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麗君
摘 要:未成年孩子獨自在河邊時不慎掉入河中,因沒有及時發(fā)現(xiàn)而溺水身亡。孩子父母將所居住的村委會告上法院,要求村委會承擔侵權責任。村委會辯稱小河系自然形成,村委會不是河道的管理者和所有者。對于河道,村委會沒有安全保障義務。對于此事件,孩子父母無法舉證證明村委會存在過錯,只能由孩子父母自己承擔監(jiān)護不力的責任。對于此類侵權案件,適用過錯責任原則。
關鍵詞:溺水;侵權責任;安全保障義務;過錯責任
趙某之子剛滿7歲,在某自然村小河橋上玩耍時,掉入河里溺水身亡。小河離趙某居住地很近,小橋邊沒有設立護欄,沒有設警示牌。趙某起訴居住地所在的村委會,認為村委會沒有盡到安全保障義務,要求村委會承擔賠償責任。
法律規(guī)定保護公民生命權,對于因過錯侵犯他人合法權益的,依法承擔侵權責任。對于趙某之子溺水身亡事件,由此引起的賠償責任該由誰來承擔。
一、村委會不是河道的民事義務主體
孩子在該河段遇難,與村委會不存在因果關系,村委會不是該案被告主體。我國法律沒有明確規(guī)定河道是特殊的一種侵權場所。趙某之子溺水身亡的河道屬于歷史自然形成,村委會對此河道沒有管理義務,此河道歸屬權不屬于村委會,村委會沒有管理責任。由于村委會對該河道沒有歸屬權,該河道上發(fā)生的任何事宜與村委會無關,村委會對此河道沒有安全保障義務,該河道不是村委會的經營場所。
趙某之子溺水死亡,村委會對此死亡是否承擔基于民法上的安全保障義務而產生的民事賠償責任?
根據(jù)《侵權責任法》規(guī)定:必須是賓館、商場、銀行、車站、娛樂場所等公共場所的管理人或群眾性活動的組織者,在沒有盡到安全保障義務的前提下,給他人帶來損害的,就要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對于第三人的行為造成損害的,由第三人承擔法律責任。對于侵權場所的管理人或者組織者沒有盡到安全保障義務的,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由此可見,安全保障義務是指賓館等一些公共場所的管理者或者群眾活動的組織者負有的保障他人人身安全以及財產安全的法律義務。這些場所的安全保障的義務人如果沒有盡到安全保障義務時,就要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沒有對河道是否是公共場所作出明確規(guī)定,《侵權責任法》也沒有作出規(guī)定。如河道屬于開放式河道,并無相關規(guī)定要求開放式河道所在村委會在河道邊設置防護欄桿等安全保障措施,且事發(fā)河道并非用于經營性活動的公共場所,故村委會對于河道不承擔安全保障義務。
二、趙某作為孩子的法定監(jiān)護人,未盡到應盡的監(jiān)護職責,對事故的發(fā)生應該承擔監(jiān)護不力的責任
根據(jù)我國《民法通則》規(guī)定,監(jiān)護人有監(jiān)護人的注意義務,也就是應當積極履行監(jiān)護人的職責,保障被監(jiān)護的孩子的人身、財產安全。監(jiān)護人如果沒有履行好監(jiān)護職責,就依法應當承擔法律責任。未成年人是法律規(guī)定的不是完全行為能力人,孩子的日常行為應當在其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的監(jiān)護之下。趙某之子溺水身亡,一是趙某夫妻對自己孩子的教育與監(jiān)護不力,其次是孩子不遵守學校平時安全教育,這二個過錯導致孩子溺水事件頻繁發(fā)生。一般從事故發(fā)生現(xiàn)場看,趙某之子基本上已經脫離了趙某夫妻的監(jiān)護范圍,本身即存在各種不可預料的危險。趙某夫妻作為監(jiān)護人,存在未盡監(jiān)護職責的重大過失,沒有盡到自己應盡的義務。孩子溺水事件的發(fā)生,遇難孩子的父母自己存在無法推卸的責任。
三、河道所在地的村委會對孩子溺水事件不存在任何過錯
《民事訴訟法》規(guī)定:對于民事訴訟案件,實行“誰主張、誰舉證”原則。也就是說,當事人要證明對方存在過錯,必須提供一系列的證據(jù)來證明自己的理由存在的合法性。孩子在河道溺水案件,屬于一般侵權糾紛。受害人提起訴訟要求侵權人承擔責任,須舉證證明以下四點:孩子溺水的損害事實是客觀存在的;村委會的侵權行為與孩子溺水這個損害事實之間存在因果關系;村委會的行為具有違法性;村委會作為行為人有主觀上的過錯。只有在以上四個條件具備的前提下,村委會作為侵權人才會承擔侵權責任。
趙某之子溺水身亡,遇趙某夫妻沒有提供證據(jù)來證明村委會作為行為人存在過錯,且與孩子溺水身亡的事實存在因果關系,那么趙某就是存在舉證不能,由此產生的不利后果由孩子父母承擔。
關于河道溺水案件,作為一般侵權案件,適用過錯責任原則。法律上的過錯責任原則也叫過失責任原則,它是根據(jù)行為人主觀上的過錯,來認定承擔民事責任的基本準則。按照過錯責任原則,行為人只有在有過錯的情況下才會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如果沒有過錯就無需承擔民事責任。
孩子父母如果向河道所在地的村委會主張賠償,必須自己舉證證明村委會對孩子的溺水死亡有過錯,并且該過錯與造成孩子的死亡之間存在因果關系,也就是必須證明村委會客觀上有侵權行為,以及這種侵權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的因果關系。事實上,原告沒有任何證據(jù)證明村委會是該河道的管理人或者所有人。即使能夠明確村委會是河道的管理者,仍然要舉證證明村委會存在過錯。因為該河道不是供村民玩耍、娛樂和休閑的公共場地,村委會沒有任何職責來維護和管理河道。法律也沒有明文規(guī)定村委會必須設置警示標志警告人員注意安全的義務。
總之,對于開放式的農村河道,河道流經地的村委會對在河道溺水的孩子遇難事件不存在民事過錯。法院認為趙某夫妻作為原告提交的證據(jù)僅證明死者被發(fā)現(xiàn)在小河,具體死亡情況無法證實,趙某存在舉證不能,最終法院判決駁回趙某夫妻的訴訟請求,村委會不承擔任何賠償責任,只能由趙某夫妻來承擔因自己監(jiān)護不力引起孩子溺亡的后果。
參考文獻:
[1]趙倩.論《侵權責任法》中的補充責任[D].鄭州大學,2013.
[2]劉迪.論社會活動組織者的安全保障義務[D].天津師范大學,2010.
[3]王寶發(fā),趙文艷,李檬.侵權責任法要點解答[M].法律出版社,2011年4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