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旭明
(汾西礦業(yè)賀西煤礦,山西 柳林 033300)
高瓦斯礦井常采用“U+L”或“Y”型沿空留巷巷道布置方式來解決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積聚問題[1]?!癠+L”尾巷支護較為簡單,但掘進準備時間較長,易造成采掘接替緊張;同時尾巷因服務兩個工作面,服務時間常在兩年以上,巷道維護成本較高。賀西煤礦作為高瓦斯、煤炭儲量緊缺礦井,采用“Y”型沿空留巷巷道布置解決了工作面瓦斯積聚的問題,避免了采掘接替緊張,提高了煤炭采出率,但也存在沿空巷道支護難的問題。為此,本文開展沿空巷道圍巖控制技術研究。
賀西煤礦3302(2)工作面所采煤層為山西組3#煤,地面標高為+977.4 m~+1 121.5 m,煤層底板標高為+692 m~+782 m,平均厚度1.73 m,煤層平均傾角3°,呈背向斜相間構(gòu)造,煤層結(jié)構(gòu)簡單,穩(wěn)定可采;絕對瓦斯涌出量12.2 m3/min,煤塵具有爆炸危險性。3302(2)工作面傾向長180 m,走向長1 450 m,采用綜合機械化傾斜長臂一次采全高采煤法采煤。3#煤頂?shù)装鍑鷰r特性如下表1所示。
表1 3#煤層頂?shù)装鍑鷰r特性表
對于沿空留巷來說,關鍵層理論認為:關鍵層(主要指老頂)破斷后會形成“砌體梁”結(jié)構(gòu),其中關鍵塊B的一個支撐點在實體煤幫側(cè),另一個在采空區(qū)松散破碎巖塊上。沿空留巷圍巖結(jié)構(gòu)模型[2-4],如圖1所示。
圖1 沿空留巷圍巖結(jié)構(gòu)模型
沿空巷道實體煤處因支撐關鍵塊B及其覆巖而受到應力集中作用,造成煤體的強烈變形。若關鍵塊B回轉(zhuǎn)變形加劇,則沿空巷道頂板會急劇下沉,造成沿空巷道的失穩(wěn)、破壞。因此,控制關鍵塊B的穩(wěn)定是沿空留巷支護的關鍵。
1) 合理的巷旁支護。合理的巷旁支護能適應關鍵塊B的回轉(zhuǎn)下沉,有助于維護關鍵塊B的穩(wěn)定。較高支護阻力與一定可縮量的巷旁支護體與實體煤共同承載,可以確保巷道圍巖的穩(wěn)定。
2) 合理的巷內(nèi)支護。沿空巷道的頂板及實體煤幫因受覆巖的集中應力作用而破壞,穩(wěn)定性較差,承載能力變?nèi)?。合理的巷?nèi)支護設計能強化巷道圍巖的支護強度,控制巷道圍巖的變形。
3302(2)工作面回風平巷斷面尺寸為4 700 mm×2 700 mm,一次掘進成巷時支護方式如圖2所示。兩幫分別布置3根間排距800 mm×900 mm的Φ20×1 800 mm的螺紋鋼錨桿,同時右?guī)脱a打2根長7 m間排距900 mm×1 800 mm的Φ17.8 mm的鋼絞線錨索;頂板布置5根間排距800 mm×900 mm的Φ20×2 200 mm的螺紋鋼錨桿,其中兩肩錨桿與水平方向呈80°布置;頂板布置4根長7 m間排距900 mm×1 800 mm的Φ17.8 mm的鋼絞線錨索。
圖2 一次成巷支護設計斷面圖
沿空留巷充填墻體[5]斷面尺寸為1 700 mm×2 700 mm,所用混凝土充填材料配比詳見表2,充填墻體強度測定數(shù)據(jù)見表3。
表2 混凝土充填材料配比表
表3 充填體材料強度測定
在柔模內(nèi)預留拉筋,拉筋采用長1 800 mm、Φ22 mm的鋼筋,并配合使用200×200×10 mm的鐵板及螺帽緊固,確保柔模的填充寬度為1 700 mm。與此同時,在柔模注漿前要在柔模兩側(cè)支設間排距為1 800 mm×600 mm的帶帽點柱進行補強支護。
在工作面機頭三角區(qū)從工作面煤幫向工作面鋪設3.1×1.1 m的鋼塑網(wǎng),采用4根間排距900 mm×1 200 mm的Φ20×2 200 mm的螺紋鋼錨桿配合Φ14-60-2700-4的鋼筋圈梁壓網(wǎng)維護;在充填墻體外側(cè)900 mm處,使用2 500×Φ(180-220)mm的圓木配合500×200×80 mm的柱帽打戴帽點柱支護,間距為1 200 mm。同時,為保證沿空留巷的支護質(zhì)量,巷內(nèi)使用DW-25或DW-28型單體液壓支柱配合1.2×0.2×0.14 m的方木一梁兩柱進行維護,2 000×200×180 mm的木大梁作底梁,底梁間距1 200 mm。巷內(nèi)二次加強支護設計如見圖3所示[6-7]。
圖3 沿空留巷支護設計斷面圖
本文以賀西煤礦3302(2)綜采工作面回風平巷為研究對象,根據(jù)該煤礦工程地質(zhì)條件,分析了沿空留巷圍巖變形及控制機理,提出了沿空巷道一次成巷支護方案、巷旁支護方案及二次補強支護方案。工程實踐表明,通過此套巷道圍巖支護方案的實施, 3302(2)工作面回風平巷在經(jīng)受兩次采動影響下,巷道的圍巖變形仍控制在較小范圍內(nèi),巷道圍巖變形得到了有效控制,同時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積聚問題也得到了有效解決,確保了煤礦的安全、高效生產(ch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