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善華
去年在營口市文聯(lián)主辦的《遼河》雜志發(fā)一組詩。接到雜志,已經沉在記憶里近四十年的兩個字“營口”,如不是因了這本雜志,或許,這“營口”也不會浮出記憶。
那是上個世紀的一九七八年高考時的一件事兒。
在綏棱林業(yè)局建興小山村上學時,由于整天學工學農,也沒學到多少文化知識。高中就這樣畢業(yè)了,那個高中畢業(yè)證,只不過是一張廢紙罷了。盡管知道自己考不上大學,還是報了名,想看看高考的考場到底是啥樣子。
我們高考要到距離小山村一百多公里遠的綏棱縣去考試。臨去綏棱之前一天的早晨三點多就起來了,隨父母到地里拉犁為土豆地培土。母親和我還有三妹在前面拉犁,父親在后面扶犁。勞累就不用說了,使的是牛勁,母親和瘦小的我還有三妹,使出渾身的解數(shù)把犁拉完。
可能是由于起的太早,有些著涼,還是因為要高考自己有些上火,等到晚上要上小火車之前,我上吐下瀉的,渾身一點力氣也沒有,這時母親叫來鄰居趙姨家的二林弟弟還有三妹他們,用自行車把我送到離家四五里路遠的小火車站。我彎著腰上的小火車,去迎接人生的第一次考驗。
到綏棱后,住在三線建設招待所。吃早餐時,我依然因肚子痛而彎著腰。這時,在吃早餐的人當中,有位年齡大約三十多歲的兩個人其中一個,看見我難受的樣子,詢問我怎么了,我說來參加高考,身體不適。當時這位先生說:“如果你今年考不上,明年還想?yún)⒓痈呖?,我?guī)湍阗I套高考復習資料,這或許對你高考有幫助?!蔽乙宦爮土曎Y料,那是我渴望不可求的呀,在小山村哪里有什么復習資料啊,就是那幾本書,而且還沒學透。這位先生自我介紹說:“我們兩位是營口市教育局的,到綏棱林業(yè)局來調木材,教育局蓋房子用?!蔽衣牭胶筇貏e感動,隨后留下了通信地址。原以為也就說說罷了,因為調木材不知啥時能回去,所以,我也沒報多大希望,因為是萍水相逢。
等我參加完高考儀式,對于我來說就是一種儀式。回到小山村,到青年點去上班了。每天和山野里種植的莊稼打交道,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汗珠子掉地真能摔成八瓣的,還有成團的蚊蟲叮咬。
就在我放棄讀書復習的時候,接到了來自營口市教育局的一包書,當時真是感慨萬分,教委的老師真的把書給我寄過來了。
收到書后,白天在青年點干活,晚上躺在炕上就著昏暗的煤油燈看書,有很多地方也看不懂,也枉費了營口市教育局老師的一片苦心。但這件事一直在我心里,沒有忘記。由于那時年少,每天只知道在青年點里參加勞動,為的是能為自己掙口飯吃,減輕父母的負擔。自此,再也沒與老師聯(lián)系過,可營口在我那閉塞的小山村,是我記憶最深的地方。
可后來我走出小山村,來到大興安嶺工作,后來組成了家庭,還有一雙兒女……這些人生的瑣事,將我的思緒占領的沒有一點空余的時間回味過去。所以,營口的兩位老師也被疊壓在心底最深處,再也沒有被記憶的手掀起過。
就在2012年我去大連時,當時的K2668次列車從大石橋開到營口,然后再返回大石橋開往大連。記得火車到營口后,我忽然想起與營口有關的話題,盡管營口近在咫尺,可那兩位老師也許早就退休了。那時也因心里太沉重,因為著急看在大連金州醫(yī)院住院把跟腱弄斷的兒子,真是心急如焚的感覺。所有的心思都飛到兒子身邊,所以,當時的營口車站,只在思緒里一閃而過,來不及更多的去回憶。
在人海中相遇是一種緣分,和一個城市的感情因一件往事。就在手中捧著《遼河》雜志時,上面寫著“營口”兩個字,覺得這兩個字并不陌生,但是似乎太久了。人需要感恩,感恩一切幫助過的人。在我人生最艱難的時刻,我感恩同事遞給我的一杯水,感恩朋友一雙手的相握……
這些年坎坷而忙碌的人生,來不及回憶,來不及去想眼前以外的往事:“營口”兩個字就在記憶里沉在心底,太深、太深,即使把記憶的箱子打開,都是浮在眼前的事,來不及翻閱箱底。
可是,不該忘記的,終究會有想起來的那一天。也許《遼河》就是一艘小船,將我的心帶到海邊,帶到營口,這個賦予深厚文化底蘊的海濱城市。每當文人提起《遼河》,都有很高的評價,無論從辦刊質量,還是編輯對投稿作者的認知度,都讓作者們贊嘆不已。特別是在物欲橫流的今天,這本雜志就像大海里的一滴水,晶瑩剔透,折射太陽的光輝,噴涌知識的瓊漿。當我第一次看到自己帶有大森林氣息的組詩《木化石》躍然在《遼河》真是感動不已。作品的刊登,是對作者的鼓勵。在程老師的鼓勵下,我又將寫愛情題材的組詩《千年的約定》發(fā)給編輯部,再次被選刊。這又激發(fā)了我的創(chuàng)作熱情。這就是營口人四十年前后所給予我知識的力量。我就像一艘深陷泥沙中的小船,是營口的“纖夫”,費了那么多的汗水和心血,讓我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感受知識帶給我人生的啟迪和力量。就像一顆啟明星,在知識閉塞的小山村對我引領,使我對人生不甘消沉的心,走出小山村,在大興安嶺上找到自己人生的目標。感謝,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營口的老師,能為素不相識的我投以知識的甘露,盡管我沒能考上大學,但我實現(xiàn)了想做一名作家的夢想。出版散文集四部。這些,是善良并充滿智慧的營口人,在給予我知識的同時,也給了我展示文學作品的舞臺。
時間太久,曾經教育局老師也許已年近古稀,不知今在何處,是否安好。只好通過《遼河》,向老師表達曾經對我傳遞知識的一份深深的、真情的謝意,真的謝謝您,教育局的老師!
就在今年11月份,營口又傳來好消息,我的散文《向往相思谷》又被程老師選中。這就是營口,這就是我與其的不解之緣。
就在17年下半年,我的摯友,也是文友玉環(huán)退休去營口定居,這更加深了我對營口的情感,從啟蒙到展示作品平臺,再到摯友所居之處,我在心里想,遙遠而又親切的營口,你就像一幅囊括更多內涵的畫在我眼前,在懷想中有一種深深的渴望,在欣賞中蘊藏更深的底蘊,在凝視中有一種向往。只想走近你,去拜訪四十年前教委的老師,去拜訪四十年后給予我鼓勵的程老師,去拜訪我多年的摯友,就這三個理由,足以構成我前行的理由。
營口,你是我向往的地方!我的心已經向你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