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石山
重慶兄:
前些日子收到新出的自傳《裝模作樣》的樣書,便想到該寄贈您一冊。此書為二○一一年春天所寫,放了差不多一年,二○一二年春夏間修訂后,始送出版社。后來我就病了,未管此事。二○一三年元月出來了,因我在病中未能再校一遍,故書中錯字時或有之??磿r您會發(fā)現(xiàn)的。這是一本類似自傳的作品。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我手頭正在寫著的,還有一部真正的自傳。因為全書的筆調(diào)詼諧幽默,多自輕自賤之語,我稱之為側(cè)傳或丑傳。所以寄老兄,是想讓老兄了解一些我的身世?,F(xiàn)在的年輕人,無法想象一個出身不好的年輕人,在那個年代是怎么過來的。歧視,屈辱,甚至是凌辱,真能讓你有種生不如死的感覺。那些年在布告上常看到一些年輕人(不全是出身不好者)[做出極端的事],我是能理解的。當(dāng)然,我也有可慶幸的地方,那就是我僥幸上了大學(xué)。好了,不說這些了,一切都過去了,我們也都老了。還要說的是,您寄的筆,確實好,若方便,再寄我?guī)字】P來。后天就是春節(jié),??鞓贰?,今天上午就寄出,印刷掛號。祝文祺!
韓石山 二○一三年二月八日
這是我給湖州徐重慶先生的一封信。
在湖州,徐重慶該是一位名士。
我跟重慶先生,沒有見過面,交往不能說多,通信卻不能說少。
這話聽起來怪怪的,說穿了,一點也不怪。我愛寫信,遇上個也愛寫信的,書來信往,時日一久,自然就多了。年前去地下室,找一位朋友的信,將過去的信札,一捆一捆解開,不時能看到徐的信。他的鋼筆字,很有特色,一眼就能認(rèn)出。那時他還在病中,也就沒有想到整理他的信,不料剛過了春節(jié),就接到他堂弟的短信,說是重慶先生故去了。
以通信的慣例,他的信,該都在我這兒,我的信,該都在他那兒。
不是沒有例外。我的電腦里,多少年了,老存著一封給他的信,兩頁,十行箋,毛筆寫就。
紙信寄走了,這是照相。
當(dāng)時為什么要照下存起來?
想起來了,是覺得這封信寫得好,留個底子,說不定日后有用。我說的寫得好,不是內(nèi)容,而是字跡。后來果然用上了。過了一半年,成都一家叫《上層》的雜志,要登我的書法,給了幾個頁碼,除了大幅的,還需要信札,便將這封信,還有另外兩封信發(fā)過去登了。
現(xiàn)在要寫文章了,看重的自然是信的內(nèi)容。
一說到內(nèi)容,就得趕緊做個說明。
退休后,閑了,我給朋友寫信,若非太長,多用毛筆。
而毛筆寫信,我有個怪癖,較之內(nèi)容,更看重形式。八行箋,絕不會寫成九行。該收尾的地方,稍緊一點可以,破壞了版面則不可以。再就是,發(fā)現(xiàn)錯字,只要意思不相反,也就不改了。
這樣,且讓我將這封信謄錄在下面。方括號里的,是此番補上的字。要不這句話,意思就太突兀了。
我跟重慶先生的交往,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呢?
