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鏈接:《環(huán)游中國進行時》
阿倫
工業(yè)設(shè)計師
2015年,我辭掉了上海的工作,走向遠方。第一腳油門踩下去的時候,頭皮都在發(fā)麻,感覺自己又活過來了。后來每當回顧旅行中零零碎碎的記憶時,總是有新認知被開拓出來,那些當面難以言表的感謝或者激動會在之后一起進發(fā),覺得這個世界更加精彩,更應該珍惜自己的生活和青春,更應該篤定地堅持自己熱愛的東西。所以,工作之余我寫了很長很長的旅行故事,至今已有100多萬字,我堅信,如果不懂如何與自己對話,行萬望路也不過是個郵差。
本期鏈接:《歐洲長河的“第三岸”》
程萌
作家、攝影師、私人訂制旅行顧問“水”,一直是我旅行創(chuàng)作的一大主題。我覺得河流本身是有生命和記憶的,能夠記得曾經(jīng)受到的呵護或者傷害,然后以或碧清或渾濁的面容呈現(xiàn)給世人。
此次用了半個多月時間連續(xù)穿越歐洲的三大河流,讓我對“歐洲河輪”這個目前國內(nèi)旅游業(yè)界頗為熱門的領(lǐng)域有了更多體悟。在這些河流沿岸的各大碼頭,各家河輪公司的船已多到無法一字排開,只能平行排列,我乘坐的河輪到站后,我可能先要穿過兩艘其他公司的船才能上岸。這些河輪會將游客帶到一個又一個陸路交通不便的城鎮(zhèn),從而擴大了他們活動的半徑。
本期鏈接:《多元多倫多》
吳文芳
環(huán)球旅行家
從少年時留學到后來參加工作,我在多倫多度過了人生中最美好的八年半時光。每次談及她,就多了一份猶如第二故鄉(xiāng)般的個人情感在其中。在這個由來自世界不同國度的移民組成的城市里,不同地域的美食、民族文化與生活方式都得到了最大的尊重。在唐人街可能吃到味道不輸國內(nèi)的中餐,在穆斯林文化博物館可以了解一段不一樣的歷史,在山川湖海中能充分感受大自然的脈搏……多倫多多元化的生命力至今仍吸引著我不停地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