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菡
科學與文言文,是網(wǎng)絡時代的一對難兄難弟。但不同的是,借助科普的力量,“偽民科”可以被揭穿,“偽古文”卻在民間野蠻生長,恣意蔓延。
打開微博,各類“文言之美”“古風歌詞”瘋轉(zhuǎn),細看來,大都文白雜糅,不通語法。面對那些錯漏百出的偽作,誰來為古文辟謠?
寫古文也要講科學,講道理,這科學道理,正是古文的語法和規(guī)矩。不知規(guī)矩、無視語法,任意縮減、刻意造奇是“偽古文”們的通病。前不久,一首化自曹植《洛神賦》的古風歌曲《仙才嘆》悄然在網(wǎng)絡上走紅。這首歌立意雖不錯,歌詞卻讓人不敢恭維。比如它將《洛神賦》中的“明眸善睞”縮減為“明眸善”,又如“卻步換離人怨”“枕夢墜舊年消遣”等句看似意境朦朧,其實語法繚亂,含義曖昧。再如“酒入喉割破淚眼”看似化用了“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但細想來,豈不在說酒液帶著鋒芒逆向上揚——不合理、太造作、真別扭。
不僅是歌詞,連音樂評論也喜歡寫“偽古文”。網(wǎng)易云音樂上,歌曲《我的一個道姑朋友》曾誕生了一句網(wǎng)紅評論,叫做“你是無意穿堂風,偏偏孤倨引山洪”。且不說“孤倨”這個詞是否生造,穿堂風引來山洪,這句話的含義也許是通的,但其背后的“古意”卻是偽的。其實翻看古詩詞,古人寫風引來的東西都是比較直接的,比如無名氏《長信宮》“風引漏聲過枕上”;元稹《宿醉》“風引春心不自由”;牛希濟《臨江仙》“風引寶衣疑欲舞”;王昌齡《送魏二》“江風引雨入舟涼”等??瓷舷挛牡囊馑?,“穿堂風引山洪”其實就是元稹的“風引春心不自由”,為何不說意義確切的引春心,非要繞著彎子硬引意義不明的山洪呢?
所謂無知者無畏,“偽古文”誕生的背后,正是對古文毫無敬畏之心的“創(chuàng)新”。很多人都聽過周華健《難念的經(jīng)》,歌詞里有一句“這沙滾滾水皺皺笑著浪蕩”,看似普通,其實令人拍案叫絕。一句詞里面有沙有水,修辭要有對仗,要氣勢統(tǒng)一又不能合掌,把“滾滾”給了沙,能想到“水皺皺”的,堪稱作詩的天才。它有古意,化自馮延巳“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又有新意,古人尚未這樣寫過(也許有平仄的原因)。創(chuàng)新必須以繼承傳統(tǒng)為根本,在合規(guī)矩的前提下,寫古人能寫卻未及寫的詞句,才是真正的創(chuàng)新。也許有人要說這樣的句子太平淡,但正如我們在寫論文前,都要先做一個學術史回顧,等你做完才會發(fā)現(xiàn),你所能及的,只是那巨人肩頭上的一小步。
語法不通、文白雜糅、隨意生造、胡編典故……“偽古文”之亂,簡直罄竹難書。一位“偽古文”愛好者跟我坦言,自己在想不出直白又古雅的表達時,寧可人造文言用法;在想不出既形象、又通俗、又雅的詞時,就扔掉了通俗,這也許是寫作“偽古文”的普遍心態(tài)。但“求古”者一方面要“文必秦漢,詩必盛唐”,一方面又要“我手寫我口,古豈能拘牽”,用現(xiàn)代人的傲慢自大任性凌遲文言,隨意揉捏漢字,造出一個個寫著“大明康熙年制”的花瓶,看似絢爛亮麗,實則是令后世人恥笑的現(xiàn)代垃圾。
打破“偽古文”的花瓶,是時候了。