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苗/江蘇省常州老年大學
在當今老年文化生活中,聲樂已經(jīng)成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進入老年大學學習聲樂。由于老年人生理心理的特殊性,老年聲樂教學與普通聲樂教學又有不同之處。作為一位老年聲樂教育者,要挖掘了解老年人的特點,為他們建立積極健康的聲樂演唱觀念,選擇適合老年人的曲目,調(diào)整教學方法和手段,從而更好地提升老年人聲樂水平。
老年教育是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既有與普通教育相同的共性,又有不同的特性?;诶夏杲逃锹殬I(yè)性和服務性[1]這兩個基本特點,老年聲樂教育并不是培養(yǎng)優(yōu)秀的歌唱家,而是通過聲樂學習提高歌唱技能,增強自主學習的能力,進而達到增長知識、豐富生活、促進健康、提升生命價值和生活質量的目的。
通過課內(nèi)外結合進行視唱教學,培養(yǎng)學員掌握與運用“讀譜要領”,積極提高獨立歌唱能力。同時,使學員懂得只有掌握科學方法,進行課內(nèi)外的歌唱技能訓練,掌握要領,唱起歌來才輕松,才唱得響、唱得清、唱得美、唱得有感情、有變化、有對比。[2]
老年學員對氣息沒有明確概念,在演唱時也是一味用真嗓子去唱,就是常說的“大白嗓子”。這樣唱歌,氣息較淺,也沒有音色,讓人聽起來非常不舒服。
老年學員應該正視自己的生理現(xiàn)狀,不演唱超出自己能力范圍的高難度曲目,一般指音量大、技巧性強、含有高音的曲目。要尋找自己的優(yōu)點,老年人較年輕人閱歷豐富、感情充沛,歌曲演唱時可以突出情感表達,老年人時間充沛,在歌唱上可投入的時間多,這些都是老年學員的優(yōu)點。同時,在歌唱前,教師應該灌輸正確的歌唱聲音,讓老年學員多欣賞優(yōu)秀的歌唱作品,培養(yǎng)老年學員對聲音、對歌唱的審美。
每一代人,都有屬于自己的音樂經(jīng)歷。這一代老年人年輕時流行的音樂與今天截然不同,他們聽過《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他們唱過樣板戲、毛主席語錄歌;他們喜愛《游擊隊歌》、《花兒為什么這樣紅》。在學唱這類經(jīng)典老歌時,他們興趣盎然,很快就能掌握。但很多人因此就認為老年人都只喜歡經(jīng)典歌曲,其實不然,很多老年人還是很與時俱進的,他們也喜歡唱一些流行的歌曲,他們也很關注一些新興事物,他們也有一顆永遠年輕的心。
在選擇曲目時,要從老年人喜聞樂見的經(jīng)典老歌入手,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在演唱耳熟能詳?shù)母枨鷷r,他們回顧歷史、追憶美好童年、激發(fā)愛國情懷,進而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再循序漸進加入各民族經(jīng)典歌曲、藝術歌曲,鞏固正確的發(fā)聲及歌唱方法;同時可適當加入一些耳熟能詳?shù)耐鈬枨惺懿煌瑖业囊魳凤L格。
選擇曲目不能一味投其所好,而要選擇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不同唱法的歌曲,通過歌曲感受不同的藝術魅力。同時,考慮到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點,不能選擇難度太大、音域太寬、節(jié)奏太復雜的歌曲,要因材施教,根據(jù)老年人不同層次選擇相應難度的歌曲,以此建立自信心及成就感。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氣息較年輕人弱,在聲音訓練中要特別重視氣息的練習。呼吸是歌唱的四大基本要素之一,是歌唱的動力,有良好的氣息支持才會有動人的聲音。唐代《樂府雜錄》中寫到:“善歌者必先調(diào)其氣。氤氳自臍間出,至喉乃噫其詞,即分抗墜之音。既得其術,即可致遏云響谷之妙也。”不論任何年齡段,呼吸對于聲樂演唱都是至關重要的。沒有經(jīng)過正規(guī)訓練,老年學員經(jīng)常會用胸式呼吸歌唱,胸式吸氣時肩膀聳起,喉嚨緊張,胸部僵硬,進而導致喉頭、脖子緊張,使得發(fā)出的聲音單薄、僵硬。
