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易凡
北京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
老人今年七十了,七十的老人看上去遠(yuǎn)沒有七十。
七十的老人一個人住在鄉(xiāng)下,女兒女婿們忙,兩個外孫一個在外地工作,另一個在城里念高中,也忙,他們只有在過節(jié)時才能匆忙回鄉(xiāng)看看老人。
老人明白他們的不易。
老人已經(jīng)習(xí)慣了一個人生活。
他當(dāng)了大半輩子的農(nóng)民,現(xiàn)在,當(dāng)他不用再當(dāng)農(nóng)民時,卻也始終不愿脫離與土地的關(guān)系。
老人住的屋是新建的,臨江,屋前屋后都是一片桂圓林,綠油油的,帶來一片爽氣。屋旁是修屋時扔下的水泥、石灰和磚塊,硬硬地鑲在土里,成了一層灰色的硬殼。老人心疼那片土地,剛住下就找了鋤頭和鏟子,一點一點地刨出石頭和磚塊,把他們一塊塊碼在房子旁,又從別處挖來土,一層層地倒上,就連吃剩的飯菜都虔誠地埋在土里。慢慢地,老人竟開出了一片菜地。
有了菜地后,老人總算有了點寄托。鋤地,播種,施肥,收獲,幾十年的經(jīng)驗讓他對土地的一切秘密都爛熟于心,他自信閉著眼也能在菜地里侍弄一圈。每天早上他都要上地里去。他歡喜光著黝黑的胸膛,只穿條短褲,赤著腳去鋤地,看鋤板在泥土里潛躍,翻出新鮮的青草味,在與土壤的摩擦中折射出銀魚般的亮光。他也歡喜光腳踩在肥厚溫實的土地上,任由草葉觸碰著腿肚子,就像自己也長在泥土上一樣,只不過,自己是一棵會行走的樹。但,地太小,只夠老人鋤半天,剩下的時間,老人都會去找老朱,一個和他一樣的老人,然后兩個老頭一起去江邊閑逛,或者到附近駐扎的部隊旁看新兵打籃球。晚上,老人既舍不得開燈,又沒有抽煙喝酒的嗜好,每天七點也就睡了。
后來老朱進城住去了,留下只灰貓,托給老人照看。貓不怎么回家,老人成了徹底的一個人。老人只好繼續(xù)一個人鋤地,一個人吃飯,再一個人出去散步。
老人不缺錢,家人們經(jīng)常都給他錢,但老朱走后,他就愛一個人跑到江邊上撿塑料瓶,積多了,就坐在家里一遍遍數(shù),然后再背到鎮(zhèn)上去賣。賣多少錢他并不在乎,他只是想找個機會混進趕集的人中,湊湊熱鬧,也多個盼頭。誰家有喜事請客,他總是到得尤其早。九大碗上桌前,他就去挨著別的老頭坐,一邊嗑著瓜子,一邊把那張黝黑的臉笑成一張復(fù)雜的地圖,只開心地聽別人說著村里犄角旮旯的事,呵呵地笑著。他也愛坐在菜地旁聽廣播,總愛聽些有獎競答的節(jié)目,廣播里問,他就答,多少也算有個人在和他說話。
日子就這樣水一樣地流走,寂靜,舒緩,充滿著泥土的氣息。
老人撿了條狗。
清晨的江畔總是罩著一層大霧,乳白色的,在微風(fēng)中總給人一種流動的感覺。濃霧中,江畔也只剩下了逝水聲,汩汩地流進人耳朵里。
老人喜歡這樣的霧,霧包裹著他,他看不見別人,別人也看不見他。他索性把鋤頭扔到地里,甩開膀子向江邊走去。
老人忽然聽到旁邊的草叢里有微弱的叫聲。他于是輕輕地挨到草籠邊,伸手撥開又深又長的草葉,見草叢中躺著一排小狗。老人心軟了,想要把它們帶回去。但他伸手撫摸時,才發(fā)現(xiàn)只有一只小白狗還活著。老人默默地抱起那只小狗回到了院子里。
他給那只小白狗起名叫板凳。起初,板凳很小,每天只能喝糖水,后來大了,老人吃啥它吃啥,就連餅干、花生米老人也會分一半給它,出門吃酒也會留心給它包點骨頭。
板凳是只慫狗,連門檻也不敢邁,就算帶他出門,走不到十步就會掉頭回家,歪頭望著老人。板凳長得更大時,還是那么慫,它最信任的,也只有老人。
孩子們覺得老人孤單,要接他進城住,老人滿心歡喜。但他也愁,因為他知道,孩子們不會讓他帶狗的,老朱也不在,沒法托給他……老人就這么一直拖著沒有動身。他覺得自己好像有一條很深的根扎在這里,既連接著這狗,這院子,似乎也連著土地的更深處。孩子們又催了他幾次,他才下了決心。
