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吉虹
摘要:本文從功能語法學的及物性來分析兩篇有關腳部病痛的文章,嘗試找出作者依據(jù)各自不同的目的所選取的不同及物性,并進一步探尋及物性是如何幫助他們實現(xiàn)各自目的的。
關鍵詞:功能語法;及物性;物質過程;關系過程;心理過程;存在過程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8)48-0179-02
一、概述
從功能的角度而言,語言主要有三種用途,即三種元功能:經(jīng)驗功能(experiential metafunction)、人際功能(interpersonal metafunction)和語篇功能(textual metafunction)(Halliday,1994)。不同的句子結構恰恰反映了語言的不同功能,這就是所謂的語法(Thompson,1996)。
當我們用語言去描述外部世界、周圍發(fā)生的事件,亦或是內(nèi)部世界——我們的內(nèi)心世界時,我們關注的是語言的經(jīng)驗功能,即信息的內(nèi)容(Halliday,1994:106;Thompson,1996:76)。與之對應的語法系統(tǒng)就是及物性(transitivity),語言的經(jīng)驗功能正是通過及物性來實現(xiàn)的(Halliday,1994)。
本文從及物性的角度來分析兩篇有關腳部病痛的文章。其中一篇來自一個醫(yī)生的網(wǎng)站,另一篇來自一本老年人雜志的廣告文章。本文首先嘗試辨別出不同作者根據(jù)各自目的所選擇的及物性,并進一步探尋這些及物性是如何幫助他們實現(xiàn)各自目的的。
二、文獻
Halliday(1985,1994,2004)把人類的經(jīng)驗分成六個過程,其中三個主要的過程分別是:物質過程、關系過程和心理過程;此外還有三個次要過程,即行為過程、言語過程和存在過程。
客觀世界是通過“物質過程”來實現(xiàn)的(1994:107),這是一個“做”的過程,參與其中的有“動作者、目標和環(huán)境”(1994)?!皠幼髡摺本褪沁@個過程的執(zhí)行者,“目標”就是行動的目的,“環(huán)境”是該行動的背景(Thompson,1996)。
心理過程是“感受”的一個過程,即內(nèi)心世界形成意識的過程(Halliday,1994:107)。參與這個過程的是“感知者和現(xiàn)象”,“感知者是意識的主體,能夠感受、感覺和思考”,而“現(xiàn)象是感受、感知和思考的對象”(1994:117)。
關系過程即反映事物之間處于何種關系的過程,它被進一步細分為“歸屬的關系過程”和“識別的關系過程”(Thompson,1996:87)。前一種關系的兩個參與者是“載體和屬性”,“載體”是指一種具有“某種特性(屬性)的實體”(Halliday,1994:120)。后一種關系的兩個參與者是“識別者和被識別者”,“被識別者”是指“具有某種身份(識別者)的實體”(Halliday,1994:122)。識別者和被識別者的標簽可以用“標記”和“價值”來替代,“價值”指的是更“普遍的范疇”,而“標記”指的是“特殊符號”(Thompson,1996:90)。
就三個次要過程而言,只有存在過程出現(xiàn)的文本里,所以本文在此處簡略帶過。該過程僅僅表示“某物的存在過程,并不預設其他任何事物”(Thompson,1996:101),該過程只涉及一個參與者——存在物。
三、分析
一望便知,第一篇文章對足部病痛及其成因的描述顯然更客觀,而第二篇文章對同樣的問題和成因的描述則更主觀和情緒化;另外,它還提出了解決方案——即廣告里推薦的產(chǎn)品。那么,兩位作者是如何通過選擇不同的及物性來達成各自的目的呢?
