粒丁
那是一條通往遠(yuǎn)方的路,我們叫它——天路。
十月份的川藏,我們把臉色扔到一旁,讓車輪帶動我們的脈搏,開啟一場驚心動魄之旅。
讓雙腳踩過顛簸,和地心引力拉扯。
喘息,模糊,力竭,哭泣......
每一米都瀕臨絕境,每一秒都萌生放棄。
用青春的時光致敬青春,用稀薄的氧氣磨煉真誠,用極限的海拔定義人生。我們和群山一起閃耀,我們和林海一同呼吸,我們和時間一起流動,我們變得特別特別的英勇。
用刺骨的寒,守候心中的暖。
我們遇見了行遍世界的大風(fēng),我們遇見了被太陽曬落的靈魂,還遇見了披在肩上的浮云和星辰。
神秘的川藏線,我們來了——只為騎闖天路。
有人說騎闖天路如自行車界的達(dá)喀爾,盡收眼底的蒼茫和無限的未知讓賽事精彩且耐人尋味;有人說完成騎闖天路,猶如登頂K2,只為攀登,既是態(tài)度,更是實力。
都有一隊綠色的騎士到達(dá)拉薩。泥土般的膚色,巖石般裂開的嘴唇,太陽般燦爛的笑容。他們從成都出發(fā),騎行10天,到達(dá)拉薩,他們來自一場世界屋脊的中國賽事——騎闖天路。
每年十月,西藏最美的時節(jié),都有一隊綠色的騎士到達(dá)拉薩。泥土般的膚色,巖石般裂開的嘴唇,太陽般燦爛的笑容。他們從成都出發(fā),騎行10天,到達(dá)拉薩,他們有一個響亮的名字——闖爺,他們來自一場世界屋脊的中國賽事——騎闖天路。10天,翻越16座雪山,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道路上,規(guī)則嚴(yán)苛,路線復(fù)雜,天氣變化多端……然而,每年都有數(shù)以萬計的車手為此趨之若鶩,這就是騎闖天路。
每年十月,西藏最美的時節(jié),都有一隊綠色的騎士到達(dá)拉薩。泥土般的膚色,巖石般裂開的嘴唇,太陽般燦爛的笑容。
騎闖天路,是一場在與天最近的地,和與地最近的天之間進行的高海拔自行車極限賽。這樣一幅壯美雄渾的畫卷,實為一場艱苦卓絕的極限賽事,眼睛在天堂,身體在地獄。
有人說,騎闖天路猶如人類第一次攀登珠峰,其歷史意義值得銘記;有人說騎闖天路如自行車界的達(dá)喀爾,盡收眼底的蒼茫和無限的未知讓賽事精彩且耐人尋味;有人說完成騎闖天路,猶如登頂K2,只為攀登,既是態(tài)度,更是實力。
從騎闖天路的起點開始,總有一位拿著話筒的女士,強調(diào)規(guī)則、叮囑安全、分享路上可能會遇見的雪山或草甸。她是騎闖天路的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程蔚,從創(chuàng)賽年開始,她一直在為騎闖天路代言,一直在用自己的時光講述這段天路的故事,既是旁白者,又身在其中。
西藏人文地理:為什么要做騎闖天路賽事?
程蔚:這是中國最美的景觀大道,應(yīng)該讓更多人以不同的方式感知這里,體育賽事是一種敬畏自然的禮遇。
西藏人文地理:為什么要讓賽事如此極限?
程蔚:極限賽事的意義在于探索,極限是人類進步的試金石。人與自然的交手并非征服,而是融合。在以人為的方式做到最大化的安全和應(yīng)急保障的情況下,極限就是超越自己的過去。沒有多么驚世駭俗,僅僅一群熱愛戶外和挑戰(zhàn)的人類在地球上的存在方式,可能與大多數(shù)人朝九晚五的都市生活不同,但這種存在方式其實是非常平和而堅定的。
西藏人文地理:為什么要選擇川藏作為天路的賽場?
程蔚:隧道、高速,還有即將啟動的川藏鐵路,當(dāng)通麥已經(jīng)沒有天險,老318國道正在逐漸被新國道取代,它的交通意義還在日益被其自然、人文、宗教和歷史的意義所取代。老318國道是無與倫比的,在地球上,我們可以想起無數(shù)條類似的道路,它們最初是以工業(yè)和交通的方式改變著過去人們的生活,今天則在以休閑和體育的方式改變著現(xiàn)在人們的生活,成為歷史的紀(jì)念碑和旅行的目的地。在見證川藏建設(shè)奇跡的同時,我們也在留下川藏最美的記憶。
西藏人文地理:川藏G318國道和其他進藏的天路相比,有什么不同?
程蔚:老318國道坐落在雪域高原,勾連起川、康、藏一線數(shù)不勝數(shù)的宗教勝跡和歷史傳奇,可能找不到另外一條這樣的道路,能使人們的心靈變得更圣潔,能使體育的理想變得更純粹,能使你我的情懷變得更高尚。它在與天最近的地和與地最近的天之間,召喚和誘惑著人們?nèi)コ菟耐瑫r,完成人生的洗禮和自我的超越。因此對每一個騎行318的人來說,它不但是人生的一部分,也是生活本身,是對自然和自我的回歸。
每一年,都有一出出動人的故事發(fā)生在騎闖天路G318上,有賽場內(nèi)揚揚得意和被關(guān)門的失魂落魄,也有賽場外的愛恨情仇和悲歡離合。這一幕幕都在賽事紀(jì)錄片《騎闖天路》和《我的天路》中。4年,近百場賽事活動,數(shù)以萬計的車手,累計騎行約1000萬公里,210萬秒的影像記錄匯聚中國戶外地理的山地脈絡(luò)。
2018年首屆跨喜馬拉雅自行車極限賽成功舉行。西藏自治區(qū)體育局局長尼瑪次仁在賽后感慨地說,騎闖天路三年的成功舉辦讓他無數(shù)次為之感動,騎闖天路,是他們舉辦跨喜馬拉雅自行車極限賽的原動力。希望通過兩大賽事,喚醒西藏自治區(qū)自行車和更多戶外運動的資源,讓西藏成為享譽世界的戶外運動天堂。
騎闖天路,是一場在與天最近的地,和與地最近的天之間進行的高海拔自行車極限賽。這樣一幅壯美雄渾的畫卷,實為一場艱苦卓絕的極限賽事,眼睛在天堂,身體在地獄。
極限賽事的意義在于探索,極限是人類進步的試金石。人與自然的交手并非征服,而是融合。在以人為的方式做到最大化的安全和應(yīng)急保障的情況下,極限就是超越自己的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