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麗
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區(qū)周河中心校
毋庸置疑,寫作是語文這門學科教學過程中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所確立的教學重難點部分。因為縱觀歷來各階段的語文學科教學過程,聽說讀寫四部分中,學生對寫作產(chǎn)生興趣的概率最低,并且寫作也是絕大多數(shù)學生公認的語文學習“攔路虎”。
結(jié)合本人自身的教學實踐來看,學生之所以覺得寫作是難點,無非是兩個原因:一是由于寫作本身的特性導(dǎo)致的,語文本身就是一門主觀性學科,對于學生的感性思維有依賴性,而聽說讀寫四方面中又以閱讀理解和寫作對學生的想象力、情感體悟及表達能力要求最高,所以對于部分感性思維不發(fā)達的學生來說,在閱讀和寫作的學習方面確實“吃力”,甚至很多學生在情感體悟和表達方面“不開竅”,所以學習效率低下也就是理所當然的結(jié)果。二則是寫作在聽說讀寫四方面中對于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要求最高,也是最難掌握的部分,所以大部分學生存在“畏難”心理,總是“知難而退”,長此以往也就容易導(dǎo)致學生寫作能力方面的持續(xù)退步,進而造成學生破罐子破摔的惡心循環(huán)心態(tài)。所以對于語文教師來說,要想做好寫作教學工作,就要先從學生心理和學科特點出發(fā),充分剖析寫作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做到對癥下藥。
本文將集中探討的是小學階段的寫作教學,所以要首先明確小學階段寫作教學的現(xiàn)狀和目標。小學階段是學生系統(tǒng)性接觸各學科知識的時期,所以語文聽說讀寫四個方面,除了聽說之外,對于閱讀和寫作基本是白紙一張,所以,此時教師的教學啟蒙工作好壞直接關(guān)系到學生未來語文聽說讀寫各方面知識的基礎(chǔ)牢固與否。因此,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更要謹慎對待,從內(nèi)容和教學模式等多個方面按照素質(zhì)教育對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進行教學方面的探索和改革,從而在語文教學中創(chuàng)新出一條更具實用性的教學道路。而本文就將結(jié)合我自身的實際教學經(jīng)驗,具體談?wù)勎以谛W語文寫作教學方面的幾點看法,并就如何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提出幾點建設(shè)性意見。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嘴邊總會掛著一句話“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边@句話生動的概括了學習興趣對于學生的學習動力的影響。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在教學過程中就深有體會,小學生本身思維較為單純,做事只憑喜好,所以在學習過程中如果對某一門學科感興趣,那么不用教師督促也會主動完成學習任務(wù),反之,即使教師“三催四請”也很難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所以要想做好寫作教學,教師勢必要從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出發(fā)。
首先,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起到“引線”的作用。從小學階段的作文教學來說,在字數(shù)和文體等方面要求較為簡單,五百字以內(nèi),記敘文為主,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而要想讓學生具備這些,教師本身就要具備這些能力,并且能夠讓學生在作文課上感受到。以寫作課堂為例,記敘文最基本的六要素就是時間、地點、人物、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jié)果,所以寫作往往以人或者是事件為主,景物為輔,所以在課堂上我會以故事的形式分享文章,讓學生在“聽”作文的過程中感受到語言排列組合的魅力,不知不覺中給學生傳輸寫作方面的相關(guān)知識:如何開頭?如何描寫?如何抒情等等??傊ㄟ^教師為引線,讓學生先對寫作產(chǎn)生興趣和期待,才能為接下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奠定基礎(chǔ)。
其次,在教學過程中還要盡力糾正學生的“畏難”心理。尤其是在學生剛開始寫作時,教師要采取表揚為主的教學模式,不論是學生寫得好還是不好,字數(shù)是不是達到了標準,都應(yīng)對學生的認真態(tài)度給予肯定和表揚,讓學生從主動寫作這個行為上獲得學習的滿足感,學生才會在接下來付出更多的努力來回應(yīng)教師的期待。長此以往,學生在教師的表揚中學習,也就自然而然的建立起寫作信心。
從課堂教學來看,學生普遍存在惰性心理。因為小學生寫字慢,幾百字對于很多學生來說是個“大工程”,所以在課堂上學生不愿意動手寫。那么教師可以循序漸進,先從“口述”開始,逐步向“寫”過度,并在此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抒發(fā)能力。
首先,在課堂教學中給予學生足夠的思維自由,尤其是在日常寫作練習方面。上文中就提到,寫作依靠的是學生的感性思維,學生有感才能抒發(fā),所以在課堂上盡量不要給學生規(guī)定題目,最多給學生一個主題或范圍,讓學生自己選擇感興趣的內(nèi)容、熟悉的內(nèi)容進行口頭表達和描述。一方面可以通過語言給學生一個打草稿的機會,而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說”,實現(xiàn)文章內(nèi)容和情感的分享,在班級中營造活躍的氛圍,增加其他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
其次,在教學過程教師還要做好引導(dǎo)工作,讓學生能夠有條理的抒發(fā)情感。因為對于記敘文來說,段尾的抒情不可或缺,而小學生由于思維方面的局限性往往缺乏情感的體悟和共鳴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學生口述過程中,及時的給予情感上的引導(dǎo),如親情、友情等,從而增加學生的文章情感色彩,進而落實到紙面上。
對于語文教學來說“讀寫不分家”,所以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充分發(fā)揮閱讀的作用,讓學生在閱讀中鍛煉情感體悟能力,增加間接性素材,讓學生有內(nèi)容可寫。
首先,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引導(dǎo)學生多讀書。小學階段正好是學生自由時間最多的時期,學習任務(wù)性對較少,所以教師要利用好這段時間增加學生的文學儲備。例如充分利用學校圖書館,讓學生借閱課外讀物,或推薦合適的書目,讓學生通過書店、互聯(lián)網(wǎng)等渠道獲得閱讀資源等,增加學生的寫作素材累積。
其次,在口述的基礎(chǔ)上,教師要逐步引導(dǎo)學生進行寫作練筆。例如布置周記、寫課下作業(yè)等,讓學生定時、定量的完成寫作練筆工作,教師及時進行作文批改,并糾正學生普遍存在的錯誤。最終通過練習量的積累促成學生寫作能力質(zhì)的變化。
希望素質(zhì)教育教學體制下,隨著新型教學理念和模式的提出,語文教學方面能創(chuàng)新出更多實用性的教學模式,為提高寫作教學乃至整個語文教學效率提供充足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