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亮
阿甘的奔跑在無意義的世界里看似無意義,實質(zhì)是把外部世界“自在存在”虛無化為“自為存在”的過程,也是對自身既定存在狀態(tài)的改造過程。智商略低的他通過不停的奔跑,取得了不可思議的成功,是他的不斷選擇造就了自我,使能量得以釋放,使他的人生得到了精彩的展現(xiàn)。
提及存在主義,人們并不陌生。存在主義以人為中心,尊重人的個性和自由,認為人是在無意義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沒有意義,但人可以在存在的基礎上自我造就,活得精彩。特別是薩特的名言“存在先于本質(zhì)”對人們的個人奮斗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激勵著人們?yōu)樽非笕松谋举|(zhì)而努力拼搏。
正如影片開頭“人生就像一盒口味各異的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吃到的是什么”。如果你想知道下一顆巧克力的味道,你就得一直不停地嘗試,然而它似乎并沒有什么界限也沒有盡頭。人是一種自我選擇、自我造就自我的存在物,人的出生是偶然的,被拋棄在這個沒有自我也必然存在的世界上,但人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的存在方式,人的本質(zhì)取決于自身的選擇,巧克力的味道即生命的意義需要人在不斷的選擇中去定義。
《阿甘正傳》作為一部勵志電影,將美國的社會歷史通過阿甘經(jīng)歷的一個個小事件反映出來,是對“美國夢”和“美國文化”的深刻闡釋。正如薩特所說,沒有本質(zhì)的存在等于虛無,即不自由的存在等于虛無。阿甘,智商只有75的“傻瓜”,走路戴腳支架,這些都是偶然的結果,但這些偶然是影響他余生的存在。他不停地奔跑,甩掉了支架,甩掉了一切羈絆,取得了不可思議的成功,是他的不斷選擇造就了自我,使能量得以釋放,使他的人生得到了精彩的展現(xiàn)。
一、自在與自為——存在與虛無
在薩特的哲學思想中,他區(qū)分了兩種存在——自在存在與自為存在。自在存在是獨立于人的意識之外的存在,在意識之前是客觀存在的,它是混沌的,不可描述的,無任何因果性、規(guī)定性的未知實體。阿甘走路需戴腳支架和略低于常人的75分智商,作為客觀世界的存在,都是自在的,對其本質(zhì)不起任何作用,自在狀態(tài)下人的存在是偶然的現(xiàn)象,置身于荒誕的世界里,也就毫無意義可言?!叭绻系凼枪降模麜o每人一副支架?!薄澳愫蛣e人是一樣的?!痹谧栽诖嬖诘木S度下,人們可以獲取真理性。
自在的存在,先天的現(xiàn)象存在都是偶然的、荒誕的、沒有意義的,不能作用于后天的意識,對本質(zhì)不起決定作用。在這種絕對存在的狀態(tài)下,人也是虛無的、無意義的。阿甘的行動雖出于內(nèi)心本真的召喚,出于對愛的執(zhí)著,但這一切仍不會改變世界的偶然性和荒謬性,媽媽得癌去世,珍妮一次次離開,布巴死于越戰(zhàn),這都是阿甘決定不了的客觀現(xiàn)實。正如丹中尉所說“我們都有自己的命運,沒什么事是偶然的,它總有緣故”,故他想死在戰(zhàn)場成為英雄。珍妮告訴阿甘“我們有著截然不同的人生,她只想出名”,所以她四處奔波,到處流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運,生命的意義取決于自身的選擇。人們改變不了自在的存在,但這并不意味著對世界妥協(xié),人們只是偶然地漂浮到這個世界——就像在微風中的那根羽毛,飄向何方,取決于你自身的選擇。
“自為存在”和“自在存在”恰恰相反,是指人的存在的意識內(nèi)容,是對“自在”主動的改造實踐,最終認識世界,認識自身。先天的缺陷阻擋不了阿甘對生命本質(zhì)的追求,他不斷在奔跑中選擇,最終認識自己,成就一段佳話。所以,阿甘的行動在無意義的世界里看似無意義,實質(zhì)是把外部世界“自在存在”虛無化為“自為存在”的過程,也是對自身既定存在狀態(tài)的改造過程。智商略低,但他看到自己的潛能和能量,通過對人生的選擇來不斷實現(xiàn)自己新的可能性,即“自為”的變動的自我。他的生活并非渾渾噩噩,并非虛無,而是努力造就自身,在這個無意義的世界里活得有意義。最后,人們可以蓋棺定論他不是傻瓜,因為“做傻事的才是傻瓜”。
