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芳
早在20世紀90年代,聯合國就正式確認多倫多是世界上最具多元文化特色的城市之一,它有英語和法語兩種官方語言,將近一半的人口是在加拿大以外出生,數量龐大的移民,帶來了不同的藝術、美食和生活方式,第一次來多倫多的人,總會在陌生之中逐漸感到一點熟悉,而后發(fā)現更多驚喜。對多倫多來說,和成為世界超級大都會的野心比起來,做一個“有溫度”的城市更為重要。
第一次來多倫多的游客,都會到位于安大略湖邊的電視塔(Canadian National Tower,簡稱CN Tower)去打卡。這座電視塔建于1976年,高達533米,在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中排名第九,它是多倫多的標志,相當于紐約的自由女神像和巴黎的埃菲爾鐵塔,無論從任何角度看多倫多,它都會優(yōu)雅地站在那里跟你打招呼。電視塔內部裝有多部高速電梯,從塔底至塔頂只需58秒。塔頂有世界上最高、最大的360°旋轉餐廳,可以一邊享受美食一邊俯瞰多倫多全景,還能看到安大略湖及附近島嶼。
不過,我認為多倫多最值得推薦的“必游之地”還是那條世界上最長的街道——央街(Yong Street)。這條大街從安大略湖直達閃高湖(Lake Simcoe),全長1896公里,兩側向外延伸出無數大小街道,街邊的門牌號最多可以排到5位數字。有一次,我和朋友想拼一下腳力,看能在這條街上走到多遠,最后走到2564號時停了下來,累得不行。
登打士街位于央街的中段,再往西走一點就是多倫多最早的唐人街,這里的中餐相當地道。留學期間,我是半工半讀,趕上小費收入比較多的時候,就會去唐人街點一份兩塊七毛五的碟頭飯(蓋澆飯),之后再到勝利電影院看一套港產片,排解一下思鄉(xiāng)之情??上н@個電影院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就倒閉了,原址上建起了皇家銀行和一些小商店。
既然是“相聚的地方”,總少不了吃吃喝喝的好去處。多倫多的亞洲美食十分豐富,除了中餐,日本、韓國、泰國、越南料理也應有盡有。我很喜歡去當地的兩個市場吃早餐,一個是多倫多最古老的傳統(tǒng)市場之一——肯辛頓市場(Kensington Market),另一個是古老的農貿市場——圣勞倫斯市場(St.Lawrence Market),它們一直是深受多倫多本地人青睞的休閑之地。在市場里可以聞到世界各地美食的香味,比如意大利、西班牙的火腿和荷蘭的芝士,在小店里買上一份“世界美食”,伴著剛出爐的面包和新磨的咖啡,就能度過一個無比愜意的早晨。最近我又重游了這兩個市場,肯辛頓市場里的Wandas Pie in The Sky出品花樣繁多的派,不會太甜膩,有自然的水果清香,同時這家店還提供素食簡餐圣勞倫斯市場里的Busters Sea Core是人氣最旺的店鋪之一,主打各類西式簡餐和海鮮,經常要排隊。
想更多體驗本土的“吃文化”,可以去位于多倫多西邊的黑溪先鋒村(Blrack CreekPioneer Village),付十幾加元的入場費,就可以享受一下一百多年前加拿大村莊的環(huán)境和生活方式,學習如何制造農具、如何為熬過漫長的冬天而準備食物。村中的傳統(tǒng)餐廳保留了百年前的烹飪方式食物本身的味道,餐廳的蘋果派用的是在當地采摘的蘋果,出爐之后要在上面撒少量生的燕麥,再倒上一點牛奶,味道美妙極了。
Tips
在多倫多逛遍整個世界
多倫多以多元文化為特色,來自不同國家的人們聚居在城市一隅,形成了一個個頗具異國風情的街區(qū)。
小意大利
位于市中心以西3公里,自1926起就是意大利移民的居住區(qū)。這里有十分地道的意大利美食,可以嘗到意大利不同區(qū)域的菜式及最新烹飪手法,周末不少意大利人會來這里聚會,偶爾還會舉辦街頭藝術節(jié)(Street Festival)。小意大利的咖啡館Cafe Diplomatico是多倫多咖啡愛好者的圣地,也曾是多部電影的外景地。
小印度
