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楠 李文藝 肖小芬
胃腸外科手術會對身體組織造成一定的損傷,手術可能發(fā)生感染,可影響手術效果,延長住院時間,增加患者的負擔,因此,盡快診斷術后感染尤為重要[1-2]。血清降鈣素原(serum procalcitonin,PCT)是一種敏感的細菌感染性指標,當機體受到細菌、真菌及寄生蟲感染時PCT表達會上調(diào),但機體發(fā)生無細菌性炎癥和病毒感染時對PCT的表達影響不大;目前已經(jīng)在全身性細菌性感染的診斷和治療中得到廣泛應用。本研究重點分析和比較了2014年3月—2018年3月我院86例胃腸外科手術患者術后不同程度感染者的血清降鈣素原變化,并認為血清降鈣素原可作為早期診斷胃腸外科術后感染的重要依據(jù),如下所述。
隨機選取2014年3月—2018年3月我院86例胃腸外科術后感染患者(急性細菌性腹膜炎30例、腹腔膿腫20例、腹壁傷口感染36例),其中輕中度感染52例,嚴重感染者34例,均符合《醫(yī)院感染診斷標準》[3]。對其痰液、血液、中段尿液和咽拭子標本進行病原學檢查和分析,并對標本中的病原體培養(yǎng)狀況進行測定、記錄和分析。原有系統(tǒng)感染患者被提前排除。輕中度感染組男30例,女22例;年齡21~84歲,平均年齡(50.96±6.16)歲;重度感染組男20例,女14例;年齡22~82歲,平均年齡(51.04±6.78)歲。兩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
檢測血清降鈣素原水平:所有患者在胃腸手術后1 d抽取5 ml空腹靜脈血,離心機以3 000 r/min離心10分鐘,取上層血清電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法來檢測樣品中的降鈣素原水平,以<0.5 ng/ml為正常值標準[4]。檢測儀器為羅氏cobas e 601,試劑為羅氏原裝配套試劑。
使用SPSS 17.0軟件分析研究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86例胃腸外科術后感染患者的血清降鈣素原平均水平為(6.45±0.83)ng/ml,較<0.5 ng/ml的正常值標準顯著升高;重度感染患者的血清降鈣素原水平高于輕中度感染患者(P<0.01)。細節(jié)見表1。
胃腸手術后的患者比正常人群更容易感染。術后感染對手術結果和術后恢復有顯著的負面影響,會延長住院時間,增加治療項目,增加患者的痛苦和心理負擔,加重家庭負擔等;需要盡快治療術后感染,以免造成嚴重后果,可見胃腸手術后感染的早期診斷至關重要[5-6]。胃腸外科手術完成后,醫(yī)護人員應及時清理患者傷口,并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手術后一定時間內(nèi),如果患者有感染,會直接或間接影響機體,使其進入病理狀態(tài),機體合成并釋放血清降鈣素原[7-8],導致體內(nèi)血清總降鈣素原水平升高。
機體發(fā)生嚴重的細菌、真菌、寄生蟲感染和敗血癥時血液中血清降鈣素原水平會升高,但機體發(fā)生自身免疫、過敏反應和病毒感染時血液中血清降鈣素原水平變化不大,研究發(fā)現(xiàn),內(nèi)毒素在其表達中起關鍵作用[9-10]。血清降鈣素原反映全身炎癥反應的程度,影響其水平的因素包括感染器官的大小和類型、病原體的類型、炎癥的程度和免疫反應的狀態(tài)等。最近的研究[11-13]已經(jīng)證明血清降鈣素原對細菌感染具有極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因此,本研究將胃腸外科術后感染患者按照病情嚴重程度進行分組,旨在探索血清降鈣素原水平與感染程度間是否相關。
表1 胃腸外科術后1 d感染患者血清降鈣素原水平的變化( x- ±s,ng/ml)
本研究發(fā)現(xiàn),絕大多數(shù)胃腸外科術后感染患者,在術后1天血清降鈣素原水平有一定程度的升高,高于正常水平。同時,重度感染患者血清降鈣素原水平明顯高于輕中度感染者(P<0.01)。與張學斌等[14]研究結果相符,張學斌等研究發(fā)現(xiàn),術后感染患者6天內(nèi)血清降鈣素原均顯著高于正常值,且術后水平呈現(xiàn)不斷升高;重度感染患者血清降鈣素原水平顯著高于輕中度感染者;說明血清降鈣素原在患者出現(xiàn)術后感染時水平會顯著升高,且升高程度和嚴重程度成正比;提示,血清降鈣素原可作為術后感染的一項指標,且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應感染的嚴重程度。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在胃腸外科手術后,可通過早期監(jiān)測血清降鈣素原水平來確定患者是否有術后感染,并可根據(jù)其濃度水平的變化來分析感染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