歌者的身體就是一件樂器,唱歌時,我們可以把身體想象成一支長笛,后腦勺、后頸、后背呈一直線,同時打開頭腔、鼻腔、胸腔各處腔體,形成一個內(nèi)部通透的管樂器。吸氣時,把腹腔想象成一個氣囊,用“聞花香”的方式把氣息吸入氣囊。打開口腔時,手握拳當作一顆蘋果,用大口的方式來咬蘋果,此時牙關處就打開了。接著,想象在口腔外側放入一枚豎著的生雞蛋,慢慢用手指把雞蛋推至喉嚨口,在往內(nèi)推的過程中注意不能把雞蛋咬破,當感覺到有輕微的嘔吐感時停止,這時的喉頭就打開了。
很多老年學員都反應:課上演唱時很輕松,高音也能夠掌握,但自己練習時不但唱起來很累、高音唱不上,唱了一會兒連喉嚨都啞了。這是因為在老年人聲樂學習的過程中,大多注重“唱”而忽略了“聽”。聽不出演唱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也就不能及時調(diào)整方法,用錯誤的方法演唱久了必定會對喉嚨造成傷害。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經(jīng)常鍛煉老年學員“聽”的能力。筆者在教學中經(jīng)常會演唱正確與錯誤兩種聲音,讓老年學員辨別正誤,同時指出錯誤的聲音應該如何糾正。這樣能很有效地鍛煉老年學員的聽覺與對聲音的審美判斷。在老年人演唱過程中一旦出現(xiàn)不當之處,筆者會將不當之處適當夸張地演唱,讓學員們自己尋找問題,同時再演唱一遍正確的。用這種對比的方式,相形之下,美丑分明,老年學員們會更自覺更努力地糾正不足之處。
聲樂是一門內(nèi)在抽象的技能性課程,語言描摹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聲樂教學中可借助工具、手勢、圖示等輔助手段。演唱過程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舌面太高、軟腭抬不起的狀況。這時,借助一支筷子和一面鏡子,用筷子將舌根往下壓,將小舌頭處往上頂,這樣能使老年學員清晰地體驗到喉頭打開的感受。演唱高音時,可以找個重物,搬重物時腰腹的用力狀態(tài)就是演唱高音時的狀態(tài)。
在演唱音階時,在黑板上畫上一排階梯,把每個音級畫為一個臺階,其中mi、fa之間為半個臺階,si、do之間為半個臺階,其余都為一個臺階??粗鴪D示的音階,演唱時也會自然而然地唱出半音與全音的區(qū)別。
在教學過程中借助手勢,能非常直觀地感受身體內(nèi)部各器官各肌肉群的運作方式。例如:筆者在講解口腔打開的時候,讓學員先用右手握拳模擬蘋果,大口咬“蘋果”打開牙關。教師用左手模擬學員口腔側面打開狀態(tài),大拇指模擬舌頭,另外四指并攏模擬上顎,讓學員根據(jù)教師的手型打開口腔。大口咬“蘋果”時,指尖(牙齒)處打開,但虎口(喉嚨口)還是關閉的。這時讓學員憑空想像有一枚豎著的雞蛋,右手拿起“雞蛋”,把“雞蛋”放入口腔外側(教師手勢對應第一指間關節(jié)),用右手食指將“雞蛋”慢慢往口腔內(nèi)部推,教師左手變換手型模仿口腔內(nèi)部形狀,當“雞蛋”推到喉嚨口,有輕微嘔吐感的時候,喉頭就打開了。
手勢的運用多種多樣,教師在教學過程要站在學員的立場,感受學員聽到怎樣的講解能快速準確的做到位,不斷創(chuàng)新調(diào)整手勢的運用,形成一套簡潔明了、美觀實用的教學手勢。
除了形成自己的教學手勢,使用合唱指揮手勢也能幫助課堂教學。合唱指揮與隊員的交流主要是通過視覺信息傳遞的,指揮把內(nèi)心的語言和情感轉化為視覺信息傳達給隊員,從而形成了指揮的視覺行為,即指揮手勢。在日常聲樂大班課的課堂中,教師相當于這個班集體的指揮。教師使用指揮手勢,減少不必要的語言傳達,有時能達到更好的課堂效果。例如:快上課了,學員們還在侃侃而談,這時教師手在空中一揮,五指聚攏成拳,一個指揮中“收拍”的手勢,學員們紛紛停止交流;學員在演唱過程中,教師發(fā)現(xiàn)演唱存在問題,一個“收拍”手勢,學員們立刻停下來傾聽教師的講解;學員在演唱時太投入,越唱越大聲,一個“漸弱”的手勢讓學員回到合適的音量。