具體的時間,真的想不起來了。
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就是不會遲于2000年。
因為,我的《徐志摩傳》,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的初版本,是2001年2月出的。而這個版本前面的插圖上,有一幅是《海灘上種花》,畫面上,一個小女孩正往地上插一枝小花,另一只手上提著一個小噴壺。遠處是起伏的海面。這畫兒,是凌叔華為徐志摩畫的賀年片,一側(cè)有文字:徐志摩拜年。畫的說明,我標(biāo)的是“徐志摩賀年片”。另有一括號,內(nèi)中文字為“徐重慶提供”。
初版時間如上述,而交稿時間,我清楚記得是前一年八月。
那么,也就是說,在此前,我就與重慶先生有了聯(lián)系。
而這個聯(lián)系,想起來了,是起于這幅畫。
就是的,是在董寧文編的《開卷》雜志,看到重慶寫的一篇小文章,說上海的趙景深先生曾送給他一些紀(jì)念品,其中就有當(dāng)年趙先生得之于徐志摩之手的這個賀年片。(剛才在網(wǎng)上查了,趙先生逝世于1985年,重慶與趙老先生的公子趙易林先生相交甚厚,或許是得之于易林先生所贈。)
極有可能是,從寧文先生那兒,得到重慶的地址,這樣就得到了凌叔華這畫的復(fù)印件。若是從雜志上剪下,我不會特意標(biāo)明“徐重慶提供”。
秀才人情,得到他的饋贈,作為回報,我會寄了我的書去。
這樣一來,就開始了我們十多年交往。
交往中,體會最深的,是他的古道熱腸。
論年齡,他只比我大一歲。這是以屬相說的,我屬狗,他屬雞。將農(nóng)歷生日換算成公歷,我就成了1947年1月的生人,比他小兩歲了。
他送我的,不光是他的書,有些資料,他以為我應(yīng)當(dāng)看,也想法設(shè)法寄了來。比如,有一個時期,我對郁達夫很感興趣,他便將黃萍蓀寫的,登在《香港文學(xué)》雜志上刊載的《風(fēng)雨茅廬外紀(jì)》復(fù)印了寄我。
送我最多的,是湖州出版的各種大型文化圖冊。記得有沈尹的書法集、趙孟頫的書法集、沈行的楹聯(lián)集、湖州的歷史建筑集。
有一次,他送我一個紅木的鎮(zhèn)紙,既厚重,又好玩,我說這種東西,該是一對才好,他立馬又寄了一個來。
前幾年,他完成了一個為湖州增光的大事,就勸動趙蘿蕤女士的堂弟,將趙紫宸、陳夢家收藏的幾十件明清家具,悉數(shù)損給湖州,并為這一家人,建了個文化園區(qū)。不光是收藏了文物,也給湖州增添了一個景觀。
這件事,大約讓他很是高興,便寄了幾張刊有消息與圖片的報紙給我,從一張圖片上,我才看見了他的模樣。國字形的大臉盤,坐在那兒,直可說是相貌堂堂。給我的感覺,真是南人北相啊。
正好那一段時間,一位朋友辦個《立傳》雜志,老要讓我寫稿。在給重慶的信中,我說,我也不去湖州了,你把你的事跡,詳細寫了信來,我據(jù)之寫一篇傳記,該不是難事。且說了南人北相的話。
重慶給我回信,說他只是報效桑梓,從未想過要青史留名,婉拒了。說到南人北相,他說了一句挺幽默的話,說那是坐著,要是站起來,就是武大郎了。
不高是真的,以我看到的相貌,他身上還是有種讓人敬重的名士氣的。
重慶送我最多的,是毛筆。就在這封信上說了之后,給我寄來一盒子小楷毛筆。他的信中說,有一支筆是特制的,禿了,可以將筆桿寄回廠里,廠里會換了筆尖寄給你。我覺得有點過了,沒有試過。
我送重慶的,除了我的書,再就是寫的字。
記得最后一次寄他字,是在去年秋天,他說湖州要辦個什么展覽,讓好多人寫詠湖州的詩,給我分了一道,因為記在本子上,現(xiàn)在還能找見。是元朝人戴表元寫的,詩名就叫《湖州》,詩句是:
山從天目成群出,
水傍太湖分港流。
行遍江南清麗地,
人生只合住湖州。
我的字就那么回事,這一幅格外的精神,記得當(dāng)時寫了,心里還美滋滋的,想著,重慶先生見了,一定會認(rèn)為我是使足了力氣寫的。
然而,這才幾個月,又輪到寫這樣的文章了,悲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