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朱德,元帥形象即浮現(xiàn)眼前。殊不知,他亦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文人。其教育背景良好,理論功底扎實,學術成果卓著,治學經(jīng)歷豐富。文人朱德,重視學習,善于思考,治學方法多樣。
博覽群書,兼收并蓄。私塾時,他學習四書五經(jīng)等經(jīng)典,對詩詞歌賦等廣泛涉獵,還閱讀了戊戌變法后出版的新書,如地理、數(shù)學等。在成都和昆明學習期間,除了透徹掌握本專業(yè)的知識外,他還閱讀康有為的《歐洲十一國游記》、梁啟超的《新大陸游記》等書籍,以及有關喬治·華盛頓的書和意大利、日本、俄國有關改革政治方面的書籍。在瀘州時,他除了閱讀歷史書籍以及《新青年》等進步刊物外,還閱讀了達爾文、盧梭等的著作。在蘇聯(lián),他比較系統(tǒng)地學習了辯證法、唯物論、政治經(jīng)濟學、軍事學,還學習了中國和世界的經(jīng)濟地理等。
勤做批注。從1918年8月到1919年4月,他認真閱讀了《史記》和 《三國志》,并寫下批語一百多處,特別注意探討歷來戰(zhàn)爭勝敗的原因。在德國留學時,一個在哥廷根幫助他補習過德文的中國留學生回憶說:“朱老很勤儉、謙和,有識度,讀書很用功,書上寫滿了注解。”到晚年時,他在閱讀馬列著作時,還讓工作人員摘錄重點,然后再把這些內(nèi)容逐字逐句讀了好多遍,并用紅筆加以圈點。
熱衷于開展討論。在瀘州時,他與好友孫炳文埋頭書齋,一起閱讀《新青年》等進步刊物,反復地討論著民主、科學、民族和種族平等等方面的問題,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在德國留學時,他每周三參加黨小組會,學習、討論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等的著作,討論各種理論問題,并在一起分析國際形勢和各國革命運動的發(fā)展。他的政治眼界因此更加開闊。
他善于向各種人士學習。1923年5月,朱德為了向一位曾在德皇軍隊中擔任過將軍的男爵,學習一戰(zhàn)中的戰(zhàn)例、戰(zhàn)法,專門租住在男爵家。在臨終前不到兩個月,他看到《共產(chǎn)黨宣言》新譯本后,不顧年高體弱,驅(qū)車到中央黨校,看望參與翻譯的同志,一起交流對這部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著作的學習心得。而他最重視的是在實踐中向群眾學習。他強調(diào):“我們一切力量都出于群眾身上,一切辦法也都由群眾創(chuàng)造出來?!薄榜R列主義最重要的一條精髓就是聯(lián)系群眾,向群眾學習。”
精于各種學習技巧。朱德在德國留學時,德文基礎非常差。為學習德文,他買了一張柏林地圖,每天帶著它出去走。沿路遇到博物館、學校、畫廊、啤酒店、餐館,或是準許他進去的工廠,都要去看看。他訪問議會,游覽公園,參觀教堂,走訪普通人的家庭。他還去看歌劇,聽音樂會。那時的柏林,他幾乎都走遍了。朱德后來回憶這段生活時說:“硬是走路,學德文也學得快,認識街道也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