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海霞
母親脾氣倔、規(guī)矩多,教訓起孩子來絕不允許父親插手。我從小性子執(zhí)拗,被母親怒吼或加以笤帚伺候是常有的事兒。
母親打罵起孩子來,從不顧及孩子感受。不管是守著同學還是當著四鄰,她認為孩子犯了錯,該打打,該罵罵,人前教子是她的信條。
初一那年暑假,母親又因瑣事教訓我,我第一次公然反抗:絕食抗爭。母親見我不吃飯,甩下一句狠話,有志氣一輩子別吃!
母親上班后,父親悄悄地把飯菜給我端來,我志氣還就上來了,不吃!父親見狀,塞給我十塊錢,讓我去村里小賣部買點兒零食,還囑咐我,去村西頭那家買,別傻了吧唧地在家門口你二大娘開的小賣部買,小心回頭她告訴你娘了。
有了父親的資助,我一連三天都未吃母親做的飯,最后母親著急了,特意包了我最愛吃的羊肉胡蘿卜餃子,主動喊我去吃。可沒過多久,我又因?qū)W習上的事情和母親鬧掰,又被臭罵了一頓。我躲在自己房間哭了半天,最后冒出了離家出走的念頭:與其在母親的諷刺挖苦中被動學習,還不如找個地方掙錢養(yǎng)活自己,去大城市的飯店端盤子也行,只要離開家就好。我發(fā)誓:一輩子也不會回來!
那天,我悄悄在屋子里收拾東西,想等父母都上班后,我再逃走。路線我都計劃好了,抄山路走,山路人少,不會被熟人發(fā)現(xiàn)。
母親上班早,在她走后,父親又來給我送飯,見我依舊不吃,他沒再給我錢,而是和我吐槽母親的臭脾氣。他說,你娘可能到更年期了,最近火氣太大,動不動就怒火沖天,我勸也勸不了。
見我不吱聲,他便和我商量:要不我把你送到你大姑家,你到她家玩幾天?這事咱誰都不告訴,我估計晚上見不到你,你娘就得急瘋。到時候我見機行事,她不好好反省自己,我絕不告訴她你在哪里。
聽父親這么一說,我決定暫時放棄自己的出走計劃,先去大姑家躲幾天。前三天,我躲在大姑家惶恐不安,怕母親找來了把我臭罵一頓,將我拎回家??扇爝^后,一點兒動靜都沒有,我便放心了。大姑對我很好,好吃好喝照顧著,還有表姐表弟陪我玩兒,只是一到太陽落山,我心里便空落落的。一周過后,我開始想家,甚至聽到大門口有自行車響就趕緊跑出去看,以為是母親來接我。兩周過后,家里還沒有人來接,我開始慌亂了。
大姑看出了我的心思,便讓表姐送我回家。到家后,母親像沒發(fā)生這事一樣,態(tài)度倒是對我客氣了不少。打那以后,母親再沒有打罵過我,偶爾還會吵我,但不像以前那樣不留情面,我也再沒想過離家出走。
和父親嘮嗑兒,他說他小時候,爺爺奶奶也老罵他,他不想在家待了,便揣上倆窩窩頭,趁著晚上家人睡著了,偷偷跑了出去,可跑出去十里地就后悔了,窩頭吃完了,外面又冷,他在別人家的柴堆里睡了一宿,第二天又餓又渴,只能厚著臉皮回家。不承想回家后,爺爺把他一頓好揍,但打完了他,又讓奶奶給他做了碗熱面條還臥了一個雞蛋,要知道在當時這可是待客的飯呀。父親說,離家出走一次才知道還是家里好,雖然挨打挨罵,但打完最心疼的還是父母。那碗雞蛋面,其實是父母認錯的一種表達方式。
父親跟我吐露心聲,母親教育孩子的方法他不認同,但不敢插手,就母親那暴脾氣,勸不好容易引火燒身。所以,他才想出讓我“離家出走”的計謀,好讓母親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只有她自己認識到錯誤了,才會改變教育方法。
我問他,瞞了母親多久?父親說,到了晚上十點你還沒回家,母親便急哭了,后悔不該罵我。父親這才告訴她,我去大姑家了。
我說,其實我早在大姑家待夠了,咋不早點來接我?父親笑著說,我也是從你這個年齡長大的,知道小孩子的心理,就得讓你在外試試想家的滋味兒,以后便不會再生離家出走的心思了。
嘿,姜還是老的辣。父親知道當一個孩子開始頂嘴,開始反抗,與其說是青春期的叛逆,不如說是孩子長大了,作為家長得改變教育策略,試著和孩子做朋友。正是父親當年替我策劃了一場“離家出走”,成功化解了我和母親之間的僵化關(guān)系,讓我們各退了一步,各自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否則我真要離家出走了,后果不堪設(shè)想。
在我成長的過程中,父親出場不多,但他在我心里的分量卻不比母親輕。漫漫人生路,正因為有了父親的陪伴,心才有了依靠。
(陸國良薦自《時代青年·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