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和大理,是云南最主要的兩座城市,兩地相距400公里。我自己都很難想象,第一次去大理,居然是騎自行車去的。30年前,和兩個朋友,沿著320國道騎行3天,翻過了楊老哨、天子廟和紅巖三個大坡,來到洱海之畔。雖然現(xiàn)在乘著動車兩個小時就來到大理,但回顧起這條路來,總難以忘記老公路的艱難。之后的30年里,我去過很多次大理,汽車、火車、飛機,幾乎所有的交通工具都使用過,也經(jīng)歷了從老320國道到高鐵的交通變遷。
實際上,這條路最艱難的時代我并沒有經(jīng)歷過。只知道早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jīng)有了這條路,是著名的蜀身毒道的一段。到明清以后叫迤西大道,在《徐霞客游記》里留下記載。徐霞客在云南走完了他的最后的旅程,50多歲的他,完全是用雙腳丈量大地,一步步走到云南,其辛勞讓人匪夷所思。我們知道,徐霞客是1637年的陰歷十二月中旬,從廣西南寧出發(fā),他的目的地是大理賓川的雞足山。整整一年以后,1638年的陰歷十二月二十二日,他才完成旅程。其中,從昆明前往大理的的行程是一個半月?,F(xiàn)在,南寧至大理已通動車,行程7小時左右,如果徐霞客時代有了高鐵,他早上從南寧出發(fā),還能趕到雞足山吃晚飯。
1938年,滇緬公路全線竣工,其中就包括了昆明至大理的路段。當時國內(nèi)很少有人會駕車,于是3200多名海外華人子弟組成“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服務團”,成為這條路上的第一批駕駛員,他們以犧牲1000多人的代價撐起了抗戰(zhàn)的輸血管道。這條公路,不管它的名字被改成昆畹公路,或者320國道,還是現(xiàn)在的G56杭瑞高速,在人們的心目中,它永遠是那條不朽的滇緬公路。
這期畫報專題的采訪,我又來到祿豐縣的楊老哨坡,用無人機鳥瞰滇緬公路上著名的大坡。從空中看下去,曲折蜿蜒的公路在山間形成一個個大拐彎,新鋪的柏油路面掩蓋了歷史的滄桑。坡腳下古老的迤西大道突然從樹林中穿出,與公路分離,在壩子中形成一條灰綠色的長帶,一直延伸到煉象關的城樓。80年前,歷史在這里嘎然停止,一個人背馬馱的時代終結了,曾經(jīng)“扼九郡咽喉,實西迤之鎖匙”的古道雄關在風雨飄搖中漸漸逝去,湮滅在人們的記憶里。
徐霞客之所以成為旅行家,滇緬公路之所以成為傳奇,其實背后的原因就是旅途的艱難。當人們自駕于高速公路,或者乘坐高鐵、飛機往來于世界各地的時候,旅行已經(jīng)成為一種生活方式,而昆明與大理這兩座城市也將開啟雙城生活模式,早上從昆明出發(fā),兩個小時到達大理;可以在大理吃個午飯、逛逛古城,晚上回昆明。出行將變得快速,朝出暮歸將不再是一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