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小兵
近些年,我國的剖宮產率明顯上升,孕產婦對自然分娩的疼痛產生害怕以及恐懼心理,促使孕產婦選擇剖宮產。它能夠讓產婦順利進行分娩,但產后容易導致產婦發(fā)生大出血并發(fā)癥,嚴重影響產婦產后情況。自然分娩方式與剖腹產相比,臨床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安全性相對較高。因此,為了促進自然分娩,提高對孕產婦的有效護理十分重要。圍產期綜合護理是綜合孕產婦以及胎兒兩方面所實施的保健性護理干預方式,通過圍產期護理,改善孕產婦的心態(tài)和營養(yǎng)均衡,是一種提高自然分娩率有效的護理手段[1]。因此,本研究主要分析綜合護理對孕產婦妊娠結局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2016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孕產婦臨床資料,研究經孕產婦知情同意,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隨機將孕產婦分成兩組,實驗組50例,年齡22~38歲,平均(26.25±4.47)歲,孕35~42周,平均(37.57±0.68)周,孕次1~3次,平均孕次(1.6±0.6)次;對照組50例,年齡23~39歲,平均(27.46±3.77)歲,孕34~42周,平均(38.08±0.74)周,孕次1~4次,平均孕次(1.5±0.4)次。兩組孕產婦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孕產婦進行常規(guī)基礎護理,包括對孕產婦的生命體征進行監(jiān)測,按醫(yī)囑給藥等。在常規(guī)基礎上,實驗組實施孕產婦的圍產期綜合護理,措施如下:(1)產婦監(jiān)護:對孕產婦的呼吸、心率、脈搏、血壓、體溫等各項生命指標進行嚴密監(jiān)測,如發(fā)生不良情況,及時告知醫(yī)師并針對性的進行處理;胎兒監(jiān)護:臨床上可以通過B超檢測胎兒是否有畸形或死胎等情況,并讓孕產婦學會正確的監(jiān)測胎動,有利于及時發(fā)現(xiàn)不良狀況。(2)心理護理:由于孕產婦易產生緊張和焦慮等情緒,護理人員應主動向孕產婦溝通交流,根據(jù)孕產婦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針對性的干預,可以指導其轉移注意力,如聽音樂等方式;囑咐家屬,讓其多理解孕產婦,并且讓孕產婦的飲食與物質等各方面需求得到滿足,使孕產婦感受到家的溫暖及支持,從而減輕各種不良情緒。(3)健康宣教:對孕產婦及家屬講解自然分娩的相關知識,讓孕產婦及家屬能夠了解自然分娩的好處;根據(jù)孕產婦的孕期情況,講解需注意的事項;告知孕產婦要定期進行產檢,有利于及時發(fā)現(xiàn)不良情況;指導孕產婦合理運動。(4)飲食指導:根據(jù)孕產婦身體狀況,為孕產婦安排合理的飲食,包括有蔬菜、水果以及肉類等食物,保證孕產婦營養(yǎng)平衡。(5)產前指導:與孕產婦及家屬講解關于分娩時需要注意的相關事項,根據(jù)孕產婦的心理情況,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并且同時觀察孕產婦的身體情況,鼓勵孕產婦樹立安全自然分娩的信心。(6)產程護理:根據(jù)3個產程時期進行不同的護理干預,第1產程,需密切監(jiān)測產婦的宮縮和胎心情況,第2產程提高產婦分娩信心,允許家屬進入產房陪同,給產婦帶來精神支持;第3產程積極開展預防產婦產后出血的方法,并觀察產婦子宮情況。(7)產褥期護理:告知產婦應及早母乳喂養(yǎng),促進子宮迅速恢復到正常狀態(tài),同時預防及減少產褥期感染。
表1 兩組孕產婦SAS、SDS 評分對比( x- ±s,分)
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評量表(SDS),對兩組孕產婦在分娩前、分娩后的焦慮與抑郁進行評分[2-3]。 SAS總分不超過50分則為正常;50~60分則為輕度;61~70分則為中度,超過70分以上則為重度焦慮;SDS評分的分界值53分,53~62分是輕度抑郁,63~72分是中度抑郁,73分以上重度抑郁;對兩組孕產婦的自然分娩率進行比較。
數(shù)據(jù)全部以SPSS 16.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x-±s) 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驗組孕產婦護理后SAS與SDS評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實驗組50例孕產婦,自然分娩39例,自然分娩率78%,對照組50例孕產婦,自然分娩29例,自然分娩率58% ,實驗組自然分娩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孕產婦以及家屬對護理需求日益增加,而常規(guī)的產科護理已經沒有辦法滿足孕產婦以及家屬,因此實施新型的護理方式十分重要[4-5]。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孕產婦的護理后SAS以及SDS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實驗組孕產婦自然分娩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表明對孕產婦實施圍產期綜合護理效果顯著,有利于緩解孕產婦的負面情緒及提高孕產婦自然分娩率。分析原因可能為:孕產婦激素水平和心理狀態(tài)等受到影響,對自然分娩認識不足,容易導致孕產婦對自然分娩產生恐懼,同時產婦容易在產褥期發(fā)生產后抑郁,而產后抑郁是指產婦在產褥期間沒有明顯的原因容易發(fā)生悲傷、抑郁、焦慮等反常的精神狀態(tài),多表現(xiàn)為精神抑郁或一過性哭泣,嚴重的產婦甚至會出現(xiàn)幻覺等神紊亂癥狀[6-8]。因此,護理人員應及時對孕產婦及家屬做好心理疏導,調整孕產婦的心理狀態(tài)。本研究中,護理人員對實驗組孕產婦實施了產前健康教育,包括對孕產婦及家屬詳細講解自然分娩的相關知識,讓孕產婦及家屬能夠了解自然分娩的好處及產后對新生兒進行母乳喂養(yǎng)的重要性,并告知孕產婦產前需要注意的事項,根據(jù)孕產婦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針對性的干預,減輕孕產婦的心理負擔,有利于孕產婦自然分娩順利進行;根據(jù)孕產婦身體狀況,為孕產婦安排合理的飲食,保證孕產婦營養(yǎng)平衡;分娩過程中,密切觀察孕產婦生命體征,同時可以與孕產婦通過聊天的形式,分散孕產婦的注意力,減輕因分娩帶來的疼痛;為了增強孕產婦信心,允許家屬進入產房陪同孕產婦,給產婦帶來精神支持[9-10]。對產婦進行圍產期綜合護理措施,能夠提高產婦自然分娩的信心,同時在分娩前與產婦講解相關的教育知識,能夠提高對自然分娩的認識,讓產婦如何正確分娩。這不但提高了自然分娩率,還減少產后抑郁癥和焦慮癥的發(fā)生[11-13]。
綜上所述,對孕產婦實施綜合護理干預,能夠提高孕產婦自然分娩率,同時能夠減少產后抑郁癥和焦慮癥的發(fā)生,具有一定實際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