二、存在先于本質(zhì)——絕對自由,絕對責任
在薩特的“存在先于本質(zhì)”的哲學觀中,他否定了上帝創(chuàng)造人的本質(zhì)這一觀點,同時還反對宿命論,認為人的主觀努力在確定人的本質(zhì)過程中發(fā)揮著巨大作用。阿甘的一生完美詮釋了這一哲學觀,但實際上,阿甘的成功同樣離不開媽媽的支持,媽媽總有辦法讓阿甘理解她的意思,正是媽媽的選擇使其本質(zhì)存在獲得了意義。面對兒子的智商,她無從選擇,她只能一次次告訴阿甘“你和其他任何人是一樣的”。為了讓阿甘獲得教育,“獻身”校長,這種選擇看似荒謬,實則為不能選擇的選擇。媽媽在臨終前對阿甘說:“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是我們命運的歸宿,我并不知道,但我注定要做你的媽媽,我就盡力做好。”她選擇了她所能做的一切,讓阿甘自己去決定自己的命運,去理解歸宿是什么。她選擇了愛,在愛的選擇中獲得了自己的本質(zhì)。因此,當阿甘說出“你做得很好”的時候,媽媽作為本質(zhì)的存在獲得了意義。從“存在先于本質(zhì)”的維度看,媽媽的話完美地契合了薩特的哲學觀,自在的世界是偶然的、荒謬的,是人們不能決定的,但人們的行動和選擇能賦予自身存在的意義,實現(xiàn)自我價值和人生意義。因此,阿甘的一生是人的真正意義所在。
媽媽用內(nèi)戰(zhàn)英雄的名字為阿甘取名,并以此提醒他“人經(jīng)常做一些無意義的事情”。影片中阿甘所做的一切都是遵循內(nèi)心自由的原則,沒有什么動因,正如薩特所說“人在自主選擇自己的本質(zhì)時具有絕對自由”,自由是人的本質(zhì)屬性,人的一切行動都是自由選擇的結果。這種自由是絕對的、無限的。人的一生就是一連串的選擇,自由就是選擇的自由,這種自由的選擇是無條件的、沒有根據(jù)的。因此,人愿意自己是什么,他就能成為什么。人是命定在自由中釋放自我潛能和能量的,阿甘通過不斷的奔跑,將自己存在的意義一一呈現(xiàn)。從被同齡人追打跑進球場成為橄欖球明星,救回戰(zhàn)友成為越戰(zhàn)英雄,參加乒乓外交,到建立捕蝦公司,成為百萬富翁等種種身份,都是他自由的選擇,都是腦海里的“run”,是內(nèi)心的純真在驅(qū)使著他。一次次忍不住去保護珍妮,不是很聰明,卻懂得什么是愛,雖是世人眼中的傻瓜,但阿甘才是真正聰明的人。
正如薩特所說“我們動作的理由就在我們之中:我們行動,就像我們存在一樣,我們的活動有助于造就我們”。人要變成某種東西,就按照自己的意志而造就他自身。阿甘的奔跑服從了內(nèi)心的選擇,實現(xiàn)了存在的本質(zhì)。
薩特哲學觀的出發(fā)點是研究人的問題,并承認人生活在某種“環(huán)境”中,強調(diào)人的價值及責任,人的自由是有一定意義的,人應對自己及其行為負責。阿甘的種種行動都體現(xiàn)了人的價值與責任。不管珍妮多么叛逆、墮落,阿甘一直愛她,一直在等她回來;不管空襲區(qū)多么危險,阿甘奮不顧身去救好朋友布巴;不管截肢的丹中尉多么消極,阿甘一直鼓舞著他。阿甘始終用自己本真的行動在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正如薩特所說:“我得為自己負責并且得為每一個他者負責。在世界的荒謬和偶然中做一個有意識選擇的人,才能成為真正的人?!睋Q句話說,正因為珍妮的存在、布巴的存在、丹中尉的存在等一切的存在,阿甘的人生才會變得美麗。
三、結語
世界的無意義恰恰凸顯了阿甘選擇的有意義。正如有句話所說“生命在于運動”,影片的最后,阿甘跑到路的盡頭,跑到城邊、綠茵縣……不知為何,他繼續(xù)跑,他所做的事情在別人看來有了意義,無數(shù)人開始追隨他的腳步,為著自由和希望而跑。阿甘意識到了絕對自由,選擇了突破自我,實現(xiàn)了人生新的可能,成為了自在和自為存在統(tǒng)一的人。人生正如那根羽毛一樣,飄向何方人們無從得知,但只要人們自由地選擇,人生將更加絢麗多彩。
(青島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