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吳健
包子是中國老百姓非常喜歡的傳統(tǒng)面食,北方包子中最有名的恐怕要數(shù)天津的狗不理包子了,江蘇如皋的蟹黃包雖然不如狗不理包子那么出名,但它風(fēng)味獨特﹑味道鮮美,深受人們歡迎。
把蟹黃﹑蟹肉﹑豬腿肉丁﹑筍丁等摻在用豬肉皮熬成的膠凍中,這樣就做成了蟹黃包的餡。做正宗的蟹黃包必須在前一天晚上就將面粉加水和好,放在老糕糟中發(fā)酵十多個小時,這樣做出的包子皮筋道﹑口感好。包子皮必須搟得薄薄的,但也不能太薄,包包子時蟹黃不能露出來。剛出爐的蟹黃包,黃澄澄的蟹油浸透包子皮,如一朵朵飽滿圓潤﹑黃白相間﹑含苞欲放的金色菊花,別說吃,光是看,就是一種美的享受。
取蟹黃包﹑品蟹黃包也大有講究,有人編成了順口溜:“輕輕地用力提,慢慢地碟中移;先開天窗,后吸餡湯?!本唧w地說,用三個手指,從籠里輕輕提起蟹黃包,移入瓷碟中;瓷碟旁邊放著兩只小碟,分別裝著生姜絲和陳醋,夾一筷子生姜絲緩緩地插進包子里,生姜絲既能驅(qū)寒,又可增加蟹黃的鮮美度;咬上一小口,輕輕吸食蟹黃汁,然后倒點陳醋到蟹黃餡里,慢慢地品嘗。蟹黃包蟹肉嫩白,蟹油金黃,清香爽口,味道真是妙不可言。吃蟹黃包千萬不能像吃饅頭那樣,拿起來就咬,這樣不但餡中的湯汁會濺你一臉一身,弄得狼狽不堪,而且有時候滾燙的湯汁還會燙到你。
關(guān)于如皋蟹黃包的來歷,有一個故事。傳說很久以前,如皋城里有個小山包,山腳下有個深不見底的洞,大家都叫它仙人洞,洞里有一條大蟒蛇,蛇尾在洞里,蛇頭能伸到北門護城河對岸的一家包子店里。這家包子店不大,但包子很好吃,因而常常顧客盈門。老板為了多做點生意,天天讓伙計們多做點包子,第二天蒸熱了再賣。
一天傍晚,關(guān)門打烊后,老板點了點包子數(shù),然后把包子連籠放在樓上,鎖上大門回了家。第二天早上,他一數(shù)包子,發(fā)現(xiàn)少了。一連幾天都是如此。老板懷疑是伙計夜里偷的,就查問他們?;镉媯儧]有偷包子,卻受到冤枉,決定查一查。這天夜里,伙計們躲在北門吊橋底下,一直盯著包子店,等著捉拿偷包子的賊。等到五更天,忽然聽到河面上嘩啦啦一陣水響聲,只聽得呼的一聲,出來一條大蟒蛇,跟人們所說的那條住在仙人洞里的大蟒蛇一模一樣。只見它把頭伸得像包子店的樓一樣高,頭一拱,樓上的窗戶被推開了,舌頭一伸,一個個包子被卷到它的嘴里吞下肚。吃飽之后,大蟒蛇的頭又縮回到山洞里。
包子店的伙計們想治治這條大蟒蛇,有個聰明的伙計說:“白娘子喝了雄黃酒現(xiàn)了原形,估計蛇最怕雄黃酒,我們何不買點雄黃酒放在包子里呢?”于是,大家就買來雄黃酒并拌在肉餡里,專等那條大蟒蛇來吃。這天夜里,那條大蟒蛇果然又來偷吃包子,一口吞一個。大蟒蛇回到洞里后,很長時間沒出來。
后來,為了防止那條大蟒蛇再來偷吃,包子店老板就在肉餡里拌了一些蟹黃,做成蟹黃包子。蟹黃和雄黃酒的顏色是一樣的,大蟒蛇看到包子皮上蒸出來的黃色蟹油,以為里面拌了雄黃酒,就不敢吃了。久而久之,其他包子店也紛紛仿效這家包子店,做起蟹黃包子來。這種包子不僅味道鮮美,而且黃澄澄的蟹油浸透包子皮,非常好看。
如皋是著名的長壽之鄉(xiāng),清淡飲食是如皋人長壽的原因之一。蟹黃包不油膩,清香爽口,是名副其實的養(yǎng)生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