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彥魁
(中海油深圳分公司深水工程技術中心,廣東深圳518067)
南海東部海域基本都屬于砂巖油田,縱向上層狀邊水油藏和底水油藏交互存在,具有儲集層物性好、海相砂巖連通性好、水體能量充足的特點,單井產液量高(可達2800m3/d),強水驅、高液量開采使得油井含水普遍上升快。底水油藏無水采油期短,見水后含水比較快,低—中含水期比較短,高含水期累計產油量大,高含水期為油藏最主要的生產時期,如XJ23-1油田開發(fā)初期投產的10口開發(fā)井,投產3個月,油田含水上升到70%,投產12個月,含水達到93%。邊水油藏無水采油期相對較長,但在開發(fā)中—后期,油藏下部水淹,成為次生底水油藏,控水難度也很大。
南海東部油田主要嘗試了以下幾種控水方式:①分段變密度篩管控水,利用不同的孔密來調節(jié)不同部位的壓差節(jié)流,其調節(jié)壓差范圍比較小,效果有限;②中心管控水,通過在篩管內插入中心管,平衡水平井段生產壓差,在油井生產初期—中期有一定的控水效果,但生產中—后期使用效果并不明顯;③連續(xù)封隔體控水,用連續(xù)封隔體替代遇液膨脹封隔器,以控制高滲出水段的水沿軸向流動后進入井筒,施工工藝較復雜,效果不明顯;④流入控制閥控水(ICD)。
水平井進行生產時會出現產液剖面不均勻的現象,主要是因為:跟趾效應,跟端井底流壓低,生產壓差大;儲層非均質性影響,高滲帶產液量高,低滲帶產液量低;鉆井軌跡影響,鉆遇泥巖段或者距離邊、底水近[1]。
圖1 水平井中調節(jié)的油藏壓降曲線示意圖
通過與裸眼封隔器、盲管配合使用,通過ICD在砂面和下部完井管柱之間形成可設計的附加壓降[2],提高水平井跟端附加壓降,抑制跟趾效應,見圖1。同時,在非均質油藏中,提高ICD附加壓降,限制高滲帶產液量;降低ICD附加壓降,不抑制低滲帶的產液量;對于鉆遇的泥巖段采用盲管封隔,使水平井的流入剖面趨于均衡,防止水錐局部突破,油水界面均勻推進[3]。ICD根據結構不同包括以下幾種類型:螺線孔道型[4]、噴嘴型[5]、孔板型[6]和混合型[7-8],見圖2。螺線孔道型主要是流體通過流道時產生的摩擦阻力實現附加壓降,噴嘴型和孔板型是通過節(jié)流效應產生附加壓降,由于過流面積小,容易被流體中的顆粒堵塞或沖蝕。
圖2 螺線孔道型、噴嘴型、孔板型和混合型ICD示意圖
在非均質油藏中建立油藏滲流模型和井筒流動模型,考慮不同孔數ICD對砂面到井筒流體產生的附加壓力降,通過對井筒進行離散化和油藏、井筒耦合模型的建立求解,獲得不同ICD附加壓降下的井筒流入動態(tài),對比不同情況下的井筒流率,獲得較為優(yōu)化的均衡流量剖面。
在鉆井過程中通過隨鉆測井和測量獲得以下參數:井眼軌跡、泥質含量、含水飽和度、滲透率、孔隙度,見圖3。在實際ICD孔數調節(jié)選擇上需要考慮以下幾點:
(1)構造部位與井眼軌跡變化,對于強底水油藏一般采用貼頂鉆進,以獲得較高的避水高度,對于構造低部位和避水高度較低的井段調低ICD孔數,并用管外封隔器進行層段封隔,如控水段1,見圖4;
圖3 井眼軌跡、泥質含量、含水率、滲透率和孔隙度分布圖
圖4 ICD控水完井設計圖
(2)跟部效應,跟部井底流壓低,生產壓差相對較大,根據勢的疊加原理跟部流量一般較大,對跟部進行適當控水,如控水段2;
(3)滲透率及孔隙度影響,對于高滲條帶或者裂縫發(fā)育井段,需要進行適當控水,如控水段3;
(4)泥質含量影響,大段泥巖不僅會對水平井產能有影響,也易水化、縮徑,可能造成防砂管柱下不到位,生產過程中也易垮塌而造成篩管堵塞,在鉆井過程中要盡量避免鉆遇大段泥巖,如果鉆遇泥巖在完井中也要采取相應措施,如增加盲管段和管外封隔器對泥巖段進行封隔,如盲管段1。
南海東部在ICD控水防砂作業(yè)中出現過ICD控水部分無倒角下放遇阻不能通過尾管掛,控水篩管堵塞導致產液量不足等問題,如果發(fā)生ICD控水篩管被堵塞的情況,擠入酸液或者連續(xù)油管作業(yè)酸洗均不能有效地恢復產量,為了避免此類情況,主要采取的工藝措施有:
(1)如采用免破膠的完井液體系(含有固相顆粒),要進行地層、完井液和ICD控水篩管的匹配性實驗,ICD控水篩管過流面積小,如直接返排可能產生堵塞;
(2)在完鉆后要過振動篩徹底循環(huán)干凈,振動篩篩布目數應大于ICD篩管目數,并在裸眼段替入新漿;
(3)要用循環(huán)結束前井筒內返出的完井液做篩管通過性實驗(PST);
(4)ICD篩管下入過程中要嚴密觀察管柱內液面情況,發(fā)現井筒內液體不能正常流入管柱內的情況要停下來分析原因;
(5)下入沖洗管用弱酸完井液替出免破膠完井液體系,并洗井干凈,同時監(jiān)測井筒漏失情況。
南海東部油田控水完井中分段變密度篩管控水應用14口,中心管控水應用57口井,ICD完井控水技術應用40口,連續(xù)封隔體控水技術試驗1口井,其中ICD控水應用效果最好,是近年控水井中主要采用的完井方式,在同等產液量條件下,可實現單井增油1.9×104m3。
惠州油田在南海東部率先使用ICD控水完井,通過對比2口油藏物性相似的水平井,發(fā)現使用ICD完井的井初產日產油量高,初產含水率低,開發(fā)后期含水率低,累積產油量高[9]。
西江R3油藏為典型的底水油藏,儲層巖性主要為細—中粒長石巖屑砂巖和巖屑長石砂巖,儲層膠結疏松,縱向上夾層分布較少,且底水能量強。該油藏共有5口生產井,其中A03H和A04H井于2008年投產,分別采用篩管完井和中心管完井,A18H井是2009年12月投產,采用ICD控水完井,A18H井位于A03H井的尾端中部,平面距離大約180m??梢悦黠@看到在初—中期A18H井含水率較低,含水上升率最低,A04H井次之,A03H井最差,見圖5。當3口井在達到相同累積產油量34×104m3時,A18H、A4H和A3H井產水量分別為140×104m3、180.9×104m3和214.6×104m3。
(1)ICD控水設計要綜合考慮井眼軌跡、泥質含量、含水飽和度、滲透率、孔隙度等因素的影響,抑制跟趾效應、高滲條帶的影響,以達到均衡采液的理想目標;
圖5 3口不同完井方式井累積產油與含水率對比圖
(2)ICD篩管過流面積小,前期要做好地層、完井液和篩管的匹配性研究,要采取下入沖洗管循環(huán)清洗井筒、做PST實驗等措施避免篩管的堵塞,一旦堵塞可實現回復產能的措施較少;
(3)ICD控水篩管完井在強邊底水、高液量的油井開采中可以起到良好的控水采油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