對于聲樂六、七十人的大班,可以不用說任何維持紀律的話,用要而不繁的手勢、肢體動作、眼神、表情來組織教學,舉重若輕,井然有序。對于正在投入演唱中的學員,不用語言,一個簡單的手勢,就能調(diào)整歌唱狀態(tài)。手勢在聲樂教學中的妙用,使得課堂教學更加輕松,賦予老年學員們信任、激勵、關愛、尊重與包容,在學員領會教師組織教學的習慣和方式后,師生間建立起了珍貴的默契與配合,形成了行止互知的課堂教學秩序。
老年人由于年紀逐漸增大,記憶力明顯下降,對于之前學習過的內(nèi)容,甚至是剛剛學過的內(nèi)容都會記不太清楚。在聲樂課堂上,新授的知識點沒過多久就忘記了,有時一個問題反反復復強調(diào)都記不住。這是由于老年人生理特點決定的,所以教師一定要有耐心、不厭其煩地反復強調(diào)所教內(nèi)容。
在新授一首歌曲時,要把難點從歌曲中分離出來解決,例如歌曲中的難點樂句可以當做練聲曲,也可以把難點分解,假如難點樂句的節(jié)奏較為復雜,就先單獨練習節(jié)奏。針對這些難點重點,反復多次示范演唱,同時可以用齊唱、分組唱、接龍式演唱、獨唱等方式讓老年學員反復練習。對于難點,每次上課都要復習、強調(diào),直到老年學員完全掌握為止。聲樂教學要從細部入手、從小處抓起,將聲樂基礎訓練的真實、細膩、透徹的一面展現(xiàn)出來,絕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jié)。
例如哼鳴練習,是獲得聲音“高位置”的有效方式。從一開始完全不會哼鳴,慢慢模仿“小聲抽泣”找到了哼鳴的方法,然后哼鳴轉開口音,由閉口哼鳴,到開口哼鳴,再到用哼鳴演唱歌曲。通過十幾次課環(huán)環(huán)相扣,循環(huán)往復的哼鳴練習,老年學員會很明顯地感覺到聲音發(fā)生了變化,有了一些柔韌油亮的感覺。
柯爾文手勢法,指的是幫助學生理解首調(diào)唱名體系中音級之間的高低關系、調(diào)式音級傾向,使抽象的音高關系變得直觀、形象的手勢,其是19世紀70年代優(yōu)翰·柯爾文創(chuàng)始的。借助七種不同手勢和不同高低位置來代表七個不同的唱名,在空間把所唱的高低關系具體表現(xiàn)出來。它是教師和學生之間進行音高、音準的調(diào)整、交流的一個身體語言形式。七種不同的手勢代表七個不同的音高,使聽覺轉化為聽覺,對老年學員進行音準訓練。這種直觀的演示方式,提高了老年學員對音準的掌握能力。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是德國著名音樂家卡爾·奧爾夫(cari·orff1895—1982)所創(chuàng)建。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基本理念是:從音樂產(chǎn)生的本原出發(fā),即“訴諸感性,回歸人本”。這與我國以歌唱、教學樂理知識為主體的陳舊模式不同,它重視學生對音樂的情感激發(fā)和體驗、強調(diào)學生在音樂學習中的主體性、主動性、個性和創(chuàng)造性。在老年聲樂教育中,也要突出這種理念,本能的唱歌符合人的天性的,在學習過程中,老年學員們不會擔心“學不會”而受到批評沒有面子而有精神負擔,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滿足感。奧爾夫教學法的又一個重要原則為“動起來”,“綜合式、即興式”學習音樂。這要求學員們在學習過程中必須動腦、動手、動腳,全身心地感受和表現(xiàn)音樂。老年人由于身體各機能退化、反應能力降低,邊唱歌邊“動起來”,把人體當做樂器,在教師的引導下作音樂性的“動”,或拍手、或跺腳、或拍大腿,在不知不覺地接受著音高、節(jié)奏、聽辨、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等音樂綜合能力的訓練。
柯爾文手勢法與奧爾夫教學法已經(jīng)普遍出現(xiàn)在小學音樂教育中。筆者開拓思路,嘗試性地將兩種教學法遷移進老年聲樂教學中,受到了老年學員的熱烈好評。
針對老年人的聲樂教學不能抱著“唱著玩玩”的態(tài)度,作為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它需要一定的科學訓練方法、教學手段和組織教學的策略,它也是需要聲樂教育工作者來探索和研究的一個領域。隨著老年精神文化的備受矚目,老年聲樂教育也會發(fā)出耀眼的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