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源
這一波消費升級的內核是Better Me(更好的自己)。
舉個例子。你終于下決心辦了一張健身卡,抵達戰(zhàn)場前,你決定先把自己武裝一番。耐克不在你的考慮范圍之內,你直奔安德瑪專柜選了最新款。來到健身房的換衣間,你穿上那套新買的安德瑪,感覺自己充滿活力。教練見到你的第一句話就是:“可以啊,一身安德瑪!”
雖然貴一點,但是你覺得值得,因為安德瑪讓你成為那個更好的自己。你覺得你和滿街穿耐克的人不一樣,覺得自己是健身內行。
如果你身處消費領域的某家公司,不妨問自己一些問題:我們公司的產品可以讓用戶覺得自己是一個更好的自己嗎?可以帶給他Better Me的感受嗎?用戶愿意發(fā)朋友圈嗎?我們公司的產品可以成為用戶的談資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抱歉,貴公司距離消費升級還有點距離。如果是肯定的,那么恭喜,你開始感受到用戶的萬千寵愛了。
我所在的公司有兩個小時的午睡時間,但辦公室里經常有各種聲響。于是,我決定買一個降噪耳機。我問電子發(fā)燒友,魔音和博士買哪個?他們的答案都是博士QC35。
現(xiàn)在我看到那些用Beats耳機的朋友確實會有一點尷尬。這種鄙視鏈在任何領域都客觀存在。在鄙視鏈的游戲里,沒有人愿意身處下游。
如果你能讓我更好,我會發(fā)朋友圈幫你推廣。用戶是在幫自己建立“理想形象”的過程中不小心幫到了你。如果你的產品可以帶給用戶Better Me的感覺,用戶會幫你傳播,背后的動因是幫助他們構建理想中的自己。
那么,為什么在這個時間點開始消費升級?任何一個產品都有兩個最核心的價值:功能(給自己用)和社交(給別人看)。關于用戶的感知價值有一個簡單的公式:用戶的感知價值=功能價值+情感價值+社交價值。
比如,買淘寶的衣服花100元,其中99元買的是功能價值。花10 000元買愛馬仕,可能其中2000元是功能價值,包括布料、手藝、人工、流通等;8000元是社交價值,是別人對你身份認同的價值。
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很多產品在功能價值領域取得創(chuàng)新的難度越來越大,尤其是消費領域。吃的,已經很好吃;飲料,已經很好喝;那些穿的和用的,功能上都滿足得還不錯。于是,強化社交價值成了新的價值增加方向,Better Me也就成了消費升級的核心內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