老人把狗裝在背篼里去了集市。老人想,集市里人多,會有好心人把狗撿回去的。老人在集市上轉(zhuǎn)了兩圈,沒敢放下板凳,因為他看見了兩家狗肉館。他走出了集市,又往前走了很遠(yuǎn),直到看到遠(yuǎn)處有幾戶農(nóng)家,才趕緊放下狗,紅著臉快速跑掉。跑了好遠(yuǎn),見狗沒跟上來,他才歇了歇腳。老人安慰自己,人能找到去處,狗也會找到自己的去處。但,老人自己也感到,他告別的,又不只是一條狗……
老人已經(jīng)在城里待了一個月了。
白天家里沒人,老人總是一個人出去亂逛。他有時一個人跑到火車站數(shù)火車,有時去看建筑工地修房子,有時也去濱江路看人放風(fēng)箏。他不喜在城里不能赤著腳,光著胸膛上街。
晚上,老人也看電視。但,其實他自己沒意識到,他并沒有看進去,他的目光,是黯淡無神的??粗粗?,他就睡了過去。躺在床上,厚厚的窗簾遮住了月光,房間里,是一層濃厚的黑。老人開始懷念鄉(xiāng)下的亮瓦。
老人識字,但學(xué)問不高,很難說出自己的憋悶。這憋悶從何而起,他也說不清。如果能說,也許他會覺得心里像有一團霧,濃,且沉重,讓他快要透不過氣來,就像只留下了半個鼻孔出氣。
老人到城里后總是做夢,他也不知道為什么。他有時看見自己鋤著地,哼著小調(diào)。他也不管歌詞,只一味唱著,一邊唱一邊胡亂編詞。那銀亮的鋤板上下游動著,折射出亮亮的陽光。木頭的手柄在他的掌心里摩擦著,增添著他手心里的老繭。頭上的日光嘩嘩地淋在臉上,肩上,直曬得他流起泥土味的汗水。當(dāng)他把腳下的泥松開時,卻又看到泥里躺著一只小白狗,歪著頭,直直地望著他。老人這時總是又驚又喜地醒來,突然坐起,仔細(xì)想一回后又躺下……他有時也看見自己坐在小院里,三角梅,茶花,紅苕花……粉的紅的,在露珠的映照下泛著淡淡的光芒。
青青的苦瓜黃瓜掛在葉間,肥嘟嘟的番茄已經(jīng)熟透,紅紅的滾了一地……有時,他又分明看見,院里的塵埃在陽光中飛舞,盤旋,上升,屋上的瓦片在陽光下黝黑,透亮,遠(yuǎn)方的霧氣在山谷間靜靜流淌,消散;他分明聽見,天上飄來一陣樂聲,悠揚,婉轉(zhuǎn)……他看見自己也在空中升騰,飛舞,只是向著樂聲飛舞著,飛舞著,腳下是連綿的青山……醒來時,他卻再沒聽到夢里的樂聲。他打開窗,卻只聽到了汽車的鳴笛,尖銳刺耳,讓他感到一陣眩暈。有時,他也會夢到村口的老榕樹,那棵榕樹早在兩個月前就被鋸斷了根,被輸著液運到了城里。老人總是看到那棵樹搖搖晃晃地朝自己走來,落下一地的樹葉。
老人也不知道,為什么夢這么多,為什么夢越多,他就越覺得憋悶。他不論走在哪里,眼前看到的,都是霧啊,一層一層的,都是霧啊。想著,他又感到那團揮之不去的迷霧正越來越濃,越來越濃,仿佛一只無形的手死死地拽住他,從頭到腳地籠罩著他……他總覺得自己是夢里那棵樹,拖著一條傷痕累累的根,灰頭土臉地站在城市的大霧里,失掉了來路,也找不到去路……
老人想要逃跑,逃出城市的大嘴,逃出那深淵里的濃霧,那團陰陰不懷好意的霧……
清早,坐在回鄉(xiāng)的車上,老人的臉又笑成了一塊干裂的土地。
路上仍有淡淡的霧,也是那樣的乳白色。老人臉貼著窗向外看,就像坐在一團水汽中向外張望。
窗外逐漸開始透進幾縷溫香的陽光,輕巧地觸碰著老人青筋凸起的手,照進老人臉上每一條深陷的溝壑。老人看見,窗外那團乳白的霧氣正在陽光下逐漸變薄,變淡,變得透明,在陽光下逐漸升騰,向著遠(yuǎn)處的山谷流去,寂靜,無聲……陽光下,老人只看見一片片金黃的油菜花飛逝,留下了一層金黃的光暈。
老人的故事,一部分是他自己講的,一部分是別人講給我聽的。
老人,是我的外公。
作者簡介:楊易凡,2018級本科在讀,北京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