附錄里的分析顯示,F(xiàn)G3文本中占主導地位的及物性屬于物質過程,其次是關系過程,并且只有一個存在過程;FG4文本中占主導的也是物質過程,其次是心理過程,接著是關系過程,并且也只有一個存在過程。
物質過程告訴我們客觀的外部世界正在發(fā)生什么,該經(jīng)驗不依賴于我們的大腦,并且更客觀。在FG3文本中,大多數(shù)過程的“動作者”都是腳、下肢、骨盆和關節(jié),以及下肢的功能和反應;無論如何,行動的執(zhí)行者是腳或下肢的某個部位,而非人本身。這些行為的目標是足部或下肢的反應和功能,或是下肢不協(xié)調(diào)所導致的問題。環(huán)境告訴我們的是該行為的背景:即該行為是如何發(fā)生的,并且發(fā)展到何種程度。例如,句子1告訴我們足部會導致相應的運動系統(tǒng)的反應;而且,相應的運動系統(tǒng)的反應會直接影響腰部的功能。然而,在文本FG4中,動作者可被細分為四小類,分別是:疼痛、足部或下肢、文本里推薦的藥物——ORTHAHEEL、人——你、我和他。行為的目標或范圍是下肢的疼痛和失調(diào)所導致的問題,目的是通過我們的反應和使用的藥物來實現(xiàn)的。例如,句子23告訴我們該產(chǎn)品不僅能恢復我們身體的正常姿勢,還能解決因下肢的失調(diào)和疼痛所導致的問題。
就關系過程而言,文本FG3通過特例——識別者或身體結構的功能,解釋了一些醫(yī)學理念。以句子2為例,它把足部的原始功能簡化為“shock absorption”,這就有助于人們理解一些不太熟悉或復雜的情況。文本FG4的確也是這么做的,但是,例如句子29用來修飾產(chǎn)品而非解釋或識別概念。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過程是心理過程,它在文本FG3里從未出現(xiàn),但卻在文本FG4里得到了大量的使用。心理過程是用來表達我們內(nèi)心體驗的,由于它源自人類的視角,因此它更加主觀。例如,感知者“我”和現(xiàn)象“疼痛”在一起同時現(xiàn)了3次(句子1、11和17)。這種從個人角度出發(fā)的聲明,通過模仿私人談話而增強了互動性。其他的感知者是“大多數(shù)人”和“他們”,指的是那些還沒有看到廣告并認識到“現(xiàn)象”——疼痛的原因和解決方案,即廣告里的產(chǎn)品——那些大眾。
存在過程在兩個文本中都只出現(xiàn)過一次。在文本FG3中,它用來指出我們足部存在的問題(句子16)。相反,文本FG4中的存在過程卻聲明廣告里推薦的產(chǎn)品——解決方案,是大多數(shù)人還沒有認識到的現(xiàn)象。
四、結論
從上文分析可以清晰看出,文本FG3中的物質過程強調(diào)的是我們周圍存在或發(fā)生的客觀事實——下肢和其功能;下肢使用不當所導致的內(nèi)部系統(tǒng)的紊亂,并進一步導致足部問題的出現(xiàn);另外,文中也相應地解釋了下肢的工作原理。
FG4文本,物質過程的使用只是為了告訴我們下肢及其功能,但更多的是強調(diào)疼痛所引起的問題,以及可以完美糾正身體姿勢和消除疼痛的產(chǎn)品。那相當于在暗示:如果你想解決困擾、你的問題,買產(chǎn)品就好了,藥到病除,包你滿意。
另一個主要的過程是心理過程,其功能很相似。該過程不僅指出了現(xiàn)象——我們(“你”和“我”)感受到的疼痛;還指出了另一種現(xiàn)象,即解決疼痛的方法——產(chǎn)品,而我們(“大多數(shù)人”和“他們”)還對此一無所知。我們從中得出的推論是:我們應該了解該產(chǎn)品,并用它來解決問題。存在過程的運用再一次強調(diào)了該產(chǎn)品的存在,強烈建議讀者買來一試究竟。
顯然,不同的作者可以通過選擇恰當?shù)倪^程和參與者來達成他們不同的目的。
參考文獻:
[1]Halliday,M.A.K.1975.Learn How to Mean.London:Arnold.
[2]Halliday,M.A.K.1994.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2nd).London:Arnold.
[3]Halliday,M.A.K.2004.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3rd).London:Arnold.
[4]Thompson,Geoffrey.1996.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 (1st).London:Arnold.
[5]Thompson,Geoffrey.2001.Interview with M.A.K.Halliday,Cardiff,July 1998.DELTA vol.17 No.1 San Paulo 2001.
[6]Thompson,Geoffrey.2004.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 (2nd).London:Arnold.
Abstract:In this paper,I am going to analyze two texts about the problems with feet in terms of transitivity. Try to identify the different choices of transitivity by different authors for their different purposes,and explore how the transitivity works to help them realize their purpose.
Key words:functional grammar;transitivity;material process;relational process;mental process;existential proc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