位于市中心以東6公里,以印度餐館和售賣印度傳統(tǒng)服飾的店鋪為特色。此外,多倫多還有一個印度市場(Gerrara India Bazaar),有超過100家商鋪,出售來自印度、迪拜、巴基斯坦、新加坡等地的商品。
卷心菜區(qū)
工業(yè)革命時期,很多愛爾蘭移民搬到這里,形成了以維多利亞建筑風格為王的街區(qū),因為主婦們在院子里種植卷心菜和土豆,所以這里便被稱為“卷心菜區(qū)”(Cabbage Town)。1950年后這里進行了改造,目前是一個特色銜區(qū)。
希臘域
距離市中心8公里,夏天的周末會有一個名為“丹福思的味道”(Taste of Danforth,丹福思是著名的希臘餐廳)的節(jié)日,節(jié)目期間可以品嘗到希臘、巴西、中國、日本、泰國、印度等各個國家的特色美食。
韓國城
位于布魯街西邊,長約1公里的街道兩邊聚屠著很多韓國人,有二三十家韓式小飯館。韓國人是加拿大最早的移民群體之一,目前多倫多有3—5萬韓國人。
有朋友來訪時,我多半要帶他們去看一看多倫多最知名的世界級景觀一尼亞加拉跨國大瀑布,開車去很方便,一個半小時就到了。但我自己最常去的是阿爾岡金省立公園(Algonquin Provincial Park),距離多倫多2小時45分鐘車程。這個公園建于1893年,是加拿大最早建立的公園之一,園中有超過1500個大小湖泊,秋季可以欣賞到加拿大標志性的楓葉。我通常會約上幾個朋友一起在公園里露營、釣魚、劃獨木舟、欣賞湖光山色,早晨伴著晨霧用小爐子煮咖啡,享受和“水泥森林”完全不同的生活情趣。
由于自然和氣候條件得天獨厚,加拿大人格外熱愛運動,尤其是冰球,被奉為“國球”,加拿大小孩從小學習滑冰,五六歲就開始學打冰球。多倫多楓葉隊(Toronto Maple Leafs)成立于1917年,是加拿大歷史最悠久的球隊之一,冬天常能看到當地孩子在自家結了冰的花園里玩冰球。多倫多市區(qū)也有很多公共滑冰場、冰球場,我喜歡去位于內森·菲利普斯廣場(Nathan Phmps Square)的那個滑冰場(夏天會變成一個噴泉池),就在舊市政廳的后面。內森·菲利普斯是多倫多歷史上一位備受尊敬的市長,旁邊那座新的市政大樓就是在他的主持下修建的。如果對看冰球比賽沒什么興趣,不妨去參觀一下多倫多聯合火車站附近的冰球名人堂(Hockey Hall of Fame),多少感受一下這項對于加拿大人來說意義非凡的體育運動。
一到冬天,多倫多人就會往周邊的各個滑雪度假村跑,我也會帶上家人前往魁北克的蒙特朗布朗(Mont Tremblant)度假,租下一棟木屋,白天和孩子們一起玩雪,晚上在小木屋里生起壁爐,做飯聊天,享受獨屬于家人之間的溫馨時光,或者開車去小鎮(zhèn),逛逛市集、電影院、餐廳、咖啡館……
想體驗多倫多人的日常生活,可以去一家名為Carieldian Tire(直譯就是“加拿大輪胎”)的店,這是本地人最常光顧的商店,我在里面逛上一整天也不嫌煩。canadian Tire是加拿大最大的零售商,總部位于多倫多,除了汽車零件和服務,他家的品牌店還提供生活中所需的各種工具,從汽車保養(yǎng)到節(jié)日裝飾,從廚房到花園,從登山到打獵,不管你想找的究竟是什么,總之去Canadian Tire就對了。
休閑多倫多
中央島(Centre Island)
位于多倫多三個主要島嶼的中間位置,輪渡往來次數最為頻繁,因為這里最受市民的青睞,尤其是夏季,可以在島上劃獨木舟或皮劃艇,騎自行車,野餐,燒烤,即使只是隨便走走,也能享受到遠離都市的新鮮空氣和勃勃生機。島上有游樂園、動物園、海灘、運動場等設施,特別適合親子游。每年中國端午節(jié)期間島上會舉辦多倫多國際龍舟賽,2018年已是第30屆。
安省游樂宮(Ontario Place)
建在安大略湖畔的人工島上,重建后再度開放,幾個重要場地都十分地吸引人。這里有世界上第一個IMAX電影院Cinesphere和多倫多唯一的戶外夏季溜冰場(由固體聚合物材料建造,可以不依賴于天氣),Trillium公園和William G.Davis Trail時常舉辦多元化的音樂表演,冬季還有燈光展覽和篝火。
每天上午5:00—12:00免費開放。
藍山滑雪場(Blue Mountain Ski Resert)
藍山是安大略省的滑雪圣地,從多倫多市中心開車大約兩個多小時就能到達。其實無論什么季節(jié)來,都能找到合適的體驗項目,從傳統(tǒng)的騎行、劃船、徒步,到山林過山車、高空滑索、攀巖、水療……只恨時間不夠用。
多倫多有幾個重要的博物館,可以看到來自不同國家、民族的藏品,其中,皇家安大略博物館收藏的中國文物數量在全球名列前茅。從唐人街往西走幾分鐘就是安大略美術館(Art Gallery of Ontario),收集了很多英國著名雕塑家亨利·摩爾(Henry Moore)的作品,我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去一趟,就像去看一個老朋友,安靜地坐在一角,對著那些雕塑作品思考,是一件很享受的事。美術館背后是安大略藝術設計學院(OCAD University),它是加拿大歷史最悠久的藝術設計大學,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想象力,行走在校園里,可以感受到撲面而來的活力和創(chuàng)造力。
2018年8月,我參觀了位于北約克區(qū)的阿迦汗博物館(Aga Khan Museum)。這是一個展示穆斯林文化的博物館,當時正在舉辦伊拉克藝術家Wafaa Bilal的一個展覽,名為“168:01”,現場有一排白色書架,陳列著幾百本有著白色封面、里面都是空白紙張的“書”。2003年美國對伊拉克發(fā)動軍事行動,極端主義者進入巴格達大學美術學院的圖書館,將7萬多本藏書全部付之一炬。在伊拉克,這樣的事件并不是第一次發(fā)生。13世紀,伊拉克遭遇了一次歷史上最嚴重的文化破壞,一支入侵的蒙古軍隊放火燒毀了巴格達所有的圖書館,包括著名的智慧之屋(Bayt al-Hikma),它是阿巴西時代巴格達的圖書館和翻譯研究所,傳說入侵者將圖書館的藏書投入了底格里斯河,為他們的軍隊建起一座書橋,這些書上的墨跡在河中流淌了整整7天,也就是168個小時,這也是Wafaa Bilal此次展覽名稱的由來,“168:01”,象征著悲傷過后第一時刻就拿出行動,在廢墟的灰燼中前進。觀眾也可以參與其中——現場或在網絡上捐款、捐書,為巴格達美術學院老師編制的教育文本提供援助,就可以從展覽的空白書籍中選擇一本帶走。這個展覽會在加拿大其他地區(qū)及其他國家巡回展出,2018年10月6日至2019年1月6日,在加拿大東部愛德華王子島的聯邦藝術中心(Confederation Centre of the Arts)可以看到。
除了博物館和美術館,散布在多倫多各個角落的涂鴉也讓我著迷,其中最出名的是位于Queen Street West南面的涂鴉巷(Graffiti Alley),如今它已經成了一個游客拍照、打卡的景點,當地人周末也會去逛逛,感受一下潮流文化。
多倫多還有一間不可不提的傳奇酒吧——El Mocambo,經典的椰樹霓虹燈是它的招牌。這間酒吧在整個北美洲都十分出名,在這里演出過的大牌樂隊和明星不計其數,比如U2和April Wine,1977年滾石樂隊來加拿大時也在這里演出過幾天,當時的加拿大總理夫人來到現場,還鬧出了一些花邊新聞。
2018年,谷歌和多倫多市政府簽約,將共同開發(fā)多倫多湖邊的一塊土地。我很高興谷歌選擇了多倫多,我相信這是因為它具備了許多別處所沒有的“城市個性”。湖邊的這片土地曾被作為船塢和貨倉,未來則會打造成一個高科技、高智能的新區(qū),而多倫多也將被賦予新的內涵,令人充滿期待。
多倫多旅行ABC
最佳時間
多倫多四季分明,氣候溫和,一年四季都適合旅行。春天通常比較短,夏季略感濕熱,秋天氣候怡人,因為臨湖,冬季氣候比較潮濕。
如何到達
目前從北京、上海、廣州出發(fā)可直飛多倫多。
境內交通
多倫多公共交通系統(tǒng)非常發(fā)達,公交和地鐵幾乎可以到達市內任何一個地方。公交不設找零,需要